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全套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阶段综合测评含答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阶段综合测评3(第4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1阶段综合测评3(第4章)含答案,共16页。
阶段综合测评(三) (第四章)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核的DNA越多
B.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C.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复制和中心体复制发生在同一时期
D.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C [细胞体积大小与细胞核的DNA多少没有关系,A错误;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B错误;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复制和中心体复制均发生在间期,C正确;温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周期中所需要的酶失活,使细胞周期延长,D错误。]
2.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
B.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明显减少
D.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合成多糖功能增强
C [在细胞分裂间期,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A正确;在细胞分裂前期,高等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正确;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消耗ATP,但由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所以ATP含量基本保持相对平衡,C错误;由于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所以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D正确。]
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间期DNA加倍的原因是DNA复制
B.前期出现染色体的原因是染色质螺旋化
C.中期染色体便于观察的原因是染色体都在细胞板上
D.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C [分裂间期进行了DNA的复制,DNA加倍,A正确;进入分裂前期的细胞由于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而形成染色体,B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植物细胞中染色体上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便于观察,而不是细胞板,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植物细胞中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4.下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箭头所示方向由a→a或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C.细胞中核DNA含量的加倍发生在b→a段
D.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可以治疗癌症
A [分析细胞周期图,a→b为分裂期,b→a为分裂间期,细胞周期是从分裂间期开始,b→b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在分裂期,即a→b段,B正确;DNA含量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即b→a时期,C正确;将癌细胞的DNA复制阻断,可以治疗癌症,即阻断在b→a段,D正确。]
5.下图所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核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DNA数目和核染色体数目
B.图甲中ac段过程和图乙中ac段过程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C.图乙中b点到c点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
D.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同一个过程
B [分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知,由于间期DNA复制导致核内DNA含量加倍,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核DNA含量减半,所以图甲的纵坐标为核DNA数目;由于染色体数目的判断依据是着丝粒数,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图乙的纵坐标为核染色体数目,A正确;图甲中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图乙中ac过程代表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B错误;图乙中b点到c点是后期着丝粒分裂的结果,C正确;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子细胞中,是同一个过程,D正确。]
6.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D [由于该生物体细胞不含细胞壁,因此,该生物不可能是低等植物,故A错误;甲、丙两细胞中,细胞核中均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两个DNA,故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比例为1∶2∶2,乙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比例为1∶0∶1,因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中含少量DNA,若论细胞内上述比例均无法确定,故B错误;甲细胞位于前期,中心体在间期已复制完成,故C错误;甲细胞染色体散乱分布为前期,乙细胞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为后期,丙细胞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面中央为中期,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
7.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在细胞中最早显现,染色体形态中数目最为清晰的时期依次为( )
①分裂间期 ②分裂前期 ③分裂中期 ④分裂后期 ⑤分裂末期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③①④ D.⑤③②④
B [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间期染色体复制,结果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染色质在前期螺旋化为染色体;中期染色体为高度螺旋化,排列在赤道面上,形态和数目最为清晰。故选B。]
8.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处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若干天后,分别制片观察统计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药物X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是由于大多数细胞没有进入细胞周期
B.制作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的主要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
C.高浓度的药物X严重抑制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D.细胞分裂间期开始时与分裂结束时相比,物质运输效率相同
C [药物X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表明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A错误;制作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的目的是使得组织细胞分散开来,B错误;据图分析,高浓度的药物X使得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减少,严重抑制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C正确;分裂间期开始,细胞体积略微增大,细胞内开始进行DNA的复制,与分裂间期相比,分裂结束时细胞体积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高,D错误。]
9.现有未贴标签且染色体数目相同的6块装片,编成1~6号,已知1号、3号为同一生物体的两个细胞有丝分裂的两个时期,其他4块装片来自另两个生物体的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某同学按顺序观察其结构,结果如下:
编号
观察结果
1、5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染色体散乱排列
2
细胞中部凹陷
3、6
细胞中部形成了细胞板
4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染色体散乱排列
则其中可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末期的装片依次是( )
A.1号、3号 B.4号、6号
C.5号、2号 D.4号、2号
