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期末月考复习(4)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693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期末月考复习(4)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693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期末月考复习(4)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7693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期末月考复习(4)
展开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学期月考复习试题-5(12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荆州是一座文脉源远流长的城市, 灿烂文明并非尘封的过往, 也是今天的宝贵财富。
B.位于沙市江汉路的江渎宫, 据说是屈原的寓居之地, 也是《橘颂》《天问》的作者。
C.李白、杜甫都曾在荆州居留, 青莲巷、杜工部巷至今仍是荆州人流连驻足的地方。
D.由于“公安三袁”引领了一代文风, 得到了历代文人推崇并影响五四新文化运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广袤的乡村, 一批农民抓住直播带货的契机, 以绿色生态为卖点推销农产品, 深受广大网友好评。
B.在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中受到熏陶的孩子, 往往会养成开朗外向的性格。
C.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一结束, 台下的观众就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
D.长江从唐古拉山发源, 穿过峡谷平原, 川流不息, 奔向大海。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那是一个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女,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
B.援军到了!接机、食宿、防护……等, 黄石“走心安排”迎接江苏省援黄石医疗队。
C.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
D.“如果你从疫情一线平安回来, ”他对着妻子远去的背影高喊, “我说话算数, 一年的家务, 我……我全包!”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粗犷(kuàng) 侍弄(shì) 憔悴(qiáo)
B.应和(hè) 收敛(liǎn) 截然(jié) 惭愧(kuì)
C.绽放(zhàn) 贮蓄(chù) 淡雅(yǎ) 惨淡(cǎn)
D.黄晕(yùn) 倜傥(dǎng) 高邈(miǎo) 娇媚(mèi)
5.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 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践行。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 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参加体育锻炼。
C.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 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大融合时代。
D.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学传统礼仪等活动, 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基础知识综合
6.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答。
走进初中, 我们开启了一段新的语文学习之旅。 旅途中, 我们沉醉于四季美景中, 聆听季节的回响, 感受①勃的生命;我们走进一颗颗高贵的灵魂, 抛却狭②的功利主义, 追求精神的充盈与美好;我们徜( )徉在奇幻的童话故事中, 触摸心灵的温度, 感悟人生的无尽奥③;我们流连于动物世界中, 思索人与动物的关系, 学着去珍爱生命, 反省自我。 就这样, 我们在语文世界里, 获得了一个静谧美好的精神栖( )居地, 获得了一份恒久的精神滋养与哺( )育。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cháng qī bǔ B.cháng xī bǔ C.táng xī bǔ D.cháng qī fǔ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篷②溢③秘 B.①篷②隘③秘 C.①蓬②隘③密 D.①蓬②隘③秘
三、综合性学习
7.煦煦风儿吹, 翩翩燕子来, 嫩嫩草儿绿, 艳艳桃花开……这, 是春的声音;这, 是春的节奏;这, 是春的色彩。 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花儿美、蝶儿舞的美好季节里, 让我们走进春天, 一起去寻觅春天的踪迹吧!
(1)在诗人的笔下, 春是最动人的, 让人神往;春是充满情感的, 让人留恋。 请按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描写春花的诗句: , 。
②描写春草的诗句: , 。
③描写春风的诗句: , 。
④描写春雨的诗句: , 。
(2)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有一句名言: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请你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四、对比阅读
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 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②不曰:其为人也,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 云尔③!”
(《述而》)
有子曰:“礼④之用, 和为贵。 先王⑤之道, 斯为美, 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 不以礼节⑥之, 亦不可行也。 ”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⑦不习乎?”
