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1.地球的表面教案
展开《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单元内容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
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地形图的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际图片再到地形图的一个过程,从而初步认识观察地形图的方法,同时这样的观察又是开放的、具有探究性。本课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我们所看到过的地形,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忆去过地方的地形来相对应说出这一地形特点的地貌特征,这一认识从实到形;第二、观察地形图,这一活动步骤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
二、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会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为此在教学活动从交流学生带来的照片、图片的典型地形特点进行教学的,由于我校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狭窄,疫情当下大家出去旅游的人很少,对一些科学术语等也都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好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从网络上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图片资源,结合家乡的地形,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丘陵、平原等,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借助图片,视频呈现不同地形,让学生观察描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等典型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借助“连连看”,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自己查阅资料,回答问题,自己订正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进行研究的兴趣,能主动关注和了解所去过的地方的地形特点。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五、教学用具
教科书、黑板、多媒体及课件。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多媒体辅助法、练习法等
七、教学时数
本课将浓缩为15分钟
八、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问题导入 |
提问导入今天的授课内容,板书课题。 |
提问:我们知道,地球表面高低起伏,有的平坦,有的陡峭,有的高峻,有的低洼,有的一望无际,有的层峦叠障,我们把它们统称作地形。那么,地形的类型主要有哪几种?
|
学生根据自己的一些相关经验和知识积累进行回答。 |
通过提问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能初步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了解情况,为新课做铺垫。 |
二、 深入了解 | 总结地球表面五大地形块 ,根据视频和图片分析每个地形的特点。 (创意板书)
| 提问: 我们地球上主要有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山地五大地形。除这些之外还有湖泊、海洋、河流、沙漠等等。下面,我们就近距离的认识一下这些地形。仔细观察图片,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特点。你们能不能概括出这个地方的地形特点呢?
| 根据视频和图片简单描述每个地形的特点。
|
此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三、 观察地形图 |
根据阶梯板书联想我国地势,分析中国地形图,学生大胆根据地图中不同的颜色猜测某地的地形。 地形图是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一般在图上都有比例尺和图例。地形图上,不同的地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深浅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2 000米~5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 000米以上。深浅不同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海洋。蓝色的、封闭的图形是湖泊,蓝色的曲线表示河流;绿色表示平原。为了便于记忆,我们编了一首儿歌:黄高蓝水绿平原,沙漠黑点一片片,棕紫表示更高地,白色终年积雪寒。 |
提问: 1、根据这些地形的高度,老师将板书从左到右依次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这样的地形分布,大家有没有联想到什么呢? 2、我国的地形,正是像梯子一样一阶一阶,西高东低,请大家观察中国地形图。 3、有同学发现地形图上的颜色深浅不一,大家思考一下,这些颜色代表的是什么呢? 4、我国的西部地区都有些什么地形?在我国的东部又有哪些地形呢?总结我国地形特点。 5、教师随机指出几个地区,根据地形图和刚才分析的地形特点,猜测这些地区的地形。 | 1、预设:像梯子一样 2、自主观察中国地形图。 3、预设:颜色深浅可能代表的是海拔高度和地形。 4、预设:西部有高原、盆地、山地,这些地形地势、海拔很高。东部平原、丘陵,这些地形都比较平缓,海拔很低。 总结:高原、盆地、山地处在中国的中西部。平原、丘陵大多分布在中国的东部。西部多涂着棕色和褐色,东部多涂着绿色和黄色。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整体地势是西高东低,也因此大河向东流。
5、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大胆猜测。
|
1、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将知识点进一步延伸。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将知识活学活用。 3、学会观察地形图,培养地理素质,打下地理学科基础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四、 预习拓展 |
提问: 我们知道了地球表面的地形,那它会不会发生改变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使它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课后搜集有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的资料)
|
布置预习任务 |
发挥学习主动性,主动课下借助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 | 划分好单元课时有利于教师授课的循序渐进,让学生自主预习下一课内容,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对互联网的合理利用。 |
五、 课堂收获 |
1、课堂练习。 2、提问:在这节课中,你收获到了什么? | ppt展示课堂练习,最后引导性总结 | 做课堂练习回忆新知,提炼相关信息,在教师引导下,自我进行创造性的总结。 |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带领学生做一做基础性的课堂练习,检查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总结新知,帮助学生有效率的巩固新学的知识,并进行相关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六、 课后作业 | 1、查找世界地形图,选一个你感兴趣的国家与地区,描述该地区的地形特征。 2、地理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建议对地理感兴趣的同学买一本地图册。
|
布置课后作业,提出建议。 |
完成作业,自愿购买。 | 本节课主要是一堂地理性质的课,有许多学生对于地理方面的知识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借助资料和互联网主动探索新知。 |
九、效果预测
优势:1、本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总结为主,教师再补充完善知识点,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带领学生学会观察地图册,为学生打下地理基础,培养地理素养。
不足:1、由于初次授课,时间把控不太好。2、学生回答后可能缺少及时的评价。
十、板书设计
地球的表面
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9 地球的表面公开课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苏教版 (2017)五年级上册9 地球的表面公开课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优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要地形,地形变化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