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优秀课后作业题
展开1.2人口迁移(练习)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常住人口的数量空化与自然环境、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各领城协作分工一休化发展。下图为上海、江苏、安徽2011-2018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
A.①上海 ②江苏 ③安徽 B.①上海 ②安徽 ③江苏
C.①安徽 ②江苏 ③上海 D.①江苏 ②上海 ③安徽
2.①地常住人口增量增加明显,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设施便利,吸引外来人口 B.生态环境优良,人居环境优越
C.政府政策支持,鼓励人口生育 D.承接产业转移,人口回流增多
【答案】
1.C 2.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与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1.根据题意,长三角地区各领域协作分工一体化发展。其中上海会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劳动力丰富的安徽,安徽则会承接上海、江苏等经济发展较快区域的纺织产业、重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安徽的常住人口会在政策方案实施后出现增长,兴起“回乡”热潮,图中符合的为①。而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城市—上海,则以发展科技主导产业为主,需要的是科技人才,对劳动力素质需求较高,大量的劳动力开始离开,常住人口增量开始下降,甚至会出现常住人口负增长,图中符合的是③。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介于安徽和上海之间,既要承接来自上海的产业转移,又要将本地的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所以常住人口增量会保持相对稳定,图中符合的是②。ABD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
2.安徽常驻人口增量增加明显,是因为承接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大量劳动力回流,人口回流增多,D项正确。交通设施来说,比上海和江苏较为不足,没有明显优势,所以并不能因此吸引外来人口,A项错误。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方面,江苏和上海的建设可能会更好,并不能成为人口增量增加的原因,B项错误。常住人口在短期内增量大量增加,与鼓励生育关系不大,C项错误。故选D。
【点睛】安徽积极承接上海非大都市核心功能疏解和苏浙产业转移,整体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会使得大量劳动力回流,安徽的常住人口增量不断加大。
"收缩城市"是指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2007~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收缩"。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年或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有专家认为收缩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据此完成下图小题。
3.东北地区"收缩城市"较多的原因是( )
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开发时间较晚 ③经济面临转型 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应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现象,下列措施最适宜的是( )
A.建设卫星城镇,分散城市职能 B.扩大工业规模,增加就业岗位
C.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吸引人口迁入 D.改善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城市内涵发展
5.对“有专家认为收缩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的正确理解是( )
A.城市收缩有利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平衡
B.城市收缩有利于提高我国城市化的总体水平
C.城市收缩有利于减轻收缩城市的老龄化问题
D.城市收缩引起的人口流动会促进国家内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答案】
3.C4.D5.D
【分析】
3.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多为重工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①正确;城市面临经济转型过程,就业出现问题,人口流向外地,③正确;东北地区为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严重,导致人口外迁,④正确;城市收缩与开发的时间无关,②错误。故选C。
4.城市本身在收缩,在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不合时宜,A错;东北地区城市多为重工业城市,本身以制造业为主,但产业结构单一,并不能增加劳动就业岗位,B错;城市的吸引力主要在于城市产业特征,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并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有效措施,C错;改善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城市内涵发展,可能留住人口,D正确。故选D。
5.城市收缩会加剧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不利于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平衡,A错误;城市收缩不利于提高我国城市化的总体水平,B错误;外迁人口多为青壮年,城市收缩会加剧收缩城市的老龄化问题,C错误;城市收缩引起的人口流动会促进国家内部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
