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江苏省13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南京市秦淮区五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南京市秦淮区五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南京市秦淮区五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Cu-64 Zn-65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厨房常见物质中,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面粉 C. 菜籽油 D. 辣酱
2. 下列气体与温室效应无关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臭氧 C. 氮气 D. 氟利昂
3. “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B.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 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 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4. 关于“家庭小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 把钢针烧红放入水中冷却后取出,钢针变得更容易弯曲
C. 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醋可产生二氧化碳
D. 把6B的铅笔芯和导线、电源等相连,灯泡发光,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5.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 称量10.05g固体
C. 量取5.5mL液体 D. 过滤
6.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7. 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A. 电器起火—用水浇灭 B.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 油锅起火—用大量水扑灭 D. 图书起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8.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C60 B. 汞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9. 将 a、b、c 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 b 溶解并产生氢气;将 a 和 c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a 表面有银析出,c 没有变化。a、b、c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 b>a>c B. c>b>a C. a>c>b D. b>c>a
10.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气体肥料
D. 高温下一氧化碳具有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氧的性质,可用于铁的冶炼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B. 洗洁精能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C. 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
D. 硝酸铵(NH4NO3)溶于水放热,使水的温度升高
12. 下列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一说明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 实验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实验三说明可燃物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
D. 实验四说明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13. 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75%的乙醇溶液是常见的医用消毒剂。下列有关乙醇(C2H6O)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B. 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 乙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 乙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14.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
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B
除去CuO中的炭粉
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
C
鉴别氨气和氧气
用手煽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中
D
鉴别O2、N2
用手煽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中
A. A B. B C. C D. D
15.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C.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是因为乒乓球的着火点比滤纸低
D.蜡烛熄灭,是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A. A B. B C. C D. D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16. 能源的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石油和______,化石燃料都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顶端呈现黄色,锅底出现炭黑,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____。
(2)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①我国在可燃冰试开采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属于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汽车使用的燃料之一是汽油,从石油中获得汽油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______(请举一例)。
17. 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运用。请思考并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1)铁能压成铁片,是利用了铁的______性。
(2)金属铝具有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因此铝的年产量已经超越铜仅次于铁,居世界第______位。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兴趣小组找到了铁片、铜片、银片、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请选择其中的药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等体积的稀盐酸于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三个金属片
铁片表面有______产生,而铜片和银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铁的活动性比铜和银强
②______
③______
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由此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4)生活中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Fe与空气中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下列防锈措不属于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膜的是______(填标号)。
A、涂油 B、镀耐腐蚀的铬层 C、刷防锈漆 D、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
(5)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目前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在高炉中利用炉内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请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如下计算:若要炼取200t含铁84%的生铁,则需含四氧化三铁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请在答题纸上写出完整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8.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水是常用的溶剂,配制下列溶液时,以水做溶剂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生理盐水 B. 碘酒 C. 高锰酸钾溶液 D. 75%的医用酒精
(3)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坐标纸上绘制出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______。
②根据绘制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大约在______℃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③现有氯化钠和硝酸钾各 40g,在 30℃时,分别加入两只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溶质名称),将上述得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
④在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g。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
19.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氧气应选用______装置(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当看到______现象时,就可以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后将集气瓶移出水面并正放于实验桌上。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选用该装置的原因是______;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0. 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Al、Fe、Cu中的元素组成。其中用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用表示的物质属于氧化物,B呈紫红色,C是地壳含量第二位的金属,D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A、F、G中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B______。
