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2016年2月14日,谢天琴的尸体被发现在福州市晋安区桂山路172号某中学教职工宿舍5座102单元住处内。经侦查,其儿子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 [2] 2019年4月21日,吴谢宇已经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身上带了30多张身份证,通过网络购买,三年来一直在国内活动 [3] 。5月27日,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吴谢宇批准逮捕 [4] 。8月5日,“吴谢宇弑母案”由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检察院报送福州市人民检察院,涉及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三项罪名 [5] 。2020年12月24日,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 [6] 。2021年8月26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吴谢宇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被告人吴谢宇犯故意杀人罪、诈骗罪、买卖身份证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三千元。 [15]
案情简介:1996年,因邻里纠纷,王自新三子王正军(时年17岁)故意伤害致张扣扣之母汪秀萍死亡。从汪秀萍倒地死亡到警方封锁案发现场这一段时间,张扣扣始终都站在母亲尸体一旁,同年12月5日,王正军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一次性赔付张家96393元,不过这些年,王家一直都没有付清这笔钱,实际上张家只拿到1500元的赔偿。张扣扣对此怀恨在心。18岁那年他就应征入伍,在部队待了两年;2003年复员回家。2018年2月15日,张扣扣发现王正军及其兄王校军与亲戚上山祭祖,待二人返回时,持刀向二人捅刺数刀,致二人死亡。随后,张扣扣又到王自新家中,持刀向王自新胸部捅刺数刀,致其死亡。张扣扣还点燃了王校军的小轿车,致该车严重受损。2019年1月,法院一审判处张扣扣死刑,二审维持原判。7月17日,张扣扣被执行死刑。
包括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以1804年《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德国民法典》为蓝本。
欧洲大陆国家及其曾经的殖民地、民国和现代中国
英国中世纪以来法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律统称
英美及英国曾经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如中国香港)
以伊斯兰法(源于《古兰经》)作为基本法律制度的诸国所形成的“法律”
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各国和其他一些穆斯林国家
公元5~7世纪以前古代印度奴隶制法为主
古印度及周边仿效这种法律的亚洲国家
公元5-7世纪前,已解体。
中国封建社会及亚洲仿效这种法律的国家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法治:中国古代法治有着“法自君出”的特点,突出君主的无上权威,皇帝的言行就是法律,所以,法家的“法治”是“君权之上”、“国权至上”的法治。
礼教:即礼仪教化,礼教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因其重视名份,又称名教,即以名为教。礼教思想统治影响中华民族两千余年。对名教系统的破坏行为称为"僭越"。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君王及奴隶主可以随意残害奴隶
夏:《禹刑》商:《汤刑》
建立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期:德法之争
材料二:叔向: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法律文件),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
材料一:郑子产有疾。谓于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1)支持r反对?原因何在?
