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庄子》二则【考点精讲版】 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1 《庄子》二则【考点精讲版】 PPT课件,文件包含21《庄子》二则考点精讲版pptx、《〈庄子〉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庄子〉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背诵《北冥有鱼》,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参考答案:第一问:《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第二问: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二、熟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复述这则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1.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惠子的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很难正面回答,庄子以反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摆脱被动,化解“危机”。惠子以退为进,先承认“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后以此类推并强调“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把庄子逼到更为尴尬的境地。庄子偷换概念,在“安”字上做文章。惠子的本意是问庄子如何知道“鱼之乐”,庄子故意曲解为“在哪里知道”,并答以“我知之濠上也”,结束了这场论辩。2.这缘于庄子的思想和他当时的心境。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认为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齐谐者,志怪者也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请循其本 参考答案:1.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志:记载。3.安:怎么。4.循:追溯。四、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①犹能畏后生②,丈夫未可轻年少。①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②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参考答案:李白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并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