C [1号与5号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可能为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2号细胞中部凹陷,为动物细胞。3号与6号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为植物细胞。4号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为植物细胞。根据题干信息“1号、3号为同一生物体的两个细胞有丝分裂的两个时期,其他4块装片来自另两个生物体的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可知,1号也为植物细胞。因此,可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末期的装片依次是5号和2号。故C正确。]
1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C.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没有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A不符合题意;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活动,是生物界的正常现象,B符合题意;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高峰,在整个生命历程都有细胞分化过程,C不符合题意;大多数体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了分裂能力,D不符合题意。]
11.科学家将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与分裂期的细胞进行融合,结果发现:在融合完成的初期,细胞内出现染色体和细胞核并存的现象,随后核膜开始解体,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融合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该结果表明分裂期细胞中有能使核变化的物质
C.融合细胞内染色体与DNA数量比为1∶2
D.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其化学成分并未发生改变
C [细胞融合包括细胞膜融合,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基础,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在融合完成的初期,细胞内出现染色体和细胞核并存的现象,随后核膜开始解体,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可知,分裂期细胞中有能使核变化的物质,B正确;因为不确定分裂期的细胞的具体时期,所以融合细胞内染色体与DNA数量比无法确定,C错误;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因此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其化学成分并未发生改变,D正确。]
1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以下各组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不相等的是( )
A.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粒数目
B.染色体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C.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D.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
B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粒数目是始终相等的,A不符合题意;染色体复制前,染色单体数为0,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着丝粒分裂后,染色单体又消失为0,染色体数目却始终不会为0,B符合题意;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只要存在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上含有一条DNA,此时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始终相等,C不符合题意;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前,染色体数∶DNA数=1∶1,经过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数∶DNA数=1∶2,D不符合题意。]
13.下列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
A [在有丝分裂间期既有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中心体也发生了复制,故A正确;分裂间期DNA含量加倍,但是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故B错误;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故C错误;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后期着丝粒分裂时消失,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
14.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如表所示(“+”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人员
操作
取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甲
根尖1~3 mm处
-
+
+
+
乙
根尖1~3 mm处
+
-
+
+
丙
根尖5~7 mm处
+
+
+
+
A.甲看到的细胞重叠
B.乙中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
C.丙中虽然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D.制片过程中用手指轻轻按压盖玻片是为了使染色更充分
D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于甲没有进行解离,所以细胞与细胞没有分离开来而重叠在一起,A正确;由于乙没有进行漂洗,解离液会与染色剂发生反应,导致染色效果不好,所以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B正确;由于丙取材是在根尖5~7 mm处,此处已不是分生区,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所以染色质不会变成染色体,但操作过程正确,所以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C正确;为了形成单层细胞,制片过程中用手指轻轻按压盖玻片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D错误。]
15.涡虫是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雌雄同体动物,其80%的基因与人类同源。实验表明,将2 cm长的涡虫切成200多块,每块都能很快发育成一条完整的涡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离体涡虫切块的细胞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B.涡虫体内组织中干细胞的比例较高
C.涡虫生活史中的细胞增殖方式都属于有丝分裂
D.研究涡虫的再生基因有利于寻找延缓人体器官衰老的方法
C [将2 cm长的涡虫切成200多块,每块都能很快发育成一条完整的涡虫,说明涡虫体内组织中干细胞的比例较高,再生能力较强,全能性较高,A、B正确;根据题意分析,涡虫是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雌雄同体动物,说明其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可以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涡虫再生能力强,研究涡虫的再生基因,有利于人类研究并寻找延缓人体器官衰老的方法,D正确。]
16.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C.蜜蜂没有经过受精作用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
D.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B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但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该过程也体现了体细胞(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孤雌生殖是有性生殖中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是指卵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不能体现全能性,C错误;人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但该过程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17.海拉细胞是从一个非裔女子海拉的子宫颈癌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人工培养的细胞。在体外培养,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下列有关海拉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拉细胞的遗传物质与癌变前的细胞相同
B.海拉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一般只能分裂50~60次
C.海拉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使细胞不能自由移动
D.诱发海拉细胞癌变的致癌因素可能是某种病毒
D [海拉细胞属于癌变的细胞,遗传物质与癌变前的细胞不相同,A错误;海拉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可以无限增殖,B错误;海拉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细胞容易分散转移,C错误;诱发海拉细胞癌变的致癌因素可能是某种病毒(致癌因子),D正确。]
18.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机体的衰老
