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四单元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统编版必修(上)第四单元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第1页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当堂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当堂检测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1.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系统地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棉花栽培经验,内容涉及棉花的种植制度、土壤耕作和丰产措施。此外,他还总结出“精拣核、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科、肥壅”的丰产十四字诀。这印证了当时长江三角洲地区(  )A政府推广经济作物                 B棉花销售网遍及全国C棉纺织技术水平高                 D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2.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的繁荣时期。一批有关国计民生的经世历史地理学著述出现,8400余种地方志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奠定基础。其中,被称为在中国地理史上、世界地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是(  )A《禹贡地域图》                    B《徐霞客游记》C《泰西水法》                      D《海国图志》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曾就当时的社会经济现象指出:“粟贵伤末,粟毁伤农。乃当其贵,不能使贱,上禁止勿费,而积粟者闭籴,而愈腾其贵。当其贱,不能使贵,上禁止勿贱,而怀金者不售,则愈益贱。”材料表明王夫之主张(  )A发挥市场的作用                   B强化政府的调控C重本抑末                         D工商皆本4.明初婚姻礼仪有严格规定,体现了“官贵民轻”的等级制度,以及“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明中后期不论出身如何低贱,一旦骤得富贵就可与名门大姓结亲联姻。这一变化(  )A商品经济发展冲击婚姻观念         B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质变C理学的影响力逐渐衰微             D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5.美国学者珀金斯认为,从三部中国农书来看:王祯的《农书》( 1313年)、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1628年)、鄂尔泰等编的《授时通考》(1742年)后面两部书所开列的农具清单,几乎全是前一本书的重复。这说明中国古代传统科技(  )A注重实践                         B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C应用性强                         D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6.明朝后期,一批儒生开始关注“奇器”的制作,包括工具的机械原理、农业水力工具图解等,出现了《泰西水法》、《远洋西器图说》、《诸器图说》等著作。徐光启推崇西洋大炮的威力,建议“尽用其术”,“必造我器尽如彼器,精我法尽如彼法”。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A明代理学倡导“致良知”           B“西学东渐”传播西方科技C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兴起             D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思潮7.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世家,在江南地区尤为多见。她们否定“内言不出于阃(内室)”的传统观念,开始编选、出版女性诗文总集、选集、别集,并自著诗话、诗评。明清女性文学发展突出反映了(  )A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动摇           B商品经济和工商业市镇的发展C明末清初启蒙思想的发展           D社会转型在文学领域的体现8.下列是明朝的科学家及其成就,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并被译成日、拉丁、法、德、英、俄等多种文字。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将这部书作为编写《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的重要参考书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先进经验和技术,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之后,徐光启与一些西方传教士合作,参考西方的科技成果,编订了《崇祯历书》A明朝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B中西文化交流互鉴C科技革命促进思想解放             D传统文化受到冲击9.明清时期中国科技成就中的天文历算有较大发展。天文历算著作主要内容明代徐光启《崇祯历书》运用西方数学知识和天文仪器,引进地球、经纬度等概念清代王锡阐《晓庵新法》《五行星度解》贯通中西历法,于日月食及行星测定多有创获清代梅文鼎《古今历法通考》全面的历学史,论述并及于回历、西历以上内容可说明,明清时期(  )A西学东渐促进了中国传统历法的发展 B形成近代天文学的理论体系C天文学发展彻底动摇了君权神授思想 D制定了领先世界的《授时历》10.明清时期,江苏南汇、川沙两县盛产棉花,所产粮食仅够当地居民吃两个月,无锡县“乡民食于田者,惟冬三月”,其余各月均是“抱布贸米以食”。以上现象反映当时(  )A农民固守传统经营方式             B农民生活困苦濒临破产C棉布生产替代了丝织业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11.《红楼梦》第一回云,“《石头记》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据此可知《红楼梦》(  )A开创了章回体小说的先河           B否定了传统伦理道德标准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体现了古典现实主义风格12.明朝中叶,福建泉州农民“往往有改田种甘蔗者”,广东东莞、番禺、增城和阳春一带出现了“蔗田几与稻田等”的现象,闽、粤地区荔枝和龙眼等水果的种植也成为农户重要经济来源之一。这种现象反映了明朝(  )A传统小农经济的瓦解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C农业技术体系的形成               D农民饮食结构重大改变13.