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检测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6252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检测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6252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检测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6252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浙科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试卷整册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检测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章末检测含答案,共24页。
第二章 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正常情况下,人类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不可能是( D )A.22+X B.22+YC.44+XX D.44+XY解析:在前期Ⅱ和中期Ⅱ,由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2+Y;在后期Ⅱ,由于着丝粒的分裂,人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所以染色体数目为44条常染色体+XX或44条常染色体+YY,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44+XY。2.下列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是( B )A.外耳道多毛症 B.抗维生素D佝偻病C.血友病 D.红绿色盲解析:外耳道多毛症属于伴Y染色体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血友病和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是指( A )A.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条染色单体B.细胞中有四个配对的染色体C.体细胞中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D.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解析: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的四条染色单体。4.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用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B.子一代的白眼果蝇既有雄性也有雌性C.子一代的雌果蝇中有1/2为杂合子D.子一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也有白眼解析:假设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说明红眼是显性性状,白眼是隐性性状;由题意知,一对红眼雌、雄果蝇亲本的基因型为XAXa和XAY,后代白眼果蝇的性别是雄性;后代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AXA、XAXa,且比例是1∶1;子一代的雄果蝇既有红眼也有白眼。5.在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家系中,若双亲表型都正常,正常情况下所生的子女中( B )A.女性可能患病 B.男性可能患病C.男女都可能患病 D.患病概率为50%解析:假设该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根据题意,在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家系中,若双亲都不患病,则双亲的基因型为XAXA或XAXa,XAY。因此,双亲所生的子女中男性可能患病。6.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体细胞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在杂交过程中保持独立性B.受精卵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C.减数分裂时,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D.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析: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雌雄配子形成时。7.下列关于蝗虫细胞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D )A.前期Ⅰ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B.后期Ⅰ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并移向两极C.中期Ⅱ同源染色体对数是体细胞的一半D.后期Ⅱ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中相同解析:中期Ⅰ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的两侧;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后期Ⅱ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并移向两极;中期Ⅱ不含同源染色体;后期Ⅱ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中相同。8.果蝇的红眼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其隐性性状为白眼,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 )A.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B.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C.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D.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解析:假设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Y(白雄),后代雌果蝇是红眼,雄果蝇是白眼,因此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杂合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白雄)→1XAXa(红雌)∶1XaXa(白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雌雄中都有红眼和白眼,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杂合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即XAXa(红雌)×XAY(红雄)→1XAXA(红雌)∶1XAXa(红雌)∶1XAY(红雄)∶1XaY(白雄),后代红眼果蝇既有雌果蝇又有雄果蝇,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白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即XaXa(白雌)×XaY(白雄)→XaXa(白雌)、XaY(白雄),因此不能通过眼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9.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精巢内的细胞,字母表示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D )A.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B.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正常情况精细胞不具备全套遗传信息C.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D.