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将进酒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将进酒》为汉府乐曲,意为“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将”有“请”之意,读音为“qiāng” 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李白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有体验。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有较深认识。其诗表现出蔑视封建权贵的傲岸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的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皆为人传诵。
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由道士吴筠(一说玄宗妹妹玉真公主)推荐,由唐玄宗招进京,命李白为供奉翰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被排挤出京,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此后,李白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李白作此诗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李白多次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诗人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借饮酒来发泄胸中的郁积。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借酒兴诗情,写作这首《将进酒》。
诵读全诗,围绕“酒”来对李白进行追问:追问1,李白是如何饮酒的?追问2,李白为什么要这样喝酒?追问3,李白因何而愁?
写什么?结合注释概括主要内容
品读《将进酒》这首诗聚焦的物象是“酒”,要求朗读读出“酒”味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qiāng)进酒 金樽(zūn) 岑夫子(cén)沽( gū )取 对君酌(zhuó) 千金裘 (qiú)钟鼓馔(zhuàn)玉 宴平乐(lè) 恣(zì)欢谑(xuè) 烹羊(pēng) 呼儿将(jiāng)出换美酒高堂:父母 会须:应当不足贵:值得 恣欢谑:放纵径须沽取:即、就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思考:作者悲什么?是如何表现“悲”的
24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29岁,初入长安,无功而返;41岁,奉诏入京,供奉翰林;43岁,奸佞当道,赐金放还。与友人畅饮、作《将进酒》时,李白已年逾五旬。得到朝廷的诏令,“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而今功业一事无成,却已早生华发。对于有才华、有抱负、渴望有所作为的李白而言,怎会不感慨唏嘘,悲从中来?
比兴:先言黄河以引起所咏之悲,同时用流水喻时光。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想象、夸张:天上来、朝暮。空间范畴的想象夸张,极言黄河奔腾而来的气势; 时间范畴的夸张,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悲叹人生短促。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悲:时光流逝,人生易老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思考:作者乐什么?是如何表现“乐”的。
乐:朋友相聚,及时行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直接抒写人生得意,需纵情欢乐。“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三百杯”夸张地写出朋友相聚时的豪爽
“有用”而“必”、“还”,写出了作者的自信,体现了诗人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求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积极用世的态度。乐观自信,肯定人生,肯定自我,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积极的本质。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除了悲/愁、乐,你还读出了什么情感?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思考:作者愤什么?是如何表现“愤”的。
1. 借代的手法,“钟鼓馔玉”即富贵生活(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诗人却认为这“不足贵”,并放言“但愿长醉不复醒”2. 对比,用孔子、孟子、屈原等“古来圣贤”不被重用,来自我安慰。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3. 用典,用“陈王”以自比,一样的才思敏捷, 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
结合李白的思想经历,分析李白为什么不愿醒来?
李白在沉醉中可以暂时忘却现实中的痛苦。什么样的现实让他痛苦呢?社会黑暗,朝廷奸佞当道,权贵掌权,达官贵人结党营私,排斥贤能。这样的现实还曾让李白发出过“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李白“怀抱利器而无所用”,“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只好以酒为解脱。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这些很多人苦苦追求的东西到了李白这里却抵不过一碗美酒,在李白的眼中充满着鄙视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思考:作者狂什么?是如何表现“狂”的。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夸张,作者抑郁不得志,只能将所有的情感通过酒来消除。
先写悲(开头四句)--叹流光易逝
次写乐(欢)(“人生”以下六句)--喜朋友相聚
接下来写愤激之情(“钟鼓”以下六句)--渲不平之气
最后又写狂放之情(“主人”后)--豪放中含悲凉意
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本诗的基调: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读此诗,我们能感受到一种豪放愤激的力量。
又次写狂(“岑夫子”以下六句)--劝朋友喝酒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全诗围绕一个“酒”字,而情感又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为何而愁?此“愁”的实质是什 么?
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易逝,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而慷慨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态,表现了一种怀才不遇又渴望用世的矛盾复杂的情感。豪放是它的外壳,愤激才是它的内核。诗人以狂歌痛饮的方式,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深沉愤慨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与自豪。
李白的形象
从诗中读出一个怎样的李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将进酒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将进酒授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悲什么,为何欢,为何愤,如何狂,何为“万古愁”,话剧《李白》,李白生平,万古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文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李白浪漫至死不渝,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愿长醉不复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将进酒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将进酒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万古之愁,人生短暂,超然自信,怀才不遇,情感脉络,悲之重,欢之浓,愤激之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