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新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PPT课件+导学案+教学设计整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后训练+导学案+教学课件+检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课后训练+导学案+教学课件+检测试题,文件包含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pptx、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pptx、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pptx、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docx、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docx、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docx、章末整合docx、第五章检测试题docx、章末整合pptx、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docx、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docx、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docx等1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章末整合
体系构建
真题体验
体系构建
真题体验
1.(2021·浙江6月选考,8~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业、城镇等要素多形成上游-中游-下游-滨海的四段式空间分布序列。下图为独流入海河流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类型小流域内( )A.上游人口密集,小城镇广布 B.中游城镇均为河运集散地C.下游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 D.滨海城镇职能以商业为主
思路点拨: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上游主要是丘陵山地,人口稀疏,小城镇分布数量较少,A错误;中游城镇部分是河运集散地,并不是全部,B错误;下游地势平坦,水运交通便利,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C正确;滨海城镇以滩涂沙洲和围垦养殖为主,商业不是其主要城镇职能,D错误。
答案:(1)C
(2)该类型小流域在国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上游洪水威胁严重 B.中游地质灾害频发C.下游水体污染加剧 D.滨海滩涂湿地锐减
1.(2021·浙江6月选考,8~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业、城镇等要素多形成上游-中游-下游-滨海的四段式空间分布序列。下图为独流入海河流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思路点拨:第(2)题,上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洪水威胁并不严重,A错误;中游地区多为河运集散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小,B错误;河流下游地区分布有平原湿地和水网良田,水体污染有所缓解,C错误;随着围垦养殖,滨海滩涂湿地面积锐减,D正确。
答案:(2)D
2.(2019·全国Ⅲ卷,1~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回答(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思路点拨: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
答案:(1)B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2.(2019·全国Ⅲ卷,1~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回答(1)~(2)题。
思路点拨:第(2)题,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故C项正确。
答案:(2)C
(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3.(2019·江苏卷,13~14)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思路点拨:第(1)题,PM2.5浓度,在10时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热岛效应增强,地面温度逐渐升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2.5浓度的下降。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并且并非10时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而并非下降。
答案:(1)C
(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
3.(2019·江苏卷,13~14)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思路点拨:第(2)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能源消费结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地减少了SO2的排放量。SO2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出行方式不同,对SO2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总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总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SO2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
答案:(2)A
点击进入 检测试题
章末整合
体系构建
真题体验
体系构建
真题体验
1.(2021·浙江6月选考,8~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业、城镇等要素多形成上游-中游-下游-滨海的四段式空间分布序列。下图为独流入海河流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类型小流域内( )A.上游人口密集,小城镇广布 B.中游城镇均为河运集散地C.下游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 D.滨海城镇职能以商业为主
思路点拨: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上游主要是丘陵山地,人口稀疏,小城镇分布数量较少,A错误;中游城镇部分是河运集散地,并不是全部,B错误;下游地势平坦,水运交通便利,易形成小流域中心城镇,C正确;滨海城镇以滩涂沙洲和围垦养殖为主,商业不是其主要城镇职能,D错误。
答案:(1)C
(2)该类型小流域在国土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上游洪水威胁严重 B.中游地质灾害频发C.下游水体污染加剧 D.滨海滩涂湿地锐减
1.(2021·浙江6月选考,8~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独流入海河流径流量较大,流程较短。此类河流所在小流域的生态、农业、城镇等要素多形成上游-中游-下游-滨海的四段式空间分布序列。下图为独流入海河流小流域生态、农业景观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思路点拨:第(2)题,上游地区地势落差较大,河流流速快,洪水威胁并不严重,A错误;中游地区多为河运集散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小,B错误;河流下游地区分布有平原湿地和水网良田,水体污染有所缓解,C错误;随着围垦养殖,滨海滩涂湿地面积锐减,D正确。
答案:(2)D
2.(2019·全国Ⅲ卷,1~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回答(1)~(2)题。
(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 )A.废料 B.原料 C.能源 D.产品
思路点拨: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示意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中厨余垃圾是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对象,是处理系统中最初阶段的输入物,即原料。
答案:(1)B
(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 )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
2.(2019·全国Ⅲ卷,1~2)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回答(1)~(2)题。
思路点拨:第(2)题,厨余垃圾是作为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原料,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中从厨余垃圾开始分拣,其中最长的处理流程为:厨余垃圾→分拣→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与沼气发电,故C项正确。
答案:(2)C
(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3.(2019·江苏卷,13~14)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思路点拨:第(1)题,PM2.5浓度,在10时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是热岛效应增强,地面温度逐渐升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2.5浓度的下降。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并且并非10时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而并非下降。
答案:(1)C
(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
3.(2019·江苏卷,13~14)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思路点拨:第(2)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和能源消费结构相关。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天然气是清洁能源,极大地减少了SO2的排放量。SO2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无关。出行方式不同,对SO2浓度有影响,主要区别在于总汽车尾气排放量,华东地区经济发达,总汽车尾气排放量相对较高,SO2浓度也应高,说明不仅仅是出行方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同。
答案:(2)A
点击进入 检测试题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