(2)A与G反应属于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写出D→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H→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1.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1)图A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为______。
(2)按图B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先变红,且高处的蜡烛先熄灭,请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
(3)试通过以下实验,比较水、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
操作步骤: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CO2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三个烧瓶。从左到右依次得到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1、2、3。
①根据曲线1,85mL水中溶解CO2的体积约为______。
②曲线2对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对比图二中的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A.CO2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发生反应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C.40%的氢氧化钠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下列厨房常见物质中,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面粉 C. 菜籽油 D. 辣酱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液是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食盐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正确;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B不正确;
C、菜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乳浊液,故C不正确;
D、辣酱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故D不正确。故选A。
2. 下列气体与温室效应无关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臭氧 C. 氮气 D. 氟利昂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里的玻璃和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的保温作用,这种现象造成了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或氟利昂)等。
故选:C。
3. “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B.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 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 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B.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不符合题意;
C. 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
D. 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不符合题意。故选A。
4. 关于“家庭小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 把钢针烧红放入水中冷却后取出,钢针变得更容易弯曲
C. 向洗净的碎鸡蛋壳中加入食醋可产生二氧化碳
D. 把6B的铅笔芯和导线、电源等相连,灯泡发光,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等量的肥皂水来区分等量的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将钢针烧红后立即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弯曲,这种金属热处理方法叫淬火,使铁的硬度增大,韧性减弱,不易弯曲,说法不正确确,符合题意;
C、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铅笔芯中含有石墨,把的铅笔芯和导线、电源等相连,灯泡发光,可验证石墨的导电性,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点燃酒精灯 B. 称量10.05g固体
C. 量取5.5mL液体 D. 过滤
【答案】D
【解析】
【详解】A、应用火柴点燃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选项错误;
B、用天平称量固体质量,应按“左物右码”的顺序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物质的质量精确到0.1g,选项错误;
C、量取5.5mL液体,应选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选项错误;
D、过滤时,待滤液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漏斗的管口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量取液体时,选择的量筒的规格应大于且接近被量取液体的体积数。
6.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是原子,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是阳离子,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是阴离子。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是C。
7. 下列灭火方法正确的是
A. 电器起火—用水浇灭 B.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C. 油锅起火—用大量水扑灭 D. 图书起火—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能导电,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说法不正确;
B、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可以移除可燃物,可以灭火,说法正确;
C、油锅起火,因为油密度比水小,油会浮在水上面继续燃烧,不能达到灭火目的,应该用锅盖盖灭,说法不正确;
D、图书起火应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这样不会留下痕迹,不会损坏图书,说法不正确。
故选B。
8.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C60 B. 汞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答案】A
【解析】
【详解】A、C60是由C60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B、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
9. 将 a、b、c 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 b 溶解并产生氢气;将 a 和 c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a 表面有银析出,c 没有变化。a、b、c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A. b>a>c B. c>b>a C. a>c>b D. b>c>a
【答案】A
【解析】
【详解】将a、b、c 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氢气,说明b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ac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b>H>ac;将a和c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a表面有银析出,c没有变化,说明a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c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a>Ag>c;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b>a>c。故选A。
10.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 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气体肥料
D. 高温下一氧化碳具有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氧的性质,可用于铁的冶炼
【答案】C
【解析】
【详解】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故A正确;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故B正确;
C、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灭火,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可用于气体肥料,故C错误;
D、高温下一氧化碳具有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氧的性质,可用于铁的冶炼,故D正确。故选C。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的溶剂只能是水
B. 洗洁精能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C. 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
D. 硝酸铵(NH4NO3)溶于水放热,使水的温度升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 常见的溶剂有水、汽油、酒精等,故错误;
B.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能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故正确;
C. 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有溶质结晶析出,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温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错误;
D. 硝酸铵(NH4NO3)溶于水吸热,使水的温度降低,故错误;
故选:B。
12. 下列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一说明微观粒子(如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B. 实验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实验三说明可燃物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
