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教师个体备课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教师个体备课表第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教师个体备课表第2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教师个体备课表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教师个体备课表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教师个体备课表,共20页。
    
    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教师个体备课表)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3 课时
    课题
    17.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4.通过诵读、解读、悟读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达成评价
    1.能识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能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笔下的景色。
    先行组织:
    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结合课前搜集的诗句进行背诵展示。 
    2.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诗人李白,并互相补充。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问题一:回忆诗文,导入新课
    活动1:结合课前搜集的诗句进行背诵展示。 
    活动2:齐读诗题,结合注释理解题目,板书课题。
    问题二: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活动1:跟着课件一起朗读古诗,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古诗。
    活动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活动3:检查自学效果:
    活动4::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学生自学→同桌交流→全班汇报→教师归纳)
    1. 讨论交流。
    (1)中断:指天门山被江水隔断。至:到。回:回旋。相对:互相面对着。出:挺立,一种呼之欲出的动态。孤:单独。日边来:从太阳旁边驶来。
    (2)诗意:雄伟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由东流到这儿回旋汹涌。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出现在眼前,一叶孤舟从太阳那边驶来
    2.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天门山、江水、青山、船、太阳)
    (2)如果让你提笔画下这幅美景,你觉得应该体现天门山和江水的什么特点?
    (天门山夹江对峙,险峻巍峨;江水碧绿,浩荡的江流被东西两面的天门山夹住,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
    (3)默读古诗,想想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通过描绘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豪情。)
    问题三: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活动1: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小组讨论。
    活动2:集体交流。
    问题四:指导诵读诗句。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第二课时

    问题一:自由诵读,初步感悟
    活动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活动2:正音:潋(liàn)滟(yàn)(教师指导读准多音字“抹”)
    活动3:听老师范读,划分节奏。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活动4.指导读出节奏。
    活动5.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同桌交流→班级汇报→教师归纳。
    (2)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相宜:适合;适宜。
    (3)诗意:西湖在天气晴朗时,湖水波光粼粼,显得景色迷人,在山色迷茫的烟雨中更显奇丽。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美丽。
    问题二:再读感悟,感受意境
    活动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活动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活动3:师生交流。
    活动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问题三: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活动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活动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问题四:想一想,议一议
    如此美妙的西湖,在诗人眼中,他把西湖比作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提示: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
    问题五:指导书写
    活动1:师范生写
    活动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三课时

    问题一: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活动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活动2:生字卡片检查认读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活动3:指导古诗朗读:
    活动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问题二: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活动1:老师范读古诗。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句诗的意思。
    活动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活动3:有感情朗读。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借助插图、注释理解诗意。









    能背诵古诗《望天门山》






    能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意。











    能结合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迁移运用:
    洞庭湖这么美,我们也当一回小诗人或小散文家,来赞一赞洞庭湖,好吗?大家可以用上一些优美的语句,或者生动形象的比喻,还可以发挥奇妙无比的想象,写一首诗或一段话。
    成果集成: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山水相映 热爱祖国山
    晴--水 潋滟
    西湖 比西子
    雨--山 空蒙

