所属成套资源:【期末专项】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期末专项练习卷(含答案)
六年级语文 上册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4——课外阅读理解(一) 统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语文 上册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4——课外阅读理解(一) 统编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你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复习专项训练04——课外阅读(一)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 现代文阅读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①冬天下雪了。
②人们四季里,风、霜、雨、雪地过着,霜打了,雨淋了。大风来时是飞沙走石,似乎是很了不起的样子。冬天,大地被冻裂了,江河被冻住了。再冷起来,江河也被冻得锵锵地响着裂开了纹。冬天,冻破了人的耳朵,冻掉了人的鼻子……冻裂了人的手和脚。
③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就好像太阳出来了就起来,太阳落了就睡觉似的。
④被冬天冻裂了手指的,到了夏天也自然就好了,好不了的,“李永春”药铺去买二两红花,泡一点红花酒来擦一擦,擦得手指通红也不见消,也许就越来越肿起来。那么再到“李永春”药铺去,这回可不买红花了,是买了一贴膏药来。回到家里,用火一烤,黏黏糊糊地就贴在冻疮上了。这膏药是真好,贴上了一点也不碍事。该赶车的去赶车,该切菜的去切菜。黏黏糊糊地是真好,见了水也不掉,该洗衣裳的去洗衣裳好了。就是掉了,拿在火上再一烤,就还贴得上的。一贴,贴了半个月
⑤呼兰河这地方的人,什么都讲结实、耐用,这膏药这样的耐用,实在是合乎这地方的人情。虽然是贴了半个月,手也还没有见好,但这膏药总算是耐用,没有白花钱。
⑥于是再买一贴去,贴来贴去,这手可就越肿越大了。还有些买不起膏药的,就拣人家贴乏了的来贴。
⑦到后来,那结果,谁晓得是怎样呢,反正一塌糊涂去了吧。
⑧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那自然的结果不大好,把一个人默默地一声不响地就拉着离开了这人间的世界了。
⑨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1.“大风来时是飞沙走石,似乎是很了不起的样子”这句话中的“了不起”的意思是( )
A.了不得 B.极好或令人钦佩 C.不平凡,优点突出
2.联系上下文,“但这是大自然的威风,与小民们无关”这句话应插在( )
A.第④⑤段之间 B.第②③段之间 C.第①②段之间
3.关于呼兰河这地方的人贴膏药的事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写这个事例是为了强调“李永春”药铺的膏药并不能治病。
B.从这个事例中能看出呼兰河人讲究结实、耐用的性格特点。
C.膏药虽然没有治好冻伤的手指,但因为耐用,人们觉得没有白花钱。
4.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给下面的内容进行排序,并把序号写在括号内。
①四季循环,生活依旧 ②严冬来临,天寒地冻 ③为治冻疮,久贴膏药
( )→( )→( )
5.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
①人们四季里,风、霜、雨、雪地过着,霜打了,雨淋了。
②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
③至于那还没有被拉去的,就风霜雨雪,仍旧在人间被吹打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呼兰河这地方的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请在下面选择一个词语,说一说你的理由。(也可以另选词语)
自然 随性 坚韧 奇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
拼命挥手
余秋雨
①这个故事,是很多年前从一本外国杂志中看到的。我在各地讲授文学艺术的时候,总会频频提及。
②一个偏远的农村突然通了火车,村民们好奇地看着一趟趟列车飞驰而过。有一个小孩特别热情,每天火车来的时候都站在高处向车上的乘客挥手致意,可惜没有一个乘客注意到他。他挥手了几天终于满腹狐疑:是我们的村庄太丑陋?还是我长得太难看?或是我的手势错了?站的地方不对?天真的孩子郁郁寡欢,居然因此而生病了。生了病还强打精神继续挥手,这使他的父母十分担心。
③他的父亲是一个老实的农民,决定到遥远的城镇去问药求医。一连问了好几家医院,所有的医生都纷纷摇头。这位农民夜宿在一个小旅馆里,一声声长吁短叹吵醒了同室的一位旅客。农民把孩子的病由告诉了他,这位旅客呵呵一笑又重新睡去。
④第二天,农民醒来时那位旅客已经不在,他无可奈何中凄然回村。刚到村口就见到兴奋万状的妻子,妻子告诉他,今天早上第一班火车通过时,有一个男人把半个身子探出窗外,拼命地向我们孩子招手。孩子跟着火车追了一程,回来时已经霍然而愈。
⑤这位陌生旅客的身影几年来在我心中一直晃动,我想,作家就该做他这样的人。能够被别人的苦难猛然惊醒,惊醒后也不作廉价的劝慰,居然能呵呵一笑安然睡去。睡着了又没有忘记责任,第二天赶了头班车去行动。他没有到孩子跟前去讲太多的道理,只是代表着所有的乘客拼命挥手,把温暖的人性交还给了一个家庭。
⑥孩子的挥手本是游戏,旅客的挥手是参与游戏。我说,用游戏治愈心理疾病,这便是我们文学艺术的职业使命。
7.结合语境,下面对“霍然而愈”的意思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病很快就好了。 B.身体突然倒下了。 C.使命终于完成了。
8.请你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语句,说说下面画横线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活动?