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C [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与机体的衰老不是一回事,A正确;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人的细胞一般只能分裂50~60次,B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
19.如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
B.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传物质将发生改变
C.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细胞的体积变大
D.组织细胞的凋亡不受基因调控,细胞内溶酶体的功能增强
A [分析题图可知,干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干细胞,并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A正确;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衰老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加深,C错误;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错误。]
20.据《临床肿瘤学杂志》报道,肝癌组织中的核因子kB(核内转录调控因子)异常活化后可抑制肝癌细胞凋亡,促进肝癌细胞存活。下列对此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的描述不科学的是( )
A.核因子kB可能参与肿瘤的启动、发生及发展
B.核因子kB异常活化后可使正常机体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保持平衡状态
C.通过抑制核因子kB的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
D.阻断核因子kB信号通路的激活将可能有助于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核因子kB活化后可抑制肝癌细胞凋亡,促进肝癌细胞存活,因此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启动、发生及发展,A正确;正常机体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保持平衡状态时不至于发生癌变,而核因子kB异常活化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破坏平衡状态,B错误;核因子kB为核内转录调控因子,其异常活化后可抑制肝癌细胞凋亡,促进肝癌细胞存活,因此抑制核因子kB的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C正确;阻断核因子kB信号通路的激活,即阻断了其转录,使其不能表达,因此可能有助于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D正确。]
2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苏尔斯教授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1基因,它所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故该基因被称为“死亡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蝌蚪尾的自溶现象是细胞凋亡的具体表现
B.若能激活癌细胞的“死亡基因”,则可特异性地杀死癌细胞
C.某人部分脑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是该基因控制的结果
D.成熟生物个体中,细胞的产生和死亡可保持动态平衡
C [蝌蚪尾的自溶属于细胞凋亡,是nuc-1基因表达产物所致,A正确;nuc-1基因表达能使细胞凋亡,所以激活癌细胞的“死亡基因”,可特异性地杀死癌细胞,B正确;某人部分脑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是该基因控制的结果,C错误;成熟的生物个体中细胞的产生和死亡可保持动态平衡,可对于生物体内环境的稳态有重要意义,D正确。]
22.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下列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
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
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
D.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
A [干细胞,指的是体内保持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命名为“类胚胎干细胞”,也具有了分裂和分化能力,A正确;细胞分化的过程遗传物质不变,B错误;功能与结构是相适应的,功能有差异,其形态也有差异,C错误;分化,即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达的基因也就不同,D错误。]
23.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survivin)的表达是肝癌发生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实验组中细胞中的survivin基因有高表达。关于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叙述错误的是( )
A.抑制表达,可促进癌细胞凋亡
B.表达水平与癌变程度呈正相关
C.表达水平高低可检测survivin蛋白质含量
D.表达加强,细胞凋亡加强
D [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survivin)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凋亡,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可促进癌细胞凋亡,A正确;实验组细胞实则为癌细胞,实验组细胞中的survivin基因有高表达,说明survivin基因表达水平与癌变程度呈正相关,B正确;基因表达的产物是相应的蛋白质,因此检测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低,可通过检测survivin蛋白质的含量来体现,C正确;survivin基因表达加强,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加强,D错误。]
24.如图所示为哺乳动物机体中位于小肠绒毛基部的上皮细胞(a),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吸收细胞(b)后向上迁移,补充小肠绒毛顶端凋亡的细胞(c)。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已分化的b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改变,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C.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但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D.c细胞凋亡有利于吸收细胞更新,但不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D [a、b细胞均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由于a、b细胞是不同种类的细胞,因此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项正确;已分化的b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改变,但其细胞核中具有完整的遗传信息,因此其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B项正确;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呼吸速率变慢,故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C项正确;c细胞凋亡是机体的主动行为,有利于吸收细胞更新,也有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D项错误。]
25.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被动死亡的过程
B.细胞凋亡过程中以小泡形式形成凋亡小体
C.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
D.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释放的水解酶密切相关
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控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A错误;由图可知,细胞凋亡过程中以小泡形式形成凋亡小体,B正确;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容物被凋亡小体包裹,然后由吞噬细胞包裹凋亡小体,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C正确;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有关,因为溶酶体内有大量的水解酶,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个,共50分)
26.(10分)下图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所示细胞表示有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
(2)图乙中,与①的大小、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所示的细胞分裂时期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段。
解析:(1)图乙所示细胞着丝粒分裂,为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含1个DNA分子,1个DNA分子含2条脱氧核苷酸链,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故含8×2=16(条)脱氧核苷酸链。(2)图乙中,①⑤是经复制形成的,分离之前二者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成为2条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3)图乙所示的细胞处于后期,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图丙包括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甲中的ce段。