D. 实验四说明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溶于水生成减小物质,酚酞遇碱变红色,可以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故A正确;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是蓝紫色火焰,说明可燃物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故C正确;
D、碘不能溶于水,可以溶于汽油,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不同的,故D错误。
故选D。
13. 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75%的乙醇溶液是常见的医用消毒剂。下列有关乙醇(C2H6O)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B. 乙醇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 乙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 乙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
【答案】D
【解析】
【分析】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是一种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
【详解】A、乙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A错误;
B、1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B错误;
C、乙醇可通过高粱、玉米等发酵、蒸馏制得,属于可再生能源,C错误;
D、乙醇可以和水以任意比例混溶,D正确。
故选D。
14.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CuCl2
加入足量锌粉、过滤
B
除去CuO中的炭粉
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
C
鉴别氨气和氧气
用手煽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中
D
鉴别O2、N2
用手煽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中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金属的活动性顺序:Zn>Fe>Cu,Zn和CuCl2、FeCl2均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ZnCl2,虽然能除掉CuCl2,但是会引入ZnCl2杂质,而且会造成FeCl2的损失,A不符合题意;
B、CuO和炭粉在隔绝空气、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C+2CuO2Cu+CO2↑,引入新杂质,B不符合题意;
C、氧气无味,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故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氨气和氧气,C符合题意;
D、O2、N2均无味,故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O2和N2,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鉴别物质的原则:一,注意分析物质间的差异,先用物理性质鉴别,再用化学性质鉴别;二,现象明显,操作简单方便;三,安全、环保、经济。
15.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火柴头垂直向上燃烧时容易熄灭,是因为热空气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C.实验过程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是因为乒乓球的着火点比滤纸低
D.蜡烛熄灭,是因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增大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错误;
B、蜡烛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熄灭的原因是: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把产生的热量迅速向四周传导,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正确;
C、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所以实验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故正确;
D、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实验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故正确。
故选:A。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21分)
16. 能源的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石油和______,化石燃料都属于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城镇家庭经常用罐装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顶端呈现黄色,锅底出现炭黑,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______。
(2)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①我国在可燃冰试开采领域已取得重大突破。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燃冰属于_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汽车使用的燃料之一是汽油,从石油中获得汽油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③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______(请举一例)。
【答案】(1)①. 煤②. 不可再生③. 提供充足氧气(或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
(2)①. 混合物②. ③. 物理④. 太阳能,风能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天然气、石油和煤,它们都是经过亿万年复杂变化形成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锅底出现炭黑,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提供充足氧气(或空气),使燃料充分燃烧;
【小问2详解】
①可燃冰是由甲烷等多种物质组成的,故属于混合物,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②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是根据汽油与其他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的,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③人们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还有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
17. 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运用。请思考并回答下列有关金属的问题。
(1)铁能压成铁片,是利用了铁的______性。
(2)金属铝具有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因此铝的年产量已经超越铜仅次于铁,居世界第______位。铝具有良好抗腐蚀性能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兴趣小组找到了铁片、铜片、银片、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请选择其中的药品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等体积的稀盐酸于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三个金属片
铁片表面有______产生,而铜片和银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铁的活动性比铜和银强
②______
③______
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由此可以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4)生活中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Fe与空气中______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下列防锈措不属于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膜的是______(填标号)。
A、涂油 B、镀耐腐蚀的铬层 C、刷防锈漆 D、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
(5)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目前工业炼铁的原理是在高炉中利用炉内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请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如下计算:若要炼取200t含铁84%的生铁,则需含四氧化三铁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请在答题纸上写出完整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答案】(1)延展(2)①. 二②.
(3)①. 气泡②. 把铜片放到硝酸银溶液中③.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的银出现,溶液变蓝色
(4)①. 氧气和水蒸气②. D
(5)设:需含四氧化三铁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x
x=257.8
答:需含四氧化三铁90%的磁铁矿石的质量是257.8t。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能压成铁片,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
【小问2详解】
金属铝具有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因此铝的年产量已经超越铜仅次于铁,居世界第二位;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在通常情况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对内部的铝起到保护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①取等体积的稀盐酸于三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三个金属片,实验现象为:铁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片和银片表面无明显现象,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和银强;
②把铜片放到硝酸银溶液中,实验现象为: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的银出现,溶液变蓝色,说明铜的活动性比银强;
【小问4详解】