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时为16解析: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该生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因为ZW型中ZW是雌性个体;若该细胞为精原细胞,则正常情况精细胞只含X或Y染色体,所以不具备全套遗传信息;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在后期Ⅰ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则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若该细胞为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说明减数分裂异常,该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应为6条,则该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数目最多,为12条。10.正常情况下,雄鼠体内可能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是( C )A.神经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 D.精细胞解析:雄鼠神经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只有一条X染色体;经过DNA复制之后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变,性染色体组成为XY,只有一条X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后期时由于着丝粒分裂,性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有可能有两条X染色体;精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或Y。11.下列关于活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活动过程可用红色橡皮泥和蓝色橡皮泥各制作4条染色单体B.用两种不用颜色的橡皮泥表示姐妹染色单体C.演示过程共画4个纺锤体,且后两个纺锤体与前两个纺锤体要垂直D.演示“后期Ⅱ”时,可抓住每条染色单体的任一位置,把染色单体拉向纺锤体的两极解析:活动过程可用红色橡皮泥和蓝色橡皮泥各制作4条染色单体,即两对同源染色体;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表示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颜色应该相同;演示过程共画3个纺锤体,且后两个纺锤体与第一个纺锤体要垂直;演示“后期Ⅱ”时,应该抓住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把染色体拉向纺锤体的两极。1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根据染色体大小和形态特征将人类的23对染色体分为7组B.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因为形态差异分入不同组C.染色体组型具有种的特异性,可用来判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D.显微镜下可直接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组型图解析:根据染色体大小和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将人类的染色体分为A~G共7组,其中X列入C组,Y列入G组;染色体组型具有种的特异性,可用来判断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对细胞染色,通过显微摄影获得它们的影像,根据它们的大小、形状以及着丝粒所在的位置等进行排列整理,才可以得到该细胞的染色体组型图。13.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该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C.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有两极发出的纺锤丝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解析:据图可知该细胞处于后期Ⅰ,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异;该细胞处于后期Ⅰ,所以没有四分体;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只连有一极发出的纺锤丝;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细胞产生的四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aBXA、aBX、AbY、bY。14.已知果蝇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F1表型和比例如表:表型灰身、直毛灰身、分叉毛黑身、直毛黑身、分叉毛雌果蝇3/401/40雄果蝇3/83/81/81/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A.控制果蝇灰身与黑身和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B.两只亲代果蝇的表型为♀(或)灰身直毛、(或♀)灰身分叉毛C.B、b和F、f这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子代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1∶5解析:由题表可知,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中,雌果蝇中只有直毛,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控制果蝇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控制果蝇灰身、黑身的基因与性别不关联,因此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BbXFXf×BbXFY,表型为灰身直毛雌果蝇和灰身直毛雄果蝇;B、b和F、f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于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BbXFXf×BbXFY,故子代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基因型为1/6BBXFXF、1/6BBXFXf、2/6BbXFXF、2/6BbXFXf,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1∶5。15.棘状毛囊角质化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该病的遗传与性别有关B.人群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C.男性患者的女儿必定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解析: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与性别有关;人群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女儿必定患病;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16.某种果蝇的翅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翅异常的雌果蝇与翅正常的雄果蝇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翅异常雄蝇∶翅异常雌蝇∶翅正常雄蝇∶翅正常雌蝇=1∶1∶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该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B.该对等位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C.无法直接判断上述性状的显隐性关系D.