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全国主要城市化学中考真题及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1年河北省邯郸市名校联考中考化学六模试卷_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河北省邯郸市名校联考中考化学六模试卷_,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河北省邯郸市名校联考中考化学六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1.(3分)居家隔离期间,小区物业为业主团购了多种蔬菜和水果,其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
A.维生素 B.油脂 C.糖类 D.蛋白质
2.(3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取用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读取液体体积 D.稀释浓硫酸
3.(3分)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最大
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电光源
D.CO2是空气污染物
4.(3分)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的是( )
A.Fe2+——亚铁离子
B.N2——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C.O——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D.——镁原子
5.(3分)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的数值为8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17
6.(3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待测溶液呈酸性
B.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钾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7.(3分)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对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实验时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时,5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80g 溶液
C.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甲
8.(3分)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加强大气监测,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B.开发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C.落叶焚烧,环卫工人减负
D.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
9.(3分)如图所示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加热铜片
B.光的色散
C.挤压握力计
D.活性炭除异味
10.(3分)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灯
B.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
C.用钢丝球擦拭铝制炊具
D.用热固性塑料制造炒菜锅的手柄
11.(3分)用微粒观点对下列事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会粘在一起——分子间有引力
B.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由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
C.“飞沫”传播新冠病毒——分子在不断运动
D.空气压缩为液态空气——分子间间隔变小
12.(3分)生活处处有理化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霉的大米洗净后可以食用
B.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C.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茶壶的壶盖上有一个小孔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13.(3分)逻辑推理是理化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纯水一定是软水,则软水一定是纯净物
B.氯化钠、碳酸钙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则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C.金属可以导电,但可导电的材料不一定是金属
D.物体不受力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时一定不受力
14.(3分)归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起子、独轮车、钓鱼竿都属于省力杠杆
B.石蜡、冰、沥青都属于非晶体
C.水、二氧化碳、酒精都属于氧化物
D.烧碱、熟石灰、氨水都属于碱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
15.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时将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使稀硫酸滴入瓶内和锌粒接触,在B中尖嘴导管口观察到有“喷泉”产生。
(1)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中尖嘴导管口产生“喷泉”的原因是 。
(3)若要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装置中分液漏斗 (选填“能”或“不能”)改为长颈漏斗。
16.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生活中可以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 作用。
(3)少吃腌制食品,这些食品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4)适当施用 (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5)下列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填序号)。
①棉麻布料
②铝合金
③塑料
④涤纶
17.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向漏斗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原因是 。
(2)乙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
(3)丙实验是验证碱的化学性质。向试管①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通过试管②中产生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8.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D是补钙剂的有效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4)物质F的一种用途是 。
19.聪聪发现家里多年未用的铜质火锅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锈迹,他对绿色锈迹进行了下列探究。
【收集资料】绿色锈迹是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
探究一:铜绿的组成
【分析推理】聪聪根据铜绿的形成过程认为铜绿中含有Cu、H、O、C等元素,他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
【实验1】将适量干燥的铜绿粉末放在硬质玻璃管中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铜绿加热。
(1)观察到 出现,说明铜绿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写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
(3)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的绿色粉末变成黑色。为证明黑色粉末是氧化铜,不是炭粉,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通过上述探究,说明聪聪的分析推理是正确的。
探究二:如何除去铜绿
【实验2】同学们想到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以将铁制品在酸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于是认为除去铜绿也可以使用酸溶液。小明取少量铜绿放置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粉末逐渐溶解, ,溶液呈蓝色,说明用稀盐酸可以除去铜绿,并进一步证明铜绿的生成有二氧化碳参与。
【反思交流】
(1)实验1中,加热铜绿前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
(2)为防止铜制品生锈,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20.为测定一瓶久置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如图1所示,电子天平示数如图2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2)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1年河北省邯郸市名校联考中考化学六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1.(3分)居家隔离期间,小区物业为业主团购了多种蔬菜和水果,其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 )
A.维生素 B.油脂 C.糖类 D.蛋白质
【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蔬菜和水果中均富含维生素,蔬菜和水果为人体提供的营养素主要是维生素。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与常见食品中富含的营养素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取用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读取液体体积 D.稀释浓硫酸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3分)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最大
