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 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精品课件ppt
展开1、掌握文中生字词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明确诗人梦境与现实的冲突,感悟悲凉的心境和豪迈的情感。3、掌握修辞手法,积累优美词句,做蓬勃向上的新时代青年。
本词写于淳熙十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1143—1194),名亮,婺(wù)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他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辛弃疾寄给他的。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响雷,震雷。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
这里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三、四句以工整的对仗形式,写当年军营的宴饮、娱乐生活和阅兵场面。描绘战争爆发前的的情状,而最能表明一场大战即将开始的是“沙场秋点兵”。人们仿佛看到了这支队伍的赫赫军威。而“秋”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紧承上阙描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不见英雄飞驰,但见骏马度若飞 ;不见英雄血战,但见弓弦如霹雳,这样的侧面描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英雄英勇杀敌,无所畏惧。这两句诗生动地描写了惊险激烈的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多想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表达了作者统一中原,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点明现实处境,照应开头。“可怜”,可惜、可叹;“白发生”,岁月被蹉跎,华发已生,重回战场或军营已经不可能了,表达报国无门的惆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这首壮词描绘的是哪里的生活场景?与诗人的现实生活有何联系?
这首壮词描绘的生活场景是军营:连营分炙、沙场点兵、战场厮杀,这些都是军营的生活,是诗人往昔战旅生活的追忆,也是梦境追求的理想生活。诗人渴望战斗,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失地,主战抗金,可惜南宋羸弱,偏安一隅,诗人无法重上战场,这样的军营生活也就成了梦境中无法实现的理想。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引发了诗人怎样的联想?这是现实(或是追忆)还梦境?
这是现实的追忆也是梦境的联想。“醉里”,表明诗人现在的精神状态;“挑灯看剑”,指魂牵梦绕,点明对军营的向往;“梦回”,梦忆,是梦想也是追忆;“吹角连营”,号角响起的连片军营。首句点明诗人追求的地方,以及现在的现实处境。
整首诗都是壮词的体现,无论描写的内容还是抒发的情感都充满了豪迈之气,刚健有力。诗人借梦境与现实的结合,抒发了对军营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渴望收复河山的壮志,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所以这份感情变得悲壮起来。
这首词通过对军旅生活和战斗场面的追忆,抒发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满江红》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当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却无动于衷。中秋节,秋瑾与丈夫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后虽由友人出面调解,但秋瑾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第二年,她便东渡日本留学。
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中国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清光绪三十年(1904)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著有《秋瑾集》。
满江红秋 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拭,擦。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 “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人怎样表达对自己女儿身的认识?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诗词中,秋瑾认为自己虽是女儿身,但却并不甘心只“作蛾眉”,对“强派”行径表达强烈的不满和痛苦。“强”,指封建社会和家庭对女性的强烈束缚;“苦”,苦逼,也指自己被逼迫的痛苦。“殊未屑” ,很不屑,很不甘心,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诗人明白,作为一名女性,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家庭生活都会有许多歧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认识是什么?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可有多少女子却是聪慧而机敏过人的。《世说新语》,咏雪“未若柳絮因风起”,是敏锐聪颖的谢道韫;乌江河畔,“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豪情绝艳的李清照;和亲匈奴,架接两族友好,和平汉室百年的是忍辱负重的王昭君;发展吐蕃经济,传承中原文化,绵延文化传统的是高贵端庄的文成公主……虽是女儿身,却同样具有顶天立地的人格和承担社会事务的能力,然而社会大环境,却逼迫着女性只能过相夫教子的生活。
女儿该如何坚定自己的志向和抱负?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引用典故,表明自己终将冲破家庭的牢笼,肩负起挽救国家危亡的历史使命;对于往昔曾经有过美好的家庭也只能徒然思念回味罢了,由此表明自己投入社会变革的决心。
“四面歌残”,指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载: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下,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诗人引用此典故,一指清政府内忧外患,国家危亡,二指自己在家庭中孤立无援四面受阻的处境。“终破楚”,终将冲破或终于冲破家庭的牢笼;“徒思浙”,徒然思量八年来的婚姻生活,显然诗人已不打算再回往日的家庭生活中去。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冲破家庭束缚的决心和态度。
前路漫漫,女儿要经历怎样磨折?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诗人感慨英雄之路,磨难重重,志同道合之人,凤毛麟角。“青衫湿”化用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同情琵琶女而泪落青衫的典故,(“江州司马青衫湿”),表达知音难觅的悲叹。不过诗人并不是消极、低沉,而是呼唤更多女性觉醒。所以此诗的感情基调仍然是昂扬奋进的。
诗人要走的路,不仅是救国之路,也是女权主义道路。女性要想获得独立,就需要有冲破封建家庭的魄力,有无视封建礼教的勇气,这是英雄之路,也是世人眼中的“异”类,是离经叛道,是会受他人唾弃和责骂的。心性不坚定,不是败走在特立独行的路上,就是泯灭在初始的萌芽,女性独立者少之又少,难之又难,诗人不能不为这样的现状感到悲慨。没有女性的觉醒,救国之路就少了半数人的支持,前程堪忧,诗人是在为国家而悲鸣,为前途茫然而悲鸣。然,自己选择的路,即使是跪着也要走下去的,所以英雄之路也是“末路”,心胸开阔的人难以支持,家人的理解只是奢望,反而是不断被一群群“俗子胸襟”们磨折着,知音难觅啊!内心凄苦,可能只有“篱下黄花”能懂。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破封建束缚,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之情,表达了词人匡扶天下、救民于水火的凌云壮志。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演示ppt课件,文件包含《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ppt、《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练习docx、《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doc、《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导学案docx、《破阵子》mp3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反复诵读达到背诵,体会本词的艺术特色,感悟诗人的内心世界,作者介绍,了解词牌,朗读诗词,翻译诗词,诗词赏析,醉里挑灯看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文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划分节奏,疏通诗意,全诗赏析,总结全词,雄壮悲壮,素材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