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国篆刻艺术教案第1页
    中国篆刻艺术教案第2页
    中国篆刻艺术教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职美术人教版公共艺术(美术篇)第二课 篆刻艺术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职美术人教版公共艺术(美术篇)第二课 篆刻艺术教案,共15页。

    课程名称:《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
    讲授课题:中国篆刻艺术
    课题名称
    中国篆刻艺术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
    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
    授课班级
    课时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第二章篆刻中第二节中国篆刻艺术。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历史脉络和经典作品的鉴赏。通过鉴赏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篆刻的艺术特征,理解中国篆刻艺术的表现要素、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学会从点画、结体、刀笔、布白和意境等审美维度鉴赏篆刻作品,设1~2课时。
    中国篆刻艺术是以石材为载体,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对象,并由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发展而来的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古代印章是行使和授受国家机构权利、证明个人身份的凭信物,多由工匠采用金属铸造和凿制而成,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篆刻的功能从行文记事逐渐转向个人审美理想的表达,从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技法和形式,诞生了璨若群星的篆刻家和篆刻作品。为让学生能够了解中国篆刻史上的重要的代表作品,掌握篆刻艺术独特的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审美特征,提升对篆刻作品的艺术感知和审美判断的核心素养,本次课将中国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有序梳理,选择不同材料、不同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篆刻家和作品作为案例,让同学可以在直观地感受作品典型风格和审美表现的同时加深对经典作品的印象,并通过实践体验加强同学对篆刻艺术审美特征的感知理解,让同学了解篆刻艺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认同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艺术感知、审美判断:
    1.了解篆刻艺术的含义和发展脉络;
    2.了解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能通过对篆刻形式语言解析进行篆刻技法的辨识;
    3通过理解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初步掌握篆刻作品鉴赏的方法,能够感知篆刻章法之美、书法之美、刀法之美、结构之美、工艺之美、印石之美、风格之美和境界之美;
    4.
    创意表达:
    1.借助书法字典进行篆刻创意设计。
    2.通过创意表达任务了解巩固、验证对不同篆刻艺术特征的理解,了解篆刻在生活中运用的简便方法。
    文化理解:
    理解在篆刻艺术的表现和鉴赏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对篆刻艺术产生兴趣,对传统民族文化产生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篆刻艺术的鉴赏方法和维度。
    教学难点
    对篆刻作品章法之美、书法之美、刀法之美、结构之美、工艺之美、印石之美、风格之美和境界之美的感知和判断。
    教学策略与手段
    1.将中国篆刻的历史脉络和审美特征的基本知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制作成课件,在课前发布给同学,让同学通过自主学习对篆刻的历史脉络和代表作品有基本了解,对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形成感性认知,初步理解篆刻艺术的形式美的规律。扩充了学生作品鉴赏的数量和范围,为课上深入学习篆刻艺术的鉴赏做好准备。