生活中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Fe与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涂油、镀耐腐蚀的铬层、刷防锈漆都属于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膜,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不属于在铁制品表面覆盖保护膜,故选:D;
【小问5详解】
见答案。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8.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2)水是常用的溶剂,配制下列溶液时,以水做溶剂的是______(填序号)。
A. 生理盐水 B. 碘酒 C. 高锰酸钾溶液 D. 75%的医用酒精
(3)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C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坐标纸上绘制出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______。
②根据绘制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温度大约在______℃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③现有氯化钠和硝酸钾各 40g,在 30℃时,分别加入两只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能得到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溶质名称),将上述得到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
④在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g。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
【答案】(1)煮沸(2)ACD
(3)①. ②. 24(合理即可)③. 氯化钠④. 增加硝酸钾或恒温蒸发溶剂⑤. 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10g硝酸钾
【解析】
【小问1详解】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小问2详解】
A、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溶剂是水,符合题意;
B、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不符合题意;
C、高锰酸钾溶液,溶质是高锰酸钾,溶剂是水,符合题意;
D、75%的医用酒精,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符合题意。
故选ACD;
【小问3详解】
①根据表中数据,以温度为横坐标,以溶解度为纵坐标,绘制成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为:;
②由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大约在24℃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24℃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③3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3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故该温度下,将氯化钠和硝酸钾各40g分别加入两只盛有 100g 水的烧杯中,硝酸钾能全部溶解,氯化钠只能溶解36.3g,故得到饱和溶液的是氯化钠,得到不饱和溶液的是硝酸钾,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硝酸钾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④在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110g,含义是: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10g硝酸钾。
19.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氧气应选用______装置(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当看到______现象时,就可以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后将集气瓶移出水面并正放于实验桌上。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选用该装置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集气瓶(2)①. AC##CA ②.
③. 瓶口有较大气泡逸出
(3)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 B ③. 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a是集气瓶。
【小问2详解】
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选择A作为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较纯,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C排水法收集。所以选用AC装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当看到有较大气泡逸出,说明集满,可以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后将集气瓶移出水面并正放于实验桌上。
【小问3详解】
石灰水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反应,所以选择B装置。
四、(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
20. 图中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Al、Fe、Cu中的元素组成。其中用表示的物质属于单质,用表示的物质属于氧化物,B呈紫红色,C是地壳含量第二位的金属,D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A、F、G中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B______。
(2)A与G反应属于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写出D→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写出H→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答案】(1)Cu (2)吸热
(3)
(4)
【解析】
【分析】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Al、Fe、Cu中的元素组成。B呈紫红色,且B属于单质,可推出B为铜,C是地壳中含量第二位的金属,且C为单质,可推出C为铁,D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且D属于单质,可推出D为铝,H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且H属于化合物,H能转化为C,可推出H为氧化铁,C能转化为I,I属于单质,且I能与H反应,可推出I为氢气,B、D均能与E反应,且E为单质,可推出E为氧气,A、F、G中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A能转化为B,A为单质,可推出A为碳,A能转化为F,F能转化为G,A能与G反应,F、G属于化合物,可推出F为一氧化碳,G为二氧化碳,代入验证,符合题意。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B为铜,化学式为:Cu;
【小问2详解】
A与G反应为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小问3详解】
D→B为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H→C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1)图A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为______。
(2)按图B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先变红,且高处的蜡烛先熄灭,请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______。
(3)试通过以下实验,比较水、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效果。
操作步骤: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CO2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三个烧瓶。从左到右依次得到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1、2、3。
①根据曲线1,85mL水中溶解CO2的体积约为______。
②曲线2对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对比图二中的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A.CO2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发生反应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C.40%的氢氧化钠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
【答案】(1)密度比空气大,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烧杯内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气体上升聚集在上部
(3)①. 55mL ②. Ca(OH)2+CO2=CaCO3↓+H2O ③. ABC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中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即不燃烧,也且不支持燃烧;
【小问2详解】
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先变红,且高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上部二氧化碳含量高,原因是烧杯内气温升高,气体膨胀,气体上升聚集在上部;
【小问3详解】
①由曲线1可知,当加入水后气体被压缩为250mL-85mL=165mL,压强增大为约150KPa,最终压强减小至100KPa,说明压强减少了约三分之一,故气体与减少三分之一,故为;
②曲线2对应的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③A、曲线1压强变小,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或溶于水,说法正确;
B、曲线2压强变小,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说法正确
C、曲线2压强变化不变,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反应量少,而曲线3压强变化大,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多,故40%的氢氧化钠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说法正确。
故选AB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u-6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四校化学九上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可以得到溶液的是,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南京市秦淮区四校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