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作出正确判断,找出全部都是生物的一项( )
A.太阳、岩石、空气 B.煤炭、石油、天然气
C.金鱼藻、鲤鱼、河蚌 D.紫菜、珊瑚、鹅卵石
2.讨论生物的特征时,有人列举了以下事实,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生物都以植物为食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说明生物( )
A.能运动
B.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C.能成长
D.能获得营养
4.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5.下面是小明设计的“调查宁国市初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几种实施方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是( )
A.选取宁国部分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B.选取宁国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C.成立一个调查小组,对宁国市所有的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和统计
D.选取宁国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光 B.水 C.空气 D.温度
7.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8.下面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
A. B.
C. D.
9.“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何种关系( )
A.捕食 B.竞争 C.合作 D.寄生
10.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
A.温度和水分 B.25℃和0℃
C.有光和无光 D.有空气和无空气
11.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的是( )
A.枯叶蝶的身体与干枯的树叶极为相像
B.青蛙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C.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冰冻灾害造成某些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
12.下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东昌湖及湖内的所有生物
B.冠县万亩梨园内的全部梨树
C.聊城植物园内的所有荷花
D.聊城姜堤乐园的所有动物
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使“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土壤
14.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15.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耔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1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
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D.若昆虫的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
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C.蝉→螳螂→黄雀三者形成一条食物链
D.各种生态系统之间是有联系的
18.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19.如图,当某种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
A.① B.④ C.② D.⑤
20.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减少生物种类 B.减少生产者数量
C.增加生物种类 D.增加消费者数量
21.在草原上,夏季雨量充沛时草很茂盛,野兔数量增加,草被吃掉过多,但过一段时间,野兔的数量又会下降,草又多了起来,这是因为( )
A.草太少,野兔跑掉了
B.草大量减少。野兔被饿死
C.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
D.草比原来长得快
22.人类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
A.水圈 B.大气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23.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所示,最有可能构成食物链的是( )
生物
A
B
C
D
有毒物质浓度
0.06
8
1.23
78
A.A→B→C→D B.A→C→B→D C.C→A→B→D D.D→B→C→A
2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陆地生态系统
25.生物圈是指(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生物生活所需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二、填空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
26.(15分)(1)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2)下面是某同学选取的几种生物,他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①蝴蝶②蘑菇③向日葵④螃蟹⑤小鸟⑥带鱼⑦海带⑧松树将①、②、③、⑤、⑧归为一类,而将④、⑥、⑦归为另一类;也可将③、⑦、⑧归为一类,①、④、⑤、⑥归为一类,②单独归为一类。请回答:
第一类的归类方法是按照 进行归类的,按这种方法可将生物分为 和 ;第二种归类方法是按照 归类的。
(3)当手指触碰到含羞草的叶片时、叶片就会立即合拢并下垂,属于 的生物特征;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属于 的生物特征。
(4)生物能 环境,例如枯叶蝶的翅形似枯叶,不易被天敌发现;生物也能 环境,例如蚯蚓能够松土;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5)湿地生态系统具有“ ”之称。
(6)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包括 和 。
(7)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它包括 的底部、 的大部和 的表面。
27.(19分)结合如图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结构名称:
[1] ,[2] ,[3] ,[4] ,[9] ,[10] ,[12] ,[13] ,[14] 。
(2)在对光过程中,转动[ ]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观察时,把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8] 把玻片标本压住,要使标本正对[6] 的中心。降镜筒时,眼睛侧看[ ] ,转动[ ] ;升镜筒时,左眼看目镜,先转动粗准焦螺旋,后转动[ ] 。
28.(11分)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有阳光、 (任写一项)等。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本图中有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3)此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具有单向流动和 的特点。
(4)该食物网只表示出生态系统中的部分成分,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缺少 和 。
(5)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 能将尸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6)某工厂在该生态系统中排放了一种有毒物质,若干年后发现 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
29.(5分)小继同学打算探究非生物因素﹣﹣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她提出的问题是: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1)请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
(2)为了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她为鼠妇提供了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你认为这个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3)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为什么?
