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五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1-2022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五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天然气用作燃料
C. 活性炭用作吸附冰箱中异味 D. 氦气填充探空气球
2.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固体氧化镁生成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雾
C. 铜片在空气中燃烧,固体由亮红色变为黑色
D.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3.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 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
B. 加热液体
C. 量取液体
D. 滴加液体
4. 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FeO−2
⑤Mg2+
⑥2OH−
⑦H2O
A.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 B.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5.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获得许多信息。在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查到的镓元素如图所示,我们从中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A. 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B. 镓元素的核电荷数是69
C. 镓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 镓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
6. 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A与C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
D. B、C、D元素位于同一周期
7.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氧气、水、空气 B. 氮气、氯酸钾、钢
C. 天然气、干冰、冰水混合物 D. 石墨、氢氧化钙、石油
8.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金刚石、石墨的性能不同--碳原子排列不同
B. 氢元素和氧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
C. 酒精需要密封保存--酒精分子间有间隔
D.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9.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的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未改变
C. 该反应生成物全部为化合物 D. 该图示能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10. 下列主体知识的归纳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生活常识
B. 节约意识
C. 安全常识
D. 环保意识
11. 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酸乙酯属于氧化物
B. 该物质中共计含有14个原子
C. 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 乙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4:1
12. FeS2在接触法制硫酸过程中产生SO2,其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高温2X+8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是Fe2O3 B.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D. SO2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13. 在A+3B=2C+2D的反应中,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 16 B. 32 C. 64 D. 96
14.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1
20
15
2
反应后质量/g
m
29
0
8
A. m的值是1 B. 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0:2
15. 关于CO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
B. 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
C. 用途:CO可以用来灭火,CO2可以做化工原料
D. 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6. 比较归纳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是C、CH4、CO三种物质转化为CO2的转化关系,①C→CO2;②CH4→CO2;③CO→CO2,对它们的比较归纳正确的是( )
A. 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
B. 三种转化的过程中都放出热量
C. 三种物质都只能跟氧气反应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
D. 三种物质都可以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
17. 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浸入稀硫酸中,下列叙述:①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②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钉质量减轻;④溶液质量减轻。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8. 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只有丙在自然界能以单质形态存在。含甲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将甲和丁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在甲表面有铜析出,而丁没有变化。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 )
A. 丙<丁<甲<乙 B. 乙<甲<丁<丙 C. 丁<甲<乙<丙 D. 丙<乙<甲<丁
19. 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方法的是( )
A. 研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
B. 研究燃烧条件
C. 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D. 研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20. 归纳与整理知识点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某同学整理的以下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以用来切割玻璃
②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③CO2中混有少量的CO,可以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
④墙内开花,墙外可以嗅到花香,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⑤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接触
⑥生煤火炉时,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
⑦氧气有助燃性,可作发射火箭燃料
⑧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电子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1.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离子带电荷,因此带电荷的一定是离子
B.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不可供呼吸,故可用做粮食瓜果的保护气
D. 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2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丝网
B
Fe粉
C粉
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
C
CO
CO2
通过炽热的炭层
D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A. A B. B C. C D. D
23.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镁在氧气中燃烧
B. 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 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24.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氮气分子 ______;
(2)硫酸中的原子团 ______;
(3)标出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
(4)汽水中的一种酸 ______。
25. 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1)检验某天然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取样,加入肥皂水,搅拌,泡沫少且有白色垢状物,该天然水是______。
(2)家庭中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______。
(3)如图1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
在图1电源左侧的a是电源的______(填“+”或“-”)极。与b相连的试管里产生的气体是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
(4)可用如图2来表示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过程中出现的微粒示意图。请按它们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______(用甲、乙、丙表示),该变化过程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
(5)电解水反应化学方程式式为______。
26. (1)如图1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C粒子的符号为 ______ 。
②图A、B、C、D共表示 ______ 种元素,由A、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______ 。
③D中x=______ 。
(2)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某纳米纤维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图中的微粒恰好完全反应)。
①该反应中涉及到的单质的化学式为 ______ 。
②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27. 已知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是一种红棕色固体,B、E的组成元素相同,C→F常用于实验室检验某种气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一些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转化)。请按要求回答:
(1)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
(2)日常生活中为避免D→A,可采用的措施是 ______。
(3)写出C→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4)写出B→E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8. 实验室常用图1装置来制取、收集气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b的名称是:a ______,b 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气体装置为 ______,该发生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 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易溶于水
②难溶于水
③不与水反应
(3)实验室要制取少量CO2应选择的较简单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填字母序号)。
(4)化学反应可控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的条件、药品用量、改进装置等途径来达到控制反应的目的。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有 ______或 ______(填装置序号)。
(5)实验室用如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应从 ______(填A或B)口进入。
(6)某同学利用少量混有少量CO2的CO还原Fe2O3(NaOH溶液可吸收除去CO2),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现有如图3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流向,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乙→______→丁。
29. 学习完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来到实验室进行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活动。实验桌上老师提供的药品有:锌片、铜片、银片、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稀硫酸。
【制定计划】在老师的指导下,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出了以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铜片、硫酸锌溶液、硝酸银溶液;
