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2022学年江苏省13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淮安市淮阴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淮安市淮阴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淮安市淮阴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Zn-65 Mg-24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泗阳是一个多彩的城市,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A. 市民广场前的灯光秀,闪烁着多彩的霓虹灯 B. 节日里燃放的烟花
C. 孩子用2B铅笔在图画本上描绘城市 D. 雨后空气中出现的彩虹
2. 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加热液体
C. 检查气密性 D. 读取液体
3. 下列描述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A. 细铁丝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 电解水实验,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燃烧时会发出淡蓝色火焰
4.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5.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微粒观: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C. 转化观: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金属铁
D. 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
6. 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D.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7. 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为了隔绝空气
B. 家中天燃气泄漏着火,应先关闭天燃气阀门再实施灭火
C. 房屋失火,用水浇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8. 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在防治新冠肺炎中作用显著,其主要成分之一的绿原酸的化学式为C16H18O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绿原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6:9
C. 绿原酸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8:9
D. 绿原酸一个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构成
9. 通常情况下,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但是把一小块铜片放入适量稀硫酸中,加入X再加热,可以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B. 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SO2
C. 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D. 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10. 自制一个不使用电力的四轮小车(如图,往试管中加入一定量化学试剂,迅速塞紧单孔橡皮塞,反应产生气体对空气产生推力,空气对小车也产生等大反向推力,使小车在摩擦力很小的水平道路上运动。(已知:小车运动的快慢取决于产生气体的速度大小,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取决于产生气体量的多少)等质量的下列4种金属粉末和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能使小车运动得又快又远的金属是
A. Mg B. Zn C. Fe D. Cu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1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2)两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3)儿童缺少______元素严重的会得侏儒症。
(4)氧化铜中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______。
12. 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
(1)Mg17Al12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储氢过程”属于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如图中能表示锡铅合金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13. 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醛(CH2O)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是______(最简整数比)。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该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14. 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常使用装置B来制取氢气,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若现在要用装置F来收集氢气,则气体从______(填“b”或“c”)端进入;有同学认为只要经过一定的改进措施,氧气也能从该端进入收集,则他的改进措施可能是______。
(4)用G装置收集NH3,由图可知NH3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写出一点即可)。
15. 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51
9
3
17
反应后的质量
23
3
x
51
(1)x=_____。
(2)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_____。
(3)如A、B、D四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分28、12、3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用A、B、D表示)。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6. 实验创新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Y型管的使用能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增添实验的趣味性。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型管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进行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向Y形管中缓慢通入二氧化碳,并在两端分别放一根燃着的木条a、b,观察到燃着的木条______(填“a”或者“b”)先熄灭。
(2)如图2所示实验中(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根据Y型管左右两侧现象对比,可得到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水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3)如图3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Y形管______(填“左”或“右”)侧铁片生锈,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17. 如图是某化学老师设计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支持装置未画出)。
(1)实验前,应该先通入CO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2)装置A中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反应结束后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CO至装置冷却,此时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18.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1)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小明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产物的质量应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发现石棉网上的燃烧产物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质量小,根据镁条燃烧的实验现象,猜测燃烧后石棉网上产物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小红按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如图,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
现象:______
结论:燃烧产物中含Mg3N2
【反思与交流】
①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______。
②该实验也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______。
19. 某工厂欲从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工业流程如图: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
(2)金属A与废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为了除去固体混合物中Fe粉,获得纯净的Cu粉,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①中,由于______,可能导致Fe粉除不尽。
(4)为了准确测定Fe、Cu混合物中Cu的质量分数,某小组取样品20g,向其中加入100g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剩余混合物的总重量变为119.8g求:
①m=______g。
②样品中Cu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 泗阳是一个多彩的城市,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A. 市民广场前的灯光秀,闪烁着多彩的霓虹灯 B. 节日里燃放的烟花
C. 孩子用2B铅笔在图画本上描绘城市 D. 雨后空气中出现的彩虹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广场前的灯光秀,闪烁着多彩的霓虹灯,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节日里燃放的烟花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C、孩子用2B铅笔在图画本上描绘城市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雨后空气中出现的彩虹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故选B。
