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二单元 线与角复习 教案1
展开这是一份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二单元 线与角复习 教案1,共7页。
第2单元 线与角
复习教案
一、复习内容
第二单元的内容整理与复习的应用练习。(教材第42~45页)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分清线段、射线、直线,并掌握三者的特性。
2.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会画垂线和平行线。
3.进一步把握角的特点,学会角的度量和画角。
三、重点难点
重点:能牢固地掌握第二单元的基础知识。
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解题的正确率。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第二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吗?大家可以小组交流一下,将第二单元学习的知识梳理出来。
(指名学生汇报,其余学生补充)
学生可能汇报:(1)线的认识;(2)相交与垂直;(3)平移与平行;(4)旋转与角;(5)角的度量。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这些知识。(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二))
1.复习线的认识。
师:同学们还记得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吗?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小组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
区别: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
联系: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复习相交与垂直。
师:相交与垂直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作垂足。
师:同学们还记得用三角尺画垂线的具体步骤吗?(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演过程)
学生汇报:先画一条直线,再用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师板演:
3.复习平移与平行。
一条直线在一个平面内经过一定的平移,平移前与平移后的直线形成一组平行线,即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师:让我们通过一组图来直观感受平移与平行。(课件出示)
4.复习旋转与角。
师:我们可以利用一条射线围绕顶点旋转,体会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同学们能讲一讲这条射线绕顶点旋转不同的角度形成的角有什么区别吗?(小组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一条射线绕顶点旋转90度形成的角,叫直角;绕顶点旋转180度形成的角,叫平角;绕顶点旋转360度形成的角,叫周角。小于90度的角,叫锐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叫钝角。
师:形成的这些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1周角=2平角=4直角,1平角=2直角,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
5.复习角的度量与画角。
(1)师:我们刚刚一起复习了各种角之间的关系,那么在量角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同桌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①用量角器量角的时候,要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合。
②读度数时,如果用内圈刻度的零刻度线,就读内圈刻度的度数;如果用外圈刻度的零刻度线,就读外圈刻度的度数。
(2)师:同学们还记得画角的步骤吗?谁来简单地描述一下?(小组交流,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然后在量角器所画角的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最后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二、知识应用
1.教学教材第45页第4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4题)
师:同学们自己用量角器将这些角的度数量一量,用我们刚刚复习的知识来判断它属于什么角。(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说一说量角的步骤及各是什么角,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45页第5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5题)
师:我们刚刚复习了画角的步骤,同学们将下面这些度数的角在练习本上画出来。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用投影仪将一些画得好的图展示出来,也选出一些有典型问题的图和学生们一起点评、分析。
3.教学教材第45页第6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45页第6题)
师:大家仔细观察图片,将你发现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的道路和同学们分享一下。(指名学生汇报,直到说出所有满足条件的道路)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46页第9~10题。
第9题:(1)画图略。
(2)画图略。 提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第10题:略 提示:结合平行、垂直的概念找一找。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整理与复习(二)
用三角尺画垂线:
4.120°,钝角 69°,锐角 64°,锐角 26°,锐角 90°,直角
5.
6.互相平行的道路有:西安路与北京路、中山路与南京路、黄河路与长江路;
互相垂直的道路有:中山路与北京路、中山路与西安路、南京路与北京路、南京路与西安路。
1.本节课复习了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线的认识、相交与垂直、平移与平行、旋转与角、角的度量。复习课旨在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将第二单元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以便更好地掌握该单元的学习内容。因此本节复习课主要以知识梳理的方式将第二单元的知识点罗列讲解,并在讲解之后进行及时的巩固练习,将知识点以题目的形式让学生接受。
2.复习课的目的在于整理、梳理知识,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它不是“炒冷饭”的代名词,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又一个好机会。在这节复习课的开始,我就让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归纳,使复习课既达到了对旧知的巩固和运用,又兼顾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探索。但在教学时仍需注意一些问题,如应该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示,把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告诉学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