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内蒙古通辽市某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内蒙古通辽市某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 水受热沸腾 酒精燃烧 B. 汽油挥发 动物的呼吸
C. 剩饭变馊 铁锅生锈 D. 玻璃破碎 桔子榨成汁
2.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实际生活中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 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 D.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3. 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矿泉水 B. 蒸馏水 C. 海水 D. 糖水
4. 《物质构成的奥秘》告诉我们:元素的种类和化学性质分别与下列粒子数密切相关,它们依次是( )
A. 质子数、中子数 B. 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C. 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D. 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5.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倾倒液体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熄灭酒精灯
D. 加热液体
6. 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C. 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
D. 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 2:1
7. 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NaOH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是Cl2+2NaOH→X+NaClO+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 NaCl B. H2 C. HCl D. HClO
8. 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A. ①②⑤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⑤⑦ D. ③④⑥⑦
9.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
3.6
4.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3
12.6
1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 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
C. 待测值为16 D. 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10. 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量筒放平稳且面对刻度线,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9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 )
A. 大于8毫升 B. 8毫升 C. 小于8毫升 D. 无法判断
11. 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A. Cl2 B. 2N2 C. Cu D. CO2
12. 我省盛产的绿茶享誉海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每个分子含有76个碳原子 B.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每个分子含有23个氧分子 D. 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
13.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全民补碘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食用加碘盐.加碘盐中的碘元素以KIO3形式存在,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3 C. +5 D. +7
14. 下列叙述中,与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稳定性无关的是( )
A. 将木桩埋入地下的一段用火烤焦 B. 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填写
C. 古代用墨书写绘制的字画经久不变色 D. 用石墨制铅笔芯
15. 鉴别一氧化碳、氧气、空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通过实验测定气体的溶解度 B. 通过实验测定气体的密度
C.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瓶气体 D. 将少里澄清石灰水分别倒人四瓶气体中
16. 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 红色-紫色-红色 B. 紫色-红色-紫色 C. 红色-紫色-蓝色 D. 红色-无色-红色
17. 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B. 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
C. 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1
D. 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
18. 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
①甲+丙→乙;
②乙+O2→点燃丙;
③常温下丁能分解成丙.
则甲、乙、丙、丁分别是( )
A. C、CO、CO2、CaCO3 B. C、CO、CO2、H2CO3
C. C、CO2、CO、CaCO3 D. C、CO2、CO、H2CO3
19.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B. 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 含有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软水,所以软水一定是含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20. 某农场需要购置NH4NO3和CO(NH2)2两种化肥总重量为100kg,经测得其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则其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
A. 36kg B. 40kg C. 42kg D. 50kg
21. 用所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______;
②标出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③2个硝酸根离子 ______;
④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的氧化物 ______;
⑤表示的微粒符号是 ______;
⑥保持氨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______。
(2)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主要)含有哪种成分?(用化学式填写)
①可燃物能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
②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 ______;
③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______;
④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 ______。
(3)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请根据下列情况回答问题。
①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______,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______。
②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KAl(SO4)⋅12H2O]。回答下列问题:
Ⅰ.操作X的名称是 ______;
Ⅱ.明矾作絮凝剂其作用是 ______;
Ⅲ.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 ______。
22. 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______;(填序号)
(2)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______;(填序号)
(3)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______;
(4)D粒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______;
(5)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______。
23. 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和E都可以作燃料,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反应②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 .
(3)E物质作燃料的优点是 ______ (答一点).
(4)写出C物质的用途 ______ (答一点).
24. 请结合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其中金属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2)图二是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具有 ______性,因而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图三是测定空气中O2含量的实验,若测得空气中O2含量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答一点即可)。
(4)图四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B铁丝末端火柴的作用是 ______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 ______。
25.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______;b ______。
(2)若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实验,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______口通入(填“c”或“d”)。若某同学用D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你预测这种操作可能会引起的后果是:______。若E中装满水来收集氧气,则A应接 ______(填c或d)。
(3)若用B装置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若用D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气泡______冒出时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 ______。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 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CO2则验满的方法是 ______。
若用E装置来验证CO2能与水发生反应则E中应盛放的物质是 ______,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若用E装置来检验CO2则E中的现象是 ______,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制取二氧化碳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______。
(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 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______(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6. 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______。
(2)异黄酮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______。
(3)______g异黄酮中碳元素质量为90g。
27. 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5g贝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
(1)由图象可知,贝壳中杂质的质量是 ______,充分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是 ______。
(2)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 ______。
(3)计算25g贝壳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水受热沸腾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
D、玻璃破碎、桔子榨成汁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B
【解析】解:A、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化学性质,也利用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腐蚀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物质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3.【答案】B
【解析】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B、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正确;
C、海水中含有水、氯化钠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D、糖水中含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错误.
