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展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 迅
一 教学目的
本课“预习提示”中写道:“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画面,里边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阅读时要细心体会;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真切具体,要注意揣摩作者记述和描绘是怎样遣词造句的。”这段话提示了要注意的两个重点:一是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二是揣摩作者准确的形容,准确的表述动作。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往往是通过揣摩文章遣词造句的途径来实现的,因此,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记叙的感情色彩;指导学生写作,能在记叙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 教学步骤及方法
(一)布置预习(不占课时)
1.看“预习提示”了解作者生平及学习重点。
2.查字典,给下边加线字注音: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竹筛 觅食 渊博 鼎沸 绣像 锡箔
3.参照文下注释阅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词义。
4.参考课后练习理解文章内容。自我了解:哪些问题基本清楚;哪些问题还不明白;除练习中的问题外,自己又发现什么问题。
(二)课堂教学 (第一课时)
1.检查预习情况
(1)用词语卡片或词语小黑板检查学生查字典给加点词注音的情况。
(2)简要介绍本文作者,指出此文最初编入哪本文集。(只要求掌握“预习提示”中的内容,知道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即可。)
2.导语引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特别是由家庭生活转向学校生活这段往事,尤其令人怀念,这时候,好像蒲公英的一粒种子撑起毛绒绒的小伞离开母亲的怀抱到大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天地一样,包含着依恋、向往的纯真情感。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这段往事,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性散文,这朵“夕拾”的小花,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
我们阅读这篇课文,要细心体会作者在描绘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一幅幅画面时,语句渗透着的感情色彩。
3.题目分析
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由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同时也表明了文章主要是以空间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
4、齐读第一段
[要求]选重点词语组成一句话,概括本段内容。(训练学生感受重点词语能力,学习概括方法)
[引导](1)这段文字包含几句话?(两句)
(2)第一句重点词语是哪个?(百草园)
(3)第二句重点词语是什么?(乐园或是“我”的乐园)
(4)把一、二句的重点词语连缀成句,概括本段内容。(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揣摩]本段中“似乎”与“确凿”是否矛盾?试用现代汉语“好像确实”加以体会。(不必求同,只要体会出“现在”与“那时”的不同即可。)
5、默读第二段
[要求]画线标出作者写了哪些景物。(如:菜畦、石井栏……覆盆子)
[引导](1)不看书,按顺序说出作者描写夏秋的百草园写了哪些景物,各是怎样描绘的。
(2)指明哪些景物写状貌(包括动态),哪些写的是声音、色彩、味道。
(3)作者用了怎样的句式把这么多景物有详、有略、有序的描绘出来?
(4)这段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揣摩](1)写黄蜂的动作用“伏”,写叫天子的动作用“直窜”,各和哪个词语相照应?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低唱”和“弹琴”能否互换?
[运用]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的句式造句,并表达出喜爱、赞叹的情感。
6、速读3──6段(1分30秒之内读完)
[要求]读后讲述美女蛇的故事,情节完整,形象生动。(不要求背课文)
[引导]请大家推荐一位擅长讲故事的同学到台前给全班讲。讲完后,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自己站在静悄悄的百草园里,想着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对百草园增添了些什么感受?(神奇)
7、小声朗读7、8两段
[要求]边读边想象捕鸟的动作,画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扫、支、撒、系、牵、拉)
[引导]不看课本,复述捕鸟动作。同桌互相听述,更正。
[运用]每人想一种游戏,描写连续动作,至少用五个表动作的词。
教师小结:百草园那时之所以是“我”的乐园,因为有美好的景色,还有无限趣味的动植物,长妈妈讲的故事那么神奇,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是那么好玩。百草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那么,“我”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下一课我们共同分析。
(第二课时)
8、齐读第9段
[要求]体会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1)连用三个“也许”和本段第一句哪些词语呼应?(“不知道为什么”、“最严厉”)
(2)家里人“将我送进书塾里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的猜测反映了“我”怎样的心情?
(3)最后一句“Ade”“我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依恋)
9、听读(教师朗读,学生看着课本听。从“出门向东”到“读书!”)
[要求]体会三味书屋的环境与百草园有什么不同;先生和长妈妈、闰土对“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引导]就以上问题,先分小组讨论(二人或四人一组),再组织全班讨论。
10、制造情境,体会感情
[要求]同学随意朗读55页第2──4行引号中的话,再现私塾上课情景,感受“人声鼎沸”的含义。教师模拟先生读书陶醉的样子,学生在下面各搞自己有兴趣的事。(短时间完成)
[引导](1)你们刚才读的和老师读的内容都懂不懂?(不懂)不懂为什么还要学生读呢?(封建社会的私塾教育,就是强迫学生死读书。)
(2)应当怎样恰当的评价三味书屋的寿镜吾老师呢?(师生一起讨论,教师和学生都谈自己的看法,不必求得统一认识。)
(3)当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少年鲁迅在下面画画,这种做法可取不可取,为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已见)
(4)课本56页,“理解·分析”第一题,指出哪种理解更确切,说明理由。
教师总结:童年是一个人的清晨,鲁迅先生回忆自己童年的一段生活往事,把它视“夕拾”的“朝花”。可见感情的基调是缅怀从童年天真、幼稚的行为中,发现纯真的美。用成人的眼光回忆童年的感受,对三味书屋的封建教育,不很满意也是很自然的。
11、家庭作业:背诵第2段
(第三课时)
1.指出下面几段话各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明如何体现的。
(1)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喜爱)
(2)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依恋)
(3)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问题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不满)
2.仿照下面的描写,写一个你喜爱的东西。在描写中表达喜爱的情感。
橘子小到和孩子的拳头仿佛,恰好握在手里,皮极薄,色明黄,形微扁,有的偶带小蒂和一两瓣的绿叶,瓤嫩筋细,水分极多,嘴有一种柔和清新的味儿。
3. 续写一种游戏,写出玩时的心情,准确描述动作。
晚上,好月亮。
吃了晚饭,听见小朋友们在街上游戏的声音,心里发痒……
4. 下面是作家魏巍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两位老师。读后,说说作者对这两位老师的感情各是怎样的。
(1) 有一天,在上课时候,也许我歪着头正看窗外的小鸟吧,或者是给邻居通报一件在当时看来是应当立刻通报的事情,总之,冷古丁地头上挨了重重的皮鞭。散学后,我两手抱着头哭着回家,路上起了像小馒头那么大的一个血包。
(2)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5. 请用记叙文字描绘一个人的行为动作,表达你对这个人的态度和感情。
教后反思:
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学习本文是想让学生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我在教学时力求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不再限制学生的思维,表现在对文章的思想理解,不再让学生限制在反封建教育的范围,让学生有一个相对宽裕自由空间。但是我也发现学生要想让学生真正融入情境相当困难,因为学生对鲁迅当时的生活环境感受不深,客观地讲,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设计,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学二以及导学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