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
1. 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生产资料。下列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沙里淘金 B. 粮食酿酒 C. 麦磨成面 D. 石蜡熔化
2. 下列物质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
A. 氢气——化合物 B. 空气——纯净物
C. 碳酸氢钠——盐 D. 冰水混合物——混合物
3.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稀硝酸 B. 转移蒸发皿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测溶液的pH
4.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碳酸钾 B. 液氧 C. 金刚石 D. 银
5. 对下列事实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钛合金硬度大、耐腐蚀
B. 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通常情况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C. 蓝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 氨气可以被压缩成液氨——氨气分子体积变小
6. 张青莲院士主持测定了铟、铱、铈等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铟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In3+的核外电子数为49 B. 铟原子中的质子数为49
C. 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2 D. In2O3中铟元素的化合价为+3
7.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某学习小组创作了“我是水”的情景剧剧本,以下是四位学生的台词,其中错误的是( )
A. 学生甲:“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不随意填埋垃圾,都是人类爱护我的表现。”
B. 学生乙:“我可以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使常温下雨水的pH<7。”
C. 学生丙:“我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可灭火。”
D. 学生丁:“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我,能生成我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8. 下列操作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操作或方法
实验目的
A
闻气味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白醋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
检验集气瓶内气体是否为氧气
C
加入足量铝粉
除去硝酸铜溶液中的硝酸银
D
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
稀释浓硫酸
A. A B. B C. C D. D
9. 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B. 乙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
C.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
D. 参加该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是22:3
10. 学会识图能发展化学思维。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B. 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至过量
C.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 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
11.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N2O是一种温室气体,由于N2O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长,大气中N2O含量过高会加剧全球变暖。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氮元素转化为N2O是大气中N2O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在大棚蔬菜、农产品生产中施用石灰氮(CaCN2),能减少土壤中N2O的排放。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石灰氮在土壤中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氰氨(H2CN2),氰氨可进一步与水反应生成尿素[CO(NH2)2]。
CO2是另一种温室气体,减少CO2的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所示。
(1)氰氨生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H2CN2+H2O=CO(NH2)2,该反应属于 _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
(2)石灰氮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氰氨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由图可知,到2050年,碳减排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排在第 ______ 位。
(4)人工光合固氮装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H2O2CH2O2+X,X的化学式为 ______ 。
12. 下表是碳酸钠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Na2CO3
7.0
12.5
22.0
40.0
48.8
(1)40℃时,将16g氯化钠溶解在50g水中,得到 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取30℃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碳酸钠的质量 ______ (填“大于”或“小于”)氯化钠的质量。
(3)海水晒盐是利用 ______ 的方法获得晶体。
(4)将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13. 如图是用粗硅原料(含氧化镁杂质,不考虑其他杂质与酸反应)制备高纯硅和金属镁的流程。
已知:硅不与稀盐酸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 ______ 。
(2)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______ 。
(3)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 ______ 。
(4)MgCl2制备Mg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4. 有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小明为鉴别以上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Ⅰ.观察颜色,发现只有A呈蓝色,其余为无色。
Ⅱ.将A分别与B、C混合,观察到:A+C→蓝色沉淀,A+B→无明显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A为 ______ 。
(2)铁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3)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现象为 ______ 。
15. 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及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已知:实验室用乙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制甲烷。甲烷是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易燃,不与酸、碱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
(1)实验室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是 ______ (填字母序号)。
(2)可选用 ______ (填物质名称,写出一种即可)干燥甲烷。
(3)若用D装置收集甲烷,应从导管口 ______ (填“a”或“b”)通入气体。
(4)点燃实验室制得的甲烷前要 ______ 。
16. 工业上可用高温煅烧贝壳制氧化钙。小明对贝壳的成分进行探究并测其含量。
(1)探究贝壳的成分。
【提出猜想】
小明猜想贝壳中含有碳酸钙。
小明猜想的依据之一是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之二是贝壳难溶于水,之三是 ______ 。
【查阅资料】
①钙能与水反应生成Ca(OH)2,Ca(OH)2微溶于水。
②若用铁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砖红色,则可证明该溶液中含有钙的化合物。
【实验验证】
①取适量贝壳置于大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使之溶解,产生 ______ (填颜色和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贝壳中含有碳酸盐。
②用铁丝蘸取贝壳与稀盐酸反应所得的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砖红色。证明贝壳中含有钙的化合物。
【得出结论】
贝壳中含有碳酸钙。
(2)测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
【查阅资料】
①Ba(OH)2易溶于水。
②BaCO3难溶于水。
【设计实验】
小明设计如图1(夹持装置已略去)所示实验,测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
①装置A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
②装置C中过量Ba(OH)2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