嘉庆《南翔镇志》记载:(明朝时期)嘉定县“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以米充兑。”材料反映出(  )A农业生产出现商品化               B长途贸易得到发展C形成实力雄厚的商帮               D棉纺织业技术精良14.明《永乐大典》记载,宋朝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成为当时著名的纺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这种现象反映出(  )A手工业发展与农业经济联系紧密B经济重心南移促使手工业中心南移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专业性手工业的发展D手工业生产完全摆脱农业的限制15.李赞认为:天下最好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性实情的流露,性情已真,则其文无所不真;不管什么时代,不拘何种体裁,都显示出作者的精神风貌,都是真有价值的。材料表明李贽(  )A主张创作要绝假还真               B批判传统理学的空谈倾向C想把天理人欲相结合               D开启了新时代的民主启蒙16.洪武四年,朱元璋制定法律,规定庶民衣服上不得有金绣、锦绮以及绫罗,庶民只能穿由绸、绢以及素纱制作的衣服;到了天启年间,庶民服饰的奢靡以及逾礼犯上已经非常严重,朝廷也无力管制。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出现变化         B经济发展冲击封建秩序C士农工商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D传统社会结构面临解体17.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顾炎武认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二者的共同点是(  )A崇尚天人合一  B提倡个性自由   C主张格物致知  D强调社会责任18.“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有学者提出,明清时期华北地区小农经济的内卷化,表现为在土地上投入更多劳动力,不能使家庭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也不能使农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其直接原因在于(  )A高产作物的传播                   B赋税制度的改革C人地矛盾的激化                   D对外政策的调整19.黄宗義认为,“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主一人垄断,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黄宗義的这些主张(  )A具有明显的反对君主专制的特征     B是对先秦传统儒学的复兴C打破了程朱理学的正统思想地位     D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20.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江苏松江府地区种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浙江崇德石门镇榨油业发达;江西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市镇的规模在不断扩大             B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凸现C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             D商业的经营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二、非选择题21.【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与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西班牙在征服美洲之后,在亚洲吕宋(今菲律宾)建立了新的殖民地,为了将菲律宾当地和明朝的优质产品运往美洲和欧洲。西班牙人开始探索一条可从菲律宾返回墨西哥的太平洋航线。1565 年,航海家乌尔达内塔从菲律宾起航,开辟了一条西起吕宋马尼拉、东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全新航道,这条航道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250 多年间,无数中国丝织品运抵美洲市场,用以交换产自西属美洲的白银。银丝贸易不仅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主要内容,也贯穿其始终。航海技术的革新,中西两国政策上的放松都客观上为银丝贸易提供了条件。16世纪中后期,银丝贸易逐步兴起。——据全毅《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时代的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等整理材料二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的银丝贸易对各参与国来说影响深远。中国人通过银丝贸易,精进了丝绸产业。如愿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白银,但也在无形中应对白银入境后对国内经济社会造成的变化。西班牙人则对贸易“爱恨交加”,旅居菲律宾墨西哥的西班牙人及西班牙国内人,都各持己见,参与到利益的角逐中。有关帆船贸易的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一直持续。——王丹斯《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的银丝资易(15651815)》材料三1620—1621年马尼拉及秘鲁利马丝货价格货名单位在马尼拉价格(比索)利马的价格(比索)生丝2001950广州缎550织棉440Gorgoran1510天鹅绒vara054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据全汉升《中国经济史论丛》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尼拉大帆船银丝贸易兴起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说明西班牙人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爱恨交加”的原因,并分析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8分)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复习练习题,共5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们评说昆曲时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达标测试,文件包含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时同步练习解析版doc、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时同步练习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