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专题:语文预习和复习技巧
展开小学语文专题:语文预习和复习技巧 课文预习技巧 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就是预习。预习的好处很多。 你养成预习的习惯以后,不但能更好地学习新课,而且还能提高自学语文的能力。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把“金钥匙”一样重要。在这里,“金钥匙”就是指自学能力。 预习内容一:览 每个课程和上次的课程都是有关联的,通过预习找出自己对于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的地方。并且翻阅和补习,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在阅读新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要预先做好记录,以便在老师讲课的时候能够准确地记录好知识点。 预习内容二:读 无论是语文课文、英语词句、数学概念,一定要大声朗读出来。在朗诵的期间思考问题,朗读比心里的默读更能强化记忆,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边读边找文章的要点:如一些描写手法、难懂的知识、文字、概念,加以标注,初步的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感。 预习内容三:想 预习的过程当中,想是很重要的。 读课文的时候要想,多想想文章表达的中心以及文章一些重点句子深刻的含义。联系旧知识,思考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关联,可以帮助理解新知识。 还可以适当的看看文章后面的一些思考题,思考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可以帮助发现新课中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习是有帮助的。 预习内容四:查 面对预习中不熟悉的生字新词,建议孩子们要随时拿起自己的字典进行查阅,包括字词、概念的读音、用法、意义等。 通过不断的查阅工具书、网络工具,可以帮助扫除阅读的障碍,也能培养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 在查阅的过程当中如果碰到一些典故的话,可以选择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了。 预习内容五:摘 一篇新的文章有很多值得记忆的语句、典故、技巧,在预习的过程当中,应当把一些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句子,进行摘录下来。 所谓“嘴过三遍,不如手过一遍”,动手摘录好句子,能够培养孩子自身的判断能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各年段预习要求 一、低年级段 1、生字要求:根据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能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能试着给生字组词(找朋友)。 2、朗读要求:根据拼音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 3、阅读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思考课后的问题。 二、中年级段 1、生字要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自学生字并组词。 2、朗读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词语要求:用喜欢合适的方式自主理解词语意思(三年级重点学习内容之一) A.词典等工具 B.近(反)义词方法 C. 词素法理解D. 联系上下文理解 4、阅读要求: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画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在旁边做上记号(逐步学会质疑)。当然,也可以只对部分重要词语进行理解,写在课文适合的地方也可以。 三、高年级段 1、生字要求: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自学生字并组词,但这已不是重点。 2、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这也需要通过上课后有所悟后的一种能力要求) 3、词语要求:用喜欢合适的方式自主理解词语意思 4、阅读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了解课文内容,可尝试口头概括或者小标题方式概括主要内容;尝试为文章划分结构和层次;学会质疑,并进行批注和记号,试着自己觉得这些疑问,不会的,课上解决或者和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预习的基本方法 一读课文,求读准字音,标注拼音,读通课文。 二读课文,划词语,初步理解词语。 三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内容。 四读课文,结合课后或者自己提出疑问,并尝试解决问题(高年级) 五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或结构脉络。(高年级) 复习的要求 复习,则是对所学内容的巩固、反思和再学习,所谓“温故而知新”。 一般老师都会通过口头或者书面作业帮助孩子复习新授内容。复习的一大要求是“及时”。 一般情况下要做好以下几点: 1、读当日所学课文,有时需要熟读成诵 2、抄写当日所学课文的生字新词。 3、复述或相关习作练习 复习的方法 一、做好朗读。 给孩子布置的家庭作业中,有一项肯定是朗读作业。无论是学习语文,还是英语,语言学科总是在强调着“语感”。哪怕是数学题,也需要孩子一遍又一遍读题才能理解其中隐藏的线索与信息。而语感能力的提高,则意味着语言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它在判断语言正误、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来得更敏捷、自然。当我们一遍一遍地朗读,文字中的词、句、意境、韵律自然会加深,这便是有效输入的过程。读到最后,它们已经成了一个整体进入孩子们的脑海。在大声朗读中,孩子的右脑也得到了开发,性格也会逐渐外向。 可实际情况,我却发现,自己班上孩子不愿意在家朗读,对这个家庭作业,形同虚设,有的只是迫于家长监督才勉强读一读。 家长可以给孩子朗读的空间,利用近期热播的《朗读者》、《见字如面》等节目,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模样,让孩子重拾大声朗读的习惯。 