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4.身体的 “总指挥”教案设计
展开《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测量力的大小》是全国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四课时的内容。本课处于单元的中间阶段,在此之前,教材安排学生感受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上的准备,由此对力和运动展开深入的研究,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一、认识弹簧测力计,这是使用测力计的前提。二、在认识的基础上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制作过程,进一步认识测力计的原理。
【学情分析】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并且可以使用工具来测量。弹簧测力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测量工具,学生在使用前是感到新奇的,虽然学生具备阅读图片和文字的能力,可以按照文字图片的示意及温馨提示进行实验,但对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还是偏向于更直观的指导。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已经具备比较强的合作意识,但组内仍然存在部分“不敢说”“怕说错”的学生,这些学生会依赖于老师或优生的指导,如何引导这些学生勇敢积极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过程,是本课设计需要关注的点。另外,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量程测量不同的物体时会存在困难,因此本课对这个难点的教学要有所涉及。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①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②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原理制成的。
③力的单位是“牛”。
2、科学探究目标:
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②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通过对比与弹簧测力计的不同来认识弹簧测力计并学会使用。
3、科学态度目标:
①像科学家一样经历探究和制作测力计的过程,得到成就感。
②发展持续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一:不同量程的弹簧测力计各1,被测量的物体。
材料二:橡皮筋,刻度纸板,钩码
教师:拉力器、1N、2.5N、5N弹簧测力计、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建立初步概念
1、师拿出拉力器:同学们,认识这个器材吗?
2、下面老师要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示拉力器的使用
3、演示后提问:
(1)刚刚两位同学谁的力气更大一点?你是凭什么来判断的?
预设:弹簧拉得长的力气大。
(2)如果想把弹簧撑的更长,要怎么做?
预设:用更大的力。
4、如果我想知道刚才用了多大的力来拉开拉力器,能不能测量?有什么办法?
5、揭题板题:测量力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示范”,让探究从学生的直观观察引入,为接下来的学生实验做铺垫。让现象突破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质疑,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思维热点,培养学生从现象中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能力。用拉力器引出本课主题,用直观的现象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概念。
二、实践运用——发展核心概念
活动一:观察弹簧测力计
1、出示课件,师介绍几种测力计的名称。
2、分组观察弹簧测力计,出示任务单。
任务单:
观察桌上的测力计,结合课文77页内容,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完成任务单活动一的内容,时间5分钟。
3、反馈汇报归纳:弹簧测力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测力计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
4、师出示测力计的课件,逐步出示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部件名称。
5、除了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外部构造,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
重点引导研讨以下问题:
(1)力的单位:牛(N) 1牛=100克力
(2)测力计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3)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设计意图:观察弹簧测力计这一环节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所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更为合理,让学生通过实物观察并与文本结合,自己获得更多信息,通过观察他们能发现三种不同弹簧测力计的外部构造是一样的,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观察到三种测力计的测量范围不同,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的读数不同,为下一个环节奠定基础。
6、出示课件,练习弹簧测力计的正确读数。
7、讨论: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
8、事实上是不是用的力越大弹簧拉得越长?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弹簧试一试。
反馈归纳:板书:受力大,伸长长。
设计意图: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科学探究的问题,做出科学解释或推测,这是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启发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受力大,伸长长的原理。教师从中进行适当的引导,是师生合作的和谐体现,也是科学探究走向成功的辅助方式之一。
活动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出示微视频,讲解如何使用测力计
设计意图:用微视频讲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简洁明了,解决学生使用上的困难。
2、下面我们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
任务单:
①先估计一个物体的重力大小,再实际测量。
②每个小组分别有1牛、2.5牛、5牛的测力计,请选择合适
的测力计测量物品重力的大小。
③完成活动二的记录单。
2、 学生分组活动,记录测量数据。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记录单
物体的名称 | 估计重力的大小 | 实测重力的大小 | 估计和实测的差距 |
|
|
|
|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探究是科学课堂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质疑、思维、实验、观察、分析、讨论以及知识与能力生成的综合环节。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通过被测物体和三种测力计的选择,重力估计,实验验证,分析归纳,让科学现象说话,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现象的方法。这个环节的教学,尤其要重视学生科学实验的规范性和程序化。
4、展示几个小组的数据,集体研讨。
预设:(1)原珠笔会出现0牛的现象,追问这是怎么回事?
(2)3种测力计都可以测量电池盒的重力,哪一种最合适?
三、体验制作——提供探究的载体
1、展示材料:橡皮筋,刻度纸,回形针,钩码
提问:你能否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个测力计,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2、小组研讨两分钟,教师指定由组内2号位置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其他组员补充。
预设:在橡皮筋上一个一个挂上钩码,用尺子量出刻度,并标记在刻度板上。
3、小组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和使用
用所给材料完成刻度标记,并用自己制作的橡皮筋测力计测量小车,记录下小车重力的大小。
3、汇报交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1)为什么大家测得的数据不太一样,甚至有很大偏差?
预设:刻度不够精确;橡皮筋松紧程度不同;人为操作误差……
(2)修正设计,减少误差。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过程,对学生理解本课核心概念,突破教学重难点大有裨益,这也是本课对教材的优化处理。
四、课后拓展——概念的延伸
1、检验自制测力计的准确性,并尝试改进。
2、如果换成两根橡皮筋,刻度有什么不同?
五、分层作业设计:
1、常规作业:作业本《测量力的大小》(全班)
2、拓展作业:除了弹簧、橡皮筋,还可以用什么简易材料制作测力计并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自选)
设计意图:课外是学生探究的大天地,不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局限于课内。
【板书设计】
4.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力的单位:牛(N) 1牛=100克力
弹簧测力计-----“受力大,伸长长”
设计意图:该板书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逐步展现,板书直观明了,虽然精简,但概括性强。
【教学反思】
《测量力的大小》是在学生经历了重力、拉力、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活动中,逐步建立了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的概念。并从中体会了力是有大有小的,同时引出力是可测的,让学生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学习这课也是为后面的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奠定基础。本课需要建构的概念有两层:其一是力是可测的,力的大小可量化;其二是力是怎样测出来的,探究力的测力原理。因此在建构这两个概念时,我对活动的设计、活动内涵、活动功效都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 活动结构的清晰化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活动的架构对于学生思维发展、概念的形成都起到了奠基作用。因此,活动结构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弹簧测力计,我专门设计了两个小活动。一个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弹簧测力计的外部结构,从感知的角度认识弹簧测力计;另一个是学生自主研究弹簧测力计的测力原理,从理性的层面深入的帮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有了这个基础,学生对于使用弹簧测力计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指导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我设计两个小活动:一个是尝试测量50G钩码的重力大小,从学生汇报的不统一数据中发现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渗透科学规范的使用科学仪器的意识。最后巩固学生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整个活动,从感知力的大小------认识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制作弹簧测力计(课后完成的作业),环环相扣,活动结构清晰,思维顺畅。
二、 活动功效的最优化
作为科学教师,首先要学会辨证的使用教学材料,教材的意图是希望学生能够完成这三个活动,以确保这个活动过程的完整性。但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是落在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上。因此,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深刻性就非常必要了。而我设计的两个小活动都是为了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次帮助学生深刻的认识弹簧测力计,以保证学生在后面的使用中顺利无误,极力体现扎实的内涵,达成活动的最优化;后面的使用弹簧测力计中,我也作了深刻的思考。如果直接给出三条使用的注意事项,那么学生的被动接受只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懒惰与疲劳,因此,我设计的尝试测量和巩固测量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从活动汲取最大的活动价值,帮助学生学会分析与思考。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下册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优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材料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生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地球的表面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活动,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