(1)这位农民夜宿在一个小旅馆里,一声声长吁短叹吵醒了同室的一位旅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民把孩子的病由告诉了他,这位旅客呵呵一笑又重新睡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二天,农民醒来时那位旅客已经不在”,请你设想一下旅客看着熟睡的农民会说什么,农民醒来没看见旅客又会说什么。
(1)旅客看着熟睡的农民,自言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民醒来没看见旅客,自言自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标题“拼命挥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课外阅读。
爱,从来不卑微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譬如关于人生价值,关于人间真情,等等。心灵的空间里满是楼宇隔绝起来的如壁的冷漠,使我因为这个年龄而丰盈起来的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干涸。
一个午后,校园里播放着一首不知名的美国歌曲,我和几个同学站在一栋楼房的角落里聊天,面前的桌子上,摆着为革命老区失学的孩子们募捐的纸箱。为了引起过往路人的注意,我们把一组放大的黑白照片贴在一块长幅的红布上。相片上的那些孩子们坐在用木棍撑着墙壁的教室里,纯真渴求的目光齐齐地望着前方。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学校食堂前的路旁,放着几只超负荷的垃圾箱,我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一个老头正专注地用铲子或者手翻腾着什么。久而久之,我们便带着很强的不屑,瞥了眼这个蓄着半撮白胡子的可怜的老头。
我没有在意这个拾垃圾老头的到来。他正佝偻着身子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们面前走过,忽然停下来,在那幅红布前站定,眯着眼仔细地瞧着照片,很久才移向另一张。我不禁哑然失笑。一旁的伟子拽拽我:“小心点,别不留神让他把捐赠的几件衣服当做垃圾收跑了!”
我笑笑,低头清理那叠少得让人脸红的捐款。突然感觉眼前有什么东西在晃动,我吃惊地抬起头,老头不知何时已来到了我面前,一只枯黑得像老松树皮的手抖抖地递过来十元钱。
我惊讶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回过神时,他已把钱放到了桌上,摆摆手,像完成了一个伟大的使命似地微昂着头离开了……
我仍呆呆地站着,望着他佝偻着远去的背影一股莫名的敬意从心底缓缓流过。这个曾在我眼中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以它朴实的力量深深震撼了我。
在真情有些消瘦的年代里,这位或许因为贫穷而被人们淡忘了的老人,却用生命里那条流淌着朴实的爱的血脉,尽了许多人冷漠地认为是义务的一点责任。
心中种种问题忽然有了答案——在我们只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老人弓腰拾到的,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
12.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老人弓腰拾到的,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吗?”你认为我们丢弃的还有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多次写“我”对老头的“不屑”,他的哪些表现令我“不屑”,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画横线句子改成“我笑笑,低头清理那叠为数不多的捐款”好不好?谈谈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题目“爱从来不卑微”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开头说“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结尾又说“心中种种问题忽然有了答案”,“我”为什么而“困扰”?“我”找到的“答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阅读。
长大的姿势
①那还是彼得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天晚上,巴菲特听到儿子彼得房间里好像传出一阵不规则的乐器声。他好奇地推开虚掩的门,看到儿子书桌上摆着一排玻璃杯,彼得两只手上拿着刀和叉,在玻璃杯上敲敲打打,发出一阵悦耳的响声。听着打击发出的声音,彼得摇头晃脑,似乎很陶醉。
②巴菲特笑着问:“你在干什么呀?怎么这么高兴?”彼得赶紧站起身子,有些腼腆地说:“爸爸,我发现用刀和叉在玻璃杯上打击,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就像是乐器弹奏发出的声音。”巴菲特点头笑道:“你很聪明,我听出来了,像乐器弹奏发出的声音。”彼得走到爸爸跟前,凝视着巴菲特,好像有什么心事要对他讲。爸爸笑道:“孩子,你好像有什么心事?说出来,看爸爸能不能帮助你。”彼得听了,鼓起勇气说:“我也许要让您失望了。我今后也许不能和您一样成为‘股神’了,我只想学音乐,音乐才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巴菲特听了,仿佛被什么东西击打了一下。他看着儿子,有几秒钟没说话。那几秒钟对彼得来说,仿佛经历了几个世纪,他心中溢满了忐忑。
③巴菲特看着儿子,彼得的眼睛很清澈,仿佛一潭深蓝色的湖水。终于,巴菲特伸出双手,将手搭在儿子的肩膀上,深情地说:“你已经长大了,你有你的追求。你想学音乐,爸爸不阻拦。你有权选择一种长大的姿势。”彼得激动地扑进爸爸怀抱里,深情地喊了声:“爸爸!”巴菲特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在彼得心中燃烧起火一样的激情,音乐的世界,在他眼前变得那么宽广,充满着魅力。
④许多年以后,彼得在他出版《生活由你创造》一书的发布会上,深情地说:“当年,父亲得知我不想走他那条路,而是希望学音乐的时候,他说‘你有权选择一种长大的姿势’。这句话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信心和力量。大学毕业后,虽然很辛苦,但我感到很幸福。”
18.第①段中加点词“陶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从这一词语可以看出彼得___________________。
19.彼得的心事是什么?请你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第③段的画线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彼得激动地扑进爸爸怀抱里,深情地喊了声:‘爸爸!’”请你写出此时小彼得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觉得彼得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外阅读。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所欣赏的方式已変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23.阋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 瞬间——( )
25.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填空。
作者把 比喻为 ,把 比喻为 。
28.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一位教授和他的学生在小路上散步。小路边是庄稼地,金黄的玉米和血红的高粱在秋风中摇晃着。忽然,他们在小道上看到一双旧鞋子,他们估计这双鞋是在附近劳作的一个穷人的。
学生对教授说:“让我们给那个人来个恶作剧吧——把他的鞋藏起来,然后躲到草丛后面,这样就可以等着看他找不到鞋子时的困惑表情。”
教授说:“我们决不能把自己的( )建立在那个穷人的( )之上。但是你可以通过那个穷人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于是,教授掏出两枚硬币,让学生把每一只鞋子里放了一枚硬币,学生照做了。然后两人躲在草丛里,观察穷人发现硬币以后的反应。
那个穷人干完了活,回到他放衣服和鞋子的小路上。他一边穿衣服,一边把一只脚伸进鞋子里,但他感到鞋子里有一个冷冰冰、硬邦邦的东西在顶着脚底,他弯下腰去摸了一下,竟然发现了一枚硬币,①“咦!,哪里来的硬币?”他的脸上充满了惊讶和疑惑的表情。他捧着硬币,翻来覆去地看,随后又望了望四周,没有发现任何人,于是把硬币放进的口袋。继续去穿另一双鞋,他再一次发现了另一枚硬币。
他激动得仰望天空,泪流满面,大声地表达炽热的感激之情。他的话语中提到生病的妻子,没有面包吃的孩子,……
②站在草丛后面的学生被这个场面深深地感动了,他的眼中充满了泪水。这时,教授说:“你是不是觉得这比恶作剧更有趣!”