朗读的时间一般可放在清晨,早上起床后,预留五到十分钟时间让孩子读读,内容可以是英语课文,也可是语文课文,当然,也可以是那些经典国学或是诗篇。总之,只要孩子再认真大声朗读,过一段时间,总会有一定收获,在各个方面。 二、积累词句 这项内容的掌握,无非就是摘抄、听默或者诵读。抄写看似机械作业,但不可缺少,适量的抄写不仅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积累的必经之路。当然,为了应付老师作业,很多孩子不好好抄写,字迹潦草,这也是学习态度亮起红灯的征兆。家长需注意。 三、学会表达。 表达这一项,相对于其他项来说,具有提高性质。“表达”复习法,有以下几种: 复述 概括 仿写 续写 这种方式往往是建立在“读写结合”之中,让孩子学习课文时“表达方式”,既能复习又有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使语文能力真正得以提升。 课文背诵“六法” 背诵,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技能,它有助于同学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为说话和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但在平时的背诵活动中,很多同学拿起课文就忙于去朗读,急于成诵,结果往往收效甚微。 其实,背诵也要注意讲究方法。只有根据课文的不同,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才能切实提高背诵效果,事半功倍。下面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线索法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把结构层次作为记忆线索,形成记忆网络。 《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 利用这条线索,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2、串连法 层次串连法: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与段落,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记,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连起来。 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 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 词语串连法:背《回忆我的母亲》后面两段,我们可以找出关联词语:母亲现在……我将……母亲是……只是……但是,正是……报答……尽忠……使……这是……一定……愿……。根据关联词语,串连成诵。 3、支点法 即把课文中或段落中的重点词、句作为记忆支点,利用这些支点检索贮存脑中的文字,毫无差错地背出有关的文段。 背《岳阳楼记》:先抓住警句,作为记忆支点,理清文脉,有助于快速记诵。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抱负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背《陋室铭》:把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为全文支点,再从三个层次理解记诵: 1)开头以类比方式点题——“陋室德馨”; 2)隐居生活:A.环境:苔痕……草色……;B.交往:谈笑……往来……;C.生活情趣:……调……阅……,无……无……; 3)类比作结:何陋之有? 可见,支点法与层次串连法结合,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4、欣赏法 有些课文的段落荟萃了许多好词好句,我们常常为之陶醉。欣赏法则是在熟读课文后在字里行间寻觅优美词句,说出理由,感情朗读,相互交流,自赏共赏。 如《爱莲说》、《春》、《听潮》等,分别圈画出有关好词佳句,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及多次有声有色的朗读,形成记忆。 5、图画法 就是背诵课文时,凭借图画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头脑回忆出来,边回忆作者怎样写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有些诗词没有插图,我们都可以根据诗词内容与意境,自己动手画图配诗。 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都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6、比较法 即比较句式的特点进行记忆背诵。如背诵《白杨礼赞》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扬,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句式特点。 抑:没有……没有……也许……(否定句),如果……那么……(假设); 扬:但是……更……它是……(先转折,又递进,然后肯定)。 当你……难道……难道……难道……难道……(第一句是肯定反问,后三句是否定反问,四个反问构成一组排比句群)。 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则要比较对话双方的语气:智叟的话句句是嘲讽,愚公则先斥后驳。这样,从比较中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学好语文的好方法 1、多读,就是反复读。 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2、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 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3、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学好语文要养成十大习惯 1、熟读、背诵的习惯。 2、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3、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4、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5、记日记的习惯。 6、规范地书写的习惯。 7、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8、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9、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10、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