答案:(1)16 (2)⑤ 它们是同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分离形成的 (3)ef ce
27.(10分)如图为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机体内,皮肤干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是机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某患者不能产生正常的白细胞,通过骨髓移植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骨髓移植的实质是将题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3)若要克隆某种哺乳动物,从理论上分析,红细胞、白细胞、皮肤细胞、神经细胞中不能选为供体细胞的是成熟的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药物可抑制肝肿瘤细胞DNA的复制,使用该药物可使肝肿瘤细胞停留于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期。
解析:(1)在机体内,皮肤干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是机体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存在造血干细胞,骨髓治疗的实质是将题图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3)若要克隆某种哺乳动物,从理论上分析,红细胞、白细胞、皮肤细胞、神经细胞中不能选为供体细胞的是成熟的红细胞,其原因是细胞中无细胞核。
(4)DNA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抑制肝肿瘤细胞DNA的复制,可使肝肿瘤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间期,从而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答案:(1)选择性表达 (2)造血干 (3)红细胞 细胞中无细胞核 (4)间
28.(10分)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一种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效应。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
(1)毒腺细胞合成蜂毒素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2)癌细胞的产生是由于染色体上与癌相关的基因发生________________而导致的。取人体的组织细胞在显微镜下检查可确定有无癌细胞,这是因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__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且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生物体内分散和转移。
(3)细胞凋亡也称为________________。蜂毒素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中产生凋亡蛋白Q有关,可推测在无限增殖的癌细胞中,控制凋亡蛋白Q合成的基因处于________________(填“活动”或“关闭”)状态,由此可知,凋亡细胞与癌细胞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
解析:(1)蜂毒素是多肽,故毒腺细胞合成蜂毒素的细胞器是核糖体。(2)癌细胞的产生是由于染色体上与癌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取人体的组织细胞在显微镜下检查可确定有无癌细胞,这是因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形态、结构发生变化,且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生物体内分散和转移。(3)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蜂毒素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中产生凋亡蛋白Q有关,则在无限增殖的癌细胞中,控制凋亡蛋白Q合成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由此可知,凋亡细胞与癌细胞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答案:(1)核糖体 (2)突变 形态结构 减少 (3)细胞编程性死亡 关闭 不同
29.(10分)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影响的实验探究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部分细胞图像(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观察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解离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____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着色。
(2)为了更好地获得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先在________________,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________________。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__________期。
(3)研究人员用提取的可可碱作用于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当可可碱浓度达到某一较高浓度时,细胞分裂过程中处于后期和末期的数目相对减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可可碱能够__________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解析:(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在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盐酸(或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该试剂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在染色时,用到的龙胆紫溶液属于碱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2)在使用高倍镜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物像,再转换到高倍镜,图示箭头所指的细胞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分裂期的中期。
(3)由题意可知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1)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碱 染色体 (1)低倍镜下观察 换用高倍镜 中 (3)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0.(10分)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做了大量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
①抽取小鼠肝腹水癌细胞培养液均分为3组,填号A、B、C。
②A组加入一定量的冬虫夏草提取物溶液,B组加入等量的鬼臼类木脂素溶液,C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置于37 ℃、5%CO2培养箱中培养48 h。③将3组培养液分别离心。取各组上清液测得几种物质的相对量,计数沉淀物中小鼠肝腹水癌细胞数目,检测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培养液中物质的相对量
肝腹水癌
细胞数目
Bcl2蛋白
相对量
胸腺嘧啶
尿嘧啶
葡萄糖
A
++
++
++++
+
+
B
+++++
+++++
++
+
+
C
+
+
+
+++++
+++++
(注:+的数量表示相对量的大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是______________变量。
(2)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______________进入癌细胞,导致癌细胞死亡。鬼臼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癌细胞对________________的摄取,从而抑制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
(3)经研究Bcl2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据实验结果分析Bcl2蛋白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填“促”或“抗”)细胞凋亡蛋白。
解析:(1)由题意知,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属于因变量。(2)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三组实验中,A组实验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最高,说明冬虫夏草提取物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葡萄糖,导致癌细胞能源物质供应不足而死亡;B组培养液中的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含量最高,说明鬼臼类木脂素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影响DNA和RNA的合成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癌细胞增殖。(3)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A组、B组实验癌细胞数目少,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少,C组癌细胞数量多,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多,这说明Bcl2蛋白是一种抗细胞凋亡的蛋白质。