若再做反交实验可判断出翅形的遗传方式解析:如果翅异常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则翅正常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翅异常的雌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是AA,如果是Aa,两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aa=1∶1,Aa表现为异常翅,aa表现为正常翅,由于是常染色体遗传,因此翅的表型在雌雄个体间的比例没有差异,后代中翅异常雄蝇∶翅异常雌蝇∶翅正常雄蝇∶翅正常雌蝇=1∶1∶1∶1;如果翅异常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a控制,则翅正常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AA),翅异常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如果翅正常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两者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Aa∶aa=1∶1,aa表现为异常翅,Aa表现为正常翅,由于是常染色体遗传,因此翅的表型在雌雄个体间的比例没有差异,翅异常雄蝇∶翅异常雌蝇∶翅正常雄蝇∶翅正常雌蝇=1∶1∶1∶1;假如翅异常是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A控制,则翅正常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Y,翅异常的雌果蝇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是XAXA,如果是XAXa,与XaY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翅异常雄蝇∶翅异常雌蝇∶翅正常雄蝇∶翅正常雌蝇=1∶1∶1∶1;由A、B项分析结果可以判断这对基因可以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以位于X染色体上,无法判断显隐性;由题干信息可知翅形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是显隐性未知,而通过正反交只能确定基因的位置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但是如果出现A选项中所示情况就无法判断显隐性,所以题中所给条件无法判断出翅形的遗传方式。17.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甲、乙、丙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A.甲细胞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B.图2中甲、丙处于图1中BC段,乙处于图1中DE段C.乙细胞中,如果1是W染色体,则2也是W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D.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都能参与受精作用解析:由题图可知,甲细胞处于后期Ⅰ,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图2甲、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处于图1中BC段,乙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处于图1中DE段;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如果1是W染色体,则2也是W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极体和卵细胞,其中只有卵细胞能参与受精作用。18.火鸡有时能孤雌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这有三个可能的机制:①卵细胞与来自相同次级卵母细胞的一个极体受精;②卵细胞与来自同一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三个极体中的一个随机结合形成合子;③卵细胞形成时没有经过减数分裂,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请预期每一种假设机制所产生的子代的性别比例理论值(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成活)( D )A.①雌∶雄=1∶1;②雌∶雄=2∶1; ③全雌性B.①全雄性;②雌∶雄=4∶1;③全雄性C.①雌∶雄=1∶1;②雌∶雄=2∶1; ③全雄性D.①全雄性;②雌∶雄=4∶1; ③全雌性解析:火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卵细胞中含有Z或W染色体,与来自相同次级卵母细胞的极体性染色体相同,二者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性染色体组成为ZZ或WW,性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不能成活,后代全为雄性;卵细胞中含有Z或W染色体,来自同一初级卵母细胞的三个极体性染色体为Z、W、W或W、Z、Z,与其中一个极体结合,合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1ZZ、4ZW、1WW(不存活),后代雌雄比例为雌∶雄=4∶1;若卵细胞形成时没有经过减数分裂,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则发育成的个体为雌性。19.图1所示为某高等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2是该动物的一个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CD段含有核DNA分子12个B.DE段和GH段的变化都是细胞一分为二的结果C.FG段可发生交叉互换和基因自由组合D.图2细胞对应时期为图1的CD段解析:根据图2可知,该生物的体细胞核中含有6个DNA分子,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上的核DNA分子有12个;DE和GH段发生的原因都是细胞一分为二;FG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该过程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图2表示的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则该时期为曲线图的HI段。20.分析以下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Ⅲ8与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B.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C.Ⅲ7有一个致病基因由Ⅰ2传来D.Ⅲ8和一患病女性婚配,后代中出现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解析:由题图可知,Ⅱ5和Ⅱ6都没有该病,而其女儿患有该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理论上是相等的。Ⅲ8父母无病,兄弟有病,说明父母是携带者,即Ⅲ8有1/3是纯合子,2/3是杂合子的概率,Ⅱ3一定是杂合子,故Ⅲ8与Ⅱ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Ⅲ7致病基因来自Ⅱ3和Ⅱ4,Ⅱ4致病基因来自其父亲Ⅰ2;Ⅲ8和一患病女性婚配,后代中出现患病女孩的概率应是2/3×1/2×1/2=1/6。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21.(10分)图1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2表示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AC段和FG段形成的原因是 ,L点→M点表示 过程,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 (2)图2中的B图发生在图1中的 段,其分裂后形成 。C图的基因组成是 。 (3)图2中生物与基因型为aabb个体交配,后代与亲代表型相同的概率是 。 (4)对比图中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有什么不同? 。 解析:(1)图1中AC段和FG段核DNA含量加倍的原因是DNA的复制;L点→M点表示受精作用,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精卵细胞膜直接接触也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2)图2中,D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的性别为雄性;B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于图1中的IJ段,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精细胞。图C为有丝分裂中期,经历了染色体的复制,姐妹染色单体上存在相同的基因,其基因组成为AAaaBBbb。(3)图示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与基因型为aabb个体交配,后代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比例为1∶1∶1∶1,所以与亲本表型相同的概率是1/2。