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社旗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河南省社旗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化学来源于生活,下列生产活动或现象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沙里淘金 | B.粮食酿酒 | C.菜刀生锈 | D.火炬燃烧 |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A.沙里淘金是分离密度不同的固体混合物,没有新物质产生,则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
B.粮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二者是不同类别的物质,乙醇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故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菜刀主要成分是Fe单质,铁锈是Fe元素氧化物的水化物,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因此菜刀生锈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
D.火炬燃烧是可燃性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CO2、H2O,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产生,因此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2.化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历代科学家的贡献。下列科学家与其贡献不相符的是
A.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 B.拉瓦锡提出分子学说
C.道尔顿提出原子论 D.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答案】B
【详解】A.英国化学家波义耳1661年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A正确;
B.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在1811年提出分子学说,使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B错误;
C.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正确;
D.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预言了未知元素的性质,使化学的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D正确;
故选B。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相符的是
A.石墨质地柔软,可作铅笔芯 B.氯气有毒,可作自来水消毒剂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作干燥剂 D.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用作洗涤剂
【答案】B
【详解】A.石墨的质地柔软,因为石墨是碳矿物中最软的一种,比较容易削,石墨的颜色很深,还具有润滑性,书写起来比较方便,石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用石墨铅笔记录的文件可以保存较长时间,所以可以用作铅笔芯,故A正确;
B.自来水消毒是向水中通入少量的Cl2发生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可用来自来水消毒杀菌,故B错误;
C.生石灰可以用做干燥剂,生石灰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自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达到吸水干燥的作用,故C正确;
D.碳酸钠是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金碱性,可以用来洗去厨居中的油渍,故D正确;
故选B。
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其俗称相符的是
A.铜绿: B.熟石灰:
C.胆矾: D.烧碱:
【答案】C
【详解】A.铜绿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A错误;
B.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B错误;
C.胆矾也叫蓝矾,是五水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5H2O,C正确;
D.烧碱是氢氧化钠,化学式为NaOH,D错误;
故选C。
5.在日常生活中使用“84”消毒液时,加入下列物质能增强其杀菌消海能力的是
A.食盐 B.纯净水 C.小苏打 D.白醋
【答案】D
【分析】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想办法使次氯酸钠转化为次氯酸,可以增强消毒能力,以此解题。
【详解】A.食盐和次氯酸钠不反应,不能增强消毒能力,A错误;
B.纯净水会稀释“84”消毒液,不能增大次氯酸的浓度,不能增强消毒能力,B错误;
C.小苏打和次氯酸钠不反应,不能增大次氯酸的浓度,不能增强消毒能力,C错误;
D.白醋可以和次氯酸钠反应,生成次氯酸,增强消毒能力,D正确;
故选D。
6.下列能使干燥的小红花褪色的物质是
A.漂白粉粉末 B.液氯 C.氯水 D.氯化钙溶液
【答案】C
【详解】A.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为Ca(ClO)2,干燥的漂白粉无法与CO2生成HClO,因此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小红花褪色,A不符合题意;
B.液氯是Cl2的液态,没有水无法生成HClO,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小红花褪色,B不符合题意;
C.氯水中含有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小红花褪色,C符合题意;
D.CaCl2溶液没有漂白性,不能使小红花褪色,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2年6月27号,约旦的亚喀巴港口一个储存氯气的罐箱在吊装过程中掉落,导致数十吨氯气瞬间泄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氯气、氯水、液氯的成分相同
B.氯气泄露时,可用含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湿毛巾捂住口鼻
C.氯气泄露时,人畜应该沿顺风方向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D.运输和使用氯气应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答案】D
【详解】A.氯气和液氯中只有Cl2,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含有的分子有Cl2、H2O、HClO,离子有H+、ClO-、Cl-,以及极少量的OH-,因此成分不同,A错误;
B.NaOH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直接放到口鼻上,B错误;
C.Cl2会沿顺风的方向移动,因此人畜需向逆风的方向转移,C错误;
D.Cl2有毒,对生命体有较大的伤害,因此运输和使用氯气应遵守安全操作规范,D正确;
故选D。
8.某仅含Na+、K+、SO、Cl-的溶液中,存在关系c(Na+):c(K+):c(Cl-)=7:3:6,若c(Na+)=0.28mol·L-1,则c(SO)=
A.0.02 mol·L-1 B.0.16 mol·L-1 C.0.04 mol·L-1 D.0.08 mol·L-1
【答案】D
【详解】某仅含Na+、K+、SO、Cl-的溶液中,存在关系c(Na+):c(K+):c(Cl-)=7:3:6,若c(Na+)=0.28mol·L-1,则c(K+)=0.12 mol·L-1,c(Cl-)=0.24 mol·L-1,在根据溶液电中性的原理可知,则有2c(SO)+c(Cl-)=c(Na+)+c(K+),解得c(SO)=(0.28+0.12-0.24) mol·L-1=0.08 mol·L-1;