答案:(1)因 (2)葡萄糖(C6H12O6) 胸腺嘧啶和尿嘧啶(或T、U) DNA、RNA和蛋白质(或DNA和RNA) (3)抗
阶段综合测评(三) (第四章)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细胞体积越大,细胞核的DNA越多
B.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C.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复制和中心体复制发生在同一时期
D.细胞周期是一个与代谢有关的过程,温度越高所需要的时间越短
C [细胞体积大小与细胞核的DNA多少没有关系,A错误;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B错误;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复制和中心体复制均发生在间期,C正确;温度过高会导致细胞周期中所需要的酶失活,使细胞周期延长,D错误。]
2.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
B.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明显减少
D.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合成多糖功能增强
C [在细胞分裂间期,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所以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A正确;在细胞分裂前期,高等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正确;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消耗ATP,但由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所以ATP含量基本保持相对平衡,C错误;由于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所以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D正确。]
3.下列关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间期DNA加倍的原因是DNA复制
B.前期出现染色体的原因是染色质螺旋化
C.中期染色体便于观察的原因是染色体都在细胞板上
D.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
C [分裂间期进行了DNA的复制,DNA加倍,A正确;进入分裂前期的细胞由于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而形成染色体,B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植物细胞中染色体上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便于观察,而不是细胞板,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植物细胞中着丝粒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D正确。]
4.下图表示细胞周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按箭头所示方向由a→a或由b→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
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
C.细胞中核DNA含量的加倍发生在b→a段
D.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b→a段可以治疗癌症
A [分析细胞周期图,a→b为分裂期,b→a为分裂间期,细胞周期是从分裂间期开始,b→b为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在分裂期,即a→b段,B正确;DNA含量加倍发生在分裂间期,即b→a时期,C正确;将癌细胞的DNA复制阻断,可以治疗癌症,即阻断在b→a段,D正确。]
5.下图所示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核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和图乙的纵坐标分别为核DNA数目和核染色体数目
B.图甲中ac段过程和图乙中ac段过程代表细胞有丝分裂的同一时期
C.图乙中b点到c点是着丝粒分裂的结果
D.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同一个过程
B [分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可知,由于间期DNA复制导致核内DNA含量加倍,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核DNA含量减半,所以图甲的纵坐标为核DNA数目;由于染色体数目的判断依据是着丝粒数,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末期染色体平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所以图乙的纵坐标为核染色体数目,A正确;图甲中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图乙中ac过程代表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B错误;图乙中b点到c点是后期着丝粒分裂的结果,C正确;图甲中的cd段和图乙中的de段表示的是末期核DNA随染色体平分到两子细胞中,是同一个过程,D正确。]
6.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生物可能是低等植物
B.甲、乙、丙三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D [由于该生物体细胞不含细胞壁,因此,该生物不可能是低等植物,故A错误;甲、丙两细胞中,细胞核中均含有4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含两个DNA,故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比例为1∶2∶2,乙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比例为1∶0∶1,因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中含少量DNA,若论细胞内上述比例均无法确定,故B错误;甲细胞位于前期,中心体在间期已复制完成,故C错误;甲细胞染色体散乱分布为前期,乙细胞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为后期,丙细胞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面中央为中期,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D项。]
7.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在细胞中最早显现,染色体形态中数目最为清晰的时期依次为( )
①分裂间期 ②分裂前期 ③分裂中期 ④分裂后期 ⑤分裂末期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③①④ D.⑤③②④
B [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单体分离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间期染色体复制,结果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染色质在前期螺旋化为染色体;中期染色体为高度螺旋化,排列在赤道面上,形态和数目最为清晰。故选B。]
8.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处理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若干天后,分别制片观察统计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药物X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是由于大多数细胞没有进入细胞周期
B.制作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的主要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
C.高浓度的药物X严重抑制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D.细胞分裂间期开始时与分裂结束时相比,物质运输效率相同
C [药物X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表明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A错误;制作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的目的是使得组织细胞分散开来,B错误;据图分析,高浓度的药物X使得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减少,严重抑制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C正确;分裂间期开始,细胞体积略微增大,细胞内开始进行DNA的复制,与分裂间期相比,分裂结束时细胞体积减小,物质运输效率高,D错误。]
9.现有未贴标签且染色体数目相同的6块装片,编成1~6号,已知1号、3号为同一生物体的两个细胞有丝分裂的两个时期,其他4块装片来自另两个生物体的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某同学按顺序观察其结构,结果如下:
编号
观察结果
1、5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染色体散乱排列
2
细胞中部凹陷
3、6
细胞中部形成了细胞板
4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染色体散乱排列
则其中可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末期的装片依次是( )
A.1号、3号 B.4号、6号
C.5号、2号 D.4号、2号