“虹吸效应”是指区域的中心城市吸收了周边城市的各种资源,随着资源的聚集,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强,周边城市的人才会逐渐流失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受政策影响以及过度聚集的拥挤导致其技术、人才、产业、资金等向外围地区迁移,从而促使外围城市的经济发展的现象。下图为广东省2012-2017年户籍人口逐年净迁移人数(万人)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上图反映出人口迁移的变化是( )
A.穗深人口迁入2013年达最大值 B.三四线城市人口净迁出2013年达最大值
C.佛惠莞年人口迁入数持续上升 D.2015-2016年佛惠莞人口变化幅度最大
7.广州、深圳的“虹吸和外溢效应”引起的人口迁移,其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快城市职能转变 B.加重城市社会负担
C.导致城市发展停滞 D.促进城市协同发展
【答案】
6.B7.D
【分析】
6.读图可知:上图反映出人口迁移的变化是三四线城市人口净迁出2013年达最大值,B正确。穗深人口迁入2014年达最大值,A错。佛惠莞年人口迁入数波动上升,C错。2016-2017年佛惠莞人口变化幅度最大,D错。故选B。
7.广州、深圳的“虹吸和外溢效应”引起的人口迁移,其带来的影响是技术、人才、产业、资金相互的交流和调配,促进城市协同发展,D正确。跟城市职能转变无关、不会加重城市社会负担、会促进城市发展,ABC错,故选D。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的迁移的相关知识。
自21世纪以来,随着进藏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青藏高原人口流入量增大,并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下图为青藏高原人口流入状况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扇形区内人口流入季节波动最大的是( )
A.NW-NNW B.NNE-NE C.ESE-SE D.ENE-E
9.兰州的人口流入人次与北京大致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有直接进藏的铁路线
C.和西藏的相对距离优势更明显 D.和西藏的风俗习惯相近
【答案】
8.B9.C
【分析】
8.结合图例可看出,NNE-NE区内高值季和低值季两条线间隔最大,说明人口流入季节波动最大,B正确。
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经济发展水平比兰州高,A错。北京和兰州都有直接进藏的铁路线,B错。兰州距西藏近,与北京相比距离优势更明显,C正确。兰州与西藏的风谷习惯差异较大,D错。
【点睛】读统计图时,应先看图名、图例再回答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因子之一,在省际间迁移流动已成常态。下图为“我国某省不同年份迁往主要目标省(市、区)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省最有可能是( )
A.江西省 B.贵州省 C.安徽省 D.黑龙江省
11.该省人口迁出状况主要体现了( )
①空间的邻近性 ②环境的整体性 ③区域的差异性 ④区域的相似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0.D 11.B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区域认知的能力。
10.根据图上信息,该省从1995年到2015年之间,前往辽宁省、北京市、山东省的人口最多,其次是山东、天津、河北等,可以看出,该地区应该位于北方地区,且十分临近辽宁省。江西省位于南方地区,A项错误。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B项错误。安徽省位于中部地区,离辽宁较远,C项错误。黑龙江省位于东北地区,靠近辽宁、北京等地,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选D。
11.该省的人口迁出状况,从图上可以看出,是以临近的地区为主,所以体现了空间的临近性,①正确。其次大量人口去往北京、山东,去临近的吉林却相对较少,说明有经济发展等因素,即区域的差异性,③正确。迁往辽宁人较多,迁往吉林的人较少,体现不了环境的整体性,并且黑龙江与山东、北京等地相差较大,体现不了区域的相似性,②④错误。AC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
【点睛】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和通信、文化教育事业、婚姻和家庭;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人口迁移一般指的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处于京津唐和长江三角洲的中间地带,人口迁移明显。1860年东北地区开禁放垦,以山东人为主的移民迅速涌入黑龙江等省份,形成“闯关东”现象。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受“儒家思想”影响,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大多从落后地区迁向发达地区。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2000年山东省的迁移人口总量达891.18万人,其中省内的县、市区内的迁移人口有869.33万人,省区际间的迁移人口有21.83万人。下表为第五次人口普查迁移人口受教育程度统计(山东与全国对比)(单位:%)
| 山东省内 | 全国省内 | 山东省外 | 全国省区际间 |
初中以下 | 51.31. | 55.56 | 70.75 | 76.30 |
高中、中专 | 32.41 | 28.60 | 16.54 | 14.28 |
大专以上 | 16.28 | 15.84 | 12.71 | 9.42 |
(1)说明1860年以后黑龙江省吸引山东人口大量迁入的原因。
(2)描述第五次人口普查山东省人口迁移特点。
(3)分析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的原因。
【答案】(1)政策支持;黑龙江省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人口稀少或地广人稀。
(2)规模大;以省内县、市区人口迁移为主;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略高于全国。
(3)山东省沿海或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迁移距离短,费用低;受儒家思想影响大。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等,同时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体现了对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
【详解】