故选B.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
4.【答案】B
【解析】解: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故选:B.
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解题的能力.
5.【答案】C
【解析】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13,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依据图示及分析可得该反应的图示可转化为如右图所示的情况。
A、反应生成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物为两种单质,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故A正确;
B、由反应的模拟模型图可得知,反应的生成物的每个分子由四个原子构成,故B错误.;
C、反应生成的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因此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故C不正确;
D、对比反应前后的分子可知,参加反的应该分子有2个,图中的6个的分子全部参加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为6:2=3:1,故D不正确.
故选A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依据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解答即可.
7.【答案】A
【解析】解:反应Cl2+2NaOH→X+NaClO+H2O中,
反应前Cl、Na、O、H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
而反应后的NaClO、H2O两物质中含Cl、Na、O、H且原子个数分别为1、1、2、2;
对比前后原子,会发现反应后少了1个Na原子和1个Cl原子;
所以物质X的微粒就应该由1个Na原子和1个Cl原子所构成.
故选:A.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8.【答案】A
【解析】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再根据其意义: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在反应前后不变。由此可知:
A、①②⑤⑥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故A符合题意;
B、分子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有变化,故B错误;
C、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故C错误;
D、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物质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种类.
化学变化的实质可表示为:分子→分解原子→重新组合分子,在此过程中原子是最小粒子,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要求学生要掌握好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灵活的加以运用,然后会从图表数据中挖掘出有用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
【解答】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的值为:40+4+3.6+4.8−13−12.6−10.8=16,至此可以知道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物质为M,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为N、P、Q,为生成物,即反应物为一种,而生成物为三种,所以可以判断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A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12.6g−3.6g):(10.8g−4.8g)=3:2,故B错误;
C、根据A选项分析可知待测值为16,故C正确;
D、无法知各物质的计量数,则无法计算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A
【解析】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9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1mL,俯视读数偏大,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即剩余体积小于11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8mL。
故选:A。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大,实际则偏小,仰视读数小,实际则偏大.
11.【答案】B
【解析】解:A、Cl2能表示氯气,是宏观意义,错误;
B、2N2只能表示2个氮分子,不能表示宏观意义,正确;
C、Cu能表示铜,是宏观意义,错误;
D、CO2能表示二氧化碳,是宏观意义,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2.【答案】C
【解析】解:A.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46个氧原子所构成,则一个单宁酸分子中含76个碳原子,故正确;
B.由单宁酸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C.一个分子中不可能含有其他分子,只会含有原子;所以单宁酸的一个分子中含23个氧气分子,说法错误;
D.由单宁酸的化学式可知,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38:26:23.故正确.
故选C.
A.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B.根据化学式的宏观意义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结构来分析;
D.根据化学式的微观意义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C
【解析】解: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1)+x+(−2)×3=0,则x=+5,故选C.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解答本题.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指定元素化合价的能力.
1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碳的化学性质,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解答】
A、用火将木桩表面烤焦,是因为烤焦后形成的碳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利用了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用碳素墨水填写档案材料,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不活泼,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利用了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古代用墨书写绘制的字画,年深日久不褪色,是因为碳的化学性质在通常情况下不活泼,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利用了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用石墨作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刻划时容易留下痕迹;不是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故选:D。
15.【答案】C
【解析】解:A、一氧化碳和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都不易溶于水,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都大于空气的密度,没法鉴别,故B错误,
C、燃着的木条会将一氧化碳点燃,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在空气中现象不变,在二氧化碳中熄灭,四种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也会是石灰水变浑浊,和二氧化碳的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C。
A、根据一氧化碳和氧气都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的二氧化碳的密度都大于空气的密度,
C、根据燃着木条在四种气体中的现象不同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中也有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在进行物质鉴别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的现象不能相同,该试剂就可以进行鉴别.
