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2.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过程及意义;
3.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4.比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认识中国南北原始农耕文化的异同。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半坡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半坡和河姆渡人的生存方式不同的原因
三、课程学习:
导入新课: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同学们认识以上图片反映的农作物吗?
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问:带着课件上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
时间: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
兴起地区: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发展变化:
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兴起和发展的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过渡:距今10 000年左右,在中国的长江、黄河和淮河等流域兴起了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古代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可谓星罗棋布,而最为典型的代表一个在黄河流域,另一个在长江流域。
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一说,河姆渡遗址展示的是什么时候的农耕生活?
生:距今7000年左右。
河姆渡人主要种植什么作物?
生:水稻。
教师补充:河姆渡遗址是1973年在浙江余姚发现的。遗址出土了大量稻谷堆化石,这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也说明当时的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了农业生产活动。
河姆渡人使用哪些生产工具?
生:骨耜、骨镰等。
这些生产工具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知道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开始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的器形有石斧、石锛等。但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用骨器多于用石器,出土各种骨器的数量是石器的七倍,最常见的是骨耜。
耜是最常见的河姆渡出土物,骨耜上安装的柄叫耒,通常把这种装有木柄的骨耜叫耒耜。耒和耜是用来松土的工具。
当时出现了哪些家畜家禽?
生:猪、狗、马、牛、羊、鸡。
教师补充:由于原始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所以渔猎仍然是河姆渡原始居民谋生的重要方式。在长期的狩猎中,河姆渡原始居民捕到兽仔时,就把它们带回去驯养繁殖。有时候打来的猎物吃不完,人们也不再把它杀掉,而是留下来饲养。鸡、羊、牛、猪、马等较温顺的动物幼仔长得快,繁殖多,比打猎收获可靠。于是,饲养家畜逐渐代替狩猎成为主要的谋生手段。原始畜牧业出现了。
随着农具的使用和水稻的种植,河姆渡居民的食物来源有了可靠的保证,他们要求生活能够相对安定。于是,他们开始过怎样的生活?
生: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住在哪里呢?
生:他们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教师补充:干栏式房屋多为长方形;用木质材料,一般由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由打下的木桩做成底架,高出地面,木桩上架横梁,再铺地板,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
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生:略。
教师总结:江南水乡地势低洼,潮湿温热,干栏式房屋采用木结构,并高出地面,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以通风防潮。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居民一个了不起的创造,说明古代建筑业开始萌芽,而且能做到因地制宜。至今,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
河姆渡人的生活用水是从哪里来的?
教师总结:河姆渡人过上了定居的生活,也要有相对稳定的生活用水。一是附近的河水,二就是井水。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架方形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说明原始居民已掌握了凿井的技术,饮水比以前更方便了。
原始农耕出现后,粮食成为主食,这就需要大量的容器、炊具。比如说煮饭需要罐子、吃饭需要碗等。在生活过程中,人们偶然发现,泥土经过一定温度的烧烤后,能够变成很坚硬的东西,拿来装东西不会漏,于是,陶器就出现了。
陶器的出现首先是生活的需要,是生活用具,然后才是艺术品。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外形比较简单,表面画有一只形态逼真的猪,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略。
教师总结:河姆渡人已经饲养家猪,能吃到肉食了。
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作为耳饰的玉器和几十件骨哨,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略。
教师总结:耳饰的玉器说明河姆渡居民已经有了美的意识;骨哨的出现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中已经有了原始音乐。
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件是河姆渡文化的艺术精品,具有极珍贵的历史价值。它象征着河姆渡人对生命的热爱,有着强烈的宗教意义,反映了河姆渡人的审美观念和最高艺术成就。
目标导学二:半坡居民的生活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一说,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什么时候?
生:距今约6000年。
农业生产在半坡人的经济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生:粟。
教师补充:粟就是小米。粟耐旱,早熟,成熟期短,便于保存。半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粟粒,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除了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之外,半坡人还有什么生产活动?
生:狩猎和捕鱼。
教师补充:狩猎在半坡人的生产活动中仅次于农业生产,居于第二位。捕鱼生产处于第三位。
半坡遗址还发现了人工饲养的猪、狗的骨骼以及各种野生动物的骨骼,说明他们已经饲养家畜,主要是猪和狗。
我们想象一下,半坡人的食物有哪些品种?
生: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
教师补充:半坡人的食物种类大大丰富了,他们过着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生活,狩猎和采集也占有一定地位。
半坡居民使用哪些农具进行生产呢?
生:石斧、石锄、石铲、石镰、石磨盘、磨棒等。
教师总结:这些数量众多的石制农具都是磨制而成,说明半坡人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石斧、石铲和木制的耒耜等开垦耕地,用石镰、石刀收割庄稼,用石磨盘、石磨棒加工谷物。
半坡居民使用的渔猎工具有哪些?
生:弓箭、石网坠、鱼钩、鱼叉等。
教师补充:半坡居民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
半坡人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呢?我们来看图片。
请同学们说一说,半坡人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生:半地穴式房子。
教师补充:“半地穴式”房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地下的部分以坑壁为墙,地面部分盖上屋顶,主要用椽、木板和粘土混合建筑而成,整个房子用木桩支撑。屋内有灶炕,可以炊煮和取暖。
半坡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呢?
生:略。
教师总结:因为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这种房子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保暖。
半坡人制造的陶器更加先进。他们的陶器有了装饰,色彩艳丽,上面画着人面、鱼形、鹿形等黑色和褐色的花纹,所以被称为彩陶。
教师补充:根据生活中的不同用途,彩陶被分为饮食用器、水器、饭炊器和储藏器等。有的陶器口部或陶片上有刻划符号,计22种100余个,可能为记事或记数用的。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半坡彩陶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什么?
生:小口尖底瓶和人面鱼纹盆。
教师补充:这些陶器都与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此外,在半坡遗址里还发现了纺轮,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说明那时的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问题思考:半坡原始居民与河姆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主要不同呢?为什么会存在差异呢?
小组讨论,老师总结。
四、课堂总结
原始农耕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作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印证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为中国步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板书设计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始农业的发展,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重要遗址分布图,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人的生活,半坡居民的生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