方案二:锌片、银片、硫酸铜溶液;
方案三:锌片、铜片、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你的设计方案是______。
【进行实验】小华同学选用方案三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的空白(注:表格中实验操作一栏用文字描述或图示表示均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______ 。
金属活动性:Cu ______ Ag(填“>”或“<”)。
______ 。
锌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金属活动性:Zn ______ Cu(填“>”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解释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小华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探究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与不足,并进行反思:
1.有同学提出,小华的实验中不用硫酸铜溶液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简要说明其验证方法:______。
2.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以上实验方案中,方案______较好。
3.小华提出,试管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
【拓展与延伸】好奇地小华在老师的指导下,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此时,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溶液中离子数目增加的是______。
30.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0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0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______g.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天然气用作燃料是利用天然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活性炭用作吸附冰箱中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氦气填充探空气球是利用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干冰、天然气、活性炭、氦气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答案】D
【解析】解: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有白色固体氧化镁生成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铜片在空气中不燃烧,在空气中加热会观察到固体由亮红色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A、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铜片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3.【答案】B
【解析】解:A、用天平称量物质时,要左物右码,本题是左码右物,故A错;
B、给试管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试管口向上倾斜,试管与水平面呈45∘角,故B正确;
C、取用试剂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是正放,故C错;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D错。
故选:B。
A、根据白磷燃烧的生成物考虑;B、根据给试管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考虑;C、根据取用试剂时瓶塞的放置方法考虑;D、根据用滴管滴加液体时的注意事项考虑。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注意事项,知道取用试剂时注意事项,熟悉胶头滴管的用法。
4.【答案】C
【解析】解:A、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⑥,说法错误;
B、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故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⑤,说法错误;
C、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故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说法正确;
D、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5.【答案】D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1,表示原子序数为3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镓元素的核电荷数是31,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镓,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31,表示原子序数为31;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镓原子的原子核内有31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6.【答案】B
【解析】解:A、B的质子数是11,属于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
B、A的原子最外层也是第一层,有2个电子达到了稳定结构,性质稳定,C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小于4,在反应中易失去,二者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B说法不正确;
C、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阳离子,故C说法正确;
D、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知,B、C、D元素的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位于同一周期,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
7.【答案】A
【解析】解:A、氧气属于单质、水属于氧化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氮气属于单质、氯酸钾属于化合物、钢属于混合物,故B错;
C、天然气属于混合物、干冰属于氧化物、冰水混合物属于氧化物,故C错;
D、石墨属于单质、氢氧化钙属于化合物、石油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8.【答案】C
【解析】解:A、金刚石、石墨的性能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氢元素和氧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酒精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酒精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为防止运动到空气造成浪费,要密封保存,故选项解释错误。
D、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答案】C
【解析】解: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A正确;
B、由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故B正确;
C、由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可知,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C错误;
D、若图中的两种原子一种为氢原子、另一种为氧原子,则反应物为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双氧水分子,生成物为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则该反应为双氧水分解生成氧气的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A、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B、根据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原子的变化;
C、根据生成物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D、根据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的特点分析判断。
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这些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0.【答案】D
【解析】解:A、一氧化碳是难溶于水的,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故A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应放入指定的容器,故B不符合题意;
C、打开排气扇可能会产生电火花,而煤气有可燃性,煤气泄漏后与空气混合,遇火可能引燃发生爆炸;电器着火时,如果浇水,不但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还容易损坏电器,故C不符合题意;
D、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会污染水源;使用脱硫煤炭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A、根据一氧化碳的溶解性和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B、根据实验药品的取用和剩余药品的处理方法分析;
C、根据煤气有可燃性,打开排气扇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和天然水能够导电分析;
D、根据含磷洗衣粉的成分和减少酸雨的措施分析。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都是在生产、生活、科学实验中容易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如火灾、爆炸、中毒、触电、化学品腐蚀等,了解事故发生的原理,学会预防和防护的措施。
11.【答案】C
【解析】解:A、乙酸乙酯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乙酸乙酯是由乙酸乙酯分子构成的,1个乙酸乙酯分子共计含有14个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乙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8):(16×2)=6:1:4,则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8):(16×2)=6:1:4,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B、根据乙酸乙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A
【解析】解: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2+11O2−高温2X+8SO2,反应前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8、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铁、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8、1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分子中含有4个铁原子和6个铁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铁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2O3.正确;
B、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特点,表示化合反应;错误;
C、氧气是单质,故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0,错误;
D、SO2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2):(2×16)=1:1,错误;
故选:A。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即可解答。
B、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分析。
C、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0分析。
D、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3.【答案】B
【解析】解:由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可知B的质量为:44克+18克−14克=48克,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
A+3B=2C+2D
28 3X
14克 48克
根据:283X=14克48克解得X=32。
故选:B。
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时消耗B的质量,再根据方程式列比例式求出B的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与前面的系数有关。
14.【答案】D
【解析】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1+20+15+2)g−(29+0+8)g=1g,故A说法正确;
B、甲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是,故B说法正确;
C、丙的质量减小为反应物,乙、丁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则此反应为分解反应,故C说法正确;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29−20)g:(8−2)g=3:2,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利用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加,催化剂质量不变,以及反应类型的特点解决此题.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判断、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等,难度不大.