    湖月——相和
    望洞庭 潭面——如镜 风景优美

    君山——青螺




    作业设计:
    1. 用优美的词语写一段话赞美洞庭湖。
    2. 默写《望天门山》






    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教师个体备课表)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学习目标
    1. 会认“饶、优”等9个生字,会写13生字,读准多音字“参”。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个方面描写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
    3.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把西沙群岛的美丽风景或丰富物产介绍给别人。
    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
    达成评价
    1.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个方面描写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的。
    2.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先行组织:
    1.师:(出示图片)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3.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问题一:自读课文
    活动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活动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活动3:边读边思考:你想了解西沙群岛的哪些方面?
    问题二: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活动1:指名分段朗读,说说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活动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第1自然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用双横线标出,注明“中心句”)
    师过渡: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
    活动3.课文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找出相对应的自然段,明确:海水、海底、海岛)
    问题三:交流课文内容
    活动1:通过读文,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 
    活动2: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问题四:学习生字
    活动1:生字认读、组词。
    活动2:记忆生字,与熟字区分比较。
    活动3:书写点拨。
    活动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问题一:复习回顾
    活动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活动2:用多种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问题二:细读课文,感悟语言
    活动1:学生自由朗读,想想这里的海水与平时见到的海水有什么不同。文中是用什么词来形容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活动2:一起感受海水的美,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
    活动3:海水为什么这么美?借助简笔画和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海底的地形特点导致了海水的异常美丽。
    活动4:(1)默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在文中圈出来。借助各种珊瑚图片感受它的多姿多彩、鲜艳夺目,读出它的美(海底生物)
    (2) 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数量最多的还要数什么呀?(鱼)谁喜欢海底的鱼?请你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
    (3) 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吗?(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鱼多的意思,这样写很有感染力)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鱼很多?
    活动5:抓住关键句,感受鸟多
    (1)用我们掌握的方法自学第5自然段,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能勾画出来吗?
    (2)抓住重点词语“各种、遍地、厚厚的”,更深一步理解西沙群岛的鸟多。(课件展示海鸟、鸟蛋图片)
    ①课件出示: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指名朗读)
    ②为什么说“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因为西沙群岛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活动6: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找出与第1自然段相似的句子,点明写作方法:首尾呼应。
    (2)知道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的作用)

    问题三:回顾全文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能通过关键词句提取关键的信息


    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想象画面,能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迁移运用:
    观察课后小练笔中的图片,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片,把你看到的景色试着围绕一个意思用几句话写下来。

    成果集成: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水: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海底:珊瑚、海参、龙虾 鱼(多) 美丽 富饶
    海岛:鸟(多)

    作业设计:
    1小练笔,小组交流,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的写法,练习写一段话。
    2.完成本课课堂练习。





    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教师个体备课表)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19.海滨小城
    学习目标
    1.会认“滨、鸥”等11个生字,会写13“滨、灰”等个生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达成评价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2.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先行组织:
    1.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欣赏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
    2.唤起情感: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你喜欢这里吗?为什么?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问题一:听读课文,识字学词
    活动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标注自然段序号。
    活动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
    活动3.理解词语。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沿海)喧闹:喧哗,热闹。寂寞:孤单冷清。每逢:每次遇到。
    活动4: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
    活动5.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靠、夏”横画较多,不能遗漏;范写“载”,强调笔顺规则。
    问题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活动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物?海滨小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天空、大海、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渔民、战士、沙滩、庭院、公园、街道;美丽又整洁)
    活动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
    (从海滨→小城,也就是从远→近的顺序观察的。)
    问题三:感悟“海滨”的美
    活动1:自由朗读第1~3自然段,思考:从这座小城看大海是什么样的?
    活动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1)早晨的时候,大海的景色是怎样的呢?(2)指名朗读。
    活动3: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1) 海滩有什么特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场景的热闹。
    活动4:读这部分课文,要求读出感情,给人以美的感受。

    第二课时

    问题一:复习回顾
    活动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问题二:感悟“小城”的独特美
    活动1: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景物?它们是什么样的?(小城的庭院树多、公园美、街道干净。)
    活动2: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庭院里哪些景色能体现小城的美?勾画下来。
    活动3:有感情地朗读4~6自然段。
    活动4: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1)小城的公园有什么特点?是围绕文中哪句话来写的?
    (2)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榕树)它有什么特点?
    活动5:指名读第6自然段,思考:小城的街道有什么特点?是围绕文中哪句话来写的?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街道干净)哪里可以看出街道很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师过渡:小城不仅有美丽的庭院、美丽的公园还有干净的街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出小城的特点?(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心句)思考:这段话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活动6:作者写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与小城的特点是什么关系?
    问题三:总结全文,欣赏体会
    活动1:想想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是抓住了每个地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由远及近,先写海滨的美,再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
    活动2:小结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能用多种识字方法帮助理解新鲜的词语。




    能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能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的对海滨热爱之情
    迁移运用:
    交流:学了这篇课文后,此时你是否也想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别人呢?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成果集成: 海滨 大海: 蓝
    沙滩:热闹
    19.海滨小城 美丽整洁
    小城:树多、叶香、花美
    公园:榕树大 、叶密
    街道:美丽整洁
    作业设计:
    1.积累自己最喜欢句子和词语,并抄写下来。
    2.完成本课课堂练习。

