    2.充分运用对比法,在探究章法之美、书法之美、刀法之美、结构之美、工艺之美、印石之美、风格之美和境界之美的过程中选择风格差异较大的作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从而掌握鉴赏篆刻作品的方法。
    3.设计艺术实践任务,加深同学对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理解,培养运用篆刻元素进行创意表达的思维和能力。
    教学方法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探究法。
    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
    选用教材
    《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流程
    教学
    环境
    (1)教室布置示意:
    (2)设备:希沃交互智能平板1台、石料、刻刀、印床、宣纸、书画专用印泥等材料和工具。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自主探究
    篆刻鉴赏基础知识学习。
    1.教师在艺术课程学习平台上传中国篆刻艺术课前学习课件,内容为中国篆刻艺术发展脉络和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辨析。
    2.发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件内容,初步了解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脉络和审美特征的基本知识,完成篆刻基础知识的测试题目。
    1.感知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基本知识,了解中国篆刻艺术的历史脉络,记忆作品的标题、时代及作者。
    2.完成一组中国篆刻艺术基本知识测试练习,并根据答案提示进行反思纠错。
    通过自主学习对中国篆刻的历史脉络和代表作品有基本了解,对篆刻艺术的审美特征形成感性认知,初步理解篆刻艺术的形式美的规律。扩充了学生作品鉴赏的数量和范围,为课上深入学习篆刻艺术的鉴赏做好准备。
    环节一
    测试导入
    进行中国篆刻艺术的种类和基本发展脉络辨识测试。
    进行一组中国篆刻艺术的种类和基本发展脉络辨识测试,对课前学生答错率较高的问题进行分析。
    跟随老师引导,完成中国篆刻艺术的种类和基本发展脉络辨识测试。
    检测巩固学生对中国篆刻艺术的种类和基本发展脉络的辨识能力。
    环节二
    明晰概念
    篆刻艺术的含义和审美特征、古代印章的起源。
    1.结合问答讲解篆刻的概念和篆刻艺术的含义、古代印章的起源。
    2.讲解篆刻的审美特征:章法之美、书法之美、刀法之美、结构之美、工艺之美、印石之美、风格之美和境界之美。
    1.回应老师的问题,了解篆刻的概念和篆刻艺术的含义、古代印章的起源。
    2.用心观察作品,思考并回应老师的问题。
    1.明确篆刻的概念和篆刻艺术的含义、古代印章的起源。
    2.让学生了解鉴赏篆刻作品要从哪几个要素着眼。
    环节三
    章法之美
    感知、辨析篆刻作品不同的章法之美。
    展示《自爱不自贵》(近现代来楚生)等四幅运用不同章法布局的篆刻作品图像,引导学生对不同章法的空间处理和艺术特征进行感受和描述。
    观察老师展示的篆刻作品,根据老师的引导思考、讨论篆刻作品章法处理上的区别。
    让学生感知和分辨几种不同篆刻作品章法处理方式,了解篆刻艺术的章法之美。
    知识点(章法由行气、间距、黑白、虚实构成的空间结构之美。章法的基本要求是平衡、老实、大方、端正,汉印章法大多根基于此,进一步要求自然生动、别有情趣。空间布局要有显有晦,有参差、有分合方能全印灿然。)
    环节四
    书法之美
    感知、辨析不同风格篆刻书法的点画形态、力度和韵律独特之美。
    1.展示《胸有方心身无媚骨》(近现代邓石如)、《盖平姚氏秘笈之印》(清代吴让之)、《赵之谦印》(清代赵之谦)三幅篆刻书法作品图像,让学生分辨三幅作品笔法点画形态和气质的区别。
    2.展示《逃禅煮石之间》(清代吴让之)、《江风山月》(明代文彭)、《丁敬身印》(清代丁敬)、《吴熙载印》(清代吴让之)、《道无双》(清代吴昌硕)、《汉后隋前有此人》(清代赵之谦)篆刻作品图像,组织学生通过篆刻书法作品单字描红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不同篆刻书法的笔法点画特征进行感受和描述。
    3.给每个小组一套不同质感的物品(铁棍、纸片、棒针、丝带、吸管、牛皮绳等)运用实物质感感知和联想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3幅不同类型不同篆刻作品笔法点画的力度和质感。
    4.归纳篆刻作品笔法点画力度的品评标准。
    5.提问“篆刻书法笔法点画的力度是不是均匀的?篆刻书法笔法点画书写的速度是不是均匀的?”。讲解笔法点画书写过程中轻重疾驰的节奏韵律是篆刻艺术美重要的构成要素。
    6.结合名家篆刻视频让同学感受篆刻书法笔法点画的节奏韵律。