C [1号与5号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可能为动物细胞或低等植物细胞。2号细胞中部凹陷,为动物细胞。3号与6号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为植物细胞。4号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为植物细胞。根据题干信息“1号、3号为同一生物体的两个细胞有丝分裂的两个时期,其他4块装片来自另两个生物体的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可知,1号也为植物细胞。因此,可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末期的装片依次是5号和2号。故C正确。]
1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产生差异
B.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正常的生命现象
C.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D.所有体细胞都不断地进行细胞分裂
B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并没有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A不符合题意;细胞的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活动,是生物界的正常现象,B符合题意;细胞分化在胚胎期达到高峰,在整个生命历程都有细胞分化过程,C不符合题意;大多数体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失去了分裂能力,D不符合题意。]
11.科学家将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与分裂期的细胞进行融合,结果发现:在融合完成的初期,细胞内出现染色体和细胞核并存的现象,随后核膜开始解体,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融合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该结果表明分裂期细胞中有能使核变化的物质
C.融合细胞内染色体与DNA数量比为1∶2
D.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其化学成分并未发生改变
C [细胞融合包括细胞膜融合,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基础,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在融合完成的初期,细胞内出现染色体和细胞核并存的现象,随后核膜开始解体,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可知,分裂期细胞中有能使核变化的物质,B正确;因为不确定分裂期的细胞的具体时期,所以融合细胞内染色体与DNA数量比无法确定,C错误;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因此染色质凝缩成染色体,其化学成分并未发生改变,D正确。]
12.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以下各组之间的数量关系一定不相等的是( )
A.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粒数目
B.染色体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C.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
D.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目
B [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粒数目是始终相等的,A不符合题意;染色体复制前,染色单体数为0,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着丝粒分裂后,染色单体又消失为0,染色体数目却始终不会为0,B符合题意;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只要存在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上含有一条DNA,此时DNA分子数目与染色单体数目始终相等,C不符合题意;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前,染色体数∶DNA数=1∶1,经过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数∶DNA数=1∶2,D不符合题意。]
13.下列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
A [在有丝分裂间期既有DNA分子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中心体也发生了复制,故A正确;分裂间期DNA含量加倍,但是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变,故B错误;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末期,故C错误;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间期,后期着丝粒分裂时消失,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A项。]
14.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如表所示(“+”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人员
操作
取材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甲
根尖1~3 mm处
-
+
+
+
乙
根尖1~3 mm处
+
-
+
+
丙
根尖5~7 mm处
+
+
+
+
A.甲看到的细胞重叠
B.乙中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
C.丙中虽然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
D.制片过程中用手指轻轻按压盖玻片是为了使染色更充分
D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于甲没有进行解离,所以细胞与细胞没有分离开来而重叠在一起,A正确;由于乙没有进行漂洗,解离液会与染色剂发生反应,导致染色效果不好,所以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B正确;由于丙取材是在根尖5~7 mm处,此处已不是分生区,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所以染色质不会变成染色体,但操作过程正确,所以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C正确;为了形成单层细胞,制片过程中用手指轻轻按压盖玻片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D错误。]
15.涡虫是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雌雄同体动物,其80%的基因与人类同源。实验表明,将2 cm长的涡虫切成200多块,每块都能很快发育成一条完整的涡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离体涡虫切块的细胞具有较高的全能性
B.涡虫体内组织中干细胞的比例较高
C.涡虫生活史中的细胞增殖方式都属于有丝分裂
D.研究涡虫的再生基因有利于寻找延缓人体器官衰老的方法
C [将2 cm长的涡虫切成200多块,每块都能很快发育成一条完整的涡虫,说明涡虫体内组织中干细胞的比例较高,再生能力较强,全能性较高,A、B正确;根据题意分析,涡虫是具有较强再生能力的雌雄同体动物,说明其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可以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涡虫再生能力强,研究涡虫的再生基因,有利于人类研究并寻找延缓人体器官衰老的方法,D正确。]
16.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C.蜜蜂没有经过受精作用的卵细胞直接发育成雄蜂
D.人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B [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但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化,该过程也体现了体细胞(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的全能性,B正确;孤雌生殖是有性生殖中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是指卵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不能体现全能性,C错误;人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但该过程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17.海拉细胞是从一个非裔女子海拉的子宫颈癌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人工培养的细胞。在体外培养,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下列有关海拉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拉细胞的遗传物质与癌变前的细胞相同
B.海拉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一般只能分裂50~60次
C.海拉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使细胞不能自由移动
D.诱发海拉细胞癌变的致癌因素可能是某种病毒
D [海拉细胞属于癌变的细胞,遗传物质与癌变前的细胞不相同,A错误;海拉细胞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可以无限增殖,B错误;海拉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细胞容易分散转移,C错误;诱发海拉细胞癌变的致癌因素可能是某种病毒(致癌因子),D正确。]
18.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 )
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机体的衰老
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C [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与机体的衰老不是一回事,A正确;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人的细胞一般只能分裂50~60次,B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