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电光源
D.CO2是空气污染物
【分析】根据空气的成分、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空气的污染等知识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A说法正确;
B、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最大,故B说法正确;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可用于制作电光源,故C说法正确;
D、CO2不是空气污染物,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成分、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空气污染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4.(3分)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错误的是( )
A.Fe2+——亚铁离子
B.N2——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
C.O——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D.——镁原子
【分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C、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D、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解答】解: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单位电荷时,1要省略。Fe2+可表示亚铁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N2可表示1个氮分子由2个氮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O可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故选项说法正确。
D、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化学用语(分子符号、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合价、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3分)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的数值为8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17
【分析】本题可分析甲~丁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确定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所以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反应后乙的质量分数为a=1﹣42%﹣40%﹣10%=8%,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所以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所以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a的数值为8,故A正确;
B、该反应甲和乙反应生成了丙,所以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C、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8%:34%=14:17,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分数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分数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6.(3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证明待测溶液呈酸性
B.鉴别氯化铵和硫酸钾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分析】A、根据酚酞试液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B、根据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C、根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来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实验设计来分析。
【解答】解:A、酚酞试液在酸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中,都呈无色,所以不能用酚酞试液检验溶液的酸性,故A错误;
B、氯化铵能与熟石灰反应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而硫酸钾与熟石灰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在点燃的条件下,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该装置是一个密封装置,因此可用该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
D、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均与氧气接触,实验中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对比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3分)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对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实验时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时,5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80g 溶液
C.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甲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A、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
B、有关的计算要准确;
C、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正确;
D、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丙。
【解答】解:A、t1℃时,乙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名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B、t3℃时,甲的溶解度是40g,50g水中加入30g甲形成溶液的质量=20g+50g=70g,80g溶液错误;故选项错误;
C、将t3℃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正确,因为降温后,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故选项正确;
D、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丙,甲错误,因为生石灰溶于水放热,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的计算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有关的计算要准确,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8.(3分)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加强大气监测,公布空气质量日报
B.开发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C.落叶焚烧,环卫工人减负
D.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
【分析】根据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来分析。
【解答】解:A、加强大气监测,公布空气质量日报可以防止空气污染,故A正确;
B、开发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可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故B正确;
C、焚烧落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故C错误;
D、合成新型洗涤剂减少氮磷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质,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环境保护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防止环境污染的知识进行。
9.(3分)如图所示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加热铜片
B.光的色散
C.挤压握力计
D.活性炭除异味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加热铜片,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光的色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挤压握力计,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活性炭除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0.(3分)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灯
B.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
C.用钢丝球擦拭铝制炊具
D.用热固性塑料制造炒菜锅的手柄
【分析】A、根据安全用电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消毒剂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铝制炊具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进行分析判断。