    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教师个体备课表)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20.美丽的小兴安岭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兴、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初步体会“抽出”“浸”等字词在表达上的好处。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
    达成评价
    1.能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长句子,能初步体会“抽出”“浸”等字词在表达上的好处。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
    先行组织:
    (播放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画面)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里的美丽风光吗?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小兴安岭看看吧。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问题一:初读课文,认字识词
    活动1:初步感知
    (1)学生带着刚才提出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2)把生字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长句子多读几遍。
    活动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让学生自由举手读,集体读。
    (2)重点指导书写“袋、线”。(注意:“袋”字上半部分“代”的斜钩要写得平缓;“线”字右边的两横稍斜。)
    (3)指导读好长句子。学生练读长句子,指名展示读。
    问题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活动1:让学生自由举手分段读文。讨论:文章描写了小兴安岭什么时间的景色?(春、夏、秋、冬的景色。)
    活动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6自然段。
    活动3:小组讨论:这两段对小兴安岭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小兴安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师小结:作者分别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为我们描述了小兴安岭不仅风景美,而且物产丰富的特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景区,尽情地欣赏这美丽的风景吧!
    问题三:读中感悟,重点赏析
    活动1:课件出示小兴安岭四季图,思考:你能用什么方式分辨出图片相对应的季节?(寻找相关段落的第一句话)
    活动2: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小兴安岭的哪一个季节?

    第二课时

    问题一:温故知新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美丽、物产丰富。那么,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问题二:精讲春景,掌握学法
    活动1:仔细地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画出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活动2:方法指点。
    (1)找一找,这段话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2)想一想,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3)品一品,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美?
    ①作者为什么用“抽出”而不用“长出”?(“抽出”是长出的意思,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②写小鹿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小鹿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小鹿的可爱。“侧着脑袋”写出了小鹿欣赏水中影子的姿态,“欣赏”是讲小鹿一边喝水,一边看着溪里流水的样子,好像在欣赏自己的影子。)
    活动3.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景色的美。(注意指导长句的朗读,做到适当停顿,不破句)
    问题三、自学探究,议疑解疑
    活动1:运用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第3至5自然段。
    (1)学生自学,按上述学习步骤可提出哪些问题?
    (2)小组交流,补充课外资料。
    (3)小组汇报,教师引导抓住重点词句理解。
    (4)有感情地朗读,领略“夏秋冬”之美。
    活动2:指名分段朗读第3~5自然段,读出景色的美。(注意长句的朗读指导,做到适当停顿)
    问题四、分层表达,完成课后选做题
    活动1.选择喜欢的季节,说明理由。
    (1)提问:你最喜欢小兴安岭的哪个季节,为什么?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①用一句话说说喜欢的每个季节描写带给自己的感受。
    ②运用“严严实实、苍翠”等文中的词语或自己积累的词语来描述景物的样子。
    ③(2)学生练习,同桌互说。指名学生集体交流。
    活动2:“选做”小练笔。
    出示课后四幅图,我们的家乡什么季节最美?指名学生交流,追问:有哪些景物特别吸引人?是什么样子的?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能初步了解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能读好文中长句子,结合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文中的词语。
    迁移运用:

    拓展交流,最是家乡美。你能学着作者介绍小兴安岭四季的方法,用上自己积累的词语,介绍一下家乡美丽的季节吗?

    成果集成: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 生机勃勃
    夏: 花木繁茂
    秋: 硕果累累 美丽的大花园
    冬: 雪花飞舞 巨大的宝库

    作业设计:
    1. 抄写本课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 完成本课课堂练习。

    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教师个体备课表)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习作 :这儿真美
    学习目标
    1.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一处身边的美景。
    2.积累好词、好句子,引导学生在进行描写时,适当运用。
    3.学会能改正自己的错别字,发现美、分享美的方法,乐于与同伴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达成评价
    1.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学会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一处身边的美景。
    2.初步学会自己修改自己习作,初步学会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
    先行组织:
    细心的同学一定能发现,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如:花园、果园、田野、小河……(课件出示景物图)你最喜欢哪处景物呢?你愿意把身边的美景介绍给别人吗?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吧!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问题一:给出景物,口头介绍
    活动1:给出三处景物,让学生观察并试着用自己的话介绍。(出示景物图片)
    活动2: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
    活动3:秋天的树林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活动4;一到池塘边,我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
    问题二:主题课文回顾,打开习作思路
    活动1:回顾本单元课文典型段落的写法。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5自然段、《海滨小城》第6、第6自然段。让学生懂得围绕一个意思写的重点是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再从几个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将真情实感融入字里行间中去。
    活动2:确定自己要描写的景物,并明确应该突出该景物的什么特点,应该通过什么样的观察顺序突出景物的特点。
    活动3:与小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征求意见并逐步完善。
    活动4:指名说自己的想法,全班交流。
    问题三:交流美,分享发现美景的快乐
    活动1:请你和同桌说一说:这个地方有哪些事物让你觉得美呢?那些事物是什么样子的?
    生生互动:同桌交流思维导图
    活动2:具体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看到的美景,分享美。提示:可以用上这学期新学的词语,也可以用上自己平时积累的美词佳句。
    盛开 飞舞 狂欢 闪闪发光
    漂亮 优美 明朗 静悄悄
    粗壮 香甜 清凉 亮晶晶


