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评优课课件ppt
展开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管子》卷二十《形势解》
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管子》卷二十四《轻重戊》
人们开始对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
出现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长江中下游开始栽培稻,北方开始栽培粟和黍
稻作和粟作农业逐渐推广;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来进行耕作;家畜饲养出现
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周易·系辞下》
原始农业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人口的增加导致了农业革命,而农业革命反过来又导致更大规模的人口增加。同样是1平方英里(约2.6平方千米,编者注)的土地,种植农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因此,当我们看到人类总人口在距今10000年至2000年的8000年中,从532万直线上升到13300万……也就不会感到惊奇了。——[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上册)》
距今10000年至2000年间,人口大量增加。这得益于种植农作物的出现,即粮食作物的人工栽培,它使人类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农作物的种植、家畜的饲养,使原始居民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他们不必再被迫迁徙、到处流动。渐渐地,他们走出洞穴,搭建住所,过上了定居的生活,形成了原始聚落。原始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
红陶罐 年代:距今1.4万年 尺寸:口径20厘米,高18厘米 材质:陶 出土地: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 收藏地:中国国家博物馆
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是长江流域水田农业区的代表,是远古江南的缩影。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成排卯榫相连的木桩、大量的横板和竖板,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带卯榫结构的构件。卯榫结构的使用是河姆渡文化的三大发明之一,奠定了7000年以来我国木构建筑技术的基础。——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第5版)(上册)》
河姆渡遗址稻作遗存丰富,在居住区内发现了米粒,且普遍存在稻谷、稻壳、稻秆和稻叶的堆积,一般厚20厘米至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虽然稻谷已经炭化,但许多谷壳和秆叶还保持原来的外形,有的颖壳上稃毛尚清晰可辨,有的叶脉和根须还很清楚。——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史前史》
河姆渡文化最引人瞩目的稻作生产工具是骨耜,仅第4层就出土170余件。骨耜采用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加工而成。肩胛骨正中琢磨出浅平的竖槽,浅槽下部两侧各凿一孔。——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史前史》
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最早一批象牙雕刻工艺品,说明河姆渡人掌握了雕刻技术。除此之外,河姆渡先民还会制作玉器、简单的乐器骨哨,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距今约6000年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旱地农业区的代表。
西安半坡遗址内有内储大量粟粒的窖穴,这些窖穴大多经过细致的加工修整。遗址中发现的工具共5275件,石刀和陶刀就出土150多件,磨制石斧就出土300多件,还有石镞、骨镞、带倒钩的骨鱼钩、鱼叉、骨针等。遗址中还发现大量猪、狗、鸡、黄牛的骨骼和石、骨、陶、蚌等装饰品。——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史前史》
①都处于大河流域;②都是新石器时期农耕文化的代表;③都过着定居生活;④都会制作陶器;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北京人、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渔猎获取食物;而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时期原始农业已经产生并得到发展,他们分别种植水稻和粟,并会饲养家畜,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
北京人、山顶洞人住在天然洞穴里,过着群居穴处的生活;而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已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北京人、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
北京人、山顶洞人没有明显的社会分工;河姆渡人、半坡人有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之分。
(南京校级期中)在科学考察中,考古学家在江西万年县的仙人洞、湖南道县的玉蟾岩等地发现了1万多年前的栽培稻,在湖南澧县的一处遗址又发现了八九千年前的栽培稻。材料表明( ) A.我国南北方广泛种植水稻 B.水稻是当时种植最广的农作物 C.水稻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D.原始人使用打制石器种植水稻
(福建中考)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连云港中考)某博物馆的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材料一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们生活变化的根本原因。
原始农业出现,原始居民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二 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房屋多数带有伸出室外的斜坡或台阶式的窄长门斗,室内中央均设有火塘,可用于炊事和取暖。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房屋分上下两层,特点是提高房屋的底板,以利用下部空间,上层住人,下层喂养牲畜和堆放杂物。
(2)材料二中的黄河流域原始居民和长江流域原始居民分别住的什么样式的房屋?他们所居住的房屋结构明显不同,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黄河流域原始居民住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长江流域原始居民住的是干栏式房屋。自然环境不同。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评课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伏羲氏,神农氏,熟食捕鱼,播种五谷,河姆渡,约七千年前,今浙江余姚,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文内容课件ppt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授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框讲讲小故事,原始农业的发展,河姆渡的原始农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