【改进实验】
为减少实验药品的使用,小明设计如图2所示实验,通过测量二氧化碳体积确定碳酸钙的含量。
①称取四份质量均为ag的贝壳,分别使之与稀盐酸反应,测得二氧化碳体积分别为wL、xL、yL、zL,其中w、x、y相近,z明显偏小,其偏小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②舍弃①所测z,计算w、x、y平均值为b,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密度为ρg/L,则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用含a、b、ρ的代数式表示,不必化简)______ ×100%。
【反思与期待】
受条件所限,小明未能对贝壳中含有的其他成分进行探究,他期待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探究。
17. 硫酸铵是氮肥,与烧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1)施用硫酸铵时,要避免与 ______ (填“酸”或“碱”)性物质混用,否则会降低肥效。
(2)硫酸铵与烧碱反应生成3.4g氨气,请计算消耗硫酸铵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A、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B、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麦磨成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D、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不合题意;
故选:B。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答案】C
【解析】解:A、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B、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C、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D、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盐、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合物的特征、熟悉常见的物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C
【解析】解:A、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A、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答案】B
【解析】解:A、碳酸钾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银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包括气态的非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答案】D
【解析】解:A、钛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是因为钛合金硬度大、耐腐蚀,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是因为通常情况下,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C、蓝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说法正确,不合题意;
D、氨气可以被压缩成液氨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间隔,压强增大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氨气分子体积变小,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A、根据钛合金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B、根据氮气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C、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子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6.【答案】A
【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9;In3+是铟原子失去3个电子得到的,其核外电子数为49−3=46,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铟原子中的质子数为49,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2,故选项说法正确。
D、在化合物中氧元素一般显−2价,设铟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2x+(−2)×3=0,则x=+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解析】解:A、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不随意填埋垃圾,能都防止水体污染,都是人类爱护水资源的表现,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在空气中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常温下雨水的pH<7,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汽化吸热,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正确。
D、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水,能生成水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A、根据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中和反应的特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答案】C
【解析】解:A、分别闻气味,有酸味的是白醋,没有气味的是氯化钠溶液,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内气体是氧气,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C、硝酸铜和硝酸银均能与足量铝粉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C。
A、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
B、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一般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9.【答案】B
【解析】解:由反应微观过程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CO2+6H2C2H4+4H2O。
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说法正确;
B、乙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4)=6:1,说法错误;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说法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该化学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质量比是(44×2):(2×6)=22:3,说法正确。
故选:B。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的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微粒的构成及变化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明确每种微粒的意义结合相关的知识分析解答。
10.【答案】A
【解析】解: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最后均恢复至原温度,故选项图像错误。
B、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相等时,铁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锌多,最终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故选项图像正确。
C、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7,滴入稀盐酸时,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后稀盐酸过量,pH<7,故选项图像正确。
D、向过氧化氢的水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氧气,过氧化氢水溶液中本身含有水,则水的质量逐渐增加,当过氧化氢完全分解则水的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
故选:A。
A、根据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来分析;
B、根据金属与酸的反应来分析;
C、根据中和反应的原理以及溶液酸碱性的变化来分析;
D、根据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原理来分析。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
11.【答案】化合反应 CaCN2+2H2O=Ca(OH)2+H2CN2 2O2
【解析】解:(1)氰氨生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H2CN2+H2O=CO(NH2)2,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另一种新物质,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答案为:化合反应;
(2)石灰氮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氰氨的化学方程式为CaCN2+2H2O=Ca(OH)2+H2CN2;故答案为:CaCN2+2H2O=Ca(OH)2+H2CN2;
(3)由图可知,到2050年,碳减排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排在第2位;故答案为:2;
