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案
展开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渔家傲 秋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词的韵味,品味词中描写的边塞风光。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联想法,探究作者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学习作者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词的内容和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燕然未勒”的悲苦和愤懑。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有这样一首边塞词,历代以来备受推崇,评论家说它“为一般的边塞思秋之作难以比拟。”它就是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首词,找找其中的缘由。
说道词,我们要明确它的词牌名和题目。一首词的题目和它的内容直接相关。我们来看一下“秋思”这个题目,从字面上解读是什么?
——学生解读“秋思”的含义。
明确:秋天的思念、思绪等
我们先来看看写作背景(课件出示)。
公元1040年, 52岁的范仲淹应急招来到黄沙漫天的西北边塞陕西延州(今延安),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两年多后,年逾54岁的范仲淹已是满头白发,望着天空中南飞的大雁,心中有无尽的感慨。深夜失眠,他便挑灯填词,一连数阙,都以相同的四字开头。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唯一流传下来的这首《渔家傲 秋思》)
设计意图:先以一个总问题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从题目入手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快进入词本身的内容。
二、初读感奇景。
1.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找出本词的韵脚。
——学生生配乐自读,感受词的音韵美,班级内展示朗读。
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关注停顿、重音等细节。
设计意图:以教师配乐读来带动学生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词的音韵美。同时,结合学生的朗读,给予朗读方法的指导。
2.词人描绘了哪些塞下风景?
——学生结合词中内容,找出景物,分享作答,相互补充。
明确:大雁向衡阳飞去,毫无留恋的情意。四面八方都有边塞特有的声音随着号角声响起。在崇山峻岭中,烟雾弥漫,残阳西沉,孤城紧闭。羌管悠悠,寒霜满地。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读出景物,连缀成画面。
3.如果用词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塞下风景的特点,大家会选哪一个字?
——学生读词,找出答案。
明确:异。(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提炼概括景色特点。
4.如果说江南的秋天是清新幽静的,那我们眼前的这塞下风景又是怎样的呢?
过渡语:“异”是不同不一样,是啊,这里的风景和他的家乡苏州大不相同啊。此刻的苏州应该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清丽温馨,“嘈嘈切切错杂谈,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乐音,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和谐悠然。
——学生结合边塞景色,感知其特点,用自己的语言、词汇来描绘和概括。
明确:苍凉肃杀 (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边塞风景的特点,为下面环节体会作者心情做铺垫。
5.小结: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联想画面,再次诵读这首词,感受景物的苍凉肃杀之气。
——学生齐读诗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边塞风景及特点,读出画面。
三、细读明情怀
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这苍凉肃杀的塞下风景,我们应该对词人此时的心情有了一二感知。下面,让我们细读全词,试着从一个字、一个词语或是一句词来寻觅词人此刻的心情吧!
——学生独立思考,标注旁批,然后小组交流,班级分享发言。
明确:孤独、悲伤、愁苦、凄凉(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学习、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从赏景、品意象、用典等角度品味词人心情。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发言补充,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受。运用联想法、比较法,帮助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词人心情。
教师预设:
(1)从“雁”字体会词人的思乡之情。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总会引起游子思乡之情。相关诗句回忆:“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长烟落日”引发的思乡之情,联系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
(3)从“孤城闭”感到词人的孤独、凄凉,感受到边塞战事的紧张。真实反映当时军事状态,宋军力量薄弱,作为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门,太阳一落就关闭起来,和内地城市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表现了形势的严重性。
(4)从“浊酒”品味词人内心的愁苦。联系诗句:“借酒消愁愁更愁”“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5)从“一杯”与“万里”的对比,品味思乡之愁苦。 对比悬殊,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
(6)从“羌管悠悠”品味词人内心的凄切悲凉。“悠悠”表示时间久远,羌笛所发为凄切之声,唐代边塞诗常提及,往往表示戍边思归。《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7)从“霜满地”体味一种悲凉凄清。大地铺满了秋霜,望去满眼尽是寒霜。联系诗句:“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8)从“人不寐”感受作者的忧愁难解。所见所闻若深夜安然熟睡,是看不到听不到的。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
(9)从“白发”“泪”感受衰老的悲伤、愁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联系诗句: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杜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小结:同学们,我们再来读一遍词,试着读出范仲淹的悲苦之情。
——学生齐读诗词。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诵读,引导学生读出情感。
四、深读究缘由
过渡:刚才的细读环节大家做的很好,将我们学过的鉴赏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从赏景、品意象、用典等角度品味了词人悲苦的思乡之情。
- 我们学过《岳阳楼记》,范仲淹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的人,仅仅因
为思乡就悲苦的“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吗?
