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郑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2022郑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文)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郑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含解析 试卷 1 次下载
- 2022郑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2022郑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2022郑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
展开高中二年级语文学科教情学情调研卷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分)D(“而‘行大道’是其实现的物质基础”错,“行大道”意为施行儒家所追求的社会政治理想,并非物质基础。由全文可知,实现儒家所追求的社会政治理想的物质基础是“富民”。)
2.(3分)C(“论述儒家富民主张的当代价值”错,文章侧重于介绍儒家富民思想的表现及其对社会治理的特殊价值,没有论述儒家富民论的当代价值。)
3.(3分)B(A项强加因果。孔子把“足食”置于“足兵”之前与孔子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无因果关系。C项说法绝对。“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D项“对当今治国安邦有更深远的意义”错误,原文并未就这一理论对古代社会和当今社会的意义价值进行比较。)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B(“增幅由大到小依次为水电、风电、光电、核电”错,2019年、2020年水电虽然装机容量最大,但增幅并非最大。)
5.(3分)C(“碳排放权交易是通过经济而非行政手段”错,由材料三中“企业每年碳排放配额”的分配、“碳市场是……政策工具”和“与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市场既能够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可知,碳排放权交易既是经济手段,也是行政手段,只是非传统行政管理手段。)
6.(6分)①国家: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开发利用非化石能源;提供有效工具,以压实企业责任,为企业提供激励机制;抓紧部署相应技术研究,加快相应技术推广,建立完善相应评估、交易体系和服务平台。(分号前后答出任意一点即可)②企业:用好碳市场工具,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节能减排。③全民:提升减碳意识,践行低碳生活。(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D(“意在表现黄河水肆虐给沿岸百姓带来的恐慌,表达了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错,本文的主旨是表现治黄的艰难与河工们治黄的决心信心,弘扬治黄中熔铸出的不畏艰辛、勇战灾难、坚韧不屈等伟大精神。)
8.(6分)①第一处引用写出了汛情的危急(“夜晚的安宁”)与河工们奋勇抢险的场面,/ 在对比中凸显了河工们齐心协力、无畏担当、守护一方平安的形象。②第二处引用概括了筑堤治黄的深远意义,/ 表现了河工们因筑堤治黄能改变黄河两岸面貌而生起的强烈自豪感。③第三处引用表现治黄的艰难与河工们治黄的决心信心,/ 弘扬了治黄中熔铸出的不畏艰辛、勇战灾难、坚韧不屈等伟大精神,凸显了文章主旨。[6分;答出一点给2分(“/”前后各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9.(6分)①黄波涛老人一生参与治黄,曾经飞扬跋扈、周期性泛滥的黄河在他和河工的努力下变得波光粼粼、东流不息,回忆往事,他流下了感慨的泪水。②老人故地重游,重回自己曾经流过血汗的地方,并协助电视台将充满激情与力量的抗洪抢险场面记录下来,让后人了解到前辈们艰辛的治黄历史,这是对他那个年代黄河工程队的认可与尊敬,他流下了满足的泪水。③老人祖孙四代都是黄河河工,孙子也已成长为黄河工程队队长,老人的治黄梦得以延续,河工们的治黄精神得以传承,他流下了欣慰的泪水。(6分;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C(正确断句为: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11.(3分)C(“科举”是礼部掌管事务)
12.(3分)A(“魏徵认为搬家忘记妻子之人与忘掉自身的夏桀、商纣都是健忘之人”错,原文意为魏徵认为搬家忘记妻子的健忘之人、荒淫纵欲而忘身的桀纣与剖身藏珠的西域贾胡一样取舍不当,荒唐可笑。)
13.(1)我与你们应当同心合力、相互辅助,希望不要被后人耻笑。
[5分;“戮力”(尽力,合力,齐心协力)、“庶”(希望、但愿)、“为……所……”(被)三处各1分,大意2分。]
(2)这年全国大丰收,流离失所的人全都回到乡里,全年判决死刑的才二十九人。
[5分;“大稔”(大丰收)、“断”(判处、判定、决定)两处各1分,大意3分。]
注意:①“关键词”与“大意”不重复扣分;②“关键词”译成近义词也可;③“关键词”翻译从严,“大意”翻译从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C(“西风”“画角”虽然萧瑟、凄凉,但诗人“解带”迎“西风”,听“画角”,更多表现的是诗人的坦荡洒脱,所以“忧伤苦闷”之说不恰当。)
15.(6分)①远近结合。“霜林”是远望之景,“野菊”则是眼前之景,既有远景又有近景。②俯瞰与平视结合。“绕郭云烟”为俯瞰,“斜日”、远山则为平视。两种写景视角结合。③虚实结合。诗歌前三联是实写,最后一联是虚写。实写轩中所见深秋景物;虚写(想象)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诗歌第一句和颔联、颈联是实写,第二句和尾联是虚写。实写轩中所见深秋景物;第二句虚写(联想)到李德裕(诗中的“昔人”)曾在此地怀念嵩洛感慨无穷,尾联虚写(想象)来日携客踏雪看群峰的场景。④动静(视听)结合。“飘画角”为动景(为听觉描写),“绕郭云烟”“山争出”“野菊开”“斜日照青松”以动写静(为视觉描写),动静(视听)结合。(6分;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概括1分,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6分)
