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含答案)01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含答案)02
    3.11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含答案)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

    1.西汉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A.重视农业 B.重视商业

    C.农商并重 D.发展手工业

    3.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片段,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农民张三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县官王平因关心农桑受到汉景帝提拔

    C.汉文帝的夫人因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修建豪华的宫室以供享乐

    4.研读汉说唱俑(如图)的神态。这件文物说明汉朝老百姓追求的美好生活的目标是(     

    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建功立业,拜官封侯

    C.拥有深宅大院,良田千里 D.生活丰富多彩,开心快乐

    5.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是的(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为西汉的强盛奠定基础 D社会安定,民富国足

    6.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经济凋敝     土地兼并严重       政治腐败,灾荒连年   吸取秦亡的教训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③

    7.西汉初年,连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这说明当时(     

    A.战乱频繁 B.经济萧条 C.农民赋税繁重 D.君臣都提倡节俭

    8.下列皇帝执政的先后顺序是(     

    汉文帝 汉高祖 秦始皇 汉景帝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9.清朝道光皇帝崇尚节俭,并且毕其生如一日。西汉时期,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10.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西汉统治者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11随着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汉朝的物质基础亦大大增强。材料反映的是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     

    A.背景 B.表现 C.过程 D.影响

    12.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到汉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了宽刑薄赋的政策。其原因在于(     

    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君

    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D.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13.休养生息出自唐代韩愈的《平淮西碑》。下列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实行此政策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B.汉高祖实行的政策,在汉高祖死后废止

    C.主要措施是鼓励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D.实行的结果是使汉初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14.瓦当在秦汉最盛,除花纹外,多用文字,以篆书最常见,称"文字瓦当""汉并天下"一类建筑用瓦当,常出土于陕西关中地区。下图"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     

    A.秦末农民起义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

    15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16.刘邦建立西汉之初,国家是一片荒凉残破景象。为了巩固政权,他下令(     

    A.减轻赋税徭役,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B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C以德化民,废除部分严刑峻法

    D.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为全国标准货币

    17.汉文帝采纳大臣贾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的建议,提倡(     

    A.以农为本 B.勤俭治国 C.以德化民 D.轻徭薄赋

    18.汉文帝时,在王国的政治架构上众建诸侯,王国增至22个,王国四百石以上的官吏皆朝廷为置,不得自置。汉文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收入 B.加强中央集权

    C.缓和阶级矛盾 D.反击匈奴袭扰

    19.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荒。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因此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巩固新的王朝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废除严刑峻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上(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同十)五而税一。汉高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减轻负担 B.增加劳力 C.稳定民心 D.储备军食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材料二 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治国措施:兵皆罢归家;注重农业生产,鼓励耕织;轻徭薄赋。使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汉初期采取的治国措施。

    材料三 西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施行休养生息的治国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废除酷刑,勤俭治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国力增强的局面。

    3)材料三反映的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具体表现是什么?

    4)根据材料和问题,指出两汉经济发展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A

    3D

    4D

    5A

    6B

    7B

    8C

    9B

    10C

    11B

    12C

    13B

    14D

    15D

    16B

    17A

    18B

    19A

    20C

    21.(1)人口锐减、社会动荡

    2)与民休息或休养生息

    3)文景之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4)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相关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看漫画,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