(《学而》)
【注释】①叶公:叶, 是春秋时楚国一地名。 有个叫沈诸粱的人, 字子高, 任那里地方官, 人们称他为叶公。 ②女:同“汝”, 你。 奚:为什么。 ③云尔:如此而已。 云:代词, 如此。 尔:同“耳”, 罢了的意思。 ④礼:指周礼。 周代先王留下的仪礼制度。 ⑤先王:指周文王等古代的贤王。 ⑥节:节制, 约束。 ⑦传:传授的知识。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不对 对:回答 B.斯为美 斯:这
C.吾日三省吾身 省:反省 D.传不习乎 习:学习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与例句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先王之道, 斯为美
A.礼之用, 和为贵 B.不知老之将至
C.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D.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10.下面对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公询问的对象是孔子, 所以子路不回答。
B.从孔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勤奋、快乐且自信的人。
C.有子认为, 和谐重要, 但也要符合礼节。
D.从曾子言行告诉我们, 做人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
五、现代文阅读
11.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 按要求做题。
①我们沿着山路, 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 他停了下来, 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然后, 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 再仔细盖上泥土。 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 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 不是。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 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看起来他并不在意。 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②吃过午饭, 他又开始选橡子。 趁这个机会, 我刨根问底, 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三年来, 他一直这样, 一个人种着树。 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 在这十万颗橡子中, 有两万颗发了芽。 而这两万棵树苗中, 有将近一半, 可能会被动物咬坏, 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 剩下的一万棵树苗, 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 长成大树。 听到这儿, 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 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 他说, 他五十五岁, 叫艾力泽·布菲, 原来生活在山下, 有自己的农场。 可是, 他先是失去了独子, 接着, 妻子也去世了。 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 与羊群和狗做伴, 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 他说, 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 就不会有生命。 他决定, 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 就动手种树吧。
③第三天, 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
④这个男人坚持做着自己想做的事。 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就是证明, 它们长得足足有我肩膀这么高了。 那一大片橡树也长得很茂盛, 不用再担心被动物吃掉了;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 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他还指着一片白桦林说, 这是五年前种的。 他认为谷底比较湿润, 就把白桦树种在那里。 他是对的。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 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⑤路过山下村子的时候, 我在这个曾经干旱无比的地方, 看到了溪水。 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 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1)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在这十万颗橡子中, 有两万颗发了芽。 而这两万棵树苗中, 有将近一半, 可能会被动物咬坏, 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 剩下的一万棵树苗, 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 长成大树。