2. 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加热液体
C. 检查气密性 D. 读取液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 下列描述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A. 细铁丝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 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C.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 电解水实验,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燃烧时会发出淡蓝色火焰
【答案】C
【解析】
【详解】A、细铁丝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不燃烧,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选项错误;
B、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酸反应,选项错误;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选项正确;
D、电解水实验,电源正极产生的气体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选项错误。
故选C。
4.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金属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所以钙为Ca,化学式书写错误;
B、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化学式书写正确;
C、氢氧化镁为Mg(OH)2,化学式书写错误;
D、碳酸钾为K2CO3,化学式书写错误。
故选:B。
5.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微粒观: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C. 转化观: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金属铁
D. 守恒观: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正确;
C、一氧化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金属铁,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可知,反应物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8,故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不能生成36g水,错误;
故选D。
6. 下列实验设计能够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 D.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红磷燃烧后产生的白烟从玻璃管中逸出,反应后烧杯中的物质质量减少,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错误;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第二支试管的铁钉只能与干燥的空气接触,一段时间后,两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不能形成对照,不能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错误;D、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是因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低于滤纸片,说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正确。故选D。
点睛: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7. 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为了隔绝空气
B. 家中天燃气泄漏着火,应先关闭天燃气阀门再实施灭火
C. 房屋失火,用水浇灭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C
【解析】
【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灭火,故正确;
B、家中天燃气泄漏着火,应先关闭天燃气阀门再实施灭火,故正确;
C、房屋失火,用水浇灭是为了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错误;
D、逃离火灾现场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故正确;
故选:C。
8. 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在防治新冠肺炎中作用显著,其主要成分之一的绿原酸的化学式为C16H18O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绿原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6:9
C. 绿原酸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8:9
D. 绿原酸一个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由化学式可知,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
B、绿原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16):(16×9)=4:3,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绿原酸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16:18=8:9,正确;
D、绿原酸是由分子构成的,绿原酸一个分子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9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B。
9. 通常情况下,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但是把一小块铜片放入适量稀硫酸中,加入X再加热,可以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B. 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SO2
C. 该反应基本类型属于化合反应 D. 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铜在反应物中以单质形式存在,化合价为0,生成物中的硫酸铜中铜的化合价为+2价,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生成物中氧原子个数是10,反应物中的氧原子个数是8,反应物、生成物中的铜原子个数都是2,氢原子的个数都是4,硫原子的个数都是2,所以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O2不是SO2,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而这个反应是反应物有三种,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稀硫酸的颜色是无色的,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蓝色的,所以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此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金属化学性质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10. 自制一个不使用电力的四轮小车(如图,往试管中加入一定量化学试剂,迅速塞紧单孔橡皮塞,反应产生气体对空气产生推力,空气对小车也产生等大反向推力,使小车在摩擦力很小的水平道路上运动。(已知:小车运动的快慢取决于产生气体的速度大小,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取决于产生气体量的多少)等质量的下列4种金属粉末和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能使小车运动得又快又远的金属是
A. Mg B. Zn C. Fe D. Cu
【答案】A
【解析】
【详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故反应速率最快的为镁;
故选A。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9分)
1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2)两个氢氧根离子______。
(3)儿童缺少______元素严重的会得侏儒症。
(4)氧化铜中铜元素化合价为+2价______。
【答案】(1)
(2)
(3)
(4)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元素、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小问1详解】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其化学式为;
【小问2详解】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表示多个离子在离子符号前面加数字,故两个氢氧根离子为:;
【小问3详解】
锌影响人体发育,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严重时易患侏儒症;故填:;
【小问4详解】
氯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以表示为。
故答案为:(1)(2)(3)(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 合金是重要的金属材料。
(1)Mg17Al12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储氢过程”属于__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如图中能表示锡铅合金的是______。(选填“a”、“b”或“c”)
【答案】 ①. 化学 ②. a
【解析】
【详解】(1)该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完全吸氢后得到MgH2和Al,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能表示锡铅合金的是a。
13. 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其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
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醛(CH2O)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是______(最简整数比)。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该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微粒是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答案】(1)6:1:8
(2)CH2O+O2CO2+H2O
(3)C、H、O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化学式可知,甲醛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12:(1×2):16=6:1:8,故填6:1:8。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该反应是甲醛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H2O+O2CO2+H2O。
【小问3详解】
