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69342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三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69342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三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69342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三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693427/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三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693427/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三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693427/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三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693427/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专题三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69342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九课 秦统一中国公开课课件ppt
展开1. 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2. 《资治通鉴》与《史记》的比较
3. 创立三省六部制,是隋代不是唐朝:隋代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4. 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盛世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为“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在统治后期,出现了衰落。5. 唐朝流通的货币“开元通宝”,不是唐玄宗开元年间铸造的,而是唐高祖下令造的,意为开辟新纪元之意。
6. 玄奘著有《大唐西域记》,不是写的《西游记》。《西游记》是明朝吴承恩根据玄奘取经的故事写成的长篇神话小说。7. 北宋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没有完成国家的统一,在北方还有辽、夏政权,与北宋并存。8. 岳飞被称为南宋抗金名将,而不是“民族英雄”。 因为“民族英雄”应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同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而岳飞仅仅代表了我国境内的一个民族,宋金之间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兄弟之战。
9. 成吉思汗不是忽必烈:成吉思汗指的是铁木真。铁木真统一了蒙古族各部,被推为蒙古的大汗,尊称成吉思汗。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了元朝,他是元世祖。10. 四大发明的顺序:造纸术(汉)、印刷术(隋唐)、火药(唐中期)、指南针(北宋)。具体来说,西汉出现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用麻做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唐中期有了火药的记载,唐末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军事并向外传播。指南针在北宋开始用于航海,南宋广泛用于航海并向外传播。
1. 隋朝和秦朝的相似之处(1)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2)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如秦的郡县制,隋的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3)都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工程,秦修长城,隋开运河。(4)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而迅速灭亡。
2.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他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与边疆少数民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注重节俭;他虚心纳谏,任用贤才;发展科举。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在唐太宗统治期间,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国力加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为盛世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 科举制产生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4)科举制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到清末才被废除。(5)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科举考试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
4.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1)时间:唐朝中晚期开始南移, 南宋时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2)原因:①经济因素:(根本原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②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③社会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④政治因素: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5.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2)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3)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4)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5)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1)促进中外交流的杰出人物
(2)宋元时期主要政权
(2)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并立及其相互关系,它们之间有战有和。我们可以通过从地理空间上强化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及其相互关系的掌握,可据下面图示来辨析:
3. 歌诀法唐朝前期经济的繁荣表现可用歌诀巧妙记忆:农田水利多工程,水稻育秧产量增;蔬菜传入新品种,饮茶之风多盛行。犁地改用“曲辕犁”,“筒车”灌溉新工具;丝织陶瓷都出名,城市发展鼎盛期。
1. 韩昇在《盛世是这样治理的》中说:“君静则民安。国家出乱子,往往起源于执政者的躁进,隋朝不顾一切地兴办大型事业就是前车之鉴。”下列哪一项印证了作者的观点( B) A.隋文帝灭掉南陈,完成统一 B.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劳民伤财C.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广纳贤才 D.隋炀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2. “贞观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一个黄金年代,君主虚怀若谷,群臣各尽其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强大、四夷慑服——它奠下了盛唐的根基。”文中的“君主”指的是( B ) A.隋文帝杨坚B.唐太宗李世民C.女皇武则天D.唐玄宗李隆基3. 居安思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就体现了这样的浓厚的忧患意识。下列属于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经常用来告诫自己居安思危的名言是(C )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C.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唐太宗这段话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核心思想。在其一系列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 A.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B.减轻刑罚,修订法律C.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 D.驱逐突厥,加强控制5.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 D) A.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 B.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C.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 D.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6. 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州县的长官,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宋太祖设置了分解知州权力并监督其行为的官职是( B ) A.转运使B.通判C.市舶使D.都护
7. 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反映了宋朝统治者推行的国策是( D ) A.重武轻文B.重农抑商C.重视教育D.重文轻武 8. “省”这一名称起源甚早,最初是官署名,如中书省、尚书省等,设在宫禁之中。元朝时,在全国重要地带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央行政机关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亦简称为“省”。据此推测,行省的设置( ) A.破解了藩镇割据的难题 B.体现了国家权力中心的变化C.不利于地区间的交流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9.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修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①“朝廷”指的是什么政权?辽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②辽与“朝廷”怎样和好的?③这种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和好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①北宋;契丹②议和或澶渊之盟.③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学生如果回答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耕生活,政治制度,生活习俗向汉族靠拢也可给分.
10.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 ‘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什么流域? (2)“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是什么?它的产生有什么作用?
【答案】(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劳动人手;自然条件的变化。说明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太湖流域。(2)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是朝廷的贡品。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宋代是我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著名的瓷器有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宋朝造 船居当时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任两点即可)。(3)交子。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11. 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开通后,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到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可谓并驾齐驱……与南北朝相比,都城总体上向南迁移……这种发展趋势为南宋建都东南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材料二:安史之乱,江淮独全;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山堂先生群书考索》材料三:
材料四: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掠……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1)材料一认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南宋定都在哪里? (2)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了什么影响?“五季纷争”反映出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到什么历史时期?材料二认为“东南渐重”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图1所示物品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为鼓励图2所示的贸易活动,宋朝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 (4)材料四认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5)结合以上探究,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答案】(1)加强了南北经济的融合;临安。(2)影响:使唐朝由盛转衰;)时期:五代十国;原因:北方战乱,南方较为安定。(3)北宋的四川地区;机构:市舶司。(4)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和适度开发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5)要兴建水利工程;进一步对外开放贸易;适度开发、注意可持续发展;社会安定。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史主题三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习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史主题三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习题(含答案),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史主题三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讲解(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中国古代史主题三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讲解(含答案),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纲明细清单,时间轴,知识网络,考点精讲精练,贞观之治,虚心纳谏,广纳贤才,房玄龄,杜如晦,三省六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历史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隋的统一,一全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全国的统治,经济和文化,一“贞观之治”,唐太宗,隋朝速亡,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三省六部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