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2023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1.3.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精选题(含解析)(新教材新高考) 试卷 2 次下载
- 【备战2023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1.3.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5 次下载
- 【备战2023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1.3.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2 次下载
- 【备战2023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1.3.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精选题(含解析)(新教材新高考) 试卷 3 次下载
- 【备战2023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2.1.1《物质的量相关概念》复习课件(新教材新高考) 课件 3 次下载
【备战2023高考】化学考点全复习——1.3.2《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精选题(含解析)(新教材新高考)
展开专题一 物质及其变化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考点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反应KClO3+6HCl=3Cl2↑+KCl+3H2O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 B.该反应中体现了还原性和酸性
C.还原性HCl>Cl2 D.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是判断非金属单质氧化性强弱的依据之一,根据下表信息,可推断卤素单质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 F2 | Cl2 | Br2 | I2 |
与H2反应的条件 | 暗处发生爆炸 | 光照发生爆炸 | 加热能反应 | 加热能缓慢反应 |
A.F2 B.Cl2 C.Br2 D.I2
3.不能作为判断硫、氧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D.气态氢化物沸点的高低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氧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B.1 mol H2O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C.氧化剂的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取决于得到电子数目的多少
D.等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逸出气体的量相等
5.在不同条件下,用氧化一定浓度FeCl2溶液的过程中所测得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0~6h内,Fe2+的氧化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
B.由曲线②和③可知,pH越大,Fe2+的氧化速率越快
C.由曲线①和③可知,温度越高,Fe2+的氧化速率越快
D.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O2+4H+=4Fe3++2H2O
6.高铜酸钾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黑色粉末状固体,与高铁酸钾性质相似。可以由四羟基合铜酸钾和次溴酸在冰水浴中合成:①K2[Cu(OH)4]+HBrO→KCuO2+KBr+KBrO+H2O (未配平)。高铜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②
KCuO2+H2SO4→O2+CuSO4+H2O+K2SO4 (未配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②若有标况下5.6LO2生成,转移电子0.2NA
C.②中KCuO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D.由①②可知氧化性强弱顺序为:HBrO>KCuO2>O2
7.已知氧化性Br2>Fe3+。向含溶质amol的FeBr2溶液中通入bmolCl2,充分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离子的还原性强弱:Fe2+>Br->Cl-
B.当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2Fe2++Cl2=2Fe3++2Cl-
C.当a=b时,反应后的离子浓度之比:c(Fe3+):c(Br-):c(Cl-)=1:2:2
D.当3a≤2b时,发生的离子反应:2Fe2++4Br-+3Cl2=2Fe3++2Br2+6Cl-
8.和混合气体,通入、、的混合溶液,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过程中Ⅰ、Ⅱ、Ⅲ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只有Ⅰ和Ⅲ
B.过程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
D.对于过程Ⅲ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1
9.高锰酸钾制氯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
地康法制氯气:4HCl+O2 2Cl2+2H2O
二氧锰制氯气:MnO2+4HClMnCl2+Cl2↑+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性强弱顺序是O2>MnO>2KMnO4
B.氧化性强弱顺序是O2>KMnO4>MnO2
C.氧化性强弱顺序是KMnO4>O2>MnO2
D.氧化性强弱顺序是KMnO4>MnO2>O2
10.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有不正确的是
| 目的 | 方案设计 | 现象和结论 |
A | 比较HCO3-与Al(OH)3的酸性 | 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能确定:酸性HCO3->Al(OH)3 |
B | 比较Mg(OH)2与 Fe(OH)3溶解度 | 2mL 0.1mol·L-1的NaOH溶液中滴加2滴0.1mol·L-1的MgCl2溶液,再滴加2滴0.1mol·L-1的FeCl3溶液 | 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能确定:溶解度Mg(OH)2 >Fe(OH)3 |
C | 判断基团之间的影响 | 试管1、2、3中分别装有3mL的苯、甲基环己烷、甲苯,分别滴加3滴0.1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 | 试管1、2不褪色,3褪色 不能确定:苯环影响甲基 |
D | 比较Fe3+和I2的氧化性强弱 | 向含有淀粉的KI溶液中滴入Fe(NO3)3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 溶液变蓝 不能确定:氧化性Fe3+>I2 |
11.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 实验 | 实验现象 |
ⅰ | 将铜粉加入试管中,再加入稀HNO3 | 溶液变蓝,液面上方呈浅红棕色;至不再产生气泡时,铜粉有剩余,余液呈酸性 |
ⅱ | 继续向ⅰ中试管加入少量固体NaNO3 | 又产生气泡,铜粉减少,液面上方呈浅红棕色 |
ⅲ | 取饱和Cu(NO3)3溶液,加入少量固体NaNO3和铜粉 | 无明显变化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NO3氧化性的强弱与其浓度大小有关
B.ⅰ、ⅱ中铜粉减少的原因能用相同的离子反应解释
C.ⅰ中余液呈酸性的主要原因是Cu2++2H2O⇌Cu(OH)2+2H+
D.用一定浓度的H2SO4与NaNO3也能使铜粉溶解
1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I: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产物中是否含有铜离子
B.图II:制备溴苯并验证其反应类型
C.图III:验证MnO2、Cl2、S氧化性强弱
D.图IV:可用于干燥、收集氨气,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13.碘在地壳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淀粉-KI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时淀粉-KI试纸会变蓝