19.如图是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三个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潜能
B.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时,遗传物质将发生改变
C.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细胞的体积变大
D.组织细胞的凋亡不受基因调控,细胞内溶酶体的功能增强
A [分析题图可知,干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干细胞,并通过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A正确;干细胞分化成组织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组织细胞的衰老受基因调控,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衰老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加深,C错误;细胞凋亡是受基因调控的细胞编程性死亡,D错误。]
20.据《临床肿瘤学杂志》报道,肝癌组织中的核因子kB(核内转录调控因子)异常活化后可抑制肝癌细胞凋亡,促进肝癌细胞存活。下列对此研究的理论依据及意义的描述不科学的是( )
A.核因子kB可能参与肿瘤的启动、发生及发展
B.核因子kB异常活化后可使正常机体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保持平衡状态
C.通过抑制核因子kB的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
D.阻断核因子kB信号通路的激活将可能有助于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核因子kB活化后可抑制肝癌细胞凋亡,促进肝癌细胞存活,因此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启动、发生及发展,A正确;正常机体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保持平衡状态时不至于发生癌变,而核因子kB异常活化可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破坏平衡状态,B错误;核因子kB为核内转录调控因子,其异常活化后可抑制肝癌细胞凋亡,促进肝癌细胞存活,因此抑制核因子kB的表达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C正确;阻断核因子kB信号通路的激活,即阻断了其转录,使其不能表达,因此可能有助于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D正确。]
2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苏尔斯教授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1基因,它所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故该基因被称为“死亡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蝌蚪尾的自溶现象是细胞凋亡的具体表现
B.若能激活癌细胞的“死亡基因”,则可特异性地杀死癌细胞
C.某人部分脑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是该基因控制的结果
D.成熟生物个体中,细胞的产生和死亡可保持动态平衡
C [蝌蚪尾的自溶属于细胞凋亡,是nuc-1基因表达产物所致,A正确;nuc-1基因表达能使细胞凋亡,所以激活癌细胞的“死亡基因”,可特异性地杀死癌细胞,B正确;某人部分脑细胞由于缺氧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是该基因控制的结果,C错误;成熟的生物个体中细胞的产生和死亡可保持动态平衡,可对于生物体内环境的稳态有重要意义,D正确。]
22.通过特定方法,科学家将小鼠和人已分化的体细胞成功地转变成了类胚胎干细胞。下列有关分化的体细胞和类胚胎干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类胚胎干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细胞
B.分化的体细胞丢失了某些基因
C.二者功能有差异,但形态没有差异
D.二者基因组相同,且表达的基因相同
A [干细胞,指的是体内保持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命名为“类胚胎干细胞”,也具有了分裂和分化能力,A正确;细胞分化的过程遗传物质不变,B错误;功能与结构是相适应的,功能有差异,其形态也有差异,C错误;分化,即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表达的基因也就不同,D错误。]
23.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survivin)的表达是肝癌发生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表明,实验组中细胞中的survivin基因有高表达。关于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叙述错误的是( )
A.抑制表达,可促进癌细胞凋亡
B.表达水平与癌变程度呈正相关
C.表达水平高低可检测survivin蛋白质含量
D.表达加强,细胞凋亡加强
D [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survivin)的作用是抑制细胞凋亡,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可促进癌细胞凋亡,A正确;实验组细胞实则为癌细胞,实验组细胞中的survivin基因有高表达,说明survivin基因表达水平与癌变程度呈正相关,B正确;基因表达的产物是相应的蛋白质,因此检测survivin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低,可通过检测survivin蛋白质的含量来体现,C正确;survivin基因表达加强,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加强,D错误。]
24.如图所示为哺乳动物机体中位于小肠绒毛基部的上皮细胞(a),不断增殖、分化形成吸收细胞(b)后向上迁移,补充小肠绒毛顶端凋亡的细胞(c)。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B.已分化的b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改变,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C.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但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D.c细胞凋亡有利于吸收细胞更新,但不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D [a、b细胞均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由于a、b细胞是不同种类的细胞,因此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项正确;已分化的b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改变,但其细胞核中具有完整的遗传信息,因此其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B项正确;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会增大,呼吸速率变慢,故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C项正确;c细胞凋亡是机体的主动行为,有利于吸收细胞更新,也有利于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D项错误。]
25.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被动死亡的过程
B.细胞凋亡过程中以小泡形式形成凋亡小体
C.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
D.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释放的水解酶密切相关
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控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A错误;由图可知,细胞凋亡过程中以小泡形式形成凋亡小体,B正确;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容物被凋亡小体包裹,然后由吞噬细胞包裹凋亡小体,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C正确;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有关,因为溶酶体内有大量的水解酶,D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5个,共50分)
26.(10分)下图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和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所示细胞表示有________条脱氧核苷酸链。
(2)图乙中,与①的大小、形态完全相同的染色体为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所示的细胞分裂时期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段。
解析:(1)图乙所示细胞着丝粒分裂,为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含1个DNA分子,1个DNA分子含2条脱氧核苷酸链,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故含8×2=16(条)脱氧核苷酸链。(2)图乙中,①⑤是经复制形成的,分离之前二者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上,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成为2条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3)图乙所示的细胞处于后期,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图丙包括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甲中的ce段。