学生说:“我体会到了以前我不曾懂得的一句话——
( )!”
29.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或句子。
31.面对那只旧鞋子,教授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读划线的句子,简要回答问题:
第一句话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穷人发现硬币以后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话中的学生被什么场面感动了?他原来是怎么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结合短文,说说你“给予比接受更快乐”的理解。生活中你给谁带来过快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请你写一两句与短文意思相同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与探究。
第一百个客人
冯骥才
①中午客流高峰期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翻阅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儿。
②“牛肉汤饭一碗要多少钱呢?”“五块。”奶奶坐下来,拿出钱袋数了数钱,叫了一碗汤饭,热气腾腾的汤饭。奶奶将碗推到孙子面前,小男孩儿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当然了。”奶奶含着一块萝卜泡菜慢慢地咀嚼。一晃眼工夫,小男孩儿就把一碗饭吃了个精光。
③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
④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儿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⑤原来小男孩儿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一个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
⑥心急如焚的老板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______________”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到来。“八十一,八十二,八十三……”小男孩儿数得越来越快了。终于,他把第九十九个小石子放进圈圈里。
⑦那一刻,小男孩儿匆忙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⑧“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儿有些得意地说。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饭。而小男孩儿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含了块萝卜泡菜在口中咀嚼着。
⑨“也送一碗给那男孩儿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⑩“那小男孩儿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
⑪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没想到小男孩儿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⑫一念善心助长一棵幼苗,棵棵幼苗可以成林,人有爱、社会有情。
35.词汇量比拼:请写出与“一晃眼”意思相同的词语,看谁积累得多。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由此,你想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给文章的第11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37.梳理小说的情节,概括到表格中。
38.文中两次出现了“第一百个客人”,它们的意思相同吗?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阅读第6自然段,心急如焚的老板给老顾客打电话时,会说什么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补充到文中的直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小说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先在文中画出描写他(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再说说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老板说:“那小男孩儿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联系文章内容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
冻年货
王 彦
①“上冻了!”奶奶说这话时,我便知道,哈尔滨的冬天真的来了。看吧,天冻裂了,漏下朵朵晶莹的雪花;地冻厚了,上面的新雪盖着下面的旧雪;松花江冻硬了,流动的水结成了锃亮的冰场。
②这时候,奶奶也要忙着冻年货了。奶奶有七儿一女,一大家人,虽不富裕,但生活从不单调,不管是什么食材,到了她手里,总能变成一桌美味。
③“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④听到女儿唱这童谣,便会想起奶奶的枣馒头。每到年前,奶奶都会悄悄地早起,把一大盆面粉和成面团,再把面盆放在炕头,盖上厚厚的棉被,然后便是静静地等待了。等到面团涨得胖鼓鼓的,便铺开案板,端来洗净的红枣,开始做花馒头了。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团在她手里揉搓、翻转、按压,一会儿变成美丽的玫瑰花,一会儿变成盘旋的飞龙,一会儿变成层层叠叠的宝塔,一会儿又变身呆萌的小刺猬……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当清新的麦香伴着枣子的甜香飘来,我们便知道馒头蒸好了,于是团团地围着奶奶。奶奶拿出一些给我们尝尝鲜,但大部分要端到屋外,冻起来,留着过年吃,也取个“蒸蒸日上”的好彩头。
⑤过去,哈尔滨冬天水果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外地的果蔬运不进来,想要过个丰盛的年,是要动些脑筋的。冻水果,便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法子。瞧吧,不管是梨子、柿子还是海棠果儿,只要天一上冻,奶奶便赶紧去早市买了,一股脑儿地冻上。寒冷的室外,就是我们天然的大冰箱。还别说,当娇嫩的果子经住了冰雪的考验,凝聚了天地的灵气,吃起来,味道更鲜美,也更独特了。
⑥当然,冻水果也是有些讲究的,比如冻梨,奶奶首选花盖梨。这是我们当地产的梨子,据说它耐旱又耐寒,开花时花白如雪,很合哈尔滨人的心意。
⑦不知不觉中过了一段时间,某天出门一看,花盖梨黄色的果皮已经冻成了乌黑透亮,摸上去也是硬邦邦的,这便是冻好了。想吃时,提前拿进屋,放到凉水盆里解冻,我们称之为“缓”,缓到梨子周围只剩一层透明的冰壳,敲碎冰壳就可以吃了。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
⑧这些冻出来的美味,在别处是吃不到的。长大后定居北京,我也试过用电冰箱做,可怎么也冻不出老家的味道。幸运的是,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听说我们过年回家,她又开始张罗冻年货了。
(《人民日报》)
42.读短文第①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43.短文围绕“冻年货”主要写了________和______两个内容。
44.“更让我难忘的,是冻水果。这可是严冬赐予东北孩子的一道‘特产’。”这是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应该放在第____自然段的开头,起_______的作用。
45.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团在她手里揉搓、翻转、按压,一会儿变成美丽的玫瑰花,一会儿变成盘旋的飞龙,一会儿变成层层叠叠的宝塔,一会儿又变身呆萌的小刺猬……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
