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精品精练
展开亲爱的苍耳
苍耳,在我的故乡,大家都叫它“扒不掉”,因为它全身有刺,粘在衣服上不会自动掉下来,用手才能扒掉,故而得名。多年以后,当我知道它居然有这样一个风雅的学名——苍耳,它满身狰狞的小刺,在我眼里瞬间变得温柔起来。
在家乡的田野上,苍耳随处可见。幼时的苍耳很是可爱,翠绿的叶片,紫色的枝干,一簇细小的花,几天后就长成了小小的苍耳。小苍耳是嫩嫩的绿色,看不见细小的刺,毛茸茸的,捏在手里有一种软软的感觉,让人不忍心用力。阳光温暖,雨露滋润,苍耳开始泛青,渐渐长大,长出密密的小刺,但并不扎手。它们欢天喜地地挤在路边,伸长脖子看着这个世界,如少女的眼,充满惊喜,充满好奇。
秋天,苍耳成熟了,叶子褪去,硬朗的枝干上挂着一簇簇苍耳。颜色有些枯黄,满身的尖刺,形如刺猬。不堪的外表,没有丝毫的观赏价值,且具有一定的破坏性,农人砍柴时都有意避开它。但这些并不影响苍耳的心情,它们安静而坦然地站在路边,等待着一场旅行的盛宴。每当那些调皮的小野兔、小野鸡从身边经过,苍耳们便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挂在它们的皮毛上,开始一段未知的漂泊,亦开始一段快乐的旅行。
哪里该到站,哪里该下车,不是苍耳说了算。当这些小动物腾挪跳跃时,那些挂在它们身上的苍耳纷纷落地,来不及与兄弟姐妹们道声再见,就在不同的地方安家。苍耳落地之处,既是归宿,又是新的起点——因为它们已将生命融入大地,欣欣然,等待着再生的到来。
春暖花开的日子,憧憬了无数个日夜的苍耳发芽,破土,开花,结果,它们舒展着柔嫩而生机的叶片,孕育着新的希望和梦想。春去秋来,风月轮回,梦想依旧,生生不息。
(有删改)
1.【探究问题】状状在阅读短文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思考,并提出了下列问题。请你按要求将他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
(1)以上问题中,针对文章题目提出的问题是____;对文章写法提出的问题是______;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的问题是______;不影响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问题是____。
(2)读完短文后,你能从哪个方面提出问题呢?写一写,并尝试解答。
我针对____________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答问题】请你帮助状状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画线的两句话分别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和______。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苍耳的样子?结合句子内容选一选。(可多选)
A.颜色 B.样子 C.触感
①小苍耳是嫩嫩的绿色,看不见细小的刺,毛茸茸的,捏在手里有一种软软的感觉。 ( )
②(苍耳)渐渐长大,长出密密的小刺,但并不扎手。 ( )
③(苍耳)颜色有些枯黄,满身的尖刺,形如刺猬。 ( )
(3)这篇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状元小学广播站征稿启事
为了繁荣我校校园文化,丰富师生课余生活,进一步办好广播站,学校广播站特向全体同学征稿。
一、征稿栏目与播出时间
1.周一《开心一刻》:脑筋急转弯、谜语、对联、笑话等。
2.周二《百变魔匣》:讲述生活中的小窍门,介绍日常生活百科。
3.周三《灿烂星空》: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
4.周四《星语心愿》:在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点歌送祝福。
5.周五《校园连连看》:播报校内新鲜事(好人好事等),宣扬新风尚,传递正能量。
二、稿件要求
1.思想健康、内容新颖,力求文字精练、准确、通顺,书写规范,字数不限,文体自由。
2.用纸不能褶皱、污染,书写工整,不能有大面积的涂抹,提倡用打印稿。
3.需写清楚班级、姓名,并注明所投栏目。
三、投稿方式
周一至周五上午课间时间,送至广播站。
1.【提取信息】学校举行春季运动会,小记者状状写了一篇跳高比赛的简讯,他应该向( )栏目投稿。
A.《百变魔匣》 B.《星语心愿》 C.《灿烂星空》 D.《校园连连看》
2.【提取信息】路路写的一篇文章被广播站选中,她和好朋友约好一起收听,她们应该在( )这一天收听。
A.星期一 B.星期二 C.星期三 D.星期四
3.【知识迁移】该校广播站准备增设一些新的栏目,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个新栏目,并简单说明设置这个栏目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某小学学生使用网络新词的调查统计表
调查年级及人数经常使用偶尔使用从不使用一、二年级(100人)10人25人65人三、四年级(100人)65人19人16人五、六年级(100人)89人11人0人材料二:由于时代的不同,人类的语言也日渐丰富,网络新词也快速席卷校园,它正如一场新的“文化大爆炸”一般,在校园中“炸”开了。像“锦鲤”“官宣”“逆袭”等网络新词,许多学生口中时常说着,作文里偶尔用着,俨然成为校园里的又一“时尚”。
1.阅读材料一,请用简洁的语言全面地总结一下你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关于材料二中网络新词的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只要与勤奋相伴,每个人都能收获生活的锦鲤。
B.《福建日报》官宣了:“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开幕。”
C.夺冠呼声最高的足球队果然逆袭成功,获得了冠军。
D.欢迎同学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献出一份爱,传递正能量。