16.【答案】B
【解析】解: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H2O=H2CO3,H2CO3又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放出CO2,使试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H2CO3=CO2↑+H2O,因此溶液的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
故选:B。
通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和受热碳酸的分解实验对比,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的结论,便于以后这方面的学习。此题虽简单,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17.【答案】D
【解析】解:A、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减少水中钙、镁离子化合物的含量,不能使硬水软化,故A错误;
B、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1:8,故C错误;
D、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的是软水,故D正确。
故选:D。
A、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B、根据变化的特征分析;
C、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
D、根据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分析。
正确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是本题的考查目的,体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B
【解析】解:由甲、乙、丙、丁都是含碳的物质和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可得丁为碳酸,丙为二氧化碳。
又由②乙+O2→丙,所以乙为一氧化碳;①甲+丙→乙,所以甲为碳;因此四种物质分别为:C; CO; CO2; H2CO3。
故选:B。
推断题在做时,关键是找到该题的题眼,这一题的题眼是;③常温下丁能分解生成丙,所以我们确定丁为碳酸,而丙为二氧化碳,其它的根据所给的关系可得出.
我们在推断时,一定熟悉碳的循环,在碳循环的过程中,二氧化碳高温与碳生成一氧化碳,体现了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19.【答案】A
【解析】解: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正确,因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故选项正确;
B、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错误,如高锰酸钾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错误,如质子和电子带电,但它们不是离子;故选项错误;
D、含有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软水,所以软水一定是含少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错误,因为不含钙、镁离子的水,也是软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错误;
D、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指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构成、硬水和软水等,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0.【答案】C
【解析】解:1个NH4NO3和1个CO(NH2)2分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均为1:2,则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2)=7:1;经测得其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则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7=42%;两种化肥总重量为100kg,则其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100kg×42%=42kg。
故选:C。
1个NH4NO3和1个CO(NH2)2分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均为2:4=1:2,据此计算出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由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确定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而计算出含氮元素的质量。
本题难度不大,由NH4NO3和CO(NH2)2两种化肥的化学式计算出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1.【答案】CH4 Fe+3Cl3 2NO3− Al2O3 Na+ NH3 O2 N2 CO2 H2O1:2 氧气(或O2)过滤 ______ 不能 煮沸
【解析】解:(1)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可表示为CH4;
②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可表示为Fe+3Cl3;
③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硝酸根离子可表示为2NO3−;
④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是氧化铝,在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化学式可表示为Al2O3;
⑤表示的粒子核内有11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可表示为Na+;
⑥保持氨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氨分子,化学式可表示为NH3;
(2)①可燃物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化学式可表示为O2;
②空气是制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氮气,化学式可表示为N2;
③澄清的石灰水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化学式可表示为CO2;
④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化学式可表示为H2O;
(3)①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所以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的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②Ⅰ.操作X是把不溶性物质和水分离的一种方法,操作名称是过滤;
Ⅱ.明矾作絮凝剂其作用是使悬浮物沉淀;
Ⅲ.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中不能除去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所以不能使硬水软化;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煮沸。
故答案为:
(1)①CH4;
②Fe+3Cl3;
③2NO3−;
④Al2O3;
⑤Na+;
⑥NH3;
(2)①O2;
②N2;
③CO2;
④H2O;
(3)①1:2;氧气(或O2);
②Ⅰ.过滤;
Ⅱ.使悬浮物沉淀;
Ⅲ.不能;煮沸。
(1)、(2)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
(3)①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结论进行分析;
②根据自来水厂净水的过程、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书写、电解水以及自来水厂净水的相关知识,考查面广,熟记相关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CAB40.088BD
【解析】解:(1)A粒子是氧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C粒子是硫原子,其最外层有6个电子,二者化学性质相似;故答案为:C;
(2)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则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AB;故答案为:AB;
(3)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08;故答案为:40.08;
(4)D粒子的质子数为18,是氩原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x=18−2−8=8;故答案为:8;
(5)A、B、C、D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中,B粒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D的最外层也有8个电子,均属于稳定结构的粒子;故答案为:BD。
(1)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2)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来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
(4)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
(5)根据粒子结构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CH4+2O2点燃CO2+2H2O;分解反应;产物无污染;制碳酸饮料
【解析】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根据“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知,A为甲烷,化学式为CH4,燃烧需要氧气,B是氧气;结合图框可知:甲烷经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能够电解,因此D是水,C是二氧化碳;电解水产生的E可以做燃料,则E是氢气,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1)反应①是甲烷燃烧的方程式为:CH4+2O2点燃CO2+2H2O;
(2)反应②是水通电产生氢气和氧气,为分解反应;
(3)根据分析,E是氢气,作燃料生成的是水,不污染空气;
(4)根据分析,C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用于制碳酸饮料;
故答案为:
(1)CH4+2O2点燃CO2+2H2O.(2)分解反应.(3)产物无污染.(4)制碳酸饮料.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根据“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知,A为甲烷,化学式为CH4,燃烧需要氧气,B是氧气;结合图框可知:甲烷经过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能够电解,因此D是水,C是二氧化碳;电解水产生的E可以做燃料,则E是氢气,然后带入验证完成相关的问题.