答案:(1)16 (2)⑤ 它们是同一条染色体复制后分离形成的 (3)ef ce
27.(10分)如图为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及其分化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机体内,皮肤干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是机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某患者不能产生正常的白细胞,通过骨髓移植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骨髓移植的实质是将题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
(3)若要克隆某种哺乳动物,从理论上分析,红细胞、白细胞、皮肤细胞、神经细胞中不能选为供体细胞的是成熟的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药物可抑制肝肿瘤细胞DNA的复制,使用该药物可使肝肿瘤细胞停留于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期。
解析:(1)在机体内,皮肤干细胞分化成皮肤细胞是机体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存在造血干细胞,骨髓治疗的实质是将题图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3)若要克隆某种哺乳动物,从理论上分析,红细胞、白细胞、皮肤细胞、神经细胞中不能选为供体细胞的是成熟的红细胞,其原因是细胞中无细胞核。
(4)DNA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抑制肝肿瘤细胞DNA的复制,可使肝肿瘤细胞停留在细胞周期的间期,从而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答案:(1)选择性表达 (2)造血干 (3)红细胞 细胞中无细胞核 (4)间
28.(10分)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一种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效应。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诱导凋亡作用。
(1)毒腺细胞合成蜂毒素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2)癌细胞的产生是由于染色体上与癌相关的基因发生________________而导致的。取人体的组织细胞在显微镜下检查可确定有无癌细胞,这是因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________________发生变化,且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使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生物体内分散和转移。
(3)细胞凋亡也称为________________。蜂毒素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中产生凋亡蛋白Q有关,可推测在无限增殖的癌细胞中,控制凋亡蛋白Q合成的基因处于________________(填“活动”或“关闭”)状态,由此可知,凋亡细胞与癌细胞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
解析:(1)蜂毒素是多肽,故毒腺细胞合成蜂毒素的细胞器是核糖体。(2)癌细胞的产生是由于染色体上与癌相关的基因发生突变而导致的。取人体的组织细胞在显微镜下检查可确定有无癌细胞,这是因为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形态、结构发生变化,且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生物体内分散和转移。(3)细胞凋亡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蜂毒素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中产生凋亡蛋白Q有关,则在无限增殖的癌细胞中,控制凋亡蛋白Q合成的基因处于关闭状态,由此可知,凋亡细胞与癌细胞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
答案:(1)核糖体 (2)突变 形态结构 减少 (3)细胞编程性死亡 关闭 不同
29.(10分)为了研究从植物中提取的可可碱是否可以作为除草剂,某科研小组开展了可可碱对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影响的实验探究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部分细胞图像(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观察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装片制作的流程为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解离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龙胆紫溶液属于________________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__着色。
(2)为了更好地获得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先在________________,缓慢移动装片,发现理想视野后________________。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________________期。
(3)研究人员用提取的可可碱作用于鬼针草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发现:当可可碱浓度达到某一较高浓度时,细胞分裂过程中处于后期和末期的数目相对减少。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可可碱能够________________,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解析:(1)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在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过程中,根尖解离需要用到的试剂是盐酸(或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该试剂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在染色时,用到的龙胆紫溶液属于碱性染料,能够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
(2)在使用高倍镜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物像,再转换到高倍镜,图示箭头所指的细胞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据此可判断该细胞处于分裂期的中期。
(3)由题意可知产生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可可碱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
答案:(1)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碱 染色体 (1)低倍镜下观察 换用高倍镜 中 (3)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0.(10分)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为研究冬虫夏草提取物和鬼臼类木脂素的抗癌机理,科研小组做了大量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
①抽取小鼠肝腹水癌细胞培养液均分为3组,填号A、B、C。
②A组加入一定量的冬虫夏草提取物溶液,B组加入等量的鬼臼类木脂素溶液,C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置于37 ℃、5%CO2培养箱中培养48 h。③将3组培养液分别离心。取各组上清液测得几种物质的相对量,计数沉淀物中小鼠肝腹水癌细胞数目,检测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结果如下表:
组别
培养液中物质的相对量
肝腹水癌
细胞数目
Bcl2蛋白
相对量
胸腺嘧啶
尿嘧啶
葡萄糖
A
++
++
++++
+
+
B
+++++
+++++
++
+
+
C
+
+
+
+++++
+++++
(注:+的数量表示相对量的大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是______________变量。
(2)冬虫夏草提取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______________进入癌细胞,导致癌细胞死亡。鬼臼类木脂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癌细胞对________________的摄取,从而抑制________________的合成。
(3)经研究Bcl2蛋白是一种调控细胞凋亡的蛋白,据实验结果分析Bcl2蛋白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填“促”或“抗”)细胞凋亡蛋白。
解析:(1)由题意知,三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相对量属于因变量。(2)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三组实验中,A组实验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最高,说明冬虫夏草提取物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葡萄糖,导致癌细胞能源物质供应不足而死亡;B组培养液中的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含量最高,说明鬼臼类木脂素是通过抑制癌细胞吸收胸腺嘧啶和尿嘧啶,影响DNA和RNA的合成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癌细胞增殖。(3)分析表格中信息可知,A组、B组实验癌细胞数目少,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少,C组癌细胞数量多,细胞中Bcl2蛋白相对量多,这说明Bcl2蛋白是一种抗细胞凋亡的蛋白质。
答案:(1)因 (2)葡萄糖(C6H12O6) 胸腺嘧啶和尿嘧啶(或T、U) DNA、RNA和蛋白质(或DNA和RNA) (3)抗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