(4)GH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与体细胞相同,而OP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故OP段染色体是GH段染色体数目的2倍。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1)DNA的复制 受精作用 信息交流(2)IJ 精细胞 AAaaBBbb(2分) (3)1/2(4)OP段染色体是GH段染色体数目的2倍(2分)22.(10分)某XY型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有花瓣与无花瓣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花瓣的红色与白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棵红花瓣雌株与一棵白花瓣雄株杂交得F1,F1的表型及比例如表。表型红花瓣白花瓣无花瓣雄株1/301/6雌株01/31/6回答下列问题。(1)该植物花瓣性状的遗传符合 定律,判断的依据是 。 (2)该植物花瓣颜色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雄株的基因型是 。 (3)让F1中的红花瓣与白花瓣植株随机交配,理论上F2雌株的表型为 , 比例为 。 (4)用测交的方法鉴定F2中红花瓣雌株的基因型,用遗传图解表示。解析:(1)分析题干和表格内容,两个有花瓣亲本杂交,后代出现无花瓣,且有花瓣∶无花瓣=2∶1,说明控制花瓣有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AA致死,有花瓣为显性性状,无花瓣为隐性性状;亲本雌株为红花瓣,雄株为白花瓣,后代红花瓣全为雄株,白花瓣全为雌株,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此该植物花瓣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2)由题(1)分析可知,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显性性状为白色花瓣。据表格可知,亲本中雄株的基因型是AaXBY。(3)由以上分析可知,让F1中的红花瓣(AaXbY)与白花瓣植株(AaXBXb)随机交配,理论上F2雌株的表型为红花瓣(2AaXbXb)、白花瓣(2AaXBXb)、无花瓣(1aaXBXb、1aaXbXb)=1∶1∶1。(4)遗传图解见答案。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1)自由组合 控制花瓣有无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花瓣颜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分)(2)白花瓣 AaXBY (3)红花瓣、白花瓣、无花瓣 1∶1∶1(2分)(4)(2分)23.(10分)果蝇的截翅和正常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星眼和正常眼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一群正常眼雄果蝇和星眼正常翅雌果蝇杂交,F1表型及比例如下。F1雌果蝇∶F1雄果蝇=1∶1F1雌果蝇:正常眼正常翅∶星眼正常翅∶正常眼截翅∶星眼截翅=4∶12∶2∶6F1雄果蝇:正常眼正常翅∶星眼正常翅∶正常眼截翅∶星眼截翅=3∶9∶3∶9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正常翅和截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 (2)亲代雄果蝇能产生 种基因型的配子,其中同时携带a和b基因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为 。 (3)若F1中的星眼截翅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则F2中星眼截翅雌果蝇的概率为 。 (4)可用 实验验证F1中星眼正常翅雄果蝇的基因型,原因是 。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解析:(1)正常翅与截翅在子代雌雄果蝇中有差异,故可判断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正常翅对截翅为显性。(2)由以上分析可知,亲代雄果蝇基因型为1/3bbXAY,2/3bbXaY能产生3种基因型的配子,即bXA、bXa、bY,其中同时携带a和b基因的配子所占的比例为2/3×1×1/2=1/3。(3)F1中星眼截翅雌果蝇基因型为BbXaXa,F1中星眼截翅雄果蝇基因型为BbXaY,两者随机交配,则F2中星眼截翅雌果蝇B XaXa的概率=2/3×1/2=1/3。 (4)F1中正常眼截翅雌果蝇基因型为bbXaXa,F1中星眼正常翅雄果蝇基因型为BbXAY,杂交产生F2的遗传图解见答案。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1)X F1正常翅和截翅果蝇在雌果蝇和雄果蝇中的比例不同(2分)(2)3 1/3(3)1/3(4)测交(1分) 双隐性纯合子产生的配子中仅含有隐性基因,不会遮盖F1星眼正常翅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的基因,反而可使其配子中的隐性基因在测交后代中表现出来遗传图解:(3分)24.(10分)已知某昆虫(XY型性别决定)的长翅与短翅、灰色翅与白色翅、正常翅与裂翅性状分别由基因A(a)、B(b)、D(d)控制。为研究它们的遗传方式,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一:选取一只灰色裂翅雌昆虫和一只灰色裂翅雄昆虫交配,F1雌雄昆虫均出现灰色裂翅∶灰色正常翅∶白色裂翅∶白色正常翅=6∶3∶2∶1。实验二:选取一只雌性长翅昆虫与一只雄性短翅昆虫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表现为长翅∶短翅=1∶1。回答下列问题。(1)昆虫的短翅与裂翅 (填“是”或“不是”)相对性状。灰色翅对白色翅是 性状,判断依据是 。 (2)实验一中雄性亲本昆虫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 。若让F1中的灰色裂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其子代中白色裂翅占 。 (3)依据实验二无法确定长翅与短翅的遗传方式。要判断该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取F1中的 性状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①若 , 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隐性性状。②若 , 则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③若 , 则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解析:(1)相对性状是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故昆虫的短翅与裂翅不是相对性状。由题可知,灰色翅与灰色翅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色翅,说明灰色对白色为显性。(2)灰色、裂翅这两对性状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灰色对白色为显性,裂翅对正常翅为显性,裂翅DD纯合致死,雄性亲本昆虫的基因型为BbDd,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是BD和bd或Bd和bD。F1中的灰色裂翅的基因型为B D ,即2BBDd、4BbDd,只有BbDd和BbDd交配子代才会产生白色裂翅,白色裂翅(bbDd)占4/6×4/6×1/4×2/3=2/27。 (3)实验二的子代雌雄个体表型比例相同,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若要判断该对性状的遗传方式,可取F1中的长翅性状雌雄个体相互交配。①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隐性性状,杂交组合为aa×aa,则子代雌雄均为长翅性状,无性别差异。②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杂交组合为XAY×XAXa,则子代雌性全为长翅,雄性长翅∶短翅=1∶1。③若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为显性性状,杂交组合为Aa×Aa,子代雌雄表型均为长翅∶短翅=3∶1。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1)不是 显性 灰色翅与灰色翅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色翅(2)BD和bd或Bd和bD 2/27(3)长翅 ①子代雌雄均为长翅性状 ②子代长翅∶短翅=3∶1,且短翅的均为雄蝇 ③子代雌雄表型均为长翅∶短翅=3∶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