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展开学科 | 数学 | 年级/册 | 二年级(下)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
课题名称 |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平均分 | |||||
教学目标 | 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 |||||
重难点分析 | 重点分析 |
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 | ||||
难点分析 | 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的实践经验。 | |||||
教学方法 |
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究,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理解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教师:同学们,你们看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鸟儿)鸟妈妈拿了6颗糖,分给鸟姐姐2颗,分给鸟妹妹4颗,于是鸟姐姐哭着说:“妈妈偏心,我分得这么少,一点儿也不公平”。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分才公平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平均分。 板书课题:平均分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1.认识平均分。 (1)教学教材第8页例1。 教师:小红有6颗糖果,分成3份,你打算怎么分?大家用小棒代替糖果试一试。 学生动手分糖果,教师巡视指导,辅导个别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与交流,说分配结果。 教师:请大家说说听了分的结果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师生共同讨论公平的分配方案,得出“应该每份同样多”。得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并板书。 (2)练习。 ①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1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哪种分法是平均分,集体订正。 ②教材第8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片枫叶。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2.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1)教学教材第9页例2。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分一分。 ①请各组用实物图片分一分 ②分完后交流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汇报的结果可能有: 先每个盘子里分1个橘子,再放1个橘子,直到分完。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 先每个盘子里分2个橘子,再放1个橘子。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 每个盘子里分3个橘子,正好分完。 教师总结并板书: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③小组讨论最喜欢哪种分法,并说出原因。 ④得出结论后,教师归纳: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时,可以是一个一个地分,还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但必须每份同样多。 (2)回到情境图,让学生说说鸟妈妈应该怎么分糖才公平。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平均分的知识以及平均分的重要性吗? 出示三张图片,拔河比赛、接力赛、足球赛,对方人数必须一样,是平均分,说明了平均分很公平,体现了人人平等。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教材第9页“做一做”。 提问: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盒?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动手摆一摆、分一分,教师指名回答。
| |||||
小结 | 平均分的含义: 1.数学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很公平,体现人人平等。 |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练习深化“平均分”的理解,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二年级下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