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课件ppt
展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国家,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中国境内最具代表性的原始居民。【邮票上的历史】材料一 中国考古网2016年4月6日文章:1990年发行了编号为T149的文物邮票一套,共4枚,第一枚邮票是陶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细泥质红陶,内外均磨光,宽沿、圆唇、浅腹、平底,除了在盆的沿面上饰有黑彩与纹饰外,盆内有上下、左右相对称的人面和鱼形图像。
【舌尖上的历史】材料二
(2)你知道材料二两图农作物分别是什么吗?它们分别出现在哪一个原始饭桌上?说说原始农业发展的历史意义。粟,半坡原始居民。水稻,河姆渡原始居民。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房屋中的历史】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原始居民的住所?另一个原始居民的房屋类型叫什么名字?它们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居民地处长江流域,天热多雨,干栏式建筑具有通风防潮的性能。半坡居民地处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适应了北方天干寒冷的气候特点。
【感悟提升】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里程碑。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作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见识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为中国步入文明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认识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与成就,更增加了我们的历史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1.目前,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 ) C.古埃及 D.古巴比伦2.俗话说“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石器 ④聚落⑤城市的出现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3.(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早期人工栽培水稻的是( )A.河姆渡人 B.北京人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4.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5.(2019·北京)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生 C.住半地穴式房屋 D.会人工种植水稻
6.考古挖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半坡遗址的考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种农作物的国家( )A.粟 B.水稻C.白菜 D.芥菜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④会制作陶器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
8.“神农耕而作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D.原始居民中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
9.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以下是关于“原始农耕时代”的思维导图,图中“?”应该是( )①北京人 ②半坡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从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在人们居住条件改善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写出图一图二的房子名称。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图一:干栏式房屋;图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原因:自然环境不同。
材料二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曾说:“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2)根据材料回答,上图的陶器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居民制作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半坡原始居民。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图文ppt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新石器时代,装饰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图文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学会用火,住洞穴,丛林危险,气候变化,刀耕火种,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方式,生产工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前预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