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儒家思想的积极意义、法家思想更适合战国时期各国的需要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
2.通过分析秦汉至隋唐时期律令儒家化的变化、礼法结合的中华法系的形成、基层教化,培养时空观念的素养。
3.通过分析封建国家法律的沿袭和完备、儒学教化与法律合流,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春秋时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中华法系的形成和特点、乡约与法律合流。
难点: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中国古代法律形式的变化。
课前准备
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
战国时期,孟子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得到梁惠王接见。梁惠王见面的第一句话是:“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却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整场问答中,孟子始终向梁惠王谈论君主应如何行仁政,希望君主有一颗仁义之心,自然能感化民众。当然,孟子并没有说服梁惠王。这幅图选自清朝人所绘《孟子圣迹图》,表现的是孟子见梁惠王时的情景,题为《扩充仁心》。
在梁惠王询问孟子治国之道时孟子极力向他宣扬德治,但梁惠王并未真正认同孟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德治与法治一直是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手段,在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治与法治在中国古代社会是如何发展的呢?
【新课讲授】
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出示材料:
【师】:统治者治理国家最早运用什么手段进行国家治理呢?
【生】:法律手段。从《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已经有了法律也就是说在法家思想产生之前,统治者已经运用法律来治理国家了。
【师】:夏商时期的国家治理有什么特点呢?
【生】:夏商时期的统治者注重利用利用严酷的法律进行统治,借“天”的名义来实施严酷刑法,偶有一点德治的色彩。
【师】: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出现在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筑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
出示材料:
(鲁昭公六年)三月(公元前536年),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刑)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左传·昭公六年》
若吾子之言,乔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
——《左传.昭公六年》
【师】:子产“铸刑书”的行为引发了叔向的辩论,叔向为何不同意?
【生】:不愿意丧失贵族特权,认为公布刑法违反“礼治”。
【师】: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在思想界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儒法之争有哪些表现呢?
【生】:
【师】:请同学们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思考德治和法治哪种治理国家方式会被君主采纳呢?说出理由。
【生】:时代背景:①经济:铁器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兴起。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③思想: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士阶层活跃。
法治被采纳,理由:
(1)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并不适用于列强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无助于国君们实现他们的强国抱负。
(2)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不断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出示材料:
材料 在法律制度上,秦代崇尚法治(采用法家思想)。……在法律的实施上,秦代坚持轻罪重刑,严刑酷法……法网过密导致了社会矛盾的迅速激化,并成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师】:秦汉时期的法治是如何发展的呢?
【生】:
(1)秦朝开创: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商鞅在魏国李悝《法经》的基础上,“改法为律”。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
(2)汉承秦制:汉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汉朝律令后来变得繁乱庞杂,条目字数都很多。
(3)律令并行:秦汉朝廷还会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师】:魏晋时期的法治有什么变化?阅读教材46页第一段,回答问题。
【生】:律令儒家化。
【师】:推动律令儒家化的因素是什么?
【生】:
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儒家知识分子又主动参与法律解释,以经注律,并逐渐主导了律令修纂.
②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学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
出示材料:
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师】:魏晋时期的量性原则是什么呢?实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量刑原则: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实施目的: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出示材料:
材料一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整理
【师】:唐朝的法律影响深远,唐朝的法律是如何发展的?
【生】:发展: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后来,唐高宗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以便于官吏使用,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
出示材料:
名例篇:十恶不孝
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谓非缘坐之罪及谋叛以上而故告者。
议曰:父为子天,有隐无犯。如有违失,理须谏诤,起敬起孝,无令陷罪。若有忘情弃礼而故告者,绞。
注云:“谓非缘坐之罪”,缘坐谓谋反、大逆,及谋叛以上,皆为不臣,故子孙告亦无罪。诸许嫁女,已报婚书及有私约而辄悔者,杖六十。
——《唐律疏议》
【师】:唐朝的法律有怎样的特点?
【生】:礼法结合;重视君臣等级和家族伦理关系影响。
【师】:阅读教材46页第3段,分析,唐朝是如何进行教化的?
【生】:提倡礼治。开元二十年(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这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注重基层教化.唐朝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师】:阅读教材46页,分析宋至明清的法律是如何发展的?
【师】:宋以后的法律制定的什么特点?
【生】:多以《唐律》为蓝本;开创了律例合编新体例。
出示图片及材料:
北宋蓝田乡约堂
材料一: 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
——吕大钧《吕氏乡约》
材料二: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明太祖“六谕”
材料三: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做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窝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康熙帝“圣谕十六条”
【师】:思考从宋朝到清朝乡约内容有何变化,为何会发生变化,有何影响呢?
