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著导读《傅雷家书》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学写读后感》优创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小石潭记》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小石潭记》第1课时优质课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小石潭记》第1课时创新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八年级下册10 小石潭记教案设计
展开《小石潭记》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掌握其中涉及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4.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2.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课前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学生:
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有关柳宗元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时一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有这样一幅画,画面是一片寥廓、冷清、孤寂的冰雪之地,只有一个老翁,披着蓑衣,在那儿“钓寒江雪”,同学们还记得这是哪首诗里面的画面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生:这首诗叫《江雪》,作者是柳宗元。
2.走近作者
(出示PPT)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这首《江雪》诗是柳宗元被贬永州时所作。柳宗元为什么会被贬官呢?
3.了解背景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到永州任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在永州期间常以游览山水自娱,到处搜奇觅胜,先后经他发现的胜景很多,并一一作文记载,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人称《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正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
二、教学新课
1.了解作者,感知写作背景。
2.字词积累,梳理文言句义。
①字音字形。
篁竹(huáng) 为坻(chí) 翕忽(xī) 幽邃(suì)
犬牙差互(cī) 佁然(yǐ) 悄怆(qiǎo chuàng)
②古今异义词
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③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潭西南而望(向西南)
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 蛇: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
动词作名词
如鸣珮环(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使动用法
凄神寒骨(凄:使……凄清 寒:使……寒冷)
④特殊句式
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以全石为底”(宾语前置)。翻译: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省略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影布石上”前面省略了主语“鱼”。翻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静止不动的样子。
3.理清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①通过前面的字词梳理,同学们已经清除了阅读障碍,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一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小石潭的,写了小石潭的哪些东西。
教师示范探究:第一段写了发现小石潭,即“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又写了小潭中石头的状态,即“全石以为底……”,还写了小石潭的自然景色,即“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明确:
第二段写了潭中的景色与游鱼,写出了游鱼欢乐的状态:。
第三段写了潭西南方的景观,未能探得溪流的起源。
第四段写了独坐潭上的凄凉感受;
第五段记录了同游的人。
教师分析:同学们探究得很正确,通过对探究的内容进行规律性总结,可看出,本文先写发现小石潭,接着描写小石潭的概貌,再写潭中近景(游鱼和潭水),然后写溪流水源,这是远望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条理清晰,毫不散乱。
②同学们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我们似乎随着作者的脚步,先发现了石潭,看见了它的样子,也看见了小石潭中的怪石,看见了水中的游鱼,望见了西南方向的犬牙差互,最后,还感受到了这里环境的清幽。一步一换景,这其实是一种很特殊的写游记的方法,请同学们给它取个名字。
“移步换景”,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出来。
三、板书设计
发现石潭——总览概貌——细观近景——远望潭源——潭边气氛
课时二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一课时对文本的探究,我们知道了这是一篇很有意趣的游记,初步感受到了小石潭的美,但是它具体美在哪呢?这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究。
二、教学新课
1.抓住景物特点,品析语言。
师: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游记散文的宗师”。他笔下的山水,都成了极优美的景,请找出文中描写风景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美在哪里,并尝试将它们翻译出来,记得保留其中的美感哦。
屏显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点拨】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都突出了小石潭的特点——怪!
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屏显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点拨】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是远隔人间的仙境。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屏显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点拨】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出了水的清澈。刚刚还是佁然不动,忽然又远逝,往来翕忽,由静景向动景的转化,似成影像展现在读者眼前。而这由静到动的过程中,就已经包括了“乐”的气氛。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静止不动的样子,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逗乐。
屏显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点拨】运用生动的比喻,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小石潭上溪流曲折、或隐或现的情景。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教师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水尤清冽”“青树翠蔓”“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明灭可见”,各种景物的特点十分明晰,色彩、光线的明暗变化真切而清丽。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又是动态的,鱼儿忽静忽动,溪水若静实动,所有的画面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2.朗读文章,体会情感变化。
(1)提问:景之不同
作者笔下的景物各具特色,让人应接不暇。但从总体上来看,小石潭主要呈现出哪两种不同的风姿?
【点拨】
1—3段是景色优美的小石潭。
第4段是幽深冷寂的小石潭。
(2)提问:情之不同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小石潭中的两种风姿,也寄寓着作者截然不同的两种情感。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读音频,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变化。
播放朗读,明确情感。
【点拨】1—3段写乐,第4段写悲。
我们已经很明显感受到,在这篇文章中,既有乐情,也有悲意。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品味文章,说说文章是如何在语言上表现“乐”与“悲”的。
作者最初发现小石潭时,是“心乐之”,水之清冽,石之怪异,都让作者心旷神怡,观赏潭中游鱼时则又觉“似与游者相乐”,这都是乐景。但乐到极致则生悲,坐潭上忽又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寒意袭人,悲从中来。
3.体会作者情感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我们在课程导入时谈到了《江雪》一诗,但那是寒景一片,作者写出悲与孤独尚情有可原,但小石潭景色一片大好,竟也让作者生出孤独与悲意来。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探究。
【明确】作者去小石潭是由于被贬永州,失意的他孤寂地坐在小石潭上,望着一望见底的潭水,为小石潭打抱不平:为什么岸边有“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青树翠蔓”的小石潭却无人欣赏,只能“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让游人不敢走去呢?这就暗示作者希望得到一位明君的发现。可以说,是因为作者本身怀有失意之悲,因此不论是《江雪》的景还是《小石潭记》的景,都勾起了他的悲凉与孤独。
三、再读全文,总结全文。
四、表达训练。
1.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样的感受?
3.学生自由回答。
【点拨】注意借助分析课文,让学生理解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地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的抒情特点。柳宗元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进一步讨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文学表达投射出的审美心理。
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 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开展,当堂训练反馈,巩固学习目标,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写作 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写作 学写读后感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导入,写法指导,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9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趣味导入,初读课文,学习课文重点词语,翻译全文,作业,课文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