故答案为D。
9.下列装置适合收集的是
A. B. C. D.
【答案】B
【分析】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有毒,需要吸收尾气。
【详解】A.装置没有出口,气压过大可能会发生爆炸,A不符合题意;
B.收集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烧杯中NaOH可以吸收尾气,B符合题意;
C.Cl2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中的收集方式为向下排空气法,C不符合题意;
D.Cl2溶于水生成的HCl可以与NaHCO3反应,且导管应长进短出,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和具有相同的
①离子总数 ②阴离子数 ③钠离子数 ④氧原子数 ⑤质量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详解】①1molNa2O中含有3NA的离子,1molNa2O2中含有3NA的离子,因此离子总数相同,①符合题意;
②1molNa2O中含有NA的O2-,1molNa2O2中含有NA的,因此阴离子总数相同,②符合题意;
③1molNa2O中含有2NA的Na+,1molNa2O2中含有2NA的Na+,因此钠离子总数相同,③符合题意;
④1molNa2O中含有NA的O原子,1molNa2O2中含有2NA的O原子,因此氧原子数不同,④不符合题意;
⑤1molNa2O的质量为1mol×62g/mol=62g,1molNa2O2的质量为1mol×78g/mol=78g,因此质量不同,⑤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1.下列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的是
A.将氢溶解在1L水中
B.将金属单质与水混合
C.将溶于水配成溶液
D.将小苏打溶于水配成溶液
【答案】D
【详解】A.氢气难溶于水,将氢溶解在1L水中得不到0.1mol/L的溶液,故A不选;
B.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2.3gNa的物质的量为1mol,生成1molNaOH,但溶液总体积不是1L,得不到0.1mol/L的溶液,故B不选;
C.没有说明氯气所处的状态,不能计算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故C不选;
D.小苏打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溶于水配成溶液的浓度为=0.1mol/L,故D选;
故选D。
1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强光直射由氢气和氯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上方有白雾
B.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是蓝绿色
C.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物溶于水,溶液是浅绿色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白色浓烟
【答案】B
【详解】A.强光直射由氢气和氯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剧烈反应,发生爆炸,A错误;
B.铜在氯气中燃烧,发生反应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烟,产物溶于水,溶液是蓝绿色,B正确;
C.铁丝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烟,产物为FeCl3,溶于水为黄色,C错误;
D.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D错误;
故选B。
13.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浓度不变
B.溶液中有气体逸出,溶质中一定含有
C.溶液的质量增大,溶质中一定含有
D.溶液的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C
【分析】Na2O2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O2,2Na2O2+2H2O =4NaOH +O2↑,NaOH与NaHCO3反应生成Na2CO3和H2O,NaHCO3+NaOH=Na2CO3+H2O。
【详解】A.根据分析,反应生成Na2CO3,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因此Na+浓度增大,A错误;
B.根据分析,反应生成O2,若Na2O2量较少,生成的NaOH较少,可以被NaHCO3完全反应,即不一定有NaOH剩余,B错误;
C.根据分析,投入Na2O2,生成O2,溶液质量增加,由于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溶液中一定生成Na2CO3,C正确;
D.根据分析,原溶质NaHCO3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因此NaHCO3的质量分数减小,D错误;
故选C。
14.下列溶液中的浓度与的溶液中的浓度相同的是
A.的溶液 B.的溶液
C.的溶液 D.的溶液
【答案】C
【分析】1L0.5mol/L的AlCl3溶液中的Cl-浓度为1.5mol/L。
【详解】A.150mL0.5mol/L的NaCl溶液,Cl-浓度为0.5mol/L,A错误;
B.50mL3mol/L的NaCl溶液,Cl-浓度为3mol/L,B错误;
C.100mL1.5mol/L的KCl溶液,Cl-浓度为1.5mol/L,C正确;
D.50mL1mol/L的FeCl3溶液,Cl-浓度为3mol/L,D错误;
故答案选C。
15.将、和过量的置于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引燃,完全反应后,恢复到室温,容器中无气体剩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中、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B.原反应物中与消耗的的物质的量之比1∶4
C.产物中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原反应物中的、的体积之比为1∶2
【答案】A
【分析】根据原子守恒可知,CH4中C和H原子个数比为1︰4, 要满足这个条件,生成物一定是NaOH和Na2CO3,如果是其它的组合C和H原子个数比不能满足1︰4,根据反应后容器中无气体,且将残余物溶于水中无气体放出,这说明这些混合物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2+2CH4+6Na2O2=2Na2CO3+8NaOH。