15.【答案】D
【解析】解:A、CO和CO2的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不相同,故A错误;
B、CO和CO2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CO有毒,CO2没有毒,故B错误;
C、CO具有可燃性,不可以用来灭火,CO2可以做化工原料,故C错误;
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CO和CO2的组成、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分析有关的说法。
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CO和CO2的组成、性质和用途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6.【答案】D
【解析】解:A、三种转化发生的都是化合反应错误,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①C→CO2;②CH4→CO2;③CO→CO2中,如果C和CO做还原剂得到二氧化碳,不是放热反应;故选项错误;
C、三种物质都只能跟氧气反应才能转化为二氧化碳错误,如碳和氧化铜在高温下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D、三种物质都可以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C、CH4、CO三种物质转化为CO2的转化关系,①C→CO2;②CH4→CO2;③CO→CO2中,转化的过程中都放出热量、三种物质都可以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
本考点考查了C、CH4、CO的性质,转化为二氧化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要加强记忆,理解应用。
17.【答案】C
【解析】解:①铁属于比较活泼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故铁钉表面产生气泡的现象是正确的;②铁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由于亚铁离子是浅绿色的,所以反应后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③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铁,故随着反应铁的质量会减轻;④根据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中的质量关系可以看出,溶解56克铁,生成2克氢气,溶液质量增加54克,故反应后溶液质量会增加;故①②③正确。
故选:C。
根据铁与硫酸的反应的现象进行判断;铁与硫酸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同时得到硫酸亚铁的溶液,铁钉随反应的进行逐渐溶解至完全反应后消失。
金属与酸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后的质量变化:溶液质量增加,金属质量减小。
18.【答案】A
【解析】解:只有丙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丙是最稳定的金属;含甲化合物的水溶液不能用乙制的容器盛放,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比甲强,即乙>甲,将甲和丁分别放入硝酸铜溶液中,在甲表面有铜析出,而丁没有变化,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即甲>铜>丁;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弱到强的是:丙<丁<甲<乙。
故选:A。
本题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难度不大,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9.【答案】A
【解析】解:A、研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本不存在对比实验,没有利用对比实验的思想方法,故选项正确。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能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利用了对比实验方法,故选项错误。
C、图中实验,通过对比干花和湿花颜色的变化,可以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利用了对比实验方法,故选项错误。
D、图中实验,通过对比酚酞溶液变红的速率,可以研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利用了对比实验方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对比实验可通过若干个装置同时探究一个或多个条件对同一事件的影响,其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设计实验时要掌握其原理和区别,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是必须至少有一组作为对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答案】A
【解析】解:①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可以用来切割玻璃,说法正确;
②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而臭氧与氧气组成的属于混合物,说法错误;
③CO2中混有少量的CO,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说法错误;
④墙内开花,墙外可以嗅到花香,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说法错误;
⑤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水蒸气接触,说法错误;
⑥生煤火炉时,点燃木柴来引燃煤,是为了使温度达到煤的着火点,说法正确;
⑦氧气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可用作发射火箭燃料,说法错误;
⑧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说法错误。
故选:A。
①根据金刚石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②根据单质的概念来分析;
③根据除杂的方法与原则来分析;
④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⑤根据铁锈蚀的条件来分析;
⑥根据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⑦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⑧根据原子结构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基础知识的记忆,难度不大,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记忆即可完成。
21.【答案】C
【解析】解:A、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比如电子带负电,故A项错误;
B、氧化物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就是氧化物,比如KMnO4;故A项错误;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不供给呼吸,故可用做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故C项正确;
D、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置换,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属于分解反应;故D项错误;
故选:C。
A、根据电子也带负电进行分析;
B、根据KMnO4含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进行分析;
C、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属于分解反应进行分析。
掌握粒子的带电情况、氧化物,置换反应的定义解题关键。
22.【答案】B
【解析】解:A、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碳粉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O2能与炽热的炭层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过量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B。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3.【答案】B
【解析】解:A.镁跟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反应完全,氧化镁的质量不再增加,保持不变;而镁和氧气的质量逐渐减少,直到反应不再发生,若镁有剩余,则氧气的质量为“0”,或氧气有剩余,则镁的质量为“0”,若二者恰好反应,则均无剩余,其质量均为“0”。故A不正确;