(4)做完实验后,小继应如何处理鼠妇? .
2022-2023学年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作出正确判断,找出全部都是生物的一项( )
A.太阳、岩石、空气 B.煤炭、石油、天然气
C.金鱼藻、鲤鱼、河蚌 D.紫菜、珊瑚、鹅卵石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B、太阳、岩石、空气、煤炭、石油、天然气都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
C、金鱼藻、鲤鱼、河蚌都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都属于生物。
D、紫菜属于生物,而珊瑚、鹅卵石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
故选:C。
2.讨论生物的特征时,有人列举了以下事实,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B.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生物都以植物为食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解:A、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错误。
B、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生理作用,如动物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错误。
C、有的生物以植物为食,有的生物以动物为食,错误。
D、所有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正确。
故选:D。
3.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说明生物( )
A.能运动
B.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C.能成长
D.能获得营养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
【解答】解:生物具有区别非生物的基本特征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以外)、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等等。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森林资源进行清查、人口普查等都是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解答】解:对校园生物进行调查后,对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有多种归类方法,如根据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它生物等,也可以根据生活环境来将调查到的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根据用途把调查到的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但是,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来进行分类。调查时不要损伤植物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要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动物。
故选:B。
5.下面是小明设计的“调查宁国市初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几种实施方案,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是( )
A.选取宁国部分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B.选取宁国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
C.成立一个调查小组,对宁国市所有的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和统计
D.选取宁国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调查样本的选取,解答时可以从调查的要求,样本要全面,具有代表性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尽可能全面或比较全面的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它的目的可以是全面的把握当前的状况。样本的选取要有代表性、典型性、随机性。因此选取宁国部分城市中学的学生或选取宁国部分农村中学的学生,样本不全面,没有代表性;宁国市所有的初中学生数量很大,调查难度大,而中学生近视发病率的精确度要求不是很高而且没有不要进行全面调查。因此最合理的方案是选取宁国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学的学生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和分析。
故选:D。
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光 B.水 C.空气 D.温度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意思是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D。
7.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万物生长靠太阳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解答】解:A、“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描述的是阳光这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因素草对生物豆苗的影响,草与豆苗,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该选项符合题意。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下面四个实验装置中,哪一个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 )
A. B.
C. D.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除“光”不同外其他条件如水分、温度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
A、都在明亮的环境中而且唯一的变量是水分;
B、都在阴暗的环境中而且唯一变量是水分;
C、都在潮湿的环境中而且唯一的变量是光;
D、唯一的变量是光,但是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都在干土中会影响鼠妇的活动。
所以,用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更科学的一组是“C”。
故选:C。
9.“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何种关系( )
A.捕食 B.竞争 C.合作 D.寄生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豆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草盛,草多了,吸收的水、无机盐、阳光就多、还竞争生存的空间,影响豆苗的生长,因此有了“草盛豆苗稀”景象。
故选:B。
10.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
A.温度和水分 B.25℃和0℃
C.有光和无光 D.有空气和无空气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解:A、温度和水分,有两个变量温度和水分,变量不唯一,不能作为一组对照。
B、0℃和25℃,唯一变量是温度,能作为一组对照。
C、有光和无光,唯一的变量是光,能作为一组对照。
D、有空气气和无空气,唯一的变量是空气,能作为一组对照。
故选:A。
11.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的是( )
A.枯叶蝶的身体与干枯的树叶极为相像
B.青蛙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C.北极熊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冰冻灾害造成某些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
【分析】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也能影响环境。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
【解答】解:A、枯叶蝶的形态与枯叶极为相像,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枯叶蝶对环境的一种适应,A正确。
B、青蛙的身体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不容易被周围的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是青蛙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正确。
C、北极熊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极地的极地生活,C正确。
D、冰冻灾害造成某些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错误。
故选:D。
12.下列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东昌湖及湖内的所有生物
B.冠县万亩梨园内的全部梨树
C.聊城植物园内的所有荷花
D.聊城姜堤乐园的所有动物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A、东昌湖及湖内的所有生物,既包括了这湖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符合题意。
B、冠县万亩梨园内的全部梨树,只包括了生物中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C、植物园内的所有荷花,只包括了生物中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D、聊城姜提乐园内所有动物,只包括了生物中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使“落花”化作“春泥”的是(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土壤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解答】解: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他们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包括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物。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的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的有机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将“落花”化作“春泥”的是分解者。