【详解】A.根据分析,生成Na2CO3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A正确;
B.根据分析,反应物中O2与消耗的Na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B错误;
C.根据分析,产物中没有水生成,C错误;
D.根据分析,反应物中的CH4与O2的体积之比为2:1,D错误;
故选A。
16.室温下,某恒容密闭容器被可移动的活塞隔成左、右两室,左室充入等物质的量的CO和O2,右室充入等物质的量的H2和O2。起始时活塞位置如图所示,同时引燃左右两室的混合气体,反应后恢复到室温,则此时活塞所处的位置为
A.1 B.2 C.4 D.6
【答案】D
【详解】一氧化碳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O和O2,假设均为2mol,则反应后生成2mol二氧化碳,剩余1mol氧气,总气体为3mol;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液体水,,等物质的量的H2和O2,假设均为2mol,则反应后生成液体水,剩余1mol氧气,总气体为1mol;则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可知,两者的体积比为3:1,此时活塞所处的位置为6;
故选D。
二、计算题
17.请根据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和公式,完成下列各题:
(1)中含有_______个质子。
(2)中含有_______原子。
(3)等质量的CO2和H2O含有的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
(4)含个电子的的质量为_______g。
(5)完全燃烧产生标准状况下的的体积为_______L。
【答案】(1)10NA或
(2)0.05
(3) 9∶22 9∶11
(4)5.4
(5)22.4
【解析】(1)
1个NH3含有的质子数为10个,因此1molNH3含质子数为10NA;
(2)
4.9gH2SO4的物质的量为=0.05mol,S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3)
设CO2和H2O的质量为mg,物质的量分别为mol、mol,原子个数比为mol×3:mol×3=9∶22;氧原子数之比为mol×2:mol×1=9∶11;
(4)
Al的物质的量为=0.2mol,质量为0.2mol×27g/mol=5.4g;
(5)
32gCH3OH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C原子守恒,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1mol,标况下体积为1mol×22.4L/mol=22.4L。
三、实验题
18.某实验室需要0.1mol·L-1的稀硫酸900mL。现用98%的浓硫酸配制,该浓硫酸试剂瓶的标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硫酸 化学纯(500 mL) 品名:硫酸 化学式:H2SO4 相对分子质量:98 密度:1.84g·cm-3 质量分数:98% |
(1)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mol·L-1,需要用量筒量取___________mL该浓硫酸,需选用的量筒为___________ (填标号)。
A.50mL B.10mL C.100mL
(2)现有的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实验过程中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___
(3)配制0.1mol·L-1的稀硫酸时,定容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___。
(4)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稀硫酸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 (填标号)。
A.浓硫酸稀释后未经冷却就转移,定容
B.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C.稀释时,有少量液体飞溅出烧杯
【答案】(1) 18.4 5.4 B
(2) 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加快浓硫酸稀释热量的散失和充分混合,转移时其引流作用
(3)继续通过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下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继续加水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4)AB
【解析】(1)
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 =18.4mol·L-1,需要用量筒量取=5.4mL该浓硫酸,根据量筒选用“大而近”的原则,则需选用的量筒为B10mL的量筒,故答案为:18.4;5.4;B;
(2)
用浓溶液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需要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和试剂瓶,故现有的仪器:量筒、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实验过程中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加快浓硫酸稀释热量的散失和转移时的引流,故答案为:10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加快浓硫酸稀释热量的散失和充分混合,转移时其引流作用;
(3)
配制0.1mol·L-1的稀硫酸时,定容的具体操作为:继续通过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下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继续加水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水平相切,故答案为:继续通过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线下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继续加水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水平相切;