    第二课时

    问题一:我手写我心——记录美
    活动1:师送出“金钥匙”:
    Ø(1)有一定顺序
    Ø(2)围绕一个意思写
    Ø(3)用上美词、修辞手法

    活动2::读一读自己的作品,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改正自己的错别字。
    活动3:分享作品,同伴发现同伴圈画出习作中写得好的句子和用的好词语。
    活动4:全班展示交流。
    “欲要看究竟,处处皆留心。”生活中处处皆美景。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美景。
    “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将我们所看到的的美景及时记录下来,你将收获不一样的惊喜!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能借助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分享发现美景的快乐。







    能围绕一个意思写





    迁移运用:
    学会发现身边的美景并写下来。
    成果集成:
    这 儿 真 美

    金钥匙 1、有一定顺序
    2、围绕一个意思写
    3、用上美词、修辞手法



    作业设计:
    认真把发现的美景写下来。


























    3.结构化思维课堂课时教学设计表
    (教师个体备课表)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备课
    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六
    学习目标
    1. 学会交流、总结一段话中的关键句可能出现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 认识“蝌、蚪”等6个生字,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4.阅读古诗,背诵《朝发白帝城》。
    达成评价
    1.能学会交流、总结一段话中的关键句可能出现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能认识“蝌、蚪”等6个生字,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4.能背诵古诗《朝发白帝城》
    先行组织: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新知建构
    问题与活动(做什么、怎么做)
    第一课时

    问题一:交流平台
    活动1: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1)指名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以上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活动2:小组交流,通过以上的阅读和交流,自己有什么发现?(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 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问题二:识字加油站
    活动1:(课件出示)
    蝌蚪 飞蛾 螃蟹
    鲤鱼 鲫鱼 鲨鱼
    活动2: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活动3: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活动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第一行加点的字都是虫字旁,表示这些字跟“虫”有关;第二行加点的字都是鱼字旁,表示这些字跟“鱼”有关。
    这些字都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这样的字叫做形声字。
    (板书:形声字)
    活动5:你还能说出类似的字来吗?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课时

    问题一:词句段运用
    活动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词语,想象画面。
    活动2:小组内交流自己想象的画面是什么?
    活动3:班内交流。(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ABB式词语)
    活动4:小练笔:任选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活动5:用下面的句子开头,试着说一段话。
    车站的人可真多……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第一句中的“人可真多”,第二句中的“夏天的夜晚”是组织说话内容的关键。
    (2)积累关于人多的词语,如:水泄不通、人山人海、人满为患、摩肩接踵……
    积累关于夏天夜晚的事物(繁星、明月、凉爽的夜风……)、夏天夜晚的诗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等,学生积累不够的,教师可相机补充一些。)
    (3)学生练习说话。
    (4)教师点评。
    问题二:日积月累
    活动1::请同学们结合注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活动2:教师串讲古诗背景,学生结合背景理解古诗的内容。
    活动3:小组合作,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古诗的诗意。
    活动4:学生再读古诗,边读边感受诗人的愉快心情。

    嵌入评价(做到什么程度)

    能学会交流、总结一段话中的关键句可能出现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能积累一些声旁表音,形旁表意的字。

    迁移运用: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成果集成:
    交流平台

    语文园地六 语句段运用

    书写提示

    日积月累

    作业设计:
    一、照样子写词语。
    懒洋洋 静悄悄:
    二、用下面的句子作为开头写一段话。
    1.秋天,田野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2.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甜的果实,果香四溢。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