故选:C。
14.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
A.甲→乙→丙→丁 B.丙→丁→甲→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结合图表给予的信息正确及书写食物链说法进行解答。
【解答】解:由于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并且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越往后数量越少。
结合图表给予的信息可知:图表中生物的数量有多到少的顺序是丙、丁、乙、甲,同时也就确定了食物链为:丙→丁→乙→甲,因此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丙→丁→乙→甲。
故选:C。
15.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B.蚱蜢→草→食草耔的鸟→鹰→狐
C.狐→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蛇←鹰
【分析】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构成链条.它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其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
【解答】解:A、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一直到最高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此项符合食物链的写法,A正确;
B、食物链描述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间的食物关系,而此选项中蚱蜢→草,箭头指向了被捕食者,B错误;
C、写食物链的时候,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而此链条的箭头指向了被捕食者,C错误;
D、食物链的起点应该是生产者,但此链条此链条的箭头指向了被捕食者,D错误。
故选:A。
16.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
C.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水稻
D.若昆虫的数量锐减,蛇的数量不会受到影响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数量的急剧变化,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引起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解答】解: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水稻→昆虫→青蛙→蛇,水稻→田鼠→蛇;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其中生产者只有水稻,昆虫、田鼠、青蛙、蛇都是消费者。如果昆虫的数量锐减,会造成蜘蛛、青蛙数量的减少,从而也会引起蛇数量的减少。因此,A、B、C三项都不符合题意,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1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
C.蝉→螳螂→黄雀三者形成一条食物链
D.各种生态系统之间是有联系的
【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前者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后者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据此解答。
【解答】解: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只是包含了生物部分,还缺少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错误。
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只有是一部分消费者,还缺少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能构成生态系统,错误。
C、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错误。
D、各种生态系统之间是有联系的,相互影响的,正确。
故选:D。
18.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强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 B.沙漠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种类及特点,不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据此答题.
【解答】解: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多是草等低矮的植物,动物的种类也不多。自动调节能力不强,不符合题意。
B、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在此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占优势地位的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代替。自动调节能力较差,不符合题意。
C、沙漠地区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植被缺乏,不适合生物生存,故沙漠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自动调节能力较差,不符合题意。
D、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强。符合题意。
故选:D。
19.如图,当某种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 )
A.① B.④ C.② D.⑤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富集作用。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网)的最高级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由三条食物链组成:①植物→⑤野兔→④鹰;①植物→②鼠→④鹰;①植物→②鼠→③蛇→④鹰。鹰是最高级消费者。因此,鹰的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
故选:B。
20.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A.减少生物种类 B.减少生产者数量
C.增加生物种类 D.增加消费者数量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的认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的。
【解答】解: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大,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最小。
故选:C。
21.在草原上,夏季雨量充沛时草很茂盛,野兔数量增加,草被吃掉过多,但过一段时间,野兔的数量又会下降,草又多了起来,这是因为( )
A.草太少,野兔跑掉了
B.草大量减少。野兔被饿死
C.生态系统有自我调节能力
D.草比原来长得快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解答】解: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植物(草)数量增多时,以该植物为食的动物(野兔)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此外,动物因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其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例如,野兔数量下降,会使草的数量增加;野兔还要与牛羊争夺生存的空间和牧草,所以野兔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
故选:C。
22.人类及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
A.水圈 B.大气圈 C.岩石圈 D.生物圈
【分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据此解答。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
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昆虫、鸟类、翼手类、漂浮在空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限制生物向土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水圈的大部主要指的是海平面150米以内,150米以下无光,不适合生物的生存,但也有少量的生物。
故选:C。
23.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毒物质的情况如下表所示,最有可能构成食物链的是( )
生物
A
B
C
D
有毒物质浓度
0.06
8
1.23
78
A.A→B→C→D B.A→C→B→D C.C→A→B→D D.D→B→C→A
【分析】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解此题的关键是从表格信息中提取有利于解题的信息(生物富集关系),与所学知识建立链接,从而得出答案。
【解答】解: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依题意,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推出这些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A→C→B→D。
故选:B。
24.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湿地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生物圈 D.陆地生态系统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生态系统因此是最大的。
故选:C。
25.生物圈是指(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生物生活所需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A者(细菌和真菌).