用“——”画出句中直接写花馒头样子的部分:用“﹏﹏”画出句中描写作者感受的部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短文结尾说“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听说我们过年回家,她又开始张罗冻年货了。”有人觉得奶奶年纪如此大,还为家人操劳,实在是太辛苦了,是子孙不孝的体现对此,你是怎么看的?请你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分条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课外阅读。
神圣的跪拜
①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虽然已有好多年了,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②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到一个肩拔长发,浓密大胡子、脚蹬长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捕获猎物卖来的钱,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的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③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猎枪是因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④有一天早展,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喝一杯酥油茶,突然瞅见几步之遥的对面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大的藏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食。沉睡一夜的他立即来了一股劲,转身回帐篷拿来了猎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大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请求 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两行长泪从它的眼中流了出来。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板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但他毕竟是个老猎手了,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上。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⑤那天,老猎手没有像往日那样立即把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呈现 浮现)出给他跪拜的藏羚羊。他感到有蹊跷,他不明白藏羚羊为什么要给他下跪?这是他几十年来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一次情景。夜里,他久久难于入眠,双手颤抖……
⑥次日,老猎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藏羚羊进行了开腔扒皮。藏羚羊的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老猎手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它已经成形,自然是死了。
⑦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⑧当天,老人没有出猎,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的孩子一起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猎枪……
⑨从此,老猎人消失在藏北草原上,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47.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上“√”。
48.仔细读④-⑧段,理出事情的发展顺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发现藏羚羊→________藏羚羊→________藏羚羊→________藏羚羊
49.为什么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老猎人明白了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多年来有些人为了私利,肆意滥杀藏羚羊。请你结合读了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用几句话来奉劝这些人,要善待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阅读。
倒挂的油画
①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②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常常请客,吃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都喜欢赊账。陈属于后者。有一天,陈吃完饭,找父亲借钱,说是母亲病危,想去见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
③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陈恳切地说:“这幅画( )为了抵账,( )为了报恩。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
④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卫生间里。于是,我们家人上卫生间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⑤卫生间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卫生间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
⑥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有一天,陈来我家餐馆吃饭,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⑦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⑧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我( )是个粗人,( )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⑨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⑩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如此一样。//
52.文章可以分成四段,已用“//”标出,每段的内容用小标题概括,依次为:______、______、谈论油画、珍藏油画。
53.选择加点字的正确注释(填序号)。
拂:①轻轻擦过 ②甩动;抖 ③违背
拂袖离去:______ 不忍拂了陈的好意:______
54.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如果……就……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 因为……所以……
