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四单元复习试题(十五)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四单元复习试题(十五),共9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前四单元复习试题(十五) 一、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对文学常识的阐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的结构必须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这五个部分组成,真实性、及时性、简明性(概括性)是它的基本特征。B.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C.新闻六要素指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它与记叙文的六要素完全相同,因此,新闻属于记叙文的一种。D.《一着惊海天》这篇消息报道了我国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新闻事件。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曦月(xī) 襄陵(xiāng) 追溯(sù) 抵御(yù)B.长啸(xiào) 荇草(xìng) 颓败(tuí) 急湍(tuān)C.轩邈(miǎo) 鸢飞(yān) 横柯(kē) 缥碧(piǎo)D.东皋(gāo) 驱犊(dú) 萋萋(qī) 戾天(lì)3.《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溃退(kuì) 遗嘱(shǔ) 颁发(bān) 仲裁(cái)B.刹那(shà) 翘首(qiáo) 悄然(qiǎo) 屏息(bǐng)C.凛冽(liè) 着舰(zhuó) 娴熟(xián) 镌刻(juān)D.巨额(é) 咆哮(páo) 轨迹(guǐ) 舰艉(wēi)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B.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C.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D.大赛前夕,教练员喋喋不休地嘱咐参赛选手赛场上的注意事项。 二、基础知识综合6.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wǎn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绯红( ) 发髻( ) wǎn( )如(2)“油光可鉴”的“鉴”的意思是__________。(3)画线句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 三、综合性学习7.应用文。我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下水仪式将于明天(2017年4月26日)9:00在大连造船厂举行,届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将进行现场直播。为此,育才中学准备明天组织全体同学在本班教室集体收看现场直播。请你以育才中学政教处的名义,就此拟写一则简明扼要的通知。 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月色入户 户:门 B.念无与为乐者 念:考虑,想到C.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但是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虞水之再至A.无案牍之劳形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沿河求之 D.何陋之有1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篇幅虽短,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有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却融叙事、写景、议论于一炉。先叙事,再写景,最后议论点题。B.乙文记述苏轼调任徐州期间的事迹。全篇叙述苏轼和官员奋力抗洪,过家门不入,最后保住徐州城,获得民心的故事。C.甲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两字传达出苏轼和朋友漫步的凄凉。乙文主要采用叙述的写作手法,思路清晰,传达出作者对百姓的爱护之情。D.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苏轼在被贬时和备受重用时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念无与为乐者”可以看出他贬谪的悲凉、贬居的寂寞;“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可以看出他坚决守护百姓安危的决心。11.用现代汉语翻翻译下面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①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竞没有寄过一封信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②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③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14.理解下面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的含义及作用。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15.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藤野先生"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想象一下,藤野先生可能会对作者说些什么?试写出几句。16.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邓迎雷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候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17.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根据文章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另外两件事。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②________。③________。18.结合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①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字能否删去,为什么?)②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此句在表达上有何妙处?)19.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20.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 六、作文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1.B2.C3.A4.C5.D6.(1) fēi jì 宛(2)照(3)比喻 7.通知各班级(各班主任):我国首艘国产航母将于明日下水。请组织本班学生于2017年4月26日9:00时在本班教室集体收看央视新闻频道的现场直播。育才中学政教处2017年4月25日8.D 9.A 10.C 1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1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13.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和鼓舞。 14.最:表示程度极高,表明藤野先生给“我”鼓励最大,让“我”感激的程度最深,从而突出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15.符合心理描写就可以。 16.他是一个正直无私,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念的学者,是一个为人善良、诚恳,工作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17. 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18.(1)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示例二:“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是,一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他赶快回家,听到关 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2)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 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 19.示例: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20.①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②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 21.成长路上的阳光 闭上眼,静静感受着阳光洒在身上的细微触觉,无声无息地浸入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是那样轻柔而温暖。如同父母的爱照耀着我们成长的道路。那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在身边默默的陪伴,便是最温暖的阳光。 记得一次考试失利,满脸悲伤的回家,却一句话也不说。妈妈当时什么也没问,只是抚摸著我。可在她的眼里,我看到她的担心。那晚我失眠了,睁眼盯着黑漆漆的天花板,心如同落入黑洞。突然听到脚步声,赶紧装睡。感觉道的是妈妈轻掩被角,想必这不是第一次吧。突然觉得好温暖。 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又何止表现在这一个方面呢?早上睁眼,便看到桌上美味的早餐,那是我们还在熟睡时父母早早起来准备的。那个睡得比我们晚,起得比我们早的人,除了父母还有谁呢?当我们生病时,替我们生病的人是父母。那个自己受苦却从不抱怨的认识父母。 父母总是把最好的一面留给我们,把压力留给自己。然而,我们却总是抱怨,总是看不到父母的付出。也许当爱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就忽略了它,使它成为理所当然。 我想,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在我的成长路上,因为有父母的爱,所以温暖。因为他们的爱,所以有五彩斑斓的世界。纵使成长路上布满荆棘,纵使遍地沙砾,总是前方道路不明,有父母的爱,就有阳光。在阳光照射下,还有什么黑暗驱不走呢? 轻轻的问候父母,希望你们安康,长寿,让我的成长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