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达标测试
展开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藤野先生》、《范爱农》;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②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③ 。
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即所缺的内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第①②处每处 2 个,第③处填所缺内容)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无常》一文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B.《二十四孝图》一文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时的感受,抨击了封建孝道。
C.《范爱农》一文描写了同乡好友范爱农的故事,表达了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支持。
D.《父亲的病》一文写到了给鲁迅父亲看病的陈莲河先生,他的药方是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下列说法与鲁迅《朝花夕拾》一书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阿长是鲁迅家中保姆,她没有文化,迷信甚至有些粗俗,但她朴实、善良、诚恳,是作者心中可敬的长妈妈。
B.藤野先生是深受鲁迅敬爱的异国恩师。
C.鲁迅放弃学医是因为他糙发现在日本无法受到最好的西医教育,不能实现自己治病救人的理想。
D.看五猖会本是童年鲁迅难得一遇的盛事,却因为父亲逼迫背诵《鉴略》而变得十分扫兴甚至痛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有一种丹,”
有一回先生说,“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因为舌乃心之灵苗……价钱也不贵,只要两块钱一盒……。”
他沉思了一会,摇摇头。
“我这样用药还会不大见效,”有一回先生又说:“我想,可以请人看一看,可有什么冤愆……。医能医病,不能医命,对不对?自然,这也许是前世的事……。”
上面的文段选自_____的作品《_____》,文中的先生是_____,先生给他开药方是为了_____。
下列各项填入空缺处,正确的一项是
A.①鲁迅 ②父亲的病 ③陈莲河 ④骗取钱财
B.①老舍 ②骆驼祥子 ③杨先生 ④为样子治病
C.①鲁迅 ②琐记 ③衍太太 ④暗中使坏
D.①老舍 ②骆驼祥子 ③曹先生 ④给虎妞看病
根据《朝花夕拾》,梳理鲁迅的求学之路。
《朝花夕拾》为我们展示了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毕业后,选择了 ;在日本仙台学习时,选择了 。
名著阅读。
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鲁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选择《阿长与<山海经>》中“温馨的回忆”《五猖会》中“理性的批判”的相关内容各一处,加以阐述。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是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发表的感慨,这个感慨是针对什么事件发的?体现了鲁迅当时什么心理?
名著阅读。
(1) 讽刺,是用艺术的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以下《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作者没有对其进行讽刺的是
①藤野先生
②老莱子
③长妈妈
④范爱农
⑤名中医
A.①②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③④
(2) 《朝花夕拾·小引》中鲁迅写到:“这回便轮到陆续载在《莽原》上的《旧事重提》,我还替他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在你看来,作者为什么要更改书名?请结合书中某个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附加题: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的。“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十分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1) 1926 年,鲁迅先生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以《 》为总题目发表于《莽原》, 1928 年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
(2) 请选取《朝花夕拾》,谈谈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结合文章,谈一谈寿镜吾老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根据《朝花夕拾》的内容,在横线上填上相应人物的姓名。
(1) 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2) 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3)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②“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③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④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⑤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⑥“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⑦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⑧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⑨粤自盘古,生于太荒,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⑩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⑪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⑫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⑬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⑭“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⑮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⑯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⑰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⑱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 请根据选段内容和提示信息,完成下表。
(2) 请结合文章分析父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3) 怎样理解第⑬段中的“梦似的就背完了”?
(4) 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儿童教育的看法。
1. AF;DE;理性的评判
2. C
3. C
4. A
5. 琐记;矿路学堂;藤野先生。
6. 去日本学医;弃医从文(文艺创作)
7. 《阿长与<山海经>》中“温馨的回忆”示例:长妈妈给“我”吃福橘,给“我”买《山海经》《五猖会》中“理性的批判”示例:在“我”去看迎神赛会前,父亲让“我”背《鉴略》,背不出就不准“我”去看赛会,这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8. 针对当时日本同学怀疑自己作弊,诽谤“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这个事件引发的感慨;体现了作者受屈辱后极为心酸和愤懑的情感。
9.
(1) D
(2) 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满足了幼时“我”的心愿,藤野先生给“我”改讲义,给了“我”平等的尊重;“朝花”表明过往的这些人和事是带来过美好的,如今“夕拾”,对比现实的严酷,更现怀念之情,寄托理想之意。
10.
(1) 旧事重提
(2) ①《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为童年的鲁迅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发生了兴趣,乃至影响了他一生的文学道路;②《父亲的病》,由于父亲的病而奔走药铺与当铺,看到那些所谓的“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他们勒索钱财、巫医不分、故弄玄虚,使鲁迅在受尽世态炎凉中引发了对国民性的深刻思考,走上了学医救民的道路;③《藤野先生》,“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改变了鲁迅学医的想法,从而有了后面的弃医从文。
(3) 言之有理即可。
11.
(1) 寿镜吾
(2) 藤野先生
(3) 长妈妈
12.
(1) 父亲让我去拿书;痛苦无奈;我给父亲背书
(2) 父亲是个很严肃的人(或父亲是一个专制、不了解儿童心理的人)。
(3) 突出我对自己竟然快速并且无误背完父亲规定内容的惊讶,不可置信及长时间枯燥背诵后的混沌麻木心态,间接写出这件事对“我”造成的伤害,目睹了父系下令强迫背书如梦一般让我讨厌。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儿童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文中一次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的索然无味,严重挫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这种教育只会挫伤儿童学习的积极性。篇目
求学历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就读于三味书屋
《1 》
先就读于江南水师学堂,后因为不满其“乌烟瘴气”,改读 2
《3 》
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后“弃医从文”
事件
“我”的心情
准备去东关看五猖会了
高兴
①
忐忑
父亲勒令我背《鉴略》
②
③
急切
终于可以去看五猖会
无趣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精练: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133627_t7/?tag_id=28" target="_blank">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精练</a>,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语言表达,名著选段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精品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天演论 沈四太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习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