【解答】解:A、地球上的全部动物,没有生产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部分,A错误;
B、地球上生物生活所需的环境,没有生物部分,B错误;
C、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C正确;
D: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大气圈外部氧气稀少,气温变化极大没有生物生存,地球内部温度可达192,100℃没有生物生存,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50分)
26.(15分)(1)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 构成的。
(2)下面是某同学选取的几种生物,他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①蝴蝶②蘑菇③向日葵④螃蟹⑤小鸟⑥带鱼⑦海带⑧松树将①、②、③、⑤、⑧归为一类,而将④、⑥、⑦归为另一类;也可将③、⑦、⑧归为一类,①、④、⑤、⑥归为一类,②单独归为一类。请回答:
第一类的归类方法是按照 生活环境 进行归类的,按这种方法可将生物分为 陆生生物 和 水生生物 ;第二种归类方法是按照 形态结构 归类的。
(3)当手指触碰到含羞草的叶片时、叶片就会立即合拢并下垂,属于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的生物特征;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属于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的生物特征。
(4)生物能 适应 环境,例如枯叶蝶的翅形似枯叶,不易被天敌发现;生物也能 影响 环境,例如蚯蚓能够松土;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5)湿地生态系统具有“ 地球之肾 ”之称。
(6)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包括 生物因素 和 非生物因素 。
(7)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它包括 大气圈 的底部、 水圈 的大部和 岩石圈 的表面。
【分析】(1)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物体,生物之所以区别于非生物是因为它具有非生物不具有的基本特征:
①生物生活需要营养。植物的营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例如:绿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金钱豹捕捉猎物。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例如: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
③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例如: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叶片受刺激会合拢。
⑤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如:蘑菇能从小长大、种子的萌发、母鸡生蛋等等。
⑥除了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⑦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可概括为如下图:
(3)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4)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解答】解:(1)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①、②、③、⑤、⑧都生活在陆地,④、⑥、⑦都生活在水中,所以,第一类的归类方法是按照生活环境进行归类的,按这种方法可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③、⑦、⑧都是植物,①、④、⑤、⑥都是动物。所以,第二种归类方法是按照形态结构归类的。
(3)当手指触碰到含羞草的叶片时、叶片就会立即合拢并下垂,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了反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属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这一生物特征。
(4)枯叶蝶的翅形似枯叶,不易被天敌发现,是生物发生了改变,是生物能适应环境;蚯蚓能够松土与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是由于生物的存在,使环境发生了改变,所以,说明生物也能影响环境。
(5)湿地生态系统能够蓄洪抗旱、净化水源,所以,具有“地球之肾”之称。
(6)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7)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这就是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故答案为:(1)细胞。
(2)生活环境;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形态结构。
(3)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4)适应;影响。
(5)地球之肾。
(6)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7)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27.(19分)结合如图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结构名称:
[1] 目镜、 ,[2] 镜筒 ,[3] 转换器 ,[4] 物镜 ,[9] 反光镜 ,[10] 镜座 ,[12] 镜臂 ,[13] 细准焦螺旋 ,[14] 粗准焦螺旋 。
(2)在对光过程中,转动[ 3 ] 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观察时,把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8] 压片夹 把玻片标本压住,要使标本正对[6] 通光孔 的中心。降镜筒时,眼睛侧看[ 4 ] 物镜 ,转动[ 14 ] 粗准焦螺旋 ;升镜筒时,左眼看目镜,先转动粗准焦螺旋,后转动[ 13 ] 细准焦螺旋 。
【分析】观图可知: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0镜座、11镜柱、12镜臂、13细准焦螺旋、14粗准焦螺旋,解答即可。
【解答】解:(1)图中1是目镜、2是镜筒、3是转换器、4是物镜、9是反光镜、10是镜座、11是镜柱、12是镜臂、13是细准焦螺旋、14是粗准焦螺旋,。
(2)在对光过程中,转动3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观察时,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8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6通光孔的中央。转动14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从侧面看着4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14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13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
(1)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反光镜;镜座;镜臂;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
(2)3转换器。
(3)压片夹;通光孔;4物镜;14粗准焦螺旋;13细准焦螺旋。
28.(11分)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有阳光、 空气、土壤、水、温度 (任写一项)等。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太阳能 。
