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3(含答案)
展开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质量检测试卷
第一单元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 一 | 二 | 三 | 总分 |
得分 |
|
|
|
|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qiàn zài mù kuànɡ jìnɡ xiá ēn qínɡ yùn mǔ
nián ɡāo jìn pào chán shēn chá shuǐ jiǎn chái
二、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笼:A. lónɡ B.lǒnɡ
鸟笼( ) 笼罩( ) 牢笼( ) 笼络( )
2. 蔓:A.màn B.wàn
蔓延( ) 蔓草( ) 瓜蔓( ) 蔓儿( )
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落花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吃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
2.《白鹭》是郭沫若写的一篇著名的散文。( )
3.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以及童年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4.《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写的。( )
5.《落花生》一课作者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了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格。( )
四、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 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A. 信赖 眼脸 精巧 流线形 B. 生硬 嗜好 孤独 落花生
C. 清澄 铿锵 适宜 桂花雨 D. 恩惠 垂蔓 繁茂 小脑袋
2.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信任并依靠。(信赖)
B.细致光滑。(细膩)
C.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
D.表示出乎意料。(果然)
3. 《落花生》围绕落花生讲了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详写的是( )。
A.种花生 B.收花生 C.吃花生 D.议花生
4. 下列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颜色非常和谐。
B. 流线型结构的身段大小非常匀称,这一切都很适宜。“适宜”写的是身段,而不是颜色。
C. 白鹭水田钓鱼、枝头闲立、黄昏低飞这三个画面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了含蓄美。
D.作者从描写白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两个方面来表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 下列对《桂花雨》中语句体会蕴含的情感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的浓郁,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这句话点出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香气迷人。
C.“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句话生动地描写了儿时的“我”摇桂花的情景,表现了“我”欢乐与兴奋的心情。
D.“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中表现出作者浓浓的爱乡之情。
五、填空题。(28分)
1.照样子,写词语。(9分)
(1)例:又细又亮(ABAC式词语)
、 、 .
(2)例:指指点点(AABB式词语)
、 、 .
(3)例:神气十足(描写神情的词语)
、 、 .
2. 选词填空。(4分)
合适 适宜
(1)色彩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 (适宜)。
(2)他穿这身衣服很 (合适)。
居然 竟然
(3)这样宏伟的建筑,(竟然)只用了十个月的
(4)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3. 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改为“被”字句)
.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
(3)我对什么花。我不懂得欣赏。(用关联词将下列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
4.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1)《落花生》一课围绕落花生写了“ 、 、 、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 ”是详写,“ 、 、 ”是略写。(4分)
(2)唐朝虞世南曾写下一首借蝉来自比的诗歌,诗的最后两句是__ .
. _。(2分)
(3)郭沫若写的《白鹭》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 、
. 的精巧及 、 、 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 之情。(3分)
第二部分 阅读与理解
六、阅读理解。(16分)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看见同事方老师正搬走学校门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视网膜出了问题,告诉我说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有啥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当然是失明了。我听了差点死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多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抠出来给了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真的是做好了把双眼捐给女儿的充足心理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当辅导完了晚自习,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的,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于碰破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生活在彻底的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她和她爸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看见走在后面的女儿和她爸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 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我替他们谢谢你。
- 写出第2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2分)
.
2.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作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6分)
.
.
.
3.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得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3分)
.
.
4.文章第5段划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3分)
.
.
5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2分)
.