    1.观察老师展示的篆刻作品,根据老师的提问思考和描述篆刻书法作品笔法点画形态和气质的区别。
    2.根据要求完成篆刻书法作品单字描红实践活动,并描述笔法点画的特征。
    3.根据老师的提示感受篆刻作品笔法点画的力度和质感,通过联想挑选出与其力量感受相似的物品。
    4.聆听老师讲解,理解篆刻艺术笔法点画力度美的内涵。
    5.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6.观看视频,感悟篆刻艺术笔法点画形态、力度和韵律独特之美的内涵。
    1.让学生感知和分别不同篆刻书法作品笔法点画形态和气质的区别,了解篆刻艺术笔法点画之美。
    2.让学生感知篆刻艺术笔法点画的力度美,理解其中的文化寓意。
    3.让学生感知理解篆刻艺术笔法点画的韵律美。
    知识点(篆刻是书法与雕刻艺术的结合,篆书的结构美和笔法变化之情,刀与石、书与刻的结合之趣,构成了篆刻书法的点画形态、力度和韵律独特之美。邓石如实践了“印从书出”,以鲜明的个人篆书入印,开一代印风。篆刻形式中篆体的笔法之美,线条的笔意墨韵之美,以及刀笔的抒情之美构成了篆刻形式中书法之美的主要内容。)
    环节五
    刀法之美
    感知、辨析不同篆刻作品运用刀法构成字形、体态、线条之美。
    展示《中国长沙湘潭人也》(近现代齐白石)、《克明长寿》(清代黄牧甫)、《吉罗盦》(清代蒋仁)作品图像,引导学生对不同篆刻作品运用刀法构成字形、体态、线条特征进行感受和描述。
    观察老师展示的篆刻作品,根据老师的提示思考篆刻作品运用刀法构成字形、体态、线条的区别,完成问题。
    让学生感知和分辨不同篆刻作品运用刀法构成字形、体态、线条的区别,了解篆刻艺术刀法之美。
    知识点(刀法是篆刻的关键,是灵魂。“使刀如使笔,不易之法也”。刀法之美在刚柔、巧拙、疾涩、动静等矛盾中展现开来。刀法的笔墨之美,在于体现书写的节奏和韵律,在“传神”而不是依葫芦画瓢式的“传样”。印章篆刻要从平正、整齐中追寻自然天趣之妙;要有“方寸天地”之中的磅礴气势;要从“冲刀”、“切刀”有节律的生理运动之中寓以自然生命的情感寄托,并讲究其骨力和灵动。齐白石的作品最具代表性,气势宏大而激情汹涌、纵横凌厉,笔中有刀、刀中有笔,已达浑融无迹之刀法至境。)
    环节六
    结构之美
    感知、辨析不同篆刻作品字形、构造和体态之美。
    展示《节堂》(清代吴昌硕)、《买夏园主》(清代黄牧甫)、《龙友》(明代朱简)、《二金碟堂双钩双汉刻石之记》(清代赵之谦)、《宣和七玺之九叠篆印“内府图书之印”》(隋唐宋元赵佶)作品图像,引导学生对不同篆刻的字形、构造和体态特征进行感受和描述。
    观察老师展示的篆刻作品,根据老师的提示思考篆刻作品字形、构造和体态的区别,完成连线。
    让学生感知和分辨不同篆刻字形、构造和体态的区别,了解篆刻艺术结构之美。
    知识点(结构之美:看似寻常最奇崛。篆刻讲究运笔的方圆转折,收放藏露,疏密挪让,伸缩展舒的组合。使入印书体具有结构的形式美感。除了结字的美感,也在整体章法布构方面,呈现奇崛粗放,方正工整,清秀婉转的节奏和韵味在整体、点画、结字之间的疏密、简繁、顾盼、穿插、离合、盘错等,形成多样、丰富的章法的结构美。)
    环节七
    工艺之美
    感知、辨析不同篆刻作品中有蕴含深邃历史、精湛工艺之美和亲和人文精神。
    展示《皇后之玺螭虎印》(汉代玉印)、《醉卧仙人》(元代王冕首的寿山汶洋石)、《关中侯印》(三国魏金印)作品图像,引导学生对不同篆刻作品中有蕴含深邃历史、精湛工艺之美和亲和人文精神进行感受和描述。
    观察老师展示的篆刻作品,根据老师的提示思考篆刻作品蕴含深邃历史、精湛工艺之美和亲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完成问题。
    让学生感知和分辨不同篆刻作品蕴含深邃历史、精湛工艺之美和亲和人文精神的理解,了解篆刻艺术工艺之美,弘扬工匠精神。
    知识点(印章工艺之美,一个有着精致奇巧雕工的印章的价值自然是不可比拟的。用镌刻或浇注工艺制成印章,是古代工匠、文人墨客们印缘匠心的成果,我们称之为篆刻艺术,是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瑰宝。自青铜文化至今,浩浩三千多年,篆刻艺术经历了由用途、材质、工艺、内容的不断发展和演变而产生的辉煌,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史料和艺术遗产,汇成洋洋大观的“印文化”。大千世界方寸地,是前人对篆刻艺术的一句精辟的总结。)
    环节八
    印石之美
    感知、辨析“四大印石”昌化石、巴林石、青田石、寿山石的印石之美。
    展示《寿山田黄石薄意随形章》《昌化鸡血石螭龙钮方章》《巴林石黄花冻博古章》《青田石胤禛之章》“四大印石”昌化石、巴林石、青田石、寿山石代表性作品图像,引导学生对“四大印石”作品不同风格特征进行感受和描述。
    观察老师展示的篆刻作品,根据老师的引导思考、讨论“四大印石”作品艺术风格(视觉效果)上的区别。
    让学生感知、辨析“四大印石”的风格差异,了解篆刻艺术的印石之美。
    知识点(印章之美,最重要的在于印材及文字表现。不同的印材,呈现不同的品相面貌与气质,有的坚实细密,温润如玉,有的晶莹剔透,色彩斑斓。印石之美不外乎有六德:结、润、腻、温、凝、细。)