B.足量Cl2能使湿润的、已变蓝的淀粉-KI试纸褪色的原因可能5Cl2+I2+6H2O=2HIO3+10HCl
C.途径Ⅱ中若生成1mol,则反应中转移10mol电子
D.由题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IO
14.氧化剂溶液的浓度会影响其氧化性的强弱。镁与不同浓度的硝酸溶液反应可得到NO2、NO、N2O、NH4NO3、H2等还原产物(每种情况只考虑生成一种还原产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4g镁与足量某浓度的硝酸溶液充分反应生成NH4NO3时消耗2.25molHNO3
B.消耗等量的镁生成的还原产物物质的量最多的是NO2
C.生成氢气时所用硝酸浓度应小于生成其它产物时所用硝酸浓度
D.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O和N2O消耗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
15.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 B | C | D |
验证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 | 验证锌与硫酸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 | 证明氧化性: | 推断Cl、C、Si的非金属性强弱 |
16.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
①Cu与HNO3溶液;②Cu与FeCl3溶液;③Zn与H2SO4溶液;④Fe与HCl溶液其中由于浓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二、填空题(共3题)
17.CuI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已知:氧化性Cu2+>I2>Cu+,还原性Cu>I->Cu+。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是:较强氧化剂+较强还原剂→较弱还原产物+较弱氧化产物。
(1)根据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推测,在溶液中Cu2+和I-反应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久置于空气中的HI溶液呈黄色,向其中加入一些铜粉,可使溶液黄色消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欲消除(2)中HI溶液的黄色,也可向其中通入少量H2S,这是因为当浓度接近时,还原性H2S___________I-(填“>”、“<”、“=”);与加入铜粉的方法相比,用此方法得到的HI溶液浓度___________(填“高”、“低”、“相等”);
(4)CuI可用于监测空气中是否含有汞蒸气:4CuI(白色)+Hg→Cu2HgI4(亮黄色)+2Cu。下列关于该化学方程式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该反应被氧化的元素是铜元素和汞元素
B.该反应的氧化剂为CuI
C.Cu2HgI4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反应中转移电子2mol
18.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学习,为我们研究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1)下列粒子中,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
①S2-②Fe2+③Fe3+④S⑤H+⑥Na+⑦Mg
(2)吸入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它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杀手”,服用含硒元素(Se)的化合物亚硒酸钠(Na2SeO3),能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由此推断Na2SeO3的作用是_______。
(3)在Fe+4HNO3=Fe(NO3)3+NO↑+2H2O的反应中,HNO3表现了_______性,若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为11.2L时,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
(4)已知反应:①6HCl+KClO3=KCl+3H2O+3Cl2↑
②Cl2+2KI=2KCl+I2
③I2+Cl2+H2O→HIO3+HCl(未配平)
反应①中若有3mol盐酸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____,对于反应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反应③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B.结合反应②③,若将Cl2通入含有淀粉的KI溶液中,可能会观察到先变蓝后褪色
C.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Cl->I-
D.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KClO3>Cl2>I2
(5)反应①是制取Cl2的方法,除此之外反应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也常用来制备Cl2,若反应生成22.4LCl2(标准状况),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被氧化的HCl和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之比_______。
19.NaNO2有像食盐一样的外观和咸味,它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解毒剂美蓝应该具有氧化性 B.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
C.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 D.中毒过程中血红蛋白显氧化性
(2)已知NaNO2 能发生如下反应:NaNO2 + HI → NO + I2 + NaI + H2O,从上述反应推知__________。
A.氧化性:I2>NaNO2 B.氧化性:NaNO2>HI
C.还原性:HI>NO D.还原性:I2>HI
当有0.75mol HI被氧化时,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是_______L。
(3)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鉴别NaNO2和NaCl ,现供选用的物质有①白酒、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糖、⑤食醋,进行本实验时,可以选用的物质至少有___________(填序号)。
(4)某工厂的废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下列试剂中①NaCl、②NH4Cl、③HNO3、④浓H2SO4,能使NaNO2转化为N2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1.3.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原卷版)(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1.3.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原卷版)(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Br2>Fe3+,高锰酸钾制氯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原卷版)(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1.3.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原卷版)(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Br2>Fe3+,高锰酸钾制氯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3.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解析版)(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 这是一份1.3.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解析版)(好题帮)-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帮(新教材新高考),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Br2>Fe3+,高锰酸钾制氯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