本题属于框图型的推断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经过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本题的突破口是“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推断出A,“D可以电解”推断出D.
24.【答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吸附 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引燃铁丝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解析】解:(1)图一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金属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温度均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金属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答案为: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图二是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因而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答案为:吸附;
(3)图三是测定空气中O2含量的实验,若测得空气中O2含量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漏气或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故答案为:红磷的量不足(合理即可);
(4)图四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B铁丝末端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集气瓶里水的作用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故答案为:引燃铁丝;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1)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以及用途来分析;
(3)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以及出现误差的原因来分析;
(4)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内容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条件、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注意事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5.【答案】酒精灯 长颈漏斗 2KMnO4−△K2MnO4+MnO2+O2↑c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d2H2O2−MnO22H2O+O2↑连续均匀 不纯 CaCO3+2HCl=CaCl2+H2O+CO2↑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d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紫色石蕊溶液 CO2+H2O=H2CO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2NaHCO3−△Na2CO3+H2O+CO2↑A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影响测量结果 无
【解析】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a是酒精灯;b是长颈漏斗;
(2)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有棉花,应该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c口通入;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若某同学用D收集完毕,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这种操作可能会引起的后果是: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氧气密度比水小,不易溶于水,所以若E中装满水来收集氧气,则A应接d;
(3)B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应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若用D收集氧气时,当观察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开始收集,否则收集的氧气不纯;
(4)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C装置通过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若用E装置收集CO2则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d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若用E装置来验证CO2能与水发生反应则E中应盛放的物质是:紫色石蕊溶液,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若用E装置来检验CO2则E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若用此法来制取CO2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A;
(5)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与水反应,排出多少水就收集多少的氧气,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影响测量结果;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
故答案为:(1)酒精灯;长颈漏斗;
(2)2KMnO4−△K2MnO4+MnO2+O2↑;c;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炸裂;d;
(3)2H2O2−MnO22H2O+O2↑;连续均匀;不纯;
(4)CaCO3+2HCl=CaCl2+H2O+CO2↑;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将燃着的木条放在d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紫色石蕊溶液;CO2+H2O=H2CO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2NaHCO3−△Na2CO3+H2O+CO2↑;A;
(5)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影响测量结果;无。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有棉花,应该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受热不均,会发生炸裂,氧气密度比水小,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
(3)根据B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应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以及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正确时刻进行分析;
(4)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装置通过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可以实现固体和液体的分离,二氧化碳不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溶于水,会与水反应,排出多少水就收集多少的氧气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6.【答案】222 90:5:16 111
【解析】解:(1)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10×1+2×16=222;故答案为:222;
(2)异黄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2)=90:5:16;故答案为:90:5:16;
(3)含有90g碳元素需要异黄酮的质量为:90g÷12×15222×100%=111g;故答案为:111。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该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7.【答案】5g20g80%8.8g
【解析】解::(1)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最终剩余的固体即为杂质的质量,则贝壳中杂质的质量为5g;充分反应后,固体减少的质量是25g−5g=20g。
故答案为:5g;20g。
(2)这种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25g−5g25g×100%=80%;
故答案为:80%;
(3)设恰好反应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20g x
10044=20gx
解得:x=8.8g
故答案为:8.8g;
(1)根据图示可知,固体减少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剩余的即为杂质;
(2)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和反应的方程式可计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对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学会识图能发展化学思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新疆塔城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新疆塔城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CO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叶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答案】C,【答案】D,【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