(1)本题主要考查迁入区吸引人口迁移的原因。“1860年东北地区开禁放垦”,表明当时的人口迁移有政策支持;根据所学可知,黑龙江省耕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长期禁止开垦,当地人口稀少,地广人稀,对山东人口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本题考查第五次人口普查山东省人口迁移特点。“2000年山东省的迁移人口总量达891.18万人,其中省内的县、市区内的迁移人口有869.33万人”,体现了山东省人口迁移规模大,且以省内县、市区人口迁移为主;据表可知,初中以下人口迁移占比较大,其次是高中、中专学历,表明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整体偏低;据表可知,山东省内、外,初中以下人口迁移占比均比全国同类占比低,高中、中专及大专以上占比比全国同类高,表明山东迁移人口受教育水平略高于全国。
(3)分析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的原因。山东省地处东部沿海,大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省内就业机会多;“大多从落后地区迁向发达地区”,表明省内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人口迁移数量大;省内迁移,迁移距离短,交通等费用低;“受“儒家思想”影响,山东省人口迁移以省内为主”,表明山东的人口迁移受儒家思想影响大,人们不愿意离开家乡太远。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四川省西部的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海拔4000~4500米,总面积约23.6万平方千米,其中高山草地占了一半多。
材料二:下图为长江流域部分省市区域简图。
(1)从成都平原到川西高原,由于受____因素影响,____发生显著变化,植被景观差异显著。
(2)改革开放以来,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人口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发性迁移的比重迅速上升,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因素。21世纪后,人口迁移形成从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化迁移转变体现了____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近年来,贵州省实施易地搬迁的扶贫政策,影响迁出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____。
(3)若长江上游地区植被遭大规模破坏,会加剧当地____,湖北境内的河段河道淤积,弯曲度____(变大或变小),导致该地区水循环速度____。
(4)为防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简述上游可采取的有效措施____。
【答案】地形(海拔) 水热状况 经济 社会文化 自然资源(自然环境) 水土流失 变大 变慢 在上游流域范围内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上游河段适当位置修建水库,调蓄水量。
【分析】
本题组以长江中上游部分省市为背景,考查了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植被的生态效益、洪涝灾害的防治及人口迁移等主要考点。
【详解】
(1)成都平原到川西高原,海拔逐渐升高,水热条件逐渐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植被也出现垂直分带现象。
(2)四川、重庆、贵州等地人口向长江三角洲地区自发性迁移主要是因为迁入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属于经济因素的影响。举家迁移主要是出于家庭团圆、提升幸福感的考虑,影响因素为社会文化因素。贵州省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石漠化问题严重,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不足制约了人口容量,因此扶贫政策是易地搬迁。
(3)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会导致地表失去植被保护,地表拦截降水功能下降,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形成过程会发生改变,极易发生水土流失。武汉中游河段地势低平,河流泥沙会因水流减缓而沉积,河道淤积严重,弯曲度变大;同时河道容纳径流能力下降,水循环速度减缓。
(4)洪涝灾害的防治在不同河段有差异。上游地区主要是通过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等。
【点睛】
1.森林的生态效益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涵蓄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繁衍物种和维持生物多样性;④减少旱灾、洪灾、虫灾等自然灾害;⑤改良土壤。
2.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推拉理论)
1)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
2)经济因素(自发性):a.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区域的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b.交通通信的发展。
3)政治因素:国家政策(较强的组织性)、战争(战争难民)、政治变革等
4)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和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5)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优秀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优秀复习练习题,文件包含12人口迁移同步练习-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12人口迁移同步练习-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精品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12人口迁移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12人口迁移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精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精品课后复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35,78,99,38,9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