3.有人说:如果你不说几句网络新词,别人会说你“老土”;如果你老说网络新词,别人会说你“忘本”,丢了自己作为中国人的一些东西。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作为小学生的你应该怎样看待?请你写写自己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1)① ④⑤ ③⑥ ② 【解析】本题考查给问题分类的能力。问题①是根据题目“苍耳”提出的;问题②中所说的“尖刺”不论有没有毒,对理解文章的内容都没有影响;问题③是针对文中的词语提出的问题,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问题④是针对修辞手法提出的问题,属于写法;问题⑤是针对文章的写法提出的问题;问题⑥是针对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提出的问题,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
(2)示例:文章内容 “旅行的盛宴”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旅行的盛宴”指的是苍耳挂在小动物的皮毛上,小动物会把它们带到新的地方。 【解析】本题考查提问及解答问题的能力。结合第(1)题中提问的角度,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新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最后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再读短文,积极思考并解答。
2.(1)比喻 拟人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第一句话把成熟的苍耳的形状比作刺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二句话把苍耳当作人来写,赋予苍耳人的动作和情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①ABC ②BC ③AB 【解析】本题考查判断描写角度的能力。在观察苍耳时,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第①句话中,“绿色”写小苍耳的颜色,“毛茸茸”写小苍耳的样子,“软软的”写小苍耳的触感;第②句话中,“密密的小刺”写苍耳的样子,“并不扎手”写苍耳的触感;第③句话中,“枯黄”写苍耳的颜色,“满身的尖刺,形如刺猬”写苍耳的样子。
(3)示例:不论我们在何处,都要像苍耳一样勇往直前、顽强不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短文主旨的能力。仔细读短文,回顾苍耳的生长过程,感悟其内在精神。这篇短文写苍耳虽然普通,但却坚强,不论在哪里落地,都能发芽、破土、开花、结果,孕育着新的希望和梦想,生生不息,展现了苍耳勇往直前、顽强不息的品质。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1.D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阅读文本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每个栏目对应的征稿内容都不相同,通过分析可知,记录跳高比赛相关信息的简讯属于“校内新鲜事”,因此状状应该向《校园连连看》栏目投稿。
2.C 【解析】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文本“征稿栏目与播出时间”第3条的内容可知,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在周三的《灿烂星空》栏目中播出,因此C项正确。
3.示例:教师荐读栏目《快乐阅读》。理由:面对浩瀚的书海,如何选择适合我们阅读的图书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如果老师们能为我们推荐,并给予我们具体的指导,不但可以解决我们选书的困难,而且可以让我们在阅读中受益。
二、1.某小学学生使用网络新词的人数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多。 2.C
3.示例:作为新世纪的小学生,我们应与时俱进,学会接受这些新词,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只接纳这些新潮文化而荒废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应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
问题①
什么是“苍耳”?它是一种植物,还是一种动物?
问题②
“尖刺”有没有毒呢?
问题③
加点的“不堪”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问题④
文中画线的两句话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问题⑤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苍耳的样子?
问题⑥
这篇文章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调查年级及人数
经常使用
偶尔使用
从不使用
一、二年级(100人)
10人
25人
65人
三、四年级(100人)
65人
19人
16人
五、六年级(100人)
89人
11人
0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详细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专题复习—阅读理解训练题(含答案+详细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阅读《“嫦娥三号”探秘》,做题,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小题,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优秀练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优秀练习题,共5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生活万花筒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生活万花筒精品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画 眉,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