D、具有热塑性的塑料具有链状结构,加热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可以反复进行;热固性具有网状结构,一经加工成型就不会受热熔化。
【解答】解:A、不能用湿布擦拭正在发光的灯,以防止触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家庭消毒时消毒液不是浓越好,如酒精溶液,75%的杀菌效果最好,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用钢丝球擦拭铝制炊具,会破坏氧化铝薄膜,缩短使用寿命,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制造炒菜锅的手柄的塑料受热不熔化,属于热固性塑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塑料的应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安全用电的知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3分)用微粒观点对下列事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会粘在一起——分子间有引力
B.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由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
C.“飞沫”传播新冠病毒——分子在不断运动
D.空气压缩为液态空气——分子间间隔变小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压紧后会粘在一起,是因为铅原子间有引力,故选项解释正确。
B、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其化学性质由过氧化氢分子保持,故选项解释错误。
C、“飞沫”传播新冠病毒,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D、空气压缩为液态空气,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3分)生活处处有理化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霉的大米洗净后可以食用
B.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C.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茶壶的壶盖上有一个小孔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分析】A、根据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来分析;
B、根据防范爆炸的做法来分析;
C、根据重力的应用来分析;
D、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解:A、发霉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洗净后也不能食用,以防危害人体健康,故A错误;
B、液化石油气具有可燃性,液化石油气泄漏时不能用点燃的木条检查,以防发生爆炸,故B错误;
C、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来工作的,可以检验墙壁是否竖直,故C正确;
D、茶壶的壶盖上有一个小孔是为了使内外气压平衡,从而使水容易倒出,这里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理与化学知识,考查的知识点较多,但都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
13.(3分)逻辑推理是理化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纯水一定是软水,则软水一定是纯净物
B.氯化钠、碳酸钙等盐中都含有金属元素,则盐中一定都含有金属元素
C.金属可以导电,但可导电的材料不一定是金属
D.物体不受力时总是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时一定不受力
【分析】A、根据纯水、软水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盐的定义进行分析;
C、根据石墨也具有导电性进行分析;
D、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行分析。
【解答】解:A、纯水指的是不含杂质的H2O,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所以纯水一定是软水但软水不一定是纯净物,故选项错误;
B、盐指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铵属于盐但不含金属元素,故选项错误;
C、金属具有导电性,石墨也具有导电性,但是石墨不属于金属,故选项正确;
D、用力推桌子,桌子不动,桌子处于静止状态,说明推力等于桌子与地面的摩擦力,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及有关物质的性质。
14.(3分)归类整理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A.起子、独轮车、钓鱼竿都属于省力杠杆
B.石蜡、冰、沥青都属于非晶体
C.水、二氧化碳、酒精都属于氧化物
D.烧碱、熟石灰、氨水都属于碱
【分析】A、根据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晶体是指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进行分析;
D、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解答】解:A、起子、独轮车属于省力杠杆,钓鱼竿属于费力杠杆,故选项分类错误;
B、石蜡、沥青都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冰属于晶体,故选项分类错误;
C、水、二氧化碳都属于氧化物,酒精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分类错误;
D、烧碱(氢氧化钠的俗称)、熟石灰(氢氧化钙的俗称)、氨水均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均属于碱,故选项分类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碱、氧化物、导体和晶体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
15.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时将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使稀硫酸滴入瓶内和锌粒接触,在B中尖嘴导管口观察到有“喷泉”产生。
(1)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
(2)B中尖嘴导管口产生“喷泉”的原因是 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氢气进入B装置使装置内压强增大,把水从尖嘴导管口压出 。
(3)若要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装置中分液漏斗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改为长颈漏斗。
【分析】(1)根据题给反应物结合置换反应方程式的写法进行书写;
(2)根据集气瓶内外的压强差进行分析;
(3)根据长颈漏斗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1)锥形瓶内是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故答案为:Zn+H2SO4=ZnSO4+H2↑;
(2)锥形瓶内是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氢气进入B装置导致装置内压强增大,把水从尖嘴导管口压出,从而使B装置产生“喷泉”,故答案为:反应过程中产生氢气,氢气进入B装置使装置内压强增大,把水从尖嘴导管口压出;
(3)分液漏斗改为长颈漏斗,A 中产生的气体会从长颈漏斗逸出,B 装置内无法产生压强差,B中尖嘴导管口不会产生“喷泉;故答案为: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置换反应方程式的写法及装置内压强变化,是重点也是难点。
16.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生活中可以用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了洗洁精的 乳化 作用。
(3)少吃腌制食品,这些食品中含有亚硝酸钠(NaNO2),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3 。
(4)适当施用 氮肥 (选填“氮肥”“磷肥”或“钾肥”)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
(5)下列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③④ (填序号)。
①棉麻布料
②铝合金
③塑料
④涤纶
【分析】(1)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2)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3)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
(4)根据化肥的作用进行分析;
(5)根据常见的合成材料进行分析。
【解答】解:(1)生活中可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答案为:煮沸;
(2)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答案为:乳化;
(3)亚硝酸钠(NaNO2)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代数和为零,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可列式为:(+1)+x+(﹣2)×2=0,解得x=+3;故答案为:+3;
(4)氮肥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故答案为:氮肥;
(5)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塑料和涤纶属于合成材料;故答案为:③④。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 烧杯 ;向漏斗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原因是 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
(2)乙实验的实验目的是 验证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
(3)丙实验是验证碱的化学性质。向试管①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蓝色沉淀 。通过试管②中产生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酸、碱发生了反应 。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根据为了防止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进行分析;