55.“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联系上下文想想,为什么父亲“想都没想”就帮陈出了机票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卫生间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如果把句中的“请”换成“移”,你觉得如何?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父亲说自己是个不懂艺术的“粗人”,为什么画家陈却说他是个“最有文化的厨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A 4. ② ③ ① 5.“风霜雨雪”在文中不仅指呼兰河的人们在一年四季里经历的天气变化,还暗指他们生活中经历的磨难,我从中体会到作者既对呼兰河的人们顽强的生命力感到惊奇与赞叹,又对他们不得不一直循环着经历磨难而感到同情。 6.随性;呼兰河的人对于贴冻疮膏药讲究结实耐用,没有效果也无所谓,觉得钱没有白花,没有见好就再买一贴去。
【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飞沙走石”可以想到应是说大风来时,让人感到“了不得”。答案选A。
2.本题考查了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句子:冻破了人的耳朵,……掉了人的鼻子……裂了人的手和脚。这是写大自然的威风,结合句子:呼兰河的人们就是这样,冬天来了就穿棉衣裳,夏天来了就穿单衣裳。这是写大自然的威风与小民们无关,故可放在第②③自然段之间。答案选B。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课文句子:呼兰河这地方的人,什么都讲结实一、耐用,这膏药这样的耐用,实在是合乎这地方的人情。虽然是贴了半个月,手也还没有见好,但这膏药总算是耐用,没有白花钱。看出呼兰河人讲究结实、耐用的性格特点,药虽然没有治好冻裂的手指,但因为耐用,人们觉得没有白花钱。故不正确的是A。
4.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
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先写冬天下雪了,江河被冻住了;接着写了冻裂了手指,就买了一贴膏药来贴上,这膏药总算是耐用,没有白花钱;最后写在四季来回循环中有的人走了,有的人活着,生活依旧。故答案为:②——③——①。
5.本题考查句子品析。
①“风、霜、雨、雪”指的是呼兰河的人们在一年四季里经历的天气变化。
②“风、霜、雨、雪”指的是呼兰河的人们生活中经历的磨难。
③“风、霜、雨、雪”指的是呼兰河的人们顽强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风霜雨雪”在文中不仅指呼兰河的人们在一年四季里经历的天气变化,还暗指他们生活中经历的磨难,我从中体会到作者既对呼兰河的人们顽强的生命力感到惊奇与赞叹,又对他们不得不一直循环着经历磨难而感到同情。
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注意抓住文章内容,写出呼兰河这地方的人给你留下的影响,抓住一个词来写,注意语句通顺,答案不唯一。
例如:坚韧。课文写了呼兰河这地方的人贴膏药的事例,刚开始还管用,后来贴来贴去,这手可就越肿越大了,后来是一塌糊涂,在这严寒的冬天,他们就这样忍受着,写出了呼兰河人坚韧的性格。
7.A 8.文章主要讲了一位旅客用挥手游戏治愈了小男孩的心理疾病的故事,引出“作家就应该做他这样的人”的结论。 9. 表现了父亲担忧儿子的心理。 这位旅客“呵呵一笑”,表面上看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但其实已经打定主意要帮助孩子。 10. 我现在去赶第一班火车经过村庄时,如果见到你那可爱的孩子,我会向他招手示意的。 他什么时候走的呢?怎么连声招呼也不打呢?该不会是我昨晚说得太多打扰到他了吧?。 11.表面上是陌生旅客对小孩挥手,实际上表达作者对他人、对社会的期望,对温馨人性的渴望。
【解析】7.考查词语的解释。
霍然而愈:霍然:很快的样子。很快病就好了。文章指孩子的心病很快就好了。
8.考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本文主要写小孩因挥手无人理而生病,陌生旅客用挥手回应,帮他治好病。告诉我们作家就该做他这样的人。能够被别人的苦难猛然惊醒,惊醒后也不作廉价的劝慰,居然能呵呵一笑安然睡去,睡着了又没有忘记责任。
9.考查分析字词句的含义和作用。
(1)长吁短叹指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结合前文“一连问了好几家医院,所有的医生都纷纷摇头。”可知这里指农民父亲担忧儿子的心理。
(2)呵呵一笑:原指笑或微笑,表示敷衍或者不放在心上。结合“农民把孩子的病由告诉了他”可知表面上看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结合“有一个男人把半个身子探出窗外,拼命地向我们孩子招手。”可知这位旅客其实已经打定主意要帮助孩子。刻画了陌生游客听完农民表达孩子的病由后,表面绝不在乎的情状,与下文的谈论互相照顾,暗含了陌生游客没有讲太多的道理,而是用实质行动把暖和的人性交还给一个家庭。
10.考查开放性题。
(1)结合后文“有一个男人把半个身子探出窗外,拼命地向我们孩子招手。”可知这位旅客其实已经打定主意要帮助孩子,围绕此展开想象。
比如:我一定会在火车经过你们村庄时,跟你孩子挥手。
(2)结合文章可知农民以为旅客走了,因此可能会认为是自己打扰到了对方。
比如:他居然走了,看来是我说太多,他不耐烦了。
11.考查分析标题的含义。
本文主要写小孩因挥手无人理而生病,陌生旅客用挥手回应,帮他治好病。“拼命挥手”表面上是写陌生旅客用挥手小男孩,结合“作家就该做他这样的人。能够被别人的苦难猛然惊醒,惊醒后也不作廉价的劝慰,居然能呵呵一笑安然睡去。睡着了又没有忘记责任”可知“拼命挥手”实际上是指我们要用实质行动帮助别人,把暖和的人性交还给一个家庭,表达作者对他人、对社会的期望,对温馨人性的渴望。
12.老人弓腰拾到的,不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 13.我们丢弃的还有真诚、良知和爱心。 14.“我”对拾垃圾老人专注地用铲子或者手在垃圾箱里翻腾不屑,看到拾垃圾老人在那红布前站定,眯着眼很仔细地瞧着照片不屑。 15.不好,“少得让人脸红”写出了同学们的冷漠,与拾垃圾的老人的举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16.爱是人的本性,每个人心中都有爱,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方式不一样。爱没有贵贱,没有等级,也不是因人的权利和地位来衡量,每个人心中的爱都是值得尊敬的。 17.“我”被人生有无价值、人间是否有真情等问题所困扰。从拾垃圾老人的的举动中,“我”认识到人间真情仍在,只要我们自己的心不“冷”,世界就会充满爱,人生也会焕发出光彩。
【解析】12.本题考查了反问句改陈述句的能力。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如下:首先,去掉反问词;其次,肯定词变否定词,否定词变肯定词;再次,去掉语气词;最后,问号变句号。本题可以按照方法改成:老人弓腰拾到的,不仅仅是我们丢弃的垃圾。
13.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文章记叙了以前看到收垃圾的老人总是很鄙视他,当亲眼看到他为灾区的孩子们捐款时立刻改变了以往的看法。结合文中“在我们只用华丽的文字呼喊爱渐迷失的时候,又有多少真正宝贵的东西被自己不屑地丢掉。”可知,我们丢弃的还有真诚、良知和爱心。
14.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结合文中“我每次拎着饭盒掩鼻而过时,总看到一个老头正专注地用铲子或者手翻腾着什么。”“他正佝偻着身子背着脏兮兮的尼龙袋从我们面前走过,忽然停下来,在那幅红布前站定,眯着眼仔细地瞧着照片,很久才移向另一张。”可知,“我”对拾垃圾老人专注地用铲子或者手在垃圾箱里翻腾不屑,看到拾垃圾老人在那红布前站定,眯着眼很仔细地瞧着照片不屑。
15.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
回答此类题,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写出原因。
不好,“少得让人脸红”说明同学们的捐款非常少,与后来的老头捐十元钱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对老人的敬佩和赞美。
16.本题考查了对题目的理解。
要结合文章内容和对老人态度的转变来分析作答。如:爱心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富贵”如明星大款,还是“贫贱”如拾垃圾者或乞丐只要真诚地帮助、关爱他人,都是高尚的。
17.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
文章开头提到“我一直为生命的某些问题所困扰”,从后半部段内容,特别是“心像一株水仙在沙漠里渐渐枯竭”一句可以看出这些问题指的就是第二句所说的,“我"被人生有无价值,人间有无真情等问题所困扰。结尾又说“心中种种命题有了答案”,从前文叙述的事件可以看出,指的是从拾垃圾老人捐赠的十块钱这一举动中,让“我”认识到人间有真情,只要心中有温度有爱心,世界就会充满爱,哪怕是贫瘩的人都是光彩夺目的。
