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北师大版1 为什么要证明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1 为什么要证明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时讲解,课时流程,知识点,证明的必要性,感悟新知,证明的常用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证明的必要性 证明的常用方法
1.许多猜想的结论,数学上的一些结论以及数学之外的其他事实, 应当追其缘由,推理证明是非常必要的. (1)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 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根有据的证明. (2)没有经过严格的推理,仅由若干特例归纳得出的结论可能潜藏 着错误. (3)要肯定一个结论是正确的,必须通过一步一步推理论证才行.
2.要点精析: (1)直觉有时会产生错误,不是永远可信的; (2)图形的性质并不都是通过测量得出的; (3)少数具体例子的观察、测量或计算得出的结论, 并不能保证一般情况下都成立; (4)只有通过推理的方法研究问题,才能揭示问题的 本质.
特别提醒1. 直觉有时会产生错误,不是永远可信的.2. 图形的性质并不都是通过测量得出的.3.少数具体例子通过观察、测量或计算得出的结论,并不能保证一般情况下都成立.4. 只有通过推理的方法研究问题,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
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若把它的 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将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这两 个数的和能被11整除吗?我们可验证一下:比如23,把它 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后得到新的两位数32 . 而23+ 32=55,因此我们断定,这两个数的和能被11整除. 上述说法正确吗?导引:紧扣结论要证明的必要性,利用整式的运算证明猜想的结 论.
解:上述验证过程只是一个特例,为了验证结论的正 确性,可作如下推理: 原两位数为10a+b,得到的新两位数为10b+a, (10a+b)+(10b+a)=11(a+ b), 因为11(a+b)是11的整数倍, 所以这两个数的和能被11整除.
没有经过严格的推理,仅由特例得出的结论可能隐藏着错误,因此要判断这两个数的和是否能被11整除,我 们必须要证明.原两位数为10a+b,得到的新两位数为 10b+a,先求10a+b与10b+a的和,再看这两个数的和是不是11的倍数,若是,则能被11整除,否则不能被11整除 .
1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弟弟今年13岁,哥哥比弟弟大6岁,到了明年, 哥哥比弟弟只大5岁了,因为弟弟明年比今年长 大了1岁 B.如果a>b,b>c,那么a>c C.∠A与∠B相等,原因是它们看起来大小差不多 D.因为对顶角必然相等,所以相等的角也必是对 顶角
做一做 (1) 代数式n2-n+11的值是质数吗?取n=0,1,2,3,4, 5试一试,你能否由此得到结论:对于所有自然数n, n2-n+11 的值都是质数?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 AC的中点, 连接DE,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请你先猜一猜,再设法检验你的猜想.你能肯定你的 结论对所有的△ABC都成立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议一议 实验、观察、归纳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得到的结论都正确吗?在上面的问题中,你是怎样判断一个结论是否正确的?说说你的经验与困惑.
1.检验数学结论是否正确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法、举出反 例、推理论证等. (1)实验验证法:通过做实验、测量、计算等手段验证结 论正确与否. 实验验证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它直接反映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思维方法. (2)举出反例:举出反例说明该结论不一定成立.
(3)推理论证:任何推理都包含前提和结论两部分,前提是推理的依据部分,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结论是根据前提所推出的判断,在“前提”下,严格推理论证“结论”的正确与否是最可靠、最科学的方法.
2.要点精析: (1)实验验证法常用于检验一些比较直观、简单的结论. (2)举出反例多用于验证某结论是不正确的. (3)推理证明主要用来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既可以验 证某结论是正确的,也可以验证某结论是不正确的.3.检验数学结论的具体过程: 观察、度量、实验→猜想归纳→结论→推理正确结论.
特别提醒1. 实验验证法常用于检验一些比较直观、简单的结论.2. 举出反例多用于验证某结论是不正确的.3. 推理证明主要用来进行严格的推理论证,既可以验证某结论是正确的,也可以验证某结论是不正确的.
先观察,再验证(如图1). (1)图1 ①中的实线是直的还是弯曲的? (2)图1 ②中的两条线段a 与b 哪条更长? (3)图1 ③中的直线AB 与直线CD 平行吗?导引:借助学习工具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思路引导 有时视觉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误导我们,所以仅靠经验、观察是不够的,会让我们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严格的推理,才能得出最准确的结论.
解: 观察可能得出的结论: ①实线是弯曲的;② a 更长一些;③直线AB 与CD 不平行. 而我们用科 学的方法验证后可发现:①实线是直的;② a与 b 一样长;③直线AB 平行于CD.
有下列三个说法: ①若α是无理数,则α2 是有理数; ②若α,β 是不相等的无理数,则αβ+α-β 是无理数; ③若α,β 是不相等的无理数,则 是无理数.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0 B.1 C.2 D.3 导引:紧扣题目中的条件举出反例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解:当α =π 时,α2=π2 是无理数,所以①不对; 当α =1+ ,β =-1+ 时,则α β +α - β =3 是有理 数,所以②不对; 当α =2 ,β = 时,则 = 是有理数,所以 ③不对. 所以正确的个数为0.
甲、乙、丙、丁、戊五名同学参加掷铅球比赛, 通过抽签决定出赛顺序,在未公布顺序前,每人都 对出赛顺序进行了猜测. 甲猜:乙第三,丙第五. 乙 猜:戊第四,丁第五. 丙猜:甲第一,戊第四. 丁猜: 丙第一,乙第二. 戊猜:甲第三,丁第四. 老师说, 每人的出赛顺序都至少被一人猜中,则出赛顺序中, 第一是____,第三是____ ,第五是____ . 导引:将各人猜测的情况列成表格,从表格中先确定乙或戊的 名次,进而确定五名同学的出赛顺序.
解:将五人所猜测的出赛顺序列成表格(见下): 由于老师说,每人的出赛顺序都 至少被一人猜中, 而从表中看到, 猜第二出赛的只有一人,因此,乙 肯定是第二出赛;乙既然第二,就 不可能第三,所以甲第三出赛;甲 既然第三,就不可能第一,所以 丙第一出赛;丙既然第一,就不 可能第五,所以丁第五出赛;丁 既然第五,就不可能第四,所以 戊第四出赛.所以出赛顺序中,第 一是丙,第三是甲,第五是丁.
实验、观察、归纳得出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因此,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实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根有据推的证明.
1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若a∥b,b∥c,则a∥c B.若a⊥b,b⊥c,则a⊥c C.因为∠AOB=∠BOC,所以两角是对顶角 D.因为两角的和是180°,所以两角互为邻补角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为什么要证明完整版课件ppt,文件包含核心素养71为什么要证明课件-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pptx、核心素养71为什么要证明教案-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1 为什么要证明一等奖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导入新知,素养目标,观察与思考,探究新知,线是直还是曲,是静还是动,做一做,大数学家也有失误,式训练,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七章 平行线的证明1 为什么要证明习题课件ppt,共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