(2)选文采用了第几人称来叙事的?有何好处?
母亲的味道
①母亲的习惯做派和别的女人完全不同, 她像男人一样抽烟, 喜欢盘腿坐在床上, 嗓门粗大, 说话的语气总像跟人吵架。 最让我无法忍受的, 是母亲身上的味道, 又酸又臭, 稍微靠近一些, 便熏得我头晕恶心。 后来我知道, 母亲是有狐臭。 都说狐臭会遗传, 我却没有, 反而对气味格外敏感。 这使我在懂事之后, 便开始远远地避开母亲。
②我10岁那年, 父亲在为人盖房时从二楼摔下来去世了, 从此, 母亲在菜市场租了一个摊位卖鱼, 一年四季穿着高筒胶鞋在水里蹚来蹚去。 每天晚上, 母亲收摊回来, 人都会累成一摊泥。 我给母亲温一盆洗澡水, 洗好碗后便躲进自己的房间里。 可是最终还是被母亲喊出来给她搓背。 母亲的身上又添了浓烈的鱼腥味, 和着难闻的狐臭味, 我几乎无法呼吸, 胡乱搓几把, 便逃也似地离开。
③那年冬天, 因为城市改造重建, 那个菜市场被拆除, 母亲失业了。 母亲的失业, 意味着这个家失去了最坚实的支撑, 也意味着我的大学梦将成为一个泡影。 那些夜里, 母亲似乎一直在咳嗽, 有一次, 我被母亲的咳嗽声惊醒, 我走到母亲的房前, 房门虚掩着, 母亲背对着我在擦父亲的照片, 我听见母亲对着照片说:“……真真这丫头从小心气就高, 我不能把她给耽误了……”
④我站在门外, 心突然又酸又软, 泪水成串地滴落下来……
⑤母亲终于找到了新的工作, 是在一家医院里打扫卫生。 每天早上五点起床, 赶到医院, 拖地板, 洗马桶, 在八点之前, 要把整幢楼的卫生全部打扫完毕。 这份又脏又累没有人愿意干的活, 母亲却做得很开心。 她身上的味道越来越复杂, 有时是刺鼻的消毒药水的味道, 有时是清洗剂的淡淡香味。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 母亲身上的狐臭味越来越淡, 到后来, 我竟闻不出那种气味了。
⑥后来, 我如愿以偿, 考进北京读大学。 每隔一段日子, 母亲准时寄钱和信来, 总是说让我安心念书, 说自己很好……薄薄的信纸上, 仍然是母亲特有的复杂味道。 大二的寒假, 我回家过春节, 在小城下车, 已经是夜里十点。 地上铺着厚厚的雪, 寒气逼人。 我走出车站, 搓着冻僵的双手, 疾步往家赶。 刚出车站, 就听见一声熟悉的吆喝:“烤红薯, 香甜的烤红薯……”是那个我一直听了二十年的口音。 我慢慢走过去。 直到我走近, 母亲才怔了怔, 扑过来为我拍肩上的雪, 一把把我拉到炉子旁, 把一个烤红薯塞在我手里, 一迭声地问我:“冷吗?累吗?甜吗?”母亲身上满是烤红薯香甜的味道, 很浓很浓的香味。
⑦那夜我帮母亲推着车一起回家, 一路上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很多。 母亲说上了年纪手脚不灵便, 医院的活人家不让做了;母亲说一斤烤红薯能挣三毛钱, 卖一天, 也能挣不少钱呢;母亲还说, 我有钱, 你在学校一定不能替我省钱, 要吃好……
⑧我跟在母亲身后, 看着母亲瘦小的背影和迟缓的步履, 什么话都说不出, 泪悄悄地模糊了双眼。
⑨研究生毕业后, 我拒绝了北京好几家大公司的挽留, 执意回了老家那个小城。 母亲很歉疚:都是我, 不然你留在北京发展多好。 咱这小城, 委屈你了。 我笑着跟母亲开玩笑说, 北京再好, 没有妈妈, 也是一座空城。 母亲笑, 不再说什么, 起身收拾碗筷, 却背过身, 手在脸上迅速地抹了一下, 又抹了一下。
⑩回家以后, 帮母亲洗澡, 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 每当这时, 母亲身上的狐臭味、鱼腥味、汗酸味、香烟味、消毒水味、烤红薯味、油烟味——那些为了养活一个家而产生的味道, 此刻全都消失殆尽。
⑪我闻到的, 是芬芳的香味, 那种淡而舒缓的芳香, 才是母亲真正的味道。
12.文章围绕母亲主要写了四件事, 请根据表格中的提示, 简要概括其余两件事。
事件 | 主要内容概括 |
一 |
|
二 | 失业后担心“我”的学业, 半夜向父亲的照片诉说。 |
三 |
|
四 | 卖烤红薯供“我”上大学。 |
13.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
(1)联系上下文, 说说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环境描写的作用。
地上铺着厚厚的雪, 寒气逼人。
(2)结合语境, 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⑨段中画线句子。
母亲笑, 不再说什么, 起身收拾碗筷, 却背过身, 手在脸上迅速地抹了一下, 又抹了一下。
1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作答。
15.请结合文章, 分析第⑪段的作用。
16.“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 ”在成长的过程中, 我们有时会在意母亲的不完美。 读了本文后, 请你结合自身体验, 把想对自己母亲说的话写出来。
六、作文
17.命题作文
请以“手机响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A
6.(1)A
(2)D
7.(1)示例:①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③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④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2)示例:这句话饱含哲理, 它告诉我们, 在人生遇到挫折时, 不要灰心丧气, 要积极乐观, 奋发向上, 这样才能迎来人生的成功之日、胜利之时。
