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精品课件ppt
展开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结论: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一切在大约1万年前全然改观,人类开始投入几乎全部的心力,操纵着几种动植物的生命从日升到日落,人类忙着播种浇水除草牧羊,一心以为这样就能够得到更多的水果谷物和肉类,这是一场关于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简史》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2022年课标: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
1.立足时空观念,利用时间轴和地图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时空观念)2.立足唯物史观对比分析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不同,知道人类顺应自然,适应环境的结果。(唯物史观、史料实证)3.认识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取得的成就,产生崇敬之情,从而达到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认同和尊重。(家国情怀)
迈出关键一步:(出现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大约 前。我国先民开始对一些野生的植物进行管理,帮助这些植物更好的生长。
时间:距今 左右
长江中下游(长江流域)
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农作物。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与中国。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花展。
耒耜(lei si)耕种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目标导学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学法指导:结合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以时空线索,梳理原始农业发展脉络
(1)原始农业发展的表现
表现1:农业向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
表现2:刀耕火种→耒耜耕作
表现3:家畜饲养开始出现
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主要分布在大河的中下游地区
原因:由于原始农业的发展,粮食基本有了保障,打回来的猎物一时吃不完,人们把受轻伤的动物驯养起来,慢慢就成了家禽家畜,原始的家畜饲养业产生了。
“刀耕火种”即砍伐地面上的杂草树木,在草木干燥后用火焚烧,经火烧过的土地变得松软,即可进行播种,种植农作物。
(2)原始农业发展的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的4个标志:
阅读课文,按照表格要求自己总结填写。
干栏式建筑(木建构水井)
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骨哨。象牙雕刻、天然漆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学法指导:结合河姆渡遗址考古及相关史料,梳理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小组讨论,探究河姆渡人房子的构造,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建造?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采取干栏式可通风防潮;防虫蛇猛兽。
干栏式建筑,上层住人,下层饲养家禽家畜
种植粟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彩陶 装饰品 乐器 石质纺轮
试想一下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房屋、农作物为何不同?
学法指导:结合半坡遗址考古及相关史料,梳理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目标导学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会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半地穴式房屋有利于防寒保暖
小组讨论,探究半坡居民房子的构造,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建造?
人类的生产、生活要顺应大自然规律,合理设计。人要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
材料1:山东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距今5千年前后,大汶口原始居民会制作黑陶和白陶。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随葬品很多且精美,有的墓室一无所有。
据材料分析材料内容反映出怎样的社会状况?
表明新石器晚期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私有制产生,社会阶级分化已相当明显。
材料2:良渚遗址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距今5300—4300年,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祭坛上权贵的墓地里,随葬品丰富且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的随葬品很少。
观察下列图片,说出它们之间有何关系? 说明了什么?
生产工具得到不断发展,逐步符合生产生活的需求。
(gui)古代陶制炊具,嘴像鸟喙,有把柄和三个空心短足。
龙山文化饮酒器,杯敞口,束腰,平底。杯身有凸出的纹饰,高柄中空。
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材料一在原始农业、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继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人类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就日渐丰富……氏族首领往往便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想方设法化公为私,……氏族的公有制便遭到破坏,私有制便产生,进而导致阶级的产生。一旦阶级和阶级矛盾在氏族社会中出现,人类社会的历史,便开始向文明时代迈进了,文明社会即将到来。 ——李友谋《仰韶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 材料二笔者认为,国家形成的标志应修正为:一是阶级的存在;二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阶级的出现是国家得以建立的社会基础,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的设立则是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机器的本质特征。——王震中:《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王权形成》
思考: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新石器时代文化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进入了文明时代。
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干栏式房屋;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半地穴式房屋、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1、使用磨制石器,从事农业生产。2、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3、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小组合作探究: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距今时间不同;②房屋建筑样式不同;③所处地区不同;④种植的农作物不同;
思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不同点、相同点有哪些呢?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建筑复原图(距今约7000年前)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距今约6000年前)
①都处于新石器时代;②都产生了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③都定居生活
70万-20万年—北京人
写出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远古人类或原始居民,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种植粟;磨制石器、骨器、角器等
饲养猪狗;制作陶器(人面鱼纹彩陶盆)和乐器;会纺织、制衣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饲养猪狗水牛;制造陶器(猪纹陶钵)、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六千年仿佛刹那间聚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看半坡《人头壶》有感
1.(2022年湖南郴州)小华暑假参观了陕西一处古人类遗址,在这里他看到粟的遗存、彩陶和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模型。他参观的遗址可能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2.(2022年江苏苏州)苏州唯亭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有距今约七千年的水稻田灌溉体系遗迹,考古学家还在该遗址中发现了我国目前最早的粳稻遗迹。大致与这些遗迹同时的稻作文明,我们还可以在下列哪个遗址中看到A. 北京人遗址B. 山顶洞人遗址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3.(2022年甘肃白银)考古学家发现,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淄桥区的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粮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集体群居B.采集渔猎C.农耕定居D.铁犁牛耕
4.(2022年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极为重要的一支,因其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而得名。从考古发掘来看,距今5000多年前的红山人墓地多为积石冢,是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随葬品是精美的玉器,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这些随葬品的分布反映了A.阶级分化的出现B.宗教信仰的多元化C.敬畏祖先观念的产生D.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就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评课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伏羲氏,神农氏,熟食捕鱼,播种五谷,河姆渡,约七千年前,今浙江余姚,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原始农业的发展,大黄米,刀耕火种,耒耜农具,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文配套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半坡彩陶,半地穴式,河姆渡人的生活,地点和距今年代,生产和生活特点,干栏式建筑,骨耜sì,磨制石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