B.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随着过氧化氢溶液质量的增加,氧气的质量由“0”开始逐渐增加,故B正确;
C.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其曲线应从纵坐标上一点开始,再随着硫酸铜溶液的加入,固体质量逐渐增加(因为Fe+CuSO4=Cu+FeSO4),直至反应不再发生,固体的质量不再改变,故C不正确;
D.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应比铝少,故D不正确。
故选:B。
解答图象题,要弄清图象中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的量,再看图象是从原点开始与否,及图象的转折点。最后结合备选答案化学方程式计算进行解答。
解答本题关键要弄清图象中是从原点开始与否,及图象的转折点的意义,及反应是恰好反应,还是反应物有剩余,再根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解答。
24.【答案】2N2 SO42− Fe+2O H2CO3
【解析】解:(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个氮气分子表示为2N2;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硫酸中的原子团是硫酸根,表示为SO42−;
(3)氧化亚铁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铁元素化合价为+2,表示为Fe+2O;
(4)汽水中含有碳酸,化学式为H2CO3。
故答案为:(1)2N2;
(2)SO42−;
(3)Fe+2O;
(4)H2CO3。
(1)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3)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4)汽水中含有碳酸。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常见化学用语(化学式、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和理解能力。
25.【答案】(1)硬水;
(2)煮沸;
(3)−;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4)丙→甲→乙;氢原子、氧原子;
(5)2H2O−通电H2↑+O2↑
【解析】解:(1)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并且有白色垢状物,是硬水。故填:硬水;
(2)家庭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故填:煮沸;
(3)电源左侧的a极连接的试管产生的气体体积较多,所以是氢气,氢气在电源的负极产生;b管内是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b管内的气体;故填:-;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4)由化学反应的实质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所以,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就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以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图中化学变化过程中出现的顺序排列丙→甲→乙;该变化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故填:丙→甲→乙;氢原子、氧原子;
(5)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通电H2↑+O2↑.故填:2H2O−通电2H2↑+O2↑。
要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熟记水的净化方法中各物质的用途、硬水及软水区分方法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节约水资源。
26.【答案】Al3+ 三 Al2O3 8H2 3H2+CO2CH3OH+H2O
【解析】解:(1)①C粒子的质子数是13,电子数是10,该微粒是铝离子,符号为Al3+。
②图A、B、C、D共有三种质子数,表示三种元素,A、C两种元素分别是氧元素和铝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③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D中x=18−2−8=8。
(2)根据题目信息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①该反应中涉及到的单质是氢气,化学式为H2。
②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化学反应方程式:3H2+CO2CH3OH+H2O。
故答案为:(1)①Al3+;
②Al2O3;
③8;
(2)①H2;
②3H2+CO2CH3OH+H2O。
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问题的考查,根据分子构成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27.【答案】Fe2O3 刷油漆 CO2+Ca(OH)2=CaCO3↓+H2O2H2O2−MnO22H2O+O2↑
【解析】解:(1)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是一种红棕色固体,所以A是氧化铁,B、E的组成元素相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过氧化氢,E是水,D是氧气,氧气、氧化铁都会转化成C,所以C是二氧化碳,C→F常用于实验室检验某种气体,所以F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物质的化学式是Fe2O3;
(2)日常生活中为避免D→A,可采用的措施是:刷油漆;
(3)C→F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4)B→E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故答案为:(1)Fe2O3;
(2)刷油漆;
(3)CO2+Ca(OH)2=CaCO3↓+H2O;
(4)2H2O2−MnO22H2O+O2↑。
根据A、B、C、D、E、F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A是一种红棕色固体,所以A是氧化铁,B、E的组成元素相同,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水和氧气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过氧化氢,E是水,D是氧气,氧气、氧化铁都会转化成C,所以C是二氧化碳,C→F常用于实验室检验某种气体,所以F是碳酸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8.【答案】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AH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2KMnO4−△K2MnO4+MnO2+O2↑②③ E C D A 甲→丙→甲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b的名称为分液漏斗,故答案为: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固体加热型装置,发生装置应选择: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H;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的物质进入导管,还应该在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故答案为:AH;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2KMnO4−△K2MnO4+MnO2+O2↑;②③。
(3)E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实验室要制取少量CO2应选择的较简单的发生装置是E,故答案为:E。
(4)常温下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实验室制取乙炔时,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装置炸裂,图中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有C或D,因为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物的滴加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滴加液体的快慢,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故答案为:C;D。
(5)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二氧化碳应从A口通入,空气从B口排出,故答案为:A。
