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其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作品中所用典故的含义及作用3、把握词作内容,理解辛弃疾寄托在词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舞榭歌台(xiè) 金戈铁马(gē)封狼居胥(xū) 佛狸祠(bì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风流:巷陌:草草:北顾:可堪:神鸦:舍鼓:
英雄业绩街道轻率败逃中回头北望犹“岂堪”,怎能忍受得了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舍日祭祀土地神的鼓声
[译文] 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总被历史的风雨吹得化为乌有。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隆兴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哪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
一抓标题二抓作者三抓背景四抓手法五抓情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古城名,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 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即北固楼,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
追念古代的事情,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借古讽今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怀人伤己·感慨自我身世1.对比失落——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2.同病相怜——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怀古伤今·感伤历史兴衰1.昔盛今衰——批判现实,揭露黑暗,担忧国家命运2.物是人非—— 感伤古今变化,繁华不再理性反思1.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劝诫今人勿重蹈覆辙。2.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等职。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著有词集《稼轩长短句》。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年)病逝,年六十八。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65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1.有几个典故?2.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3.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典故一:“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典故二:“人道寄奴曾住”
典故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典故四:“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典故五:“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
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名寄奴。史载刘裕曾两次统帅晋师在京口起兵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后功高震主,篡晋自立,建立刘宋王朝。
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
孙权和刘裕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怀念英雄,向往英雄业绩,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刘裕之子刘义隆,听信王玄漠的大话,草率出兵北伐,想要建立汉将霍去病一样的功绩, 结果大败而归。
劝为政者勿草率: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表达了自己的隐忧,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元嘉年间,宋文帝北伐兵败,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率兵追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那里修建了一座行宫,后改为祠庙,称佛狸祠。佛狸祠成为异族侵略者的象征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思考:把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佛狸祠的红火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是用了什么手法?其意图是什么?这是一组鲜明的对比。四十三年前,烽火扬州路,君主不思收复故土,四十三年后,一片神鸦社鼓,百姓斗志松懈,担忧百姓安于异族统治,民族意识薄弱。一方面作者牢记民族的灾难,一方面看到金已安稳的统治着北方,那里的人们也安于现状。强烈地抒发出作者对个人命运,特别是国家前途的深沉的悲哀、忧虑,对南宋王朝腐败无能的不满。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对国运的担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谏为政者勿忘本: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但不得,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和悲愤,更体现出作者不顾年迈体衰,鞠躬尽瘁、报效祖国的满腔热忱。
廉颇被免职后在魏国。赵王想要再用他,派人去看他。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到廉颇处,廉颇特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同‘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同‘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廉颇。
廉颇的处境如何?作者的处境与廉颇完全一样吗?“凭谁问,---?”的“凭” 如何理解?这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
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
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辛弃疾以廉颇自比,表明自己年事虽高,尚有余勇,能为国效力。但又不如廉颇,廉颇尚且有人去问一问,自己连个问的人都没有。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和悲愤,更体现出作者不顾年迈体衰,鞠躬尽瘁、报效祖国的满腔热忱。
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2、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
高中语文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课内容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辛弃疾,学习目标,理解典故内涵,体会作者情感,比较苏辛词作,预习检测,背景链接,词作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传奇而又悲壮的一生,怀古诗词,初读识词,初识典故,謝謝觀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9.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理解背景,下阙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