第三部分 习作与表达
七、习作展示。(25分)
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呢?请将你心爱的一件物品介绍给大家。要求:描写它的样子,能让同学们借助这些描写想象出它的外形;交代清楚你喜爱它原因,写出自己的喜爱之情;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qiàn zài mù kuànɡ jìnɡ xiá ēn qínɡ yùn mǔ
嵌在 木框 镜匣 恩情 韵母
nián ɡāo jìn pào chán shēn chá shuǐ jiǎn chái
年糕 浸泡 缠身 茶水 捡柴
二、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笼:A. lónɡ B.lǒnɡ
鸟笼(A) 笼罩(B) 牢笼(A) 笼络(B)
2. 蔓:A.màn B.wàn
蔓延(A) 蔓草(A) 瓜蔓(B) 蔓儿(B)
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落花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其中,吃花生是课文的重点部分。(×)
2.《白鹭》是郭沫若写的一篇著名的散文。(√)
3.桂花雨是留在作者记忆中关于故乡以及童年最美好、最迷人的一个印象。(√)
4.《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写的。(√ )
5.《落花生》一课作者通过花生的特点,赞美了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格。(√)
四、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1. 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A )。
A. 信赖 眼脸 精巧 流线形
B. 生硬 嗜好 孤独 落花生
C. 清澄 铿锵 适宜 桂花雨
D. 恩惠 垂蔓 繁茂 小脑袋
2.下列词语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D )。
A.信任并依靠。(信赖)
B.细致光滑。(细膩)
C.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欣赏)
D.表示出乎意料。(果然)
3. 《落花生》围绕落花生讲了四个部分的内容,其中详写的是(D)
A.种花生 B.收花生 C.吃花生 D.议花生
4. 下列对“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 白鹭雪白的蓑毛、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颜色非常和谐。
B. 流线型结构的身段大小非常匀称,这一切都很适宜。“适宜”写的是身段,而不是颜色。
C. 白鹭水田钓鱼、枝头闲立、黄昏低飞这三个画面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充满了含蓄美。
D.作者从描写白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两个方面来表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5. 下列对《桂花雨》中语句体会蕴含的情感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的浓郁,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这句话点出作者喜爱桂花的原因———香气迷人。
C.“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这句话生动地描写了儿时的“我”摇桂花的情景,表现了“我”欢乐与兴奋的心情。
D.“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这句话中表现出作者浓浓的爱乡之情。
五、填空题。(28分)
1.照样子,写词语。(9分)
(1)例:又细又亮(ABAC式词语)
不知不觉 、一心一意 、再接再厉 .
(2)例:指指点点(AABB式词语)
忙忙碌碌 、星星点点 、明明白白 .
(3)例:神气十足(描写神情的词语)
神采奕奕 、炯炯有神 、大惊失色 .
2. 选词填空。(4分)
合适 适宜
(1)色彩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2)他穿这身衣服很(合适)。
居然 竟然
(3)这样宏伟的建筑,(竟然)只用了十个月的
(4)我们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3. 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改为“被”字句)
花生被母亲做成了好几样食品。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我们要爱护环境,不要随处扔垃圾。
(3)我对什么花。我不懂得欣赏。(用关联词将下列句子合并成一句话。)
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
4.按课文内容填空。(9分)
(1)《落花生》一课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议花生”是详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是略写。(4分)
(2)唐朝虞世南曾写下一首借蝉来自比的诗歌,诗的最后两句是:__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__。(2分)
(3)郭沫若写的《白鹭》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低飞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3分)
六、阅读理解。(16分)
盲道上的爱
上班的时候,看见同事方老师正搬走学校门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走过去,和她一道搬。
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视网膜出了问题,告诉我说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有啥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当然是失明了。我听了差点死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多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抠出来给了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真的是做好了把双眼捐给女儿的充足心理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当辅导完了晚自习,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的,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于碰破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生活在彻底的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她和她爸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看见走在后面的女儿和她爸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 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我替他们谢谢你。
- 写出第2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2分)
这个句中的“无知”指的是“不明白方老师搬扯的原因和意图”。
2.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方老师自己作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6分)
如果方老师的女儿真的失明了,会给方老师的女儿、方老师及她的家庭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医生让她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或因为方老师的女儿有可能失明,医生怕方老师到时承受不了,所以医生让她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方老师的“决定”是要把自己的眼睛捐献给女儿。方老师的“准备”是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开始闭眼做家务,练习走盲道。
3.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得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3分)
父女俩通过看方老师表演走盲道,才知道了方老师为了不让女儿失明所作的决定和准备。他们被这种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所以留下了眼泪。
4.文章第5段划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3分)
感同身受的痛苦滋味和深深的关爱之情交织在一起,使“我”内心产生压力,促使“我”去更深切地体会盲人(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更努力地去为他们多做一些实事。
5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2分)
一种是母爱,一种是正常人对盲人(残疾人)的爱。
七、习作展示。(25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