(6)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Fe203,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操作顺序是首先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避免造成对反应后生成气体中CO2检验的影响,因此混合气体先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乙装置;通过装置乙的混合气体再通过甲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通入装置丙进行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最后再通过甲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进而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因反应后的气体中还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有毒气体CO,应用气囊收集,防止污染空气;综上,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是乙→甲→丙→甲→丁,故答案为:甲→丙→甲。
(1)根据常见仪器名称进行分析;
(2)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采用固体加热型装置,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E装置的优点是装置简单进行分析;
(4)根据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物的滴加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滴加液体的快慢,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进行分析;
(5)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进行分析;
(6)根据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Fe203,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等,注意理解注射器可以控制反应物的滴加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分液漏斗可以通过旋转分液漏斗的活塞来控制滴加液体的快慢,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
29.【答案】锌片、铜片、稀硫酸、硝酸银溶液 铜片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 >Zn+CuSO4=Cu+ZnSO4 Zn>Cu>Ag将打磨过的锌片放入铜片与硝酸银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锌片表面是否出现红色物质 一、二 节约金属资源,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银和铜 锌离子
【解析】解:【制定计划】还可以选择以下药品:锌片、铜片、稀硫酸、硝酸银溶液,可将锌片和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锌片表面产生气泡,而铜片表面没有产生气泡,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再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银白色物质,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故答案为:锌片、铜片、稀硫酸、硝酸银溶液;
【进行实验】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Cu+ZnSO4,所以观察到铜片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这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
由实验现象可知,该实验是将锌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锌能置换出铜,说明锌的活动性大于铜;
故答案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铜片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金属活动性:Cu>Ag(填“>”或“<”)。
.
锌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金属活动性:Zn>Cu(填“>”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Cu+ZnSO4.
【解释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Zn>Cu>Ag;故答案为:Zn>Cu>Ag;
【反思与评价】1、不用硫酸铜溶液也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其验证方法是:将打磨过的锌片放入铜片与硝酸银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锌片表面是否出现红色物质;故答案为:将打磨过的锌片放入铜片与硝酸银反应后的溶液中,观察锌片表面是否出现红色物质;
2、方案一和方案二所用药品最少,且实验步骤较少,所以是比较好的两个方案;故答案为:一、二;
3、试管中的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节约金属资源,防止造成环境污染;故填:节约金属资源,防止造成环境污染;
【拓展与延伸】因为活动性Zn>Cu>Ag,所以把一定量的锌粒加入硫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然后锌再与硝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过滤,发现滤液呈无色,说明硝酸银中的银和硝酸铜中的铜已被完全置换出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可能含有锌,而滤液中只含硝酸锌,数目增加的离子是锌离子;故答案为:银和铜;锌离子。
【制定计划】根据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来分析;
【进行实验】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以及书写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解释与结论】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总结;
【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步骤与实验结论来分析;
【拓展与延伸】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
30.【答案】3.3
【解析】解:(1)由反应产生气体的情况图,可知10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3.3g.
故答案为:3.3;
(2)设10g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3.3g
x3.3g=10044 x=7.5g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7.5g10gх100%=75%
答: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75%.
(1)根据反应产生气体的情况图,当反应到120s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达最大值,为3.3g;
(2)放出二氧化碳达最大值时,水垢中碳酸钙完全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钙质量,碳酸钙质量与水垢样品质量比可计算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产生CO2气体的情况曲线折点表明此时放出气体二氧化碳达最大值,即水垢是碳酸钙完全反应.
2023-2024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四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四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宁夏银川十五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宁夏银川十五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2D,6mg/kg,【答案】C,【答案】A,【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内蒙古通辽市某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内蒙古通辽市某地区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C,【答案】B,【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