8.D 9.A 10.A
11.(1)通过列举种植的数量和成活的数量, 具体直观的说明了树苗成活不易, 从侧面衬托了牧羊人植树的艰辛历程, 表现了他坚守信念, 坚持不懈的性格特点。
(2)运用第一人称叙事。 “我”作为一个见证人, 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又通过“我”的所想所感, 对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12.在菜市场卖鱼;到医院打扫卫生。 (意思相近、言之成理即可) 13.(1)突出了天气的寒冷, 侧面写出了母亲深夜还在卖烤红薯的辛劳。
(2)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生动地写出了母亲因付出得到回报而欣慰, 因“我”的懂事而感动。 14.粗俗、大大咧咧;吃苦耐劳;关爱孩子;坚忍;无私奉献等。 (答出两点即可) 15.总结全文, 照应标题;点明主题, 通过写“我”理解了母亲的付出, 表达了对母亲(母爱)的赞美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16.示例:妈妈, 以前我嫌您很唠叨。 读了本文后, 我明白了您的不易, 懂得了您是爱我的。 妈妈, 谢谢您!(言之成理即可)
17.[例文]
手机响了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铃响了, 在外面打闹的同学一窝蜂挤进了教室, 只有坐在窗边的木子还在那里发呆。
“嘿, 木子, 想什么呢?上课啦!”他的同桌捅了下他, 就回到了座位上, 木子心里还在想晚上到底约不约他出来。
这节是语文老师的课, 老师急匆匆地走进来, 似乎有什么要紧的事, 走到课堂上, 老师愣了下, 遂和平常一样, 开始讲课, 却又和平常不一样。 课堂上, 只有老师讲课的声音在回荡。 “嗡——嗡——嗡——”“该死, 谁呀, 这时候给我发短信。 ”木子一边心里想着, 一边关手机。 老师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顿了一下, 问:“木子, 你在干什么呢?”木子不知道怎么回答, 用手把口袋里的手机使劲往里塞, 下面的同学片“嘘”声。 要知道, 在同学们眼里, 木子可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他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啊, 下面的同学叽叽喳喳地议论着。
木子低着头, 吞吞吐吐地说;“老师, 我家里有急事, 需要我回去, 我可以走吗?”老师看着木子, 点了点头, 算是默许了。 ”
“吁”, 木子刚出教室就舒了一口气, 总算瞒过去了, 从口袋里摸出手机, 查阅信息, “嘿, 哥们儿, 出来玩呗, 我在学校栅栏边等你”。 木子心想, 谁呀, 也不留名字, 要不然我回教室上课去吧。 已经走到三楼了, 木子转念一想, 我都跟老师说我家有事了, 不如就出去玩吧。 木子飞快地下了楼, 可到楼梯口却又犹豫了, 磨磨蹭蹭了一大会儿, 木子终于下定决心要出去玩了。 木子想:“本来晚上也是要出去玩的, 不如白天玩, 晚上再学习吧”走到栅栏边, 发现那是一个朋友介绍的朋友, 怪不得不署名呢, 木子想。 “你怎么那么慢, 我都想走了, 本想带你去打游戏呢, 都是你破坏了我的心情, 回去吧你, 招惹了我, 哼。 你以后别再找我玩了。 ”说完那个人头也不回就走了。 木子愣愣地待在原地, 不知如何是好。 木子想自己出去玩, 却又不敢, 只好回去接着上课。
课堂上, 还是只有老师的声音在回响。 木子站在门外, 尴尬得不知说什么好。 老师看了眼木子, 招了招手, 让木子回到座位上去。
年后, 木子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高中。 返校拿成绩单时, 木子又见到了那节课上约他出来的同学。 “嘿, 木子。 ”木子冲他点头笑了笑。 “木子, 那次对不住啊, 其实那次我是故意的。 ”望着木子不解的眼神, 那个同学笑了, “是我妈让我那么做的, 她不忍心看你堕落。 我妈就是你的语文老师。 ”
那一刻, 木子眼中似乎有泪珠, 但他向远方望去……
点评:文章设置悬念设置得好, 开头木子的发呆、同桌的提醒为后文手机响、向老师撒谎等情节做了铺垫, 而约木子出来的同学的一番话与后面再次见到那个同学后他的解释形成呼应, 使文章一波三折, 结尾耐人寻味。
2022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期末月考复习(5): 这是一份2022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期末月考复习(5),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期末月考复习(3): 这是一份2022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期末月考复习(3),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期末月考复习(2): 这是一份2022年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期末月考复习(2),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31c23b6141fe3610b7ae5ce90bd68e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