(4)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2CO2+2H2O2CH2O2+X可知,反应前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中2个氧原子,即X的化学式为O2;故答案为:O2。
(1)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方法、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不饱和 大于 蒸发结晶 增加溶质
【解析】解:(1)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时36.6g,将16g氯化钠溶解在50g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
(2)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取30℃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析出碳酸钠的质量大于氯化钠的质量;
(3)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晶体;
(4)将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质。
故答案为:(1)不饱和;
(2)大于;
(3)蒸发结晶;
(4)增加溶质。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中的数据,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表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表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过滤 氯气、氯化氢 氢离子、镁离子 MgCl2Mg+Cl2↑
【解析】解:(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类出来,所以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
(2)通过分析反应流程可知,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气、氯化氢;
(3)操作1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为过量稀盐酸中的氢离子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镁中的镁离子;
(4)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MgCl2Mg+Cl2↑。
故答案为:(1)过滤;
(2)氯气、氯化氢;
(3)氢离子、镁离子;
(4)MgCl2Mg+Cl2↑。
(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类出来进行分析;
(2)根据既是反应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进行分析;
(3)根据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以及加入的盐酸是过量的进行分析;
(4)根据氯化镁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镁和氯气进行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4.【答案】硫酸铜溶液 Fe+CuSO4=FeSO4+CuBaCl2+H2SO4=BaSO4↓+2HCl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解: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硫酸铜溶液显蓝色,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Ⅰ、观察颜色,发现只有A呈蓝色,其余为无色,所以A是硫酸铜溶液;
Ⅱ、将A分别与B、C混合,观察到:A+C→蓝色沉淀,所以C是氢氧化钠,A+B→无明显现象,所以B是硫酸,D是氯化钡。
(1)A为硫酸铜溶液;
(2)铁与A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3)B与D的反应是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化学方程式为:BaCl2+H2SO4=BaSO4↓+2HCl,现象为:有白色沉淀生成。
故答案为:(1)硫酸铜溶液;
(2)Fe+CuSO4=FeSO4+Cu;
(3)BaCl2+H2SO4=BaSO4↓+2HCl;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A、B、C、D四种溶液,分别是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硫酸铜溶液显蓝色,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了酸、碱、盐的鉴别等相关知识,掌握酸碱盐的性质及利用好实验信息是解答出的关键。
15.【答案】C 浓硫酸(合理即可)b验纯
【解析】解:(1)实验室用乙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共热制甲烷,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因此选择装置C来制取甲烷;故答案为:C;
(2)甲烷与浓硫酸、氢氧化钠、碱石灰均不反应,因此可用浓硫酸或氢氧化钠固体或碱石灰来干燥甲烷;故答案为:浓硫酸(合理即可);
(3)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若用D装置收集甲烷,应从导管口b通入气体;故答案为:b;
(4)甲烷具有可燃性,若甲烷中混有空气,点燃时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实验室制得的甲烷前要验纯;故答案为:验纯。
(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的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
(2)根据气体的性质及其干燥方法来分析;
(3)根据甲烷的密度以及收集方法来分析;
(4)根据点燃可燃性气体的注意事项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6.【答案】贝壳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无色无味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 装置漏气 25bρ11a
【解析】解:(1)小明猜想贝壳中含有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则小明猜想的依据是贝壳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实验验证】①取适量贝壳置于大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使之溶解,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贝壳中含有碳酸盐;
【设计实验】①NaOH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装置A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②稀盐酸与贝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则装置C中过量Ba(OH)2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
【改进实验】①装置漏气会使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小,则称取四份质量均为ag的贝壳,分别使之与稀盐酸反应,测得二氧化碳体积分别为wL、xL、yL、zL,其中w、x、y相近,z明显偏小,其偏小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
②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bL×ρg/L=bρg;
设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bρg
10044=xbρg
x=25bρ11g
则贝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25bρ11g÷ag×100%=25bρ11a×100%。
故答案为:(1)贝壳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实验验证】①无色无味;
【设计实验】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②吸收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
【改进实验】①装置漏气;
②25bρ11a。
(1)根据贝壳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来分析解答;
【实验验证】①根据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来分析解答;
【设计实验】①根据NaOH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水来分析解答;
【改进实验】①根据装置漏气会使收集到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偏小来分析解答;
②根据二氧化碳的体积和密度求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再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除以贝壳样品的质量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17.【答案】碱
【解析】解:(1)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故要避免与碱性物质混用。
故答案为:碱。
(2)设消耗硫酸铵的质量为x。
(NH4)2SO4+2NaOH=Na2SO4+2NH3↑+2H2O
132 34
x3.4g
13234=x3.4g x=13.2g
答:消耗硫酸铵的质量为13.2g。
(1)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氨气,降低肥效,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生成氨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消耗硫酸铵的质量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解题时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真题(含解析),共15页。
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真题(含答案),共10页。
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与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