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1 芣苢优质学案设计
展开【基础知识·达标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芣苢(fúyǐ) 薄言(báo) 掇拾(duō) 辍学(chuò)
B.捋袖子(luō) 袺之(jié) 襭之(xié) 采撷(xié)
C.阴霪(yín) 场圃(pǔ) 村酤(gǔ) 牛牯(gǔ)
D.炊饼(chuī) 了事(liǎo) 闭廪(lín) 凛冽(lǐn)
2.下列词语的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掇之 缀满枝头 啜汤 惙怛伤悴
B.仓廪殷实 大义凛然 窗檩 如实禀报
C.一竿晴日 百尺杆头 干旱 肝胆相照
D.酤酒对酌 怙恶不悛 估计 沽名钓誉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采之 薄言:随便说,轻言。
B.薄言捋之 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C.三夜阴霪败场圃 阴霪:连绵不断的雨。
D.多博村酤劳苦辛 村酤:农家自酿的酒。
4.下列各项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和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三夜阴霪败场圃
A.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B.一竿晴日舞比邻
C.急炊大饼偿饥乏
D.多博村酤劳苦辛
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诗经》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故乡。 。 , ;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 。因此说, 。
①这当然不利于人们建立地理意义上“天下”的概念
②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诗经》就为凝聚我们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③在当时,由于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普通人的旅行范围都是非常有限的
④《诗经》在当时各国之间,缔造了宝贵的文化亲缘
⑤齐国的海,宋国的河,秦、晋的高山,他乡丰富的物产,奇异的风情,都因《诗经》的描绘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A.②③①⑤④ B.④③①⑤② C.③②①④⑤ D.⑤③④②①
6.下列对诗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们赶紧来采呀。
B.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翻译: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来。
C.一竿晴日舞比邻。
翻译: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D.多博村酤劳苦辛。
翻译:带多了村酿使人劳累辛苦。
7.下列关于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芣苢》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此诗采用赋的方式,直叙其事,通过妇女们采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
B.《芣苢》全诗通过“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的变换运用,在重章复沓中展现出劳动妇女从采摘到收获的全过程以及愉悦欢快的心情。
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的颔联将大雨毁坏场圃和雨后初晴的明媚景象进行对比,将诗人欢快愉悦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D.《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的尾联写出了新麦入仓后诗人的心情。其中的“怜”字表现出诗人在如释重负后难以掩盖的一点遗憾。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3)《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__”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4)《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了收麦前的天气状况——久雨忽晴。
(5)《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苏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做饭备酒数待忙碌辛劳的外孙,表现出对外孙辛劳的疼爱之情。
(6)《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麦收结束,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
9.文化常识: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共305篇,故又被称为___________。先秦称为《诗》,西汉时被尊为___________,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在内容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___________是地方民歌,___________是宗庙祭祀之歌,___________是朝廷乐歌。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以《诗经》中的___________和《楚辞》中的___________并称为“风骚”。
(2)人们把风,雅、颂和诗经的表现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诗经“六义”。诗经以___________为主,多用___________的形式,是我国___________诗歌的源头。
10.选择一个活动情景(如采葡萄、采草莓、采棉花、采西瓜等),用“重章叠句”写下来,注意“词语的锤炼”和“情景的推进”。
采采__________,薄言__________。
采采__________,薄言__________。
采采__________,薄言__________。
采采__________,薄言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项,薄,bó;C项,酤,gū;D项,廪,lǐn。
2.【答案】C
【解析】C项,百尺杆头,应写作“百尺竿头”。
3.【答案】A
【解析】A 项,薄、言:都是助词,无实义。
4.【答案】B
【解析】B项和例句都属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句中“败”,使……毁坏,B项“舞”,使……欢欣鼓舞;A.袺,名词活用作动词,提起衣襟兜东西;C.饥乏,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饥愤困乏的外孙;D.苦辛,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勤苦辛劳的外孙。
5.【答案】A
【解析】本题由时间的逻辑关系“春秋战国时期”“乃至更早”及“在当时”可知②③是连在一起的;由“但《诗经》的传唱,使原本遥远的地域变得可以想象、可以亲切地感知”可确定其前一句是①,其后一句是⑤,而且④是对“但”之后内容进行小结的句子,应该放在“因此说”的后面。
6.【答案】D
【解析】D项,应翻译为:多带村酿好去犒劳辛苦劳动的人们。
7.【答案】D
【解析】D项,“其中的‘怜’字表现出诗人在如释重负后难以掩盖的一点遗憾”错误,“怜”字包含了诗人对外孙辛苦劳作的心疼、敬老爱亲的认可及吃苦勤劳精神的赞美。
8.【答案】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 薄言掇之 薄言捋之 薄言袺之 薄言襭之 三夜阴霪败场圃 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 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 赋诗怜汝足精神
【解析】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芣苢、掇之、捋之、袺之、襭之、阴霪、场圃 、一竿、偿、酤、廪。
9.【答案】诗歌总集 《诗三百》 儒家经典 风 雅 颂 风 颂 雅 《国风》 《离骚》 赋 比 兴 四言 重章叠句 现实主义
【解析】本题考的是有关《诗经》的一般常识。要熟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还要记住它收入的内容,篇数、别称、形式特点以及对后代诗歌创作的影响,它与《楚辞》中的《离骚》并称为“风骚”等内容。
10.【答案】(示例)采采草莓,薄言采之。/采采草莓,薄言投之。/采采草莓,薄言袋之。/采采草莓,薄言有之。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具体为补写句子。解答此题,按所给句式及要求完成即可。答题时注意“词语的锤炼”和“情景的推进”。“词语的锤炼”,指用词要准确生动凝练。“情景的推进”指采摘过程应是完整的,最后要把东西收回来。比如摘西瓜,应先“弹”,看熟否;再“扭”,把瓜蔓掐下来;再“拾”,抱起瓜来;最后“装”,装车运走。
人教统编版6.1 芣苢精品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6.1 芣苢精品学案设计,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重点知识·能力提升,参考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导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6.2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掌握田园诗特点,了解背景,解题,积累基础知识,朗读节奏,内容解读,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