    1.寿山石:“天遗瑰宝生闽中,功在印坛是寿山。”寿山石色彩斑斓,温润如玉,晶莹剔透,人见人爱。其品种极多,根据质地、颜色、形象和产地等因素分为田坑石、水坑石、山坑石,而以田坑石和水坑石最佳。
    2.青田石:“千古名石天下雄,因材施雕夺天工。”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色彩丰富,花纹奇特。以“叶蜡石”为主,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无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质地坚密细致,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种。
    3.昌化石“千姿百态任评说,五光十色独无声。”昌化石产于浙江省临安昌化镇。昌化石具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极少数透明。世界只有中国有,中国只有昌化有,这是行家们对鸡血石所下的断语。
    4.巴林石:“偏宠藏秀无虚名,千万年旬养娇容。”巴林石因产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而得名,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誉为“腾格里朝鲁”(意为天赐之石)。巴林石色彩斑斓,纹理奇特,质地温润,似玉非玉。既具寿山石古朴凝重的材质,也具青田冻石通灵细润的质感,成为众多石材中难得的品种。)
    环节九
    风格之美
    感知、辨析不同篆刻名家作品的风格之美。
    展示不同篆刻名家针对同一题材创作的篆刻作品,对不同风格特征进行感受和描述。
    观察老师展示的篆刻名家作品,根据老师的引导思考、讨论篆刻名家作品艺术风格上的区别。
    让学生感知、辨析篆刻名家作品的风格差异,了解篆刻艺术的风格之美。
    知识窗(很多篆刻家都曾为毛主席刻过姓名章,学生刻自行查阅资料,以下列举两位艺术家)
    1.钱君匋他既是鲁迅先生的学生,装帧艺术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他一生治印两万余方,上溯秦汉玺印,下取晚清诸家精髓。他是一位诗、书、画、印熔于一身的艺术家。
    2.刘博琴受家庭熏染,刘博琴幼年即热爱书法篆刻及金石文字之学,早年便名震京师,擅刻铁线篆文,风貌稳重,平整中见精神,在京城琉璃厂有“博琴铁笔”之誉。
    环节十
    意境之美
    感知、辨析《七十二峰深处》明清文彭、《二金蝶堂》清代赵之谦、《鹤道人年四十以后所作》清代吴昌硕、《人长寿》近现代齐白石的意境之美。
    展示《七十二峰深处》(明清文彭)、《二金蝶堂》(代赵之谦)、《鹤道人年四十以后所作》(清代吴昌硕)、《人长寿》(近现代齐白石)四幅篆刻代表性作品图像,引导学生对四件作品不同审美意境进行感受和描述。
    观察老师展示的篆刻作品,根据老师的引导思考、讨论四幅篆刻代表性作品审美意境上的区别。
    让学生感知、辨析篆刻作品的审美意境,了解篆刻艺术的境界之美。
    知识点(意境之美:金石华彩,气韵胜人。印章的金石意境美是通过刀法来表现的,是篆法。章法的再创造,也是印章的气韵、节奏、逸致、动静、情趣,风貌等的质感体现和艺术形象的侧凸现,即今天所说的立体感。古时一些优秀的印章作品,匀落洁净,富丽典雅,雍容华贵,隽逸盎然,把金石华彩的意境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1.文彭篆刻作品“七十二峰深处”,沉静清丽,气韵流动,犹有元朱文印遗风,线条秀润挺健;由于这方印经几百年的流传,印边已全无,有的线条已残破不堪,使这方印更添几分金石古意和苍朴之气,使人感觉置身如清秀的山峦之中,有烟云飘渺,有流泉飞瀑,有鸟语花香之境。可谓妙造自然。
    2.赵之谦“二金蝶堂”,这一类线条很粗的白文印,源出汉铸印又融合了自已的新意。“蝶”字密得只留几个斑剥的小红点,而“二”字却又疏得留下了大片的红地,就象他的绘画作品一样,安排有致,毫不零乱,该密处尽量集中,该疏处则留出大片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但又要做到密不杂乱,疏不松散。这样大胆的虚实对比,当然给人的印象是很深的。此印线条也不尽是呆板统一,绝无生命力的直线,而是充满了韵味。方中有圆,圆中有方,以厚重凝练的刀法,表现汉铜印古朴的气息。
    3.吴昌硕“鹤道人年四十以后所作”细观此印印面,留红让人移不开眼睛。两侧的布局较之中间要茂密些,“道”字右下角与边界相通,仅仅笔画末端的“气孔”,便叫整个印面活泛通透起来了。而左下角与右上角不散,聚气凝神,气韵紧致却洞达。布局也有趣。一般采取三四三来布局就可以了,从左排往右依次是三个字、四个字、三个字。传统稳健,却失了风采与趣味。此印采用二四四布局,字数不同,却毫无倾斜不均之感,相反,呈现出一种趣味,似是精心安排,却又毫不做作,那天造一般的神奇韵味,可以感受,却无法触摸。
    4.齐白石“人长寿”:横画层层排叠,作者在笔画的粗细、距离的大小等方面极尽变化,因此波澜横生,此起彼伏,有应接不暇之感,必欲仔细品味而后快。白石老人在线条组合、变化方面的精湛技巧,除“寿”字头上三竖笔以外,其它竖线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寿字的一长竖,直插到底,支撑全局弯而不断,显示一种韧劲的美。有项天立地之势。为了打破边框直线条的僵直感,“人、长”二字的竖线也力避垂直。让这些粗细、长短、正斜、宽窄、疏密的线条和空间在互相对立、排斥的因素中达到了矛盾中的统一,在险绝之中,复归平整。
