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浙教版科学初三上学期其他全套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章节复习 第三章本章复习讲义
展开
本章复习eq \a\vs4\al(能,量,的,转,化,与,守,恒)eq \b\lc\{(\a\vs4\al\co1(能量的转化及其量度\b\lc\{(\a\vs4\al\co1(能量的相互转化,能量转化的量度——功\b\lc\{(\a\vs4\al\co1(物体是否做功,功的计算:W=Fs)),能量转化快慢的量度——功率\b\lc\{(\a\vs4\al\co1(比较做功的快慢,功率的计算:P=W/t)))),认识简单机械\b\lc\{(\a\vs4\al\co1(杠杆及其应用\b\lc\{(\a\vs4\al\co1(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滑轮、滑轮组及其应用,机械效率\b\lc\{(\a\vs4\al\co1(有用功、额外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不同能量的转化\b\lc\{(\a\vs4\al\co1(动能、势能及其转化,内能及改变内能的方法\b\lc\{(\a\vs4\al\co1(改变内能的方法\b\lc\{(\a\vs4\al\co1(做功,热传递)),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电能及其转化\b\lc\{(\a\vs4\al\co1(电功率,电功,电热)),核能及其应用)),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综合题【专题解读】 对本章知识的考核,往往会综合各节内容进行命题,解题时注意从已知条件入手,根据题中给定的物理量把所求的量分散到已知量中,利用物理公式或中间量的数据关系建立关系式,最后导出所求量,这种思考方法叫做分析法。步骤是:(1)认真审题,剖析题意,确定各量间的关系。(2)根据已知量和待求量的关系,结合相应的公式或物理规律建立关系式。(3)逐步分析、计算中间的物理量,直至导出所求量。例1 (三明中考)在农村常有家庭挖井取水。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土,他用20s的时间把重为120N的土从井中匀速提升5m,拉力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求:(1)有用功。(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拉力的大小。(4)拉力的功率。 电功、电功率与电热【专题解读】 有关电功、电功率及电热的具体计算应注意以下两方面:1.明确各公式的适用范围,如下表所示:2.要学会选择合适的公式。具体的方法是:(1)选带已知量:尽可能地选择带已知量的公式。(2)选带不变量(相等量):如果已知量不足,则尽可能地选择带有一些不变量、相等量的公式,这样可以利用其他的一些已知数据求出该不变量(相等量),然后利用它间接地进行求解。例2 如图甲是某同学家的水族箱,箱内盛水40L,为了让热带鱼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箱内装有一个“220V 200W”的电加热棒给水加热,当水温升到设定值时加热棒便自动停止工作,待水温自然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再次加热,使箱内水温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水温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c水=4.2×103J/(kg·℃)]求:(1)水族箱内水的质量。(2)正常工作时,通过电加热棒的电流。(保留一位小数)(3)电加热棒给水加热时的效率。例3 (淮安中考)小华的物理老师在上课之前,测定了额定电压为2.5V小灯泡的I与U的关系的数据如下表所示:(1)从数据可知,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为______A,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____Ω,额定功率为______W。(2)小华想亲自做一次,看能否测得同样的数据。于是她设计了如题(a)图所示的电路,准备对该小灯泡进行再次测量,小华找来了实验器材并连接了部分实物电路,其中电源用的是2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标有“50Ω 1A”。①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照题(a)图所示电路,帮小华将题(b)图中缺少的两根导线补充连接完整。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______端(填“A”或“B”);闭合开关后,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但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是___________________。③小华能通过这个实验得到上述表格中的每一组实验数据吗?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用两块铜片、热电偶、电动机(带风扇)组成一个电路,铜片1插在90℃热水中,铜片2放在空气中,如图所示,半分钟左右风扇发生转动,这就是温差发电现象。有关该实验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1题图A.温差发电的实质是内能转化为电能B.温差发电不遵守能量守恒定律C.热水的内能全部转化成风扇的机械能D.两块铜片有温度差,风扇就会转2.两个完全相同的篮球,表面涂黑,从不同的高度自由下落至同一地面,在地面上留下如图所示的黑色圆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2题图A.落在甲处的初始重力势能大B.落在乙处的篮球质量大C.落在乙处的篮球初始高度大D.落在甲处的篮球重力做功多3.如图所示,AOB是光滑轨道,A点的高度H大于B点的高度h,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沿轨道AOB到达B点后离开(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3题图A.