(2)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 吃与被吃 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本图中有 3 条食物链,请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 。
(3)此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水稻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具有单向流动和 逐级递减 的特点。
(4)该食物网只表示出生态系统中的部分成分,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缺少 分解者 和 非生物部分 。
(5)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 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能将尸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6)某工厂在该生态系统中排放了一种有毒物质,若干年后发现 蛇 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 能力。
【分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解答】解:(1)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有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任写一项即可)等。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
(2)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本图中有3条食物链:水稻→田鼠→蛇,水稻→昆虫→青蛙→蛇,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其中最长的一条是: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
(3)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营养级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植物是第一营养级,食草动物是第二营养级,食肉动物是第三或更高营养级,因此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多。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比食肉动物多。因此,此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水稻。
(4)图中,水稻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田鼠、青蛙、蛇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水稻为食,属于消费者。因此完整生态系统的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5)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将尸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
(6)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鹰的营养级最高,因此“某工厂在该生态系统中排放了一种有毒物质,若干年后发现蛇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对稳定的,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故答案为:
(1)空气、土壤、水、温度(任写一项);太阳能
(2)吃与被吃;3;水稻→昆虫→蜘蛛→青蛙→蛇
(3)水稻;逐级递减
(4)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5)细菌、真菌等分解者
(6)蛇;自动调节
29.(5分)小继同学打算探究非生物因素﹣﹣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她提出的问题是: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1)请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 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
(2)为了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她为鼠妇提供了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你认为这个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水分 .
(3)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行吗,为什么? 不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4)做完实验后,小继应如何处理鼠妇? 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
【分析】探究实验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步骤.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常用到对照实验的设计,要注意唯一变量即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变量,其余条件对照组与实验组相同,且有利于生物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解答】解:(1)通过提出的问题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可以作出假设: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其实假设也可以从反面假设,水不会影响如鼠妇的生活.都可以,关键是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由于假设是水会(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所以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水分,所以就要设置除了水分以外,其他条件如温度、光照都相同的对照实验.对鼠妇提供潮湿和干燥两种环境,就是设置了以水分为变量的对照组.
(3)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不行.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数量也不易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
(3)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要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故答案为:
(1)水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2)水分;
(3)不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
(4)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合理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重点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资料分析题,实施调查,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撰写调查报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姜楼中学七年级(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资料分析题,实施调查,调查材料及数据的处理,撰写调查报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莘州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初一生物月考试题pdf、2023级初一年级第一次生物调研测试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