    环节十一
    感受经典
    探究五件不同篆刻的经典作品的艺术表现。
    展示汉代的篆刻将军印《裨将军印章》、隋唐《观阳县印》、清代吴昌硕《郦堂》、清代黄牧甫《买夏园主》和近现代齐白石《八砚楼》作品图像,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风格面貌和审美意境,引导学生从点画、结构、章法方面分析作品的艺术表现。
    1.仔细观察作品图像,聆听老师的介绍,感知作品的风格特点和审美意境。
    2.从点画、结构、章法方面观察、分析作品的艺术表现。
    1.让学生感知经典篆刻作品的艺术魅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篆刻艺术鉴赏的方法观察、分析作品的在点画、结构、章法上的艺术表现,提升对篆刻艺术的审美判断能力。
    环节十二
    总结提升
    总结篆刻艺术之美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
    1.让学生分享本次课关于篆刻鉴赏与实践学习的感受。
    2.对篆刻艺术之美进行价值凝练。
    分享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1.引发学生对本次课学习内容的回顾,巩固学习成效。
    2.概括本次课的知识要点,增强同学对篆刻艺术之美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创意实践
    布置实践作业:运用篆刻元素进行文字创意设计。
    布置任务,让同学们借助篆刻字典以“绿水青山”为题,选用一种文字进行创意设计与篆刻制作。
    根据任务要求完成文字创意设计的与篆刻制作任务。
    1.增强学生对篆刻特征和笔法、刀法的点画美感的感知与理解。
    2.让学生发现篆刻运用的简便方法,增加学习篆刻的兴趣。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请教师根据实际教学设计进行评价设计,参考《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标准(2020年版)》
    教学反思
    1.立足学生实际需求,找准教学起点,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2.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篆刻教学可采用鉴赏评价、讨论交流、书写实践、作业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3.构建开放的网络篆刻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动活泼的篆刻教学。
    4.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篆刻、用篆刻,积极开展篆刻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社团活动、兴趣小组、专题讲座、比赛展览、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创设篆刻学习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少年宫、美术馆、博物馆、名胜古迹等资源,拓展篆刻学习空间。

    相关教案

    中职美术华东师大版美术鉴赏与实践第四单元 中国建筑艺术之美优质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中职美术华东师大版美术鉴赏与实践第四单元 中国建筑艺术之美优质课教学设计,文件包含中职美术华东师大版美术鉴赏与实践第一课中国建筑知识与鉴赏-教案docx、中职美术华东师大版美术鉴赏与实践第二课中国建筑艺术实践体验-教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美术华东师大版第三单元 中国工艺与雕塑艺术之美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美术华东师大版第三单元 中国工艺与雕塑艺术之美获奖教学设计,文件包含中职美术华东师大版美术鉴赏与实践第一课中国工艺雕塑知识与鉴赏-教案docx、中职美术华东师大版美术鉴赏与实践第二课中国工艺与雕塑艺术实践体验-教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职美术华东师大版美术鉴赏与实践第二单元 中国书法艺术之美一等奖教案:

    这是一份中职美术华东师大版美术鉴赏与实践第二单元 中国书法艺术之美一等奖教案,文件包含中职美术华东师大版美术鉴赏与实践第一课中国书法知识与鉴赏-教案docx、中职美术华东师大版美术鉴赏与实践第二课中国书法艺术实践体验-教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