小球从A点到O点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增大B.小球离开B点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球离开B点后运动轨迹可能如图中的虚线①D.小球离开B点后运动轨迹可能如图中的虚线②第4题图4.如图所示,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砖,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第一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1作用于ab的中点,第二次用竖直向上的力F2作用于bc的中点,都使它们在竖直方向上慢慢向上移动h(hW2 B.F1=F2,W1F2,W1>W2 D.F1=F2,W1=W25.如图甲所示,重为80N的物体在大小为10N,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保持拉力F1不变,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2,拉物体匀速向右运动1m。若不计滑轮、绳的质量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则( )第5题图A.物体向左运动时,拉力F1的功率P1=30WB.物体向右运动时,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10NC.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10ND.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所做的功W2=40J6.如图1所示,水平路面由三段长度相等的粗糙区域组成。在2N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块(体积忽略不计)从区域①的最左端由静止开始运动,在刚进入区域③时撤去拉力,物块最终停在区域③的最右端。图2为物块在区域①和②上运动的v-t图像,则( )第6题图A.区域①路面的粗糙程度比②的大B.拉力在区域①中做功的功率比②的小C.物块在区域①上所受的摩擦力等于2ND.物块在区域③上运动的时间可能为1s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输出电压恒定不变,现将一个灯泡L接在离电源很近的A、B两点时,灯泡L的功率为81W,若将灯泡L接在离电源较远的C、D两点时,灯泡L的功率为64W,则此时输电导线AC、BD共同消耗的功率为( )第7题图A.2W B.4W C.8W D.17W第8题图8.如图所示,a、b为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石块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随高度变化的两条图线(不计空气阻力),其中________(填“a”或“b”)是动能—高度关系图线,小石块达到的最大高度为________m,小石块在3m高时的机械能为________J。第9题图9.小翔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图示一款捕鼠器。将一块木板用铰链固定在桌边的O点,木板能绕O点转动,食饵放于A点,A的下方放一水桶,木板经打蜡后,很光滑。捕鼠器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木板的重心位于________(填“O点”、“略偏O点左侧”或“略偏O点右侧”)。第10题图10.(盐城中考)在物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机械模型。推动硬棒CD或EF,使它们在水平面内绕轴O转动,即可将绳逐渐绕到轴O上,提升重物G。硬棒CD是________力杠杆,滑轮B________(填“能”或“不能”)改变力的大小。在重物上升的过程中,轴O上增加的绳长________重物上升的高度。11.小明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已知甲、乙两容器中分别装有10Ω和5Ω的电加热器。将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分别装入甲乙两个容器中,然后通电加热。每隔一定时间测量一下液体的温度,从而得到水和食用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如图丙)。由图丙可知:水沸腾时吸热,温度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食用油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____J/(kg·℃)。(假设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液体吸收)第11题图12.小刚观察了市场上的“测重仪”后,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原理图,A为托盘,P为金属滑片且固定在托盘下的轻质弹簧上,并能随轻质弹簧一起上下滑动,当托盘中不放物体时,P位于R的最上端。已知R0=5Ω,R的最大阻值为25Ω,电源电压恒为3V。问:第12题图(1)图中的质量表应该用什么电表改装?(2)当开关S闭合,不称量物体时,通电5min电阻R消耗的电能是多少?(3)当称量物体质量达到最大值时,R0消耗的功率是多少?参考答案【重点专题】例1 (1)600J (2)75%(3)80N (4)40W 例2 (1)40kg (2)0.9A (3)84%【综合应用】例3 (1)0.2 12.50.5 (2)①如图 ②B 灯泡断路③不能 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太小【巩固提升】1.A 2.C 3.D 4.D5.D 6.B 7.C 8.a 4 29.杠杆平衡条件 略偏O点右侧 10.省 不能 等于 11.不变 大于2.1×103 12.(1)电流表 (2)75J (3)1.8W电功电功率电热适用范围W=PtW=UItP=W/tP=UIQ=I2Rt适用于任何电路W=I2RtW=U2t/RP=I2RP=U2/RQ=W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实验次数123456U/V0.200.801.402.002.502.90I/A0.020.080.140.180.200.21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