18. 表示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非常喜欢音乐 19.彼得害怕爸爸失望,因为他不想和爸爸一样成为“股神”,他想学习音乐。 20.我从中体会到巴菲特对孩子的尊重,支持孩子学习喜欢的音乐,不愿把自己的爱好强加在孩子身上。 21.我没有听错吧?爸爸肯定希望我能继承他的事业啊,真没想到爸爸如此开明,我一定要把音乐学好,不辜负爸爸的理解和信任。 22.巴菲特是一个关心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善于教育孩子的好父亲。从他主动询问孩子的心事可以看出他很关心孩子,从他理解并支持孩子去追求音乐梦想可以看出他尊重、理解和善于教育孩子。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与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句子“听着打击发出的声音,彼得摇头晃脑,似乎很陶醉”中的“陶醉”意思是表示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从这一词语可以看出彼得很喜欢音乐。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完成此类题目不难,可直接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通过快速阅读文章可知,根据第②段的句子“我也许要让您失望了。我今后也许不能和您一样成为‘股神’了,我只想学音乐,音乐才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可知彼得害怕爸爸失望,因为他不想和爸爸一样成为“股神”,他想学习音乐。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等。句子“你有权选择一种长大的姿势”,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彼得爸爸知道彼得想学音乐后对彼得所说的话,意思是一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彼得有权利选择音乐作为自己长大的姿势,这是一件能让他幸福开心的事。体会到巴菲特对孩子的尊重,支持孩子学习喜欢的音乐,不愿把自己的爱好强加在孩子身上。
21.本题是考查补写人物心理。
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当时情况。
联系上下文,彼得害怕爸爸失望,因为他不想和爸爸一样成为“股神”,他想学习音乐,他没想到爸爸会支持他学音乐,所以此时他是激动的,据此组织语言,合理即可。
示例:太开心了,爸爸同意我学音乐了,我一定要把音乐学好,不辜负爸爸的理解和信任。
2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从他主动询问孩子的心事可以看出他很关心孩子,从他理解并支持孩子去追求音乐梦想可以看出他尊重、理解和善于教育孩子。
23.搏 奈 豪 影 24. 细致 永恒 25.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26.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27.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
阅读 细嚼慢咽的宴席 电视前的观赏 便捷的快餐,可口的零食 28.阅读书籍
【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
学生要注意根据文章内容选择合适的词,平时应注意词汇的积累。
见闻广博:见到和听到的事。故选“博”,划去“搏”。
耐心:不急躁,不厌烦。故选“耐”,划掉“奈”。
毫不费力:一点也不花费力气,形容轻松容易。故选“毫”,划掉“豪”。
荧光屏:一种电子(阴极)射线管,是电视接收机监视器重现图像的关键器件。故选“荧”,划掉“影”。
24.本题考查反义词。
学生需要先理解词语的含义,再仔细阅读文本内容,从文中找出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是指大略的,仓促的,不经心的。所以其反义词是文中的“细致”。
“瞬间”是指一眨眼的工夫,转瞬之间。所以其反义词是文中的“永恒”。
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提炼。
从文中第三自然段的“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可知答案。
2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由“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可知答案。
2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修辞手法的分析。
根据“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可知,这句话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阅读”比喻为“细嚼慢咽的宴席”,将“电视前的观赏”比喻为“便捷的快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感受。
28.本题考查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由“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可知,阅读书籍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29.通过帮助那个穷人收获了更大的快乐。 30.快乐 痛苦 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31.教授掏出两枚硬币,让学生把每一只鞋子里放了一枚硬币,学生照做了。然后两人躲在草丛里,观察穷人发现硬币以后的反应。 32. 他捧着硬币,翻来覆去地看,随后又望了望四周,没有发现任何人,于是把硬币放进的口袋。 他激动得仰望天空,泪流满面,大声地表达炽热的感激之情。他的话语中提到生病的妻子,没有面包吃的孩子,…… 33.付出比回报更令人快乐和值得尊敬。 34.有时候一个人为不花钱得到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最高。
【解析】29.考查了概括短文内容。
全文主要写了教授在和他的学生散步的小路上,发现了一双旧鞋,教授让学生把每一只鞋子里放了一枚硬币。结果穷人干完活,穿鞋时发现这两枚硬币后,感到无比快乐的故事。
30.考查了填上合适的词语或句子的能力。
结合“给予比接受更快乐”可知,文中括号中合适的词语或句子是“快乐”“痛苦”“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31.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短文“于是,教授掏出两枚硬币,让学生把每一只鞋子里放了一枚硬币,学生照做了。然后两人躲在草丛里,观察穷人发现硬币以后的反应。”写出了教授的做法。
32.考查了对句子含义的理解。
“咦!,哪里来的硬币?”“表情”“捧着硬币,翻来覆去地看,随后又望了望四周”可知,这话从语言、神态、动作三方面方面写出了穷人发现硬币以后的表现。
“站在草丛后面的学生被这个场面深深地感动了,他的眼中充满了泪水。”句子被穷人无意得到两枚硬币快乐场面感动了。通过“让我们给那个人来个恶作剧吧一一把他的鞋藏起来,然后躲到草丛后面,这样就可以等着看他找不到鞋子时的困惑表情”可知,他原来想通过恶作剧,等着看他找不到鞋子时的困惑表情。
33.考查了对句子的理解。
这篇短文讲述了教授在和他的学生散步的小路上,发现了一双旧鞋,教授让学生把每一只鞋子里放了一枚硬币。结果穷人干完活,穿鞋时发现这两枚硬币后,感到无比快乐。不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给予比接受更快乐”意思是通过别人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快乐。生活中我的同学总是给我讲笑话,给与我很多快乐。
34.考查了思维拓展。
围绕主题写出与短文意思相同的名言即可。如: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是一种快乐,得到是一种幸福。
35. 一瞬间 眨眼间 转眼间 霎时间 霎那间 从中可以看出小男孩吃饭之快,体现了小男孩饥肠辘辘的特点
