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2)(第17课时)》教案
展开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6~27页的第7~12题。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乘法计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能估算一些简单乘法实际问题的结果,能正确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能根据现实情境提出与乘法相关的问题。
2.使学生经历比较、综合和概括等探索活动过程,尝试归纳乘法计算的一些简单规律,提升对乘法相关知识的认识,培养观察、比较、判断和归纳推理等初步的思维能力;能比较相关算式积的大小,估计简单乘法实际问题的结果,进一步发展数感;进一步感受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一些简单规律,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了解估算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感受到现实生活里充满数学问题,逐步发展数学素养;培养主动探索、尝试归纳数学方法、规律的意识。
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简单规律和估算。
乘法计算一些简单规律的发现。
课件、白纸。
▍流程一:揭示课题
谈话:上节课我们复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重点复习了口算和笔算,还复习了本单元学习的倍的知识。这节课继续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通过今天的复习,要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并且通过计算和比较得数,发现乘法计算的一些规律,还要进一步感受需要估算的乘法问题,能估算问题结果。
▍流程二:复习计算,提升认识
1.笔算练习
出示练习题。
376×4= 370×4= 306×4=
学生笔算各题,指名板演。
交流:同学们检查一下,第一题怎样算的,说说笔算过程。
第二题、第三题笔算时要注意什么?(乘数末尾有0,注意乘数末尾有几个0,要在乘出的数末尾添几个0;乘数中间有0,和0乘时要注意个位有没有进位的数。)
比较:这三道题的乘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哪道题的积最大,哪道题的积最小?请比较一下两个乘数和积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吗?(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发现。)
你还能举出两个乘法算式的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如3×5比3×2的积大,12×3比15×3的积小)
说明:这是同学们通过计算、比较发现的乘法里的一个规律:在乘法里,一个乘数相同,另一个乘数大,积就大;另一个乘数小,积就小。
2.完成复习第7题。
让学生完成复习第7题,在○里填上合适的符号。
交流结果,说说是怎样想的。
启发:题目中的关键字是:不计算。利用上题的规律说一说。
3.完成复习第8题。
(1)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计算得数,指名板演。
交流、核对得数。
比较: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每组两题的算式、乘数和得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同桌互相说说有什么发现,好吗?
交流:你能说说自己的发现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交流比较得出的发现。)
你是怎样发现的呢?(结合学生的交流,画出每组中第一道算式里后两个数相乘的一部分,及第二道算式里第二个乘数,以便学生借此体验算式的联系。)
(2)拓展练习: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32×4×2 45×3×3 4×7×8
=32×( ) =45×( ) =4×( )
追问:能试着说说这里一个数乘两个数,等于这个数乘怎样的数吗?
指出:学生经过三组题的比较,找出每组中两道算式里乘数的关系,发现:一个数连乘两个数,等于这个数乘这两个数的积。
4.完成复习第9题。
(1)乘法计算。
出示复习第9题。
让学生一组一组计算得数并填写在课本上,同时指名板演。
交流得数,教师板书。
(2)探索规律。
引导:每一组题有什么规律吗?请大家仔细观察每一组题,试着讨论讨论,看看能不能给每一组题写出下一道算式。(学生讨论、试写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第一组题的下一道算式怎样写?(教师板书算式)这组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自己的话试着说说看。
说明:几乘几个9排成的数,再加几,得数就是几后面添上几个0。
大家能再任意写一道这样的算式吗?(引导写出如6×999999+6=6000000:6乘999999,再加6,得数就是6后面添上6个0)
交流:第二组的下一道呢?(教师板书算式)能再用一道算式表示这组题里的规律吗?
说明:按123这样1到几排成的数去乘9,再加比几大1的数;加上的数是几,得数就是几个1排成的数。比如12345×9+( )=( ):按12345这1到——(5)排成的数去乘9,加上比5大1的数是——(6);加上的数是6,得数就是——(6个1排成的数)——111111。
交流:说出第三组的下一道算式;能再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算式吗?(教师结合交流板书两道算式)
指出:按987这样9到几排成的数去乘9,加上比末尾数字少2的数,得数比前面那个乘数多一位,各位上都是8。比如98765×9+( )=( ):按98765这9到——(5)排成的数去乘9,加上比末位5少2的数是——(3),前面是五位数,得数就是——(六位数),各位上都是8,是888888。
鼓励学生探索规律的表现和成果,说明数学中有许多这样神奇、有趣的规律,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认真比较、积极思考,就能找到共同特点,发现规律。
▍流程三:复习估算,解决问题
1.完成复习第10题。
(1)了解题意。
让学生看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什么条件。
学生读题,交流要解决怎样的问题,有什么要求。
(2)学生估算。
引导:和你的同桌一起,先商量可以怎样估计谁走的路多,再估计一下谁走的路多。估计好了和大家交流。
交流:谁走的路多?你是怎样估计的?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估计方法(学生有几种就引导理解几种):
①小华走一趟和小芸走两趟比:小华走一趟超过800米,小芸走两趟不满800米,小华走的路多。
②小华走的路是820×2,(板书算式)小芸走的路是380×4。(板书算式)把820看作800估计,800乘2得1600,小华走的路比1600米多;把380看作400估计,400乘4得1600,小芸走的路比1600米少。小华走的路比小芸多。
指出:要比哪个走的路多,看大约各走了多少米就可以知道,所以可以用估算,不一定要计算准确得数。
追问:如果要算一算,要按哪些算式计算出得数来比较?
2.完成复习第11题。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提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隐含条件:1星期≠7天)
学生列式计算。
3.完成复习第12题。
(1)从图里知道了什么条件?
(2)出示第(1)题。
提问:要求1000元钱够不够,要不要准确计算需要多少元?那你怎样估算1000元够不够?先自己想一想。
交流:买5辆儿童车够不够,怎样估算的?
买2张儿童床够不够,又是怎样想的?
那你能说说乘法估算时,一般是用怎样的数估算的吗?
小结:乘法估算,一般把乘数看作和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来估计:买5辆儿童车时,把210看作200算,200乘5就是1000了,所以1000元不够;买2张儿童床时,把480看作500算,500乘2也只要1000元,所以1000元够了。
(3)出示第(2)题。
指出:要问你一共要用多少元,需要计算准确的结果。
学生列式解决。
交流:你是怎样解决的?(板书算式)这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引导:上面已经解决了几个问题,你还能像这样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小朋友说说看。(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流程四:全课小结,拓展视野
1.全课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进一步熟悉了哪些知识?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对学习数学有哪些新的体会?(对发现数学规律有哪些经验?)
2.解决思考题
学生读题。
启发:你能把小欣上学的经过在纸上画图表示出来吗?
请同学们先画图表示小欣上学走过的路程,再想想怎样知道她大约走了多少米,然后算一算结果大约是多少。(学生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小欣大约走了多少米?你是怎样解决的?(大约走到总路程一半的地方再走回家,就大约走了850米,再走到学校一共大约走了2个850米。)
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4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4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2)(第15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2)(第15课时)》教案,共3页。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1)(第16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1)(第16课时)》教案,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