(1)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2)雁阵惊寒 声断衡阳之浦/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万里衡阳雁 今年又北归/衡阳雁断三千路 巫峡猿啼十二峰/巫峡啼猿数行泪 衡阳归雁几封书
(3)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3分)C(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各执一词:各人都坚持自己的意见,相持不下。表里如一:说话、行动和心里所想的完全一致。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错综复杂:许多东西交叉牵连,情况多而杂。精彩纷呈: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光明磊落:形容没有私心,胸怀坦白。浩然正气:形容一种刚正宏大的精神。)
18.(3分)B(主语为“这”,代前一句话所指内容。故排除A和C。从语序上看,“心理健康”了,才能“确立现代生活理念”;且下句讲到“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可见“确立现代生活理念”与下文更衔接。故排除D。)
19.(6分)D(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搭配不当,二是语序不当。“不论”“无论”要与“都”搭配才完整;根据语意可知,如果不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那就不仅会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最终自己也会成为受害者。)
20.(6分)①又是一位尊师好学的学生 ②与孔子的善教息息相关 ③还尊重位低的得道之人(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1.(5分)①因为孔子一生都在追求道,②所以他不仅以师礼待老子,③而且还向地位卑微的得道之人求教。(写出一点给1分,写出三点给3分;写出正确的因果关系的句子给1分,句子简洁流畅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分)
22.参考立意:
第一则材料的核心是立什么样的志。立志时应树高远之志。青年学子在人生发展中不应该只为追求个人私利;而应该树立高远的志向,应该勇于担当,追求道义,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个人志向与国家和时代的需要相融合。
第二则材料重在强调如何践行志向。志向确立后既要能够借助良好的外在条件去实现,更要自身不懈怠,要探索不止,全力以赴为之奋斗,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达到“尽志无悔”。
第三则材料的核心是立志的重要性。王阳明这段话的意思是:志向不能立定,天下便没有可以做成功的事情。即使像各种工匠的技艺,也没有不是靠志向才学成的。志向没有立定,就像没有舵的船,没有嚼子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驰,最后到哪里才算了结呢?
立意中要紧紧围绕“志”的话题,针对材料观点进行论述。可偏重一则名言,也可三则名言都论述,但要注意论述时的逻辑性。另外,写作中也要注意题目的情境要求——“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的发言,虽未明确要求写一篇发言稿,但写作时还是要注意论述对象,注意语言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皇上(李世民)对侍臣说:“我听说西域有个胡族的商人得到了宝珠,就剖开身体来藏起它,有这回事吗?”侍臣回答道:“有这回事。”皇上说:“人们都知道去嘲笑他喜爱宝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有些官吏接受贿赂触犯法律,帝王顺从自己奢靡的欲望而遭致国家灭亡,这与那胡商的可笑有什么区别呢?”魏徵说:“从前鲁哀公对孔子说:‘有的人非常健忘,搬家而忘记自己的妻子。’孔子说:‘还有比这严重的,夏桀、商纣竟荒淫纵欲而忘记自己的身体。’也是这样。”太宗说:“对。我与你们应当同心合力,相互辅助,希望不要被后人耻笑。”九月,太宗说:“近来看见大臣们多次上奏章恭贺祥瑞之事。百姓家中富足而没有祥瑞,不影响成为尧、舜;百姓愁苦怨怼,而多有祥瑞,不影响成为桀、纣。”丁未(初四),下诏说:“从今以后大的祥瑞听任上表奏闻,大瑞之外的诸种瑞兆,申报给主管官吏即可。”曾有白鹊在皇宫寝殿中的槐树上构巢建窝,左右的大臣齐声称贺。太宗说:“我常常笑话隋炀帝喜欢祥瑞。祥瑞在于得到贤才,这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命令毁掉那巢穴,放白鹊到野外。(贞观)元年,关中地区闹饥荒;(贞观)二年,全国闹蝗灾;(贞观)三年发大水。皇上勤于政事,加以安抚,老百姓虽然到处谋生,却不曾叹息抱怨。这年全国大丰收,流离失所的人全都回到乡里,全年判决死刑的才二十九人。(贞观)五年秋九月,太宗修筑仁寿宫,又打算修洛阳宫,民部尚书戴胄上表进谏,认为“动荡给国家带来的忧患初始,百姓穷困潦倒,国家府库空虚,如果不停地营造,国家百姓都被消耗,恐怕不能承受”。太宗称赞他说:“戴胄与我不是亲戚,只是以忠诚正直体念国家,知无不言,所以用加官进爵来酬劳他。”康国要求归附唐朝。太宗说:“前代的帝王,喜欢招抚地处遥远的国家,以讨得降服远方的盛名,这毫无益处而只是损耗百姓。如今康国要求归附,如果他们遇到危急情况,按照道义来讲不能不去救援。士兵们行军万里,岂能不疲劳。让百姓疲劳以获取虚名的事,朕不做。”于是不接受康国的归附。太宗曾对亲近大臣说:“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虽好了,仍需调养一段,倘若立即放纵自己,病会复发,那就不可救治了。如今国家幸得安定,四方顺服,实在是自古以来所少有,然而朕每日谨慎行事,惟恐不能持久,所以想多次听到你们的谏诤。”魏徵说:“国家内外俱得安定,我并不觉得高兴,只是高兴陛下能够居安思危。”
2024郑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郑州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文件包含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郑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郑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郑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郑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pdf、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