36.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没想到小男孩儿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很饱,奶奶您看。” 37.老奶奶和男孩子进店吃饭 老奶奶和男孩子再次进店吃饭 38.第一次是因为老板被祖孙俩的举动、言行所感动、读懂了小孙子对奶奶的爱,便借口“第一百个客人”,请他们免费吃了一顿;第二次是因为男孩子算准了人数,成为真正的第一百个顾客,体现的是小男孩对老奶奶的爱。 39.您好,我这边有件紧急的事情拜托你,今天中午务必过来店里吃饭,这里有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需要等100个客人才进来吃饭,你不来,凑不够一百人,他们就不愿意进来,麻烦您了,请尽快过来吃饭,我给您打折。
40.老板。
语言:“那小男孩儿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哩!”老板回答。
动作:老板看到这幅景象,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免费。”
神态: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儿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文中的老板为了让祖孙俩节约些钱而又不用为此感到愧疚,精心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为此不惜做亏本的买卖,由此可见,老板是一个善良且为人着想的人。 41.小男孩受奶奶的感染,学到了一种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这也是小男孩孝顺奶奶的一种具体表现。这句话反映了老板对小男孩的赞扬。
【解析】35.本题考查词语仿写和理解。
一晃眼,形容时间过得快。
表示时间过得快的词语还有:刹那间、一眨眼、霎那间、转眼间、白驹过隙等。
结合“一晃眼工夫,小男孩儿就把一碗饭吃了个精光”可知男孩吃饭的快速和饥肠辘辘。
36.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说话人在前,故“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后用冒号和前引号,“要不要留一些给你”这是问句,故后面用问号和后引号;“没想到小男孩儿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后用冒号和前引号,“不用了 我很饱 ”句子未结束,后都用逗号,“奶奶您看”句子结束,后用句号和后引号。
37.本题考查概括文章情节。
短文主要写了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到饭店吃饭,奶奶故意说自己吃过午饭了,忍受饥饿,将汤饭让给了小男孩,而善良的老板看到这幅景象,用善意的谎言免费将面送给他们,之后,小男孩在老板的帮助下也效仿奶奶的做法,忍受饥饿,谎称自己饱了,将汤饭让给奶奶吃的故事,赞扬了老板善良、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结合①②段可知主要写的是老奶奶和小男孩儿进店吃饭,结合④⑤⑥⑦⑧可知老奶奶和小男孩儿再次进店吃饭。
3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短文主要写了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到饭店吃饭,奶奶故意说自己吃过午饭了,忍受饥饿,将汤饭让给了小男孩,而善良的老板看到这幅景象,用善意的谎言免费将面送给他们,之后,小男孩在老板的帮助下也效仿奶奶的做法,忍受饥饿,谎称自己饱了,将汤饭让给奶奶吃的故事,赞扬了老板善良、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结合短文内容,可知意思不同:第一次是因为老板被祖孙俩的举动、言行所感动、读懂了小孙子对奶奶的爱,便借口“第一百个客人”,请他们免费吃了一顿;第二次是因为男孩子算准了人数,成为真正的第一百个顾客,体现的是小男孩对老奶奶的爱。
39.本题考查思维拓展。
结合“④之后过了一个多月的某一天,小男孩儿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使得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⑤原来小男孩儿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一个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圈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五十个都不到。”、“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到来”可知老板会请求老顾客过来吃饭,并且说了小男孩的事情。学生据此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40.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短文主要写了一位老奶奶和一个小男孩到饭店吃饭,奶奶故意说自己吃过午饭了,忍受饥饿,将汤饭让给了小男孩,而善良的老板看到这幅景象,用善意的谎言免费将面送给他们,之后,小男孩在老板的帮助下也效仿奶奶的做法,忍受饥饿,谎称自己饱了,将汤饭让给奶奶吃的故事,赞扬了老板善良、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学生作答时,可选择老奶奶、小男孩和老板任一人作答,结合具体的语言或动作等人物描写进行分析即可,答案不唯一。
41.本题考查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文段中找到该句子所在处,联系上下文,得知之前老板请老奶奶和小男孩吃汤饭的时候,奶奶故意说自己吃过午饭了,忍受饥饿,将汤饭让给了小男孩,之后,小男孩也效仿奶奶的做法,忍受饥饿,谎称自己饱了,将汤饭让给奶奶吃。老板这句话也表达了对小男孩行为的赞美。因此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小男孩受奶奶的感染,学到了一种先人后己的高尚品质,这也是小男孩孝顺奶奶的一种具体表现。这句话反映了老板对小男孩的赞扬。
42. 排比 突出哈尔滨的冬天极冷 43. 冻馒头 冻水果 44. ⑤ 引起下文 45.(1)奶奶的手真巧,光滑的面团在她手里揉搓、翻转、按压,一会儿变成美丽的玫瑰花,一会儿变成盘旋的飞龙,一会儿变成层层叠叠的宝塔,一会儿又变身呆萌的小刺猬……
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
突出花馒头形状各不相同,做成的形状很逼真,突出了奶奶的手巧。
(2)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冻梨味道极好,以及作者在吃冻梨时愉快、满足、幸福的情感。 46.我认为奶奶九十多岁张罗冻年货,不是子孙不孝的体现。①张罗冻年货,可以丰富奶奶的生活,使生活不单调,体现了奶奶的生活情趣。②对奶奶来说,张罗冻年货能让家人高兴,就是她的幸福,这体一现了奶奶对家人深深的爱。③奶奶年龄虽大,但是她能为家人做事,她是欣慰的,是快乐的。
【解析】4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划线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写出了冬天来临后,天、地、松花江水、冰糖葫芦纷纷冻起来的样子,生动形象地体现出冬天的哈尔滨天寒地冻、白雪皑皑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喜爱与怀念。
4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通读全文可知,本文第④段写了冻馒头的过程;第⑤、⑥段写了冻水果的过程。所以本文围绕“冻年货”主要写了冻馒头和冻水果两个内容。
44.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位置及作用的理解能力。
通读全文,梳理段落内容及关系,“更难忘”说明在此之前还有物品让作者难忘,只是“冻水果”更难忘而已。文章第④自然段写奶奶做枣馒头,我们忍不住流口水;第⑤自然段则写冬天里奶奶冻水果,所以题干中的语句应放在第⑤自然段开头,起引起下文的作用,第⑤自然段就是介绍冻水果。
45.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1)本句写花馒头样子的句子是:一会儿变成美丽的玫瑰花,一会儿变成盘旋的飞龙,一会儿变成层层叠叠的宝塔,一会儿又变身呆萌的小刺猬;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是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这样写不仅写出的馒头样子的多样,而且让读者感受到了馒头的美味,更能体现奶奶的手巧。