——学生结合所学,思考回答问题。
明确:燕然未勒归无计。
教师补充典故:燕然勒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评价作者,积累典故,初步思考思乡背后的复杂情感。
2.什么原因让他不能“燕然勒功”呢?我们先来看一段史料(课件出示):
宋自建朝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在边疆却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驰。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侵宋,宋军屡战屡败。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当时延州是西夏出入关要地,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范仲淹到任后,整顿军纪,构筑防御工事,团结当地羌人,稳住了延州。他戍边数年,名重一时,西夏赞其腹中有数万甲兵,民谣唱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学生结合史料各抒己见,品读“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复杂情感。
明确:壮志未酬的苦闷,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朝廷不重边防不修武备的不满。
设计意图:借助史料,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和体会,由此突破教学难点。
3.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对于范仲淹的悲苦应该有了更深的感触:主观愿望与客观事实的矛盾使他的内心充满了苦闷和愤懑:忧国而不能去国之危,忧民而不能救民水火。范仲淹和将士们舍小家顾大家,在这艰苦的边境中屹立、坚守,他们的“秋思”之中不仅充满着浓浓的思乡愁,更有拳拳的爱国心(板书)。这样的“秋思”是如此的厚重和悲壮,令人起敬。
下面我们和着音乐,再次品读词中的这份难言之苦吧!
——学生伴着配乐,齐读诗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配乐悲怆的氛围中诵读,读出作者的复杂情感。
五、延读知其人
1.为什么这首词能众多在边塞思秋中脱颖而出,赢得众多评论家们的高度评价呢?
过渡:自古以来,悲秋之作数不胜数,远的不说,学过马致远的元曲《秋思》是一首。我们学过的边塞诗词也很多,比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学生背诵这三首诗作,通过对比阅读引发思考,发言,得出答案。
明确:词中所描绘的景色苍凉悲壮,思乡忧国之情感人肺腑。范仲淹能能从个人的羁旅漂泊、小家儿女的情怀中跳出来,触及朝廷的弊端、家国百姓的忧思,这样的气概和担当,尽显伟人胸怀,也让这首词有了与众不同的吸引力,赢得无数人的称赞!
设计意图:通过联想法和对比研读,引导学生对词作和词人有更深刻的感知和理解。
2.词里的范仲淹让我们严然起敬,史书里的范仲淹更让我们敬仰(史料链接):
北宋名臣,二岁而孤,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元昊反,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庆历三年,痛心于朝政时弊,主持“庆历新政”。历时仅一年,因保守派阻挠失败,数度被贬,不失其志,作《岳阳楼记》。皇佑四年调往颍州,扶疾上任,未至,病逝徐州,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
——一名学生朗读链接材料。
设计意图:通过作者的生平资料的介绍,让学生对范仲淹的认知更加全面。
3.小结:
梁衡先生在拜谒了范公祠后,最后写道“在山上刻字的人终究留不住,留下的是这默默无言的山;把门楼修的很高的人还是存不住,长存的是那些曾用生命去肩动历史车轮的人。”范仲淹正是用自己的生命推动了北宋的历史车轮!最后,让我们深情的背诵这首充满着浓浓思乡愁和拳拳爱国心的作品来表达对范仲淹的敬意吧!
——学生在配乐声中,当堂成诵。
设计意图:通过梁衡先生的文字引导学生在心中竖起范仲淹这道不朽的丰碑,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六、作业
1、推荐阅读: 梁衡《青州说寿:一个永恒的范仲淹》
2、写作: 《〈渔家傲 秋思〉学后记》
七、板书设计
上片: 景 异 苍凉肃杀
下片:情 悲 思乡忧国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源于语文组的“四步朗读教学法”,让朗读声贯穿课堂,从不同层次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凸显语文学科的特点。这节课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紧凑完整。注重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词中的典故、意象,引导学生思考体会词作的内容和情感,以便全面细致的把握词作。通过设置和已学过相关诗歌进行对比研读的环节,引导学生对本首词做出总结,让学生对于本词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适当的加入范仲淹个人的生平史料,更能在学生心中竖起范仲淹这道不朽的丰碑。不足之处:有些小环节提问稍显琐碎,可以再精炼一些。学生的朗读方式比较单一,要展开不同形式的诵读。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37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渔家傲秋思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资料链接,整体感知,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典型考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目标,作者简介,背景链接,读音停顿,整体把握,合作探究,课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课时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