①支持:春秋时期,宗法贵族势力削弱,新阶层兴起,“铸刑书”符合社会发展新需求,可保护平民利益。
②反对:公布法律损害贵族利益
①限制贵族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②为法家的“以法治国”及历代王朝法制建设提供了经验。
③维护了封建经济基础,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形成。
材料三: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厉官威名,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 ——《韩非子·有度》
材料四:儒家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礼记˙曲礼》《韩非子·有度》
法家:主张法治,君主用法和刑治国
儒家:主张德治,以礼治国
是在春秋战国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情况下,诸侯国君们寻求理想治国道路之争。
二、封建王朝的法律与教化
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
汉承秦律,制定《九章律》
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思考:秦汉时期法与教化的关系。
材料一: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仪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班固《汉书》
材料二:董仲舒《决狱》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 —(宋)李昉编:《太平御览》第六卷
引经决狱(春秋决狱),以经注律,法律儒家化的开始
材料三:《晋律》首先确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原则,把“五服”制度与法律相结合,凡亲属之间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违反法律,则关系越亲,处罚越轻。——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以经注律,儒法合流,形成“德主刑辅”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
材料三:诸诬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因政教而施刑罚……刑罚不可弛于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唐律疏议》
材料四:礼的精神完全融入于唐律之中,礼允许的行为,唐律也允许,礼不允许的,唐律也基本不允许。《唐律疏议》中有大量的概念、原则、律条都来源于礼。唐代前期关于律、令、格、式的立法有16次和20次之多……通过频繁的修订律、令、格、式,来调整法律,从而达到适应统治者需要的目的。
法自君出,司法从属于行政
732年《大唐开元礼》
材料五:唐朝的礼乐制度主要体现在开元礼中,……其中吉礼的内容主要是祭祀,宾礼的主要内容是接待周边国家的君主和使节,军礼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活动中的仪式,嘉礼主要包括成人、婚嫁、朝议、养老等嘉庆仪式,凶礼主要内容则是有关丧、葬及凶年赈抚、劳问疾苦等。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思考1:为什么法律与儒学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
1.儒学和法家各有侧重,具有互补性。
材料三: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不可易也;法家严而少恩,...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材料四:儒家学说有多面性,如儒家也并不完全排斥法律与刑罚,...正是这种多面性,可以说明儒家学说为什么总能发展出适合封建时代统治阶层需求的统治学说。
材料五: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2.儒学的多面性,适应统治阶级需要。
3.儒学被确定为主流,向法治渗透。
思考2:如何评价“礼法结合,儒法并用”?
材料六: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如果政府官员受儒家道德思想熏陶,尊奉儒家思想,就会贤明有德,奉公守法。然而,当政府以道德的名义滥施暴政,人民是很难判定什么是真正道德的。
材料七:由于礼的侵入,法律思想的德化,法律制度的儒化,使道德高于一切,法律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在人们的意识中法律意识是服从于道德意识的。另外,由于德礼为先,属主导,将法的作用限制到一个极小的范围即罚以内,人们对于法的认识仅在于是镇压、惩罚,这样一来,人们避犹不及,更谈不上运用和掌握。
推动中华法系的形成与发展,利于弘扬儒家传统道德伦理,缓和社会矛盾。
2.局限: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模糊化,判案有主观性及随意性;不利于人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法治意识淡薄。
沿用唐法律体系;制定《宋刑统》《天圣令》
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司法实践中援引唐律
制《大明律》,律为正文,例为附注,创律例合编体例。
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材料八:朱元璋继承“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思想传统,要求“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就是以封建礼教来束缚人民,用封建刑罚来镇压人民。 ——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思考:相比宋朝,明朝乡约有什么变化?
(1)形式上继承儒家伦理教化精神,实质上是强制宣传最高统治者的意志。
(2)君主专制强化,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从宋朝到清朝,乡约所讲内容有何变化?为何会出现这种变化?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1)宋以道德教化为主,用来教育百姓向善互助;
(2)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更多强调顺从、安分守己。
君主专制强化,皇权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乡约经政府利用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礼法结合)
(1)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3)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子产“铸刑书”(成文法)
回顾学习内容,总结中国古代的礼法关系及法律的变化特点。
汉承秦律,制《九章律》,引经决狱,引经注律
律令儒家化,设置律博士,解释律令
删繁就简,对律文逐条解释,《唐律疏议》
颁行《大唐开元礼》;推广家训
以唐律为蓝本,编纂《宋刑统》;《天圣令》
理学渗透;乡约约束;朱熹《家礼》《小学》
明太祖“六谕”,乡约渐有强制力
制《大明律》,重视例,开创律例合编的体例
“圣谕十六条”,《圣谕广训》,乡约有约束力。
重视例,制《大清律例》
形式多样(律、令、例)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 法律与教化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课文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社会治理的工具,罗马法如何征服世界,罗马法,不能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人教统编版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统编版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完美版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罗马建城,罗马共和国,习惯法,成文法,1背景,2目的,4特点,3标志,5评价,罗马帝国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评课课件ppt,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