(2)根据乙实验的操作是两种金属互相刻画进行分析;
(3)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甲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是烧杯;向漏斗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原因是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2)通过分析乙实验的操作可知,乙实验的实验目的是:验证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3)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向试管①中加入足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通过试管②中产生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酸、碱发生了反应。
故答案为:(1)烧杯;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
(2)验证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
(3)产生蓝色沉淀;酸、碱发生了反应。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8.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D是补钙剂的有效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Na2CO3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4)物质F的一种用途是 作溶剂 。
【分析】根据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所以A是碳酸钠,D是补钙剂的有效成分,所以D是碳酸钙,碳酸钙和E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所以E是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B又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B是氯化钙,C就是氯化钠,盐酸和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F,所以H是氢氧化钠,F是水,G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所以A是碳酸钠,D是补钙剂的有效成分,所以D是碳酸钙,碳酸钙和E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所以E是盐酸,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B又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B是氯化钙,C就是氯化钠,盐酸和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F,所以H是氢氧化钠,F是水,G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A的化学式为Na2CO3;
(2)反应②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4)物质F的一种用途是溶剂。
故答案为:(1)Na2CO3;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复分解反应;
(4)作溶剂。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聪聪发现家里多年未用的铜质火锅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锈迹,他对绿色锈迹进行了下列探究。
【收集资料】绿色锈迹是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与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的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
探究一:铜绿的组成
【分析推理】聪聪根据铜绿的形成过程认为铜绿中含有Cu、H、O、C等元素,他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
【实验1】将适量干燥的铜绿粉末放在硬质玻璃管中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铜绿加热。
(1)观察到 玻璃管内壁有水珠 出现,说明铜绿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写出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3)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的绿色粉末变成黑色。为证明黑色粉末是氧化铜,不是炭粉,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黑色粉末全部消失,得到蓝色溶液 (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通过上述探究,说明聪聪的分析推理是正确的。
探究二:如何除去铜绿
【实验2】同学们想到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可以将铁制品在酸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于是认为除去铜绿也可以使用酸溶液。小明取少量铜绿放置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粉末逐渐溶解, 产生气泡 ,溶液呈蓝色,说明用稀盐酸可以除去铜绿,并进一步证明铜绿的生成有二氧化碳参与。
【反思交流】
(1)实验1中,加热铜绿前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 除尽硬质玻璃管中空气 。
(2)为防止铜制品生锈,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保持铜质品表面洁净干燥 。
【分析】【分析推理】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实验1】
(1)观察到观察到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反应生成水。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3)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
【实验2】
碱式碳酸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反思交流】
(1)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为防止铜制品生锈,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保持铜质品表面洁净干燥。
【解答】解:【分析推理】
聪聪根据铜绿的形成过程认为铜绿中含有Cu、H、O、C等元素,他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故填: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1】
(1)观察到观察到观察到玻璃管内壁有水珠出现,说明铜绿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故填:玻璃管内壁有水珠。
(2)观察到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故填:CO2+Ca(OH)2=CaCO3↓+H2O。
(3)实验方案: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黑色粉末全部消失,得到蓝色溶液。
故填: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黑色粉末全部消失,得到蓝色溶液。
【实验2】
取少量铜绿放置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粉末逐渐溶解,产生气泡,溶液呈蓝色,说明用稀盐酸可以除去铜绿,并进一步证明铜绿的生成有二氧化碳参与。
故填:产生气泡。
【反思交流】
(1)实验1中,加热铜绿前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目的是除尽硬质玻璃管中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成分影响实验结果。
故填:除尽硬质玻璃管中空气。
(2)为防止铜制品生锈,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保持铜质品表面洁净干燥。
故填:保持铜质品表面洁净干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为测定一瓶久置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操作如图1所示,电子天平示数如图2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1.6g 。
(2)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混合物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氧气的质量,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进而计算出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60.0g﹣258.4g=1.6g。
故答案为:1.6g。
(2)设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x=3.4g
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6.8%。
答: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掌握利用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即可正确解答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氧气的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和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2/10/25 20:48:15;用户:13784622801;邮箱:13784622801;学号:3796097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河北省邯郸市名校化学九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一个烟头可能引起一场火灾,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常见仪器的使用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安全无小事!应树立安全意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