【生】:变化:原本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的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原因:宋朝:社会经济繁荣,理学确立统治,深入族规家训;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强化;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影响:政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强化中央集权;经济:有利于发展生产 ;思想: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深化探究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受儒家“忠孝”思想的影响,高寿者被视为治理有方、国泰民安的吉祥之兆。历朝历代都提倡以“孝”治天下,统治者也希望通过孝亲达到忠君的目的,进而形成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整套养老礼仪和法令制度。历代政府都设置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养老事务,每年举行隆重的养老仪式;经常派遣使臣到民间视察、慰问高寿者;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予以物质赏赐以及赋役减免特权;当老年人触犯刑律时,对其的量刑处罚给予适当减轻,甚至免除。在民间为推行家庭养老,还对积极养老的家庭给予隆重表彰和免除家庭成员的税收徭役负担,对不养老家庭予以相应的指责和处罚,由此在民间形成的道德力量约束,对稳固分散的小农家庭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王凯《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与实践研究》
材料二 近代以来,日本各届政府大量建养老院机构,颁布《老年人保健法》《高龄社会对策基本法》等保障养老权益,形成了较完善的国民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护理保险制度等一系列养老体制。日本养老服务产业基本属于“医养护融合”……运用信息科技手段、远程家庭安防等措施构建智能化、科技化的专业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根据自己状况选择不同的服务,由政府公共养老金、企业补助养老金等支付90%。……还把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贯穿于社会各个环节,设立“敬老日”、建立老年人俱乐部和开办老年大学、保障老年人就业等,让老年人参与融入社会以减轻孤独感和实现生存价值。如今日本养老产业实现了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逐渐形成以养老服务为核心的新型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摘编自赵毅博《日本养老保障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养老的措施,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近代养老制度的特点,并分析日本近代养老制度的影响。
答案:(1)措施:形成养老礼仪、法令制度,设置专门的养老机构与官员;建立奖惩机制(精神慰问、物质奖励、赋税减免、刑罚减免; 处罚不养老者);营造尊老养老的社会氛围,形成约束力量。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推动;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稳定的需求;受儒家忠孝道德观的影响。
(2)特点:通过立法建立一系列养老体制;医养护融合;智能化、科技化养老;充分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生存价值;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型产业。影响:积极性——养老产业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缓解日本社会老龄化;为其他国家养老制度提供了借鉴。局限性一加里了国家和企业的负担。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概括即可,如下表所示: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受儒家‘忠孝’思想的影响”“高寿者被视为治理有方、国泰民安的吉祥之兆……统治者也希望通过孝亲达到忠君的目的”等有效信息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稳定)、经济(小农经济)、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等角度进行简析。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归纳即可,如下表所示: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积极性根据材料二中“日本……逐渐形成以养老服务为核心的新型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等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社会老龄化、为其他国家养老制度提供借鉴等方面进行分析;局限性从加重国家和企业的负担等角度进行分析。
课后总结
法律与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随着封建法律走向完备,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道德教化下沉到社会基层。儒家的思想教化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成为封建统治者进行精神统治的重要根据。
板书设计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主张
代表人物及观点
儒家
人性善,实行德治
孔子
提出统治者要“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
孟子
建议统治者“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法家
人性恶,实行法治
商鞅
在秦国颁行了一系列法令,奖励耕战,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鼓励农民通过军功上升为中小地主
韩非
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提炼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措施
“形成我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整套养老礼仪和法令制度”“设置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养老事务”等
形成养老礼仪、法令制度,设置专门的养老机构与官员
“予以物质赏赐以及赋役减免特权;当老年人触犯刑律时……甚至免除”“对不养老家庭予以相应的指责和处罚”等
建立奖惩机制(精神慰问、物质奖励、赋税减免、刑罚减免;处罚不养老者)
“对积极养老的家庭给予隆重表彰……在民间形成的道德力量约束……起到了积极作用”等
营造尊老养老的社会氛围,形成约束力量
提炼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特点
“颁布《老年人保健法》《高龄社会对策基本法》等保障养老权益,形成……一系列养老体制”等
通过立法建立一系列养老体制
“养老服务产业基本属于‘医养护融合’……构建智能化、科技化的专业养老服务体系”等
医养护融合智能化、科技化养老
“把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贯穿于社会各个环节……让老年人参与融入社会以减轻孤独感和实现生存价值”等
充分关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生存价值
“日本养老产业实现了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型产业”等
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新型产业
时期
法治
教化
夏朝
《禹刑》
礼不下庶人
商朝
《汤刑》
西周
《九刑》
敬天保民、礼制
春秋战国
铸刑书(成文法)、法家法治
儒家德治
秦
《秦律》、严刑峻法
焚书坑儒
汉
沿袭秦律、《九章律》
尊崇儒术、以经注律
魏晋
律令儒家化,以经注律,纳礼入律
唐
刑罚为用《唐律疏议》
德礼为本《大唐开元礼》
宋
《宋刑统》《天圣令》
《吕氏乡约》《家礼》
明
《大明律》、律例合编
明太祖六谕
清
《大清律例》
圣谕十六条、《圣谕广训》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拓展延伸,活动设计,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春秋第一次礼法之争,战国第二次礼法之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