反应前的甲醛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反应后的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与氧原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所以该化学变化中不变的微粒是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其符号分别为C、H、O,故填C、H、O。
14. 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3)实验室常使用装置B来制取氢气,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若现在要用装置F来收集氢气,则气体从______(填“b”或“c”)端进入;有同学认为只要经过一定的改进措施,氧气也能从该端进入收集,则他的改进措施可能是______。
(4)用G装置收集NH3,由图可知NH3具有______的物理性质(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酒精灯 (2) ①. ②. E
(3) ①. 便于添加液体药品 ②. c ③. 在瓶内装满水
(4)易溶于水(或密度比水小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①的名称是酒精灯。
【小问2详解】
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且试管口没有棉花团,反应为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气体较为纯净,欲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E。
【小问3详解】
实验室常使用装置B来制取氢气,该装置的优点是可以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药品,制取较多氢气;若现在要用装置F来收集氢气,氢气密度小于空气,则气体应短进长出,从c端进入;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经过一定的改进措施,氧气也能从该端进入收集,措施可能是在瓶内装满水。
【小问4详解】
用G装置收集NH3,氨气短进长出且装置中使用植物油隔离氨气和水,则由图可知NH3具有易溶于水(或密度比水小等)的物理性质。
15. 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
51
9
3
17
反应后的质量
23
3
x
51
(1)x=_____。
(2)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_____。
(3)如A、B、D四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分28、12、34,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用A、B、D表示)。
【答案】 ①. 3 ②. 14:3 ③. 2A+B═2D
【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51+9+3+17-23-3-51=3。
(2)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51-23):(9-3)=14:3。
(3)C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与反应,A和B反应后质量减小,是反应物,D反应后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设A、B、D的化学计量数分别是x、y、z,则有:28x:12y:34z=(51-23)g:(9-3)g:(51-17)g,故x: y:z=2:1:2,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B═2D。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16. 实验创新可以使现象更明显,操作更简便。Y型管的使用能增强实验的对比性,增添实验的趣味性。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型管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进行探究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向Y形管中缓慢通入二氧化碳,并在两端分别放一根燃着的木条a、b,观察到燃着的木条______(填“a”或者“b”)先熄灭。
(2)如图2所示实验中(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根据Y型管左右两侧现象对比,可得到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水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3)如图3所示实验中,一段时间后,Y形管______(填“左”或“右”)侧铁片生锈,由此可得出结论:______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答案】(1)b (2) ①. 温度达可燃物着火点 ②. 未与氧气接触
(3) ①. 右 ②. 水##H2O
【解析】
【分析】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小问1详解】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向Y形管中缓慢通入二氧化碳,并在两端分别放一根燃着的木条a、b,观察到燃着的木条b先熄灭。
【小问2详解】
Y型管左右两侧变量为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根据现象对比,可得到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水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
【小问3详解】
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反应的结果;Y形管右侧铁片与氧气和水接触会生锈;左右两侧的变量为是否有水,由此可得出结论:水是铁生锈的必要条件。
17. 如图是某化学老师设计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置(支持装置未画出)。
(1)实验前,应该先通入CO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2)装置A中现象是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反应结束后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CO至装置冷却,此时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1)排出装置内空气,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
(2) ①. 红棕色固体变黑 ②.
(3)收集尾气CO或处理尾气CO
【解析】
【小问1详解】
一氧化碳和空气混合可能会发生爆炸,实验前,应该先通入CO的目的是为了排出装置内空气,防止点燃时发生爆炸;
【小问2详解】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装置A中现象是红棕色固体变黑,反应的化学房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反应结束后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CO至装置冷却,此时B装置的作用是收集尾气CO或处理尾气CO。
18.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1)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小明认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产物的质量应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发现石棉网上的燃烧产物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质量小,根据镁条燃烧的实验现象,猜测燃烧后石棉网上产物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小红按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一些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Mg3N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如图,取燃烧产物于烧杯B中,加入适量水,然后用大烧杯罩住小烧杯A和B。
现象:______
结论:燃烧产物中含Mg3N2
【反思与交流】
①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的原因______。
②该实验也能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在______。
【答案】(1)
(2)部分燃烧产物以白烟的形式进入空气中
(3) ①. 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②.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③. 不停运动
【解析】
【小问1详解】
镁条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
【小问2详解】
实验中观察到有白烟散逸到空气中,这就会导致了燃烧后石棉网上产物质量减少。
【小问3详解】
【实验探究】氮化镁可与水反应生成氨气,氨气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实验现象是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反思与交流】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数目没有增减、质量也没有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一切物质的粒子都在不断运动。
19. 某工厂欲从只含有CuSO4的废液中回收金属铜,并得到工业原料硫酸亚铁,工业流程如图: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
(2)金属A与废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为了除去固体混合物中Fe粉,获得纯净的Cu粉,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①中,由于______,可能导致Fe粉除不尽。
(4)为了准确测定Fe、Cu混合物中Cu的质量分数,某小组取样品20g,向其中加入100g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剩余混合物的总重量变为119.8g求:
①m=______g。
②样品中Cu的质量分数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过滤 (2)
(3)生成的铜覆盖在铁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4) ①. 0.2 ②. 解:设Fe的质量为x
答:样品中Cu的质量分数为72%。
【解析】
【分析】铁的活动性大于铁,由流程可知,废液中硫酸铜和加入铁反应生成铜,过滤分离出铜,滤液中硫酸亚铁蒸发结晶得到硫酸亚铁晶体。
【小问1详解】
操作a为分离固液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铁,铁和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
【小问3详解】
方案①中,由于生成的铜覆盖在铁表面,阻止反应进行,可能导致Fe粉除不尽。
【小问4详解】
铜活动性较弱不和稀硫酸反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后总质量的减少就是生成氢气质量20g+100g-119.8g=0.2g;
过程见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19,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阴师院附属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淮安市淮阴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F-19,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