(2)解答此题,要联系这个句子和本段的内容进行分析。“那叫一个酸爽!”这个感叹号里渗透着作者对冻梨发自内心的赞叹,还有吃着冻梨时内心的快乐、幸福感和满足感。
46.本题考查通过关键语句对人物思想感情的探究能力。
解答此题,联系本句及全文内容,对奶奶而言,为家人蒸馒头,做冻馒头、冻水果、冻梨,体现了奶奶对生活的热爱,让不富裕的生活不单调;让家人解馋、高兴,从而自己也快乐、幸福;奶奶烧暖炕头让我们坐在炕头吃解冻的水果;爷爷和爸爸喝酒,奶奶端缓好的冻梨给他们解酒、助消化,包含着奶奶对家人弄浓浓的关爱;“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听说我们过年回家,她又开始张罗冻年货了”写出奶奶渴望一家人的团聚,珍爱团聚的美好时光;为家人做事,内心感到欣慰。可据此作答。
47.乞求 浮现 48. 猎杀 解剖 掩埋 49.因为老人以前经常猎杀和捕获动物,而他却用捕获猎物的钱救济朝圣者。所以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50.老猎人明白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这位羚羊母亲的跪拜,震撼了老人的心灵。 51.你们敢快放下猎枪吧,由于你们肆意滥杀,许多生物都已逐渐灭绝,地球的生物链都已遭到严重破坏,难道你们看到我们的地球妈妈变成这样,你们不心疼吗?如果再这样下去伤害的不只是大自然中的动物,也是我们人类自己。
【解析】47.本题考查了选出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请求、乞求,“请求”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乞求”请求别人给予。在文中应选“乞求”;
呈现、浮现,“呈现”显现;展示出。“浮现”[过去经历的事情]再次在脑子里显现。在文中应选“浮现”。
48.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填上恰当的词语。
通过仔细阅读3−6小节,我们了解到老猎人发现藏羚羊→猎杀藏羚羊→解剖藏羚羊→掩埋藏羚羊。可从文中这些内容“突然瞅见几步之遥的对面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大的藏羚羊”“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上。”“次日,老猎手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藏羚羊进行了开膛扒皮。”“当天,老人没有出猎,他在山坡上挖了一个大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的孩子一起掩埋了。”表现出来。
49.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
文中的这句话“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是说因为老人以前经常猎杀和捕获动物,但他却用捕获猎物的钱救济朝圣者。所以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50.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并回答问题。
文中的“这时候老人全明白了……”这句话是指老猎人明白了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从而表明了这位羚羊母亲的跪拜,震撼了老人的心灵。
51.本题考查了对知识的拓展。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了解到,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濒危动物,多年来有些人为了自己私利,肆意滥杀藏羚羊。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感受到了母藏羚羊伟大的母爱,在这里我要奉劝那些猎杀动物的人,你们敢快放下猎枪吧,由于你们肆意滥杀,许多生物都已逐渐灭绝,地球的生物链都已遭到严重破坏,难道你们看到我们的地球妈妈变成这样,你们不心疼吗?如果再这样下去伤害的不只是大自然中的动物,也是我们人类自己。
52. 接受油画 欣赏油画 53. ② ③ 54.不是……而是…… 虽然……但是…… 55.一是父亲心地善良,乐于助人。二是父亲曾经有过不能为父送终的遗憾,特别理解陈的心情。 56.换了不好,因为“请”字表现出我们一家对这幅画已经产生了感情,并且我们感受到了画家陈的才华之后,这样做也是对艺术的尊重。 57.原因有三点:①父亲虽然不懂艺术,却懂得尊重搞艺术的人。②能看懂艺术作品的意境,并能联想到自己的生活。③视艺术作品为珍宝,不卖艺术和感情。
【解析】52.考查加小标题。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四段,每段的内容用小标题概括,小标题比段意的文字要简洁,概括性更强,根据最后两段所加的小标题都是围绕“油画”加的四字小标题,第一段内容写的是父亲借钱给画家陈回家探母,陈感恩送画。用小标题可概括为“接受油画”。第二段内容写的是全家人赏画,用小标题可概括为“欣赏油画”。
53.考查给字选择正确注释,给字选择注释要结合词语的意思进行。
“拂袖离去”是甩动衣袖离开,所以词中“拂”的意思是“甩动”,故选②;句子“不忍拂了陈的好意”的意思是不忍心违背了陈的好心意,其中“拂”是“违背”之意,故选③。
54.考查关联词语的正确运用。
加关联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要具体分析上下句关系,第一处两个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可加关联词“不是……而是……”,第二处两个分句间是转折关系,可加关联词“虽然……但是……”。
55.考查对文章句子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
“想都不想”表现父亲借钱时的果断、毫不犹豫。结合原文可知,父亲曾有过不能为父送终的遗憾,特别理解陈的心情。面对青年人的陈,父亲毫不犹豫地把钱借给了陈,不仅仅是因为父亲的感同身受,更多的是因为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
56.考查对文章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
由上文知道,自从父亲把这幅画挂到卫生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一个“请”字表现出我们一家对这幅画已经产生了感情,并且我们感受到了画家陈的才华之后,这样做也是对艺术的尊重。如果把句中的“请”换成“移”,则没有这种效果了,所以换了不好。
57.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仔细读文可以看出,虽然父亲不懂艺术,却懂得敬畏艺术和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乐于帮助他人,大方地允许生活困难的艺术家们赊账,毫不犹豫借钱给陈回家探望母亲。父亲虽然是个粗人,但是不唯利是图,在陈的作品很值钱的时候也没想过出卖这幅画,不会卖艺术和感情,保持着做人的善良,有自己对艺术的尊重对艺术的坚定信仰,赢得了画家陈的尊重。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4——课内阅读理解,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北京的春节》,课内阅读,阅读理解,快乐阅读,阅读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3——课外阅读理解(二),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阅读理解,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阅读,美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项训练题02——课外阅读理解(一),共3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阅读理解,记叙文阅读,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阅读材料《换票》,名著品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