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前预习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五代之弊是什么,如何防止五代之弊,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方镇太重,宋二府三司制,2分散机构权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作为儒家礼制的核心,祖宗崇拜的原则与实践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法律、社会等诸多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在宋代,这种原则与实践凝聚为所谓“祖宗之法”。围绕“祖宗之法”,在宋代曾有许多不尽相同的提法,……诸多说法的共同之处,在于对本朝前代帝王所施行法度中一以贯之的精神之追念与推崇。——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
(赵)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武将权重
①北宋建立后,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②统治者吸取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一、“祖宗之法”的确立: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①行政:派文官任“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夺节度使实权的措施:“罢领支郡”,让节度使只负责其坐镇之州的政事。资历较深的节度使调任中央,以文官知州代替空位。
(宋太祖)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管榷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②财政: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事: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思考:与唐代三省六部制相比,宋朝二府三司制有何新的变化?
枢密院(调兵权)三衙(统兵权)
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分割,加强了君权。
宋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
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绝大部分赋税上缴中央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②设立“四监司”,从不同方面 对各州进行监控。
(3)实行崇文抑武方针
抑武:罢免宿将兵权, 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崇文: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 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收权】 (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
(2)分散机构权力【分权】 (二府三司制;“四监司”、通判)
劝学文——宋真宗富豪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种粟。安屋不用加高粱,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与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北宋童谣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转对条上四事》
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极一世之人志虑之所周浃,忽得一智,自以为甚奇,而法固已备之矣。是法之密也。虽然,人之才不获尽,人之志不获伸,昏然俯首一听于法度,而事功日隳,风俗日坏,贫民愈无告,奸人愈得志。 ——叶适《实谋》
①积极: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②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也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
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 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钱穆《国史大纲》
北宋建立之前,契丹族建立的辽朝在北方草原崛起,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形成严重威胁。
北宋两次发起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北伐,均告惨败。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澶渊之盟”(1005年)。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
辽 契丹族(907—1125年)
契丹给宋造成的亡国威胁远大于西夏,而西夏给宋造成的国防压力则远甚于契丹。 ——李华瑞《北宋朝野人士对西夏的看法》
西夏 党项族(1038—1227年)
P54【思考点】 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 ——《续资治通鉴长编》
不可取:北宋作为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签订和议,每年付出 一大笔钱财,是一种屈辱的行为。可取:北宋军事积弱,“以钱财换和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面临的 困境。和议签订后,北宋在政治上并不屈辱,而经济损失有限。
天下之入不过缗钱六千余万,而养兵之费约及五千万。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 ——蔡襄《强兵篇》
宋初至元丰以前,官制最为繁猥,六部九寺皆为空官,特以寄禄秩、序班位,而别以他官判职事。如兵部事归枢密院,户部、工部归三司。 ——王士禛《池北偶谈》
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化。
①募兵过滥,连吃败仗。
①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②国家积贫积弱(“三冗二积”)
结局:遭到官僚集团抵制而失败
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吏治方面)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吏治方面)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吏治方面)择官长(慎选地方长官)(吏治方面)均公田(官员等级职田)(吏治方面)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经济方面)修武备(整治军事战备)(强兵方面)减徭役(减轻人民负担)(经济方面)推恩信(落实惠政信义)(法治方面)重命令(重视朝廷号令)(法治方面)
④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基本原则:加强国家对农业、 商业、军事等领域的管理和控 制,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1)成效: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大笔收入。
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
结合P52 【学思之窗】
①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
②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
③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两位皇帝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同年,北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此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 稍有上升,继续维持南北对峙局面。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南宋初年,宋军抗金。
(2)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主动向金朝求和。
问题探究:宋高宗为什么视岳飞为心腹之患?
材料:时上颇厌兵,入其言。会诸将稍恣肆,各以其姓为军号,曰“张家军”“韩家军”,桧乘间密奏,以为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萌,不可不虑。上为之动,遂决意和戎,而桧专执国命矣。——(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祖宗之法复归削弱武将、守内虚外!
宋与辽、西夏、金地位之对比
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 ——邓广铭
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软弱的一个朝代。 ——黄仁宇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图片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王安石变法,南宋的偏安,文书政令,崇文抑武文官政治,先战后和,王安石变法背景,王安石变法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评课课件ppt,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古代史,君主专制,强干弱枝,文官政治,宋制之弊,变法革弊,政权并立,中书省,门下省,唐三省六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授课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