(4)
A.浓硫酸稀释后未经冷却就转移,定容,将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A符合题意;
B.洗涤量筒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高,B符合题意;
C.稀释时,有少量液体飞溅出烧杯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低,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19.某地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仓库内储存的金属钠遇到水后引发巨大的爆炸。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为探究金属钠遇水发生爆炸的原因,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已知,苯()的密度比钠和水小,易挥发、燃烧,与钠不反应。
①使金属钠下落的操作是_______。
②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靠近注射器针头顶端,有淡蓝色火苗出现,用洁净干燥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
i.甲同学根据元素守恒和反应现象判断反应产生了可燃性气体,该气体为_______(填名称)。
ii.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_。
iii.为验证甲同学的结论是否正确,丙同学认为应该做的对照实验为_______。
④丁同学在反应结束后,用手轻轻触摸苯与水的分界处的试管外壁,有发烫的感觉,说明钠与水反应_______(填“吸”或“放”)热。
(3)综合(2)中的实验,你认为事件中金属钠运到水后引发爆炸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2) 向上提大头针 钠与水剧烈反应,钠块表面有大量小气泡,在苯与水的界面附近上下跳动 氢气 挥发的苯也可以燃烧生成水,其火焰可能也是蓝色的 取少量的苯点燃,观察其火焰颜色 放
(3)钠通到灭火的水后产生大量氢气,同时该反应放热,钠也会燃烧,其产生的过氧化钠通水产生氧气,氢气与氧气剧烈反应,引起爆炸
【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性的实验题,探究了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并且验证了反应产物可以燃烧,同时验证了钠和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从而得出了金属钠遇到水后引发巨大的爆炸的原因,以此解题。
(1)
钠是号元素,起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
①由图可以发现,钠在大头针上,则使金属钠下落的操作是:向上提大头针;
②钠的密度大于苯,小于水,故钠会在苯和水的界面处,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又会向上跳起,后由于重力作用又会掉下来,故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为:钠与水剧烈反应,钠块表面有大量小气泡,在苯与水的界面附近上下跳动;
③i.有淡蓝色火苗出现,用洁净干燥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出现,再结合元素守恒,可以知道,该气体为氢气;
ii.由题给信息可以发现,苯易挥发,并且苯也可以燃烧,则理由为:挥发的苯也可以燃烧生成水,其火焰可能也是蓝色的;
iii.苯燃烧的现象为火焰明亮,有浓烟,故应该做的对照实验为:取少量的苯点燃,观察其火焰颜色;
④用手轻轻触摸苯与水的分界处的试管外壁,有发烫的感觉,说明该反应放热;
(3)
钠和水反应放热,且反应产生的氢气也可以燃烧,反应生成的过氧化钠也可以和水反应,反应的产物中的氧气,可以助燃,故引发爆炸的原因是:钠通到灭火的水后产生大量氢气,同时该反应放热,钠也会燃烧,其产生的过氧化钠通水产生氧气,氢气与氧气剧烈反应,引起爆炸。
20.工业制得的中会含有少量杂质,某同学设计如下两种方法进行纯度测定:
i.称取样品,溶于足量的稀盐酸,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转移至蒸发皿,蒸发结晶,冷却后称量所得团体的质量为。
ii.称取样品,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沉淀的质量为。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碳酸氢钠溶于稀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按方法i计算时,该试样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下同),试样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约为_______。
(3)方法ii中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
(4)按方法ii计算时,该试样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四位有效数字),与方法Ⅰ相比,该计算结果有偏差,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答案】(1)
(2) 96.60% 0.005812
(3)漏斗、烧杯、玻璃棒
(4) 95.76% CO2未被澄清石灰水完全吸收
【解析】(1)
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2)
根据
x==9.66g,则NaHCO3的质量分数为,试样中氯化钠的物质的量约为。
(3)
方法ii中过滤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4)
根据、CO2+Ca(OH)2=CaCO3↓+H2O,得关系式为2NaHCO3~CaCO3,该试样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与方法Ⅰ相比,该计算结果有偏差,其可能的原因是CO2未被澄清石灰水完全吸收。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计算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