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鄂科版五年级心理健康 第九课 闪光的不仅仅是金子 教案 教案 21 次下载
- 鄂科版五年级心理健康 第十课 严谨细心并不难 教案 教案 22 次下载
- 鄂科版五年级心理健康 第十二课 经得住诱惑的考验 教案 教案 23 次下载
- 鄂科版五年级心理健康 第十三课 和自己交朋友 教案 教案 23 次下载
- 鄂科版五年级心理健康 第十四课 学习加油站 教案 教案 22 次下载
小学心理健康鄂科版五年级第十一课 心中的小秘密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五年级 第十一课 心中的小秘密
【主题说明】
五年级学生的身体、心理发育都日趋成熟,他们在内心深处有了自己的小秘密,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也给他们带来了些许烦恼。面对秘密他们往往会不知所措,他们认为有些秘密是可以分享的,而有些秘密只能自己“独享”。对于可以分享的秘密,他们选择的分享对象往往不是老师、家长,而是同学、好友,甚至是网友。对于那些只能“独享”的秘密,往往让学生深陷其中,不能释然,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秘密的内容还折射出较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此时就需要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秘密,认识到适度的相互开放有助于维护和谐的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
本节课致力于从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秘密的存在,引导学生在分享秘密的同时,学会保守秘密,尊重别人的隐私,但是不能替坏人保守秘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秘密,认识到适度的相互开放有助于维护和谐的关系,增进彼此的了解。
2、情感目标:通过活动,感受分享秘密的快乐、信赖和责任。
3、行为目标:学会分享秘密、保守秘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秘密,懂得如何与他人分享秘密。
难点:感受分享秘密的快乐、信赖和责任。
【课前准备】
1、教学PPT。
2、红、绿、蓝、黄四色小纸片若干张及红、蓝色小纸盒各一个。
3、小调查:班上有多少人心中有秘密?是否愿意与他人分享?
【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 |||
环 节 | 目 标 | 过程 | 建 议 |
观察岛 (热身暖心) | 引出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教师根据课前调查统计导入本课: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的小秘密,平时我们怎么处理这些秘密的呢? 2、哪些同学会将小秘密收藏到日记本中?你会给日记上锁吗?为什么要上锁呢? 3、心理引导:秘密是自我意识的一方面,将陪伴我们成长。 | 1、教师导入时,可以把调查的具体情况用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2、面对秘密的处理,让学生尽情表达。 时间: 5分钟 |
活动营 (体验分享) | 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秘密。 | 活动一:神奇的树洞 1、故事引导,同时呈现PPT:传说有一个神奇的树洞,只要你对它诉说心中的秘密,树洞里就会冒出甘甜的泉水。 2、如果这个树洞在你面前,你愿意把自己的秘密说出来吗?说出你的理由。 3、分组讨论:你是否愿意将自己的秘密告诉别人?为什么? 4、心理引导:秘密常伴随我们的身边,正确处理秘密有助于我们身心健康成长。 | 故事引导时,故事的内容还可以适当的充实些。
时间: 10分钟 |
1、懂得如何与他人分享秘密。 2、体验分享秘密的愉悦。 | 活动二:分享我的小秘密 1、教师对活动要求进行说明。 2、请同学们将自己心中的小秘密按要求分别写在不同颜色的纸条上。 3、学生分别将愿意与老师分享的秘密和愿意与好朋友分享的秘密叠好,放入相对应的小纸盒中。 4、秘密分享:和大家分享秘密时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5、心理引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只要我们学会分享、适度开放,相信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和谐。 | 1、一定要注意分享的秘密是师生能共享的。因为学生有些秘密只能与老师分享(或只能与好朋友分享)。 2、对于分享的秘密教师还要进行选择。 3、在秘密分享时,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分享秘密的轻松、愉悦之感。 时间:10 分钟 | |
分享屋 (总结提升) | 1、把握好对秘密的处理。 2、感悟秘密的拥有其实是一份责任、一种信赖。 | 1、 分小组进行讨论: ①你愿意和他人分享秘密吗?为什么? ②当你和他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时,你希望对方怎么做?为什么? ③作为他人秘密的分享者,你觉得怎样做合适?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对所有的秘密,我们都需要保密吗?为什么? 3、教师总结提升。 心理引导:强化分享秘密能有效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成长。 | 1、让学生分组进行充分讨论,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分组讨论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
时间:10 分钟 |
拓展园 (拓展延伸)
| 强化对秘密的正确处理。 | 1、学生独立完成拓展园的作业。 2、同桌分享。 心理引导:把课堂上所学加以应用,感受拥有秘密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责任。 | 同桌分享时,建议分两步:第一,先分享;第二,对于秘密的错误处理要知道如何改正。 时间: 5分钟 |
【活动反馈】
1、学生对课堂活动是否感兴趣。
2、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是否高。
3、学生是否能正确处理心中(或他人)的秘密。
【练习题】
1、与爸爸妈妈分享一个心中的秘密。
2、分享后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参考素材】
罐子里的小秘密
乐乐熊在采野蔷薇,小憨熊跑过来帮忙:“乐乐熊,你摘这么多花干什么呀?”“对不起小憨熊,这是个小秘密,我不能告诉你!”
乖乖熊坐在大树底下数手指头,小憨熊跑过去:“乖乖熊,你在数什么呀?”“对不起小憨熊,这是个小秘密,我不能告诉你!”
小秘密,又是小秘密!小憨熊撅着嘴走开了。他捡起一块小石子扔进小湖里,湖水吓了一大跳,荡(dang)起一圈一圈圆圆的波纹:
“怎么了,小憨熊?”
“乐乐熊、乖乖熊他们都有小秘密,都不告诉我!”
“小秘密当然不能说了,说出来就不是秘密了!”
“那你有小秘密吗?水里的小鱼小虾都有小秘密吗?”
“当然有了!”
“那……,一把藏起来的葡萄干是秘密吗?一罐蜂蜜呢?”
“当然是了!”。
“一件高兴事,一件不开心的事呢?一句话算不算?”
“当然算,不想告诉别人的事都算!”
“哦,我知道了!”小憨熊点点头。
小憨熊也有小秘密了,他的第一个小秘密是一块棒子夹心糖,第二个小秘密是一个树洞……没多久,小憨熊就有了好多小秘密。乐乐熊、乖乖熊问他的时候,他也会神秘兮兮地说:“这是我的小秘密,不能告诉你!”
可是,小憨熊又有了新的烦恼,这些小秘密像一只只不听话的小兔子,老想往外蹦,有好几次小憨熊使劲地捂住嘴巴,它们才没跑出来。
怎么办呢?小憨熊又撅起了嘴巴。妈妈摸摸他的头:“怎么了小憨熊,谁惹你生气了?”“唉!原来有小秘密这么辛苦!”“那就把它们说出来。”“不行,说出来就不是秘密了!”妈妈眨眨眼睛,找来一个漂亮的装桂花糖的空罐子,问道:“把小秘密都装在里面好不好?盖紧盖子它们就跑不出来了。”“好!好!”还是妈妈有办法!小憨熊把秘密都装进了罐子里。这下他感到轻松多了,又变成了以前那个快快乐乐的小憨熊。
不久,小憨熊的生日到了,乐乐熊、乖乖熊、贝贝熊……大家都来了。还带来了好多礼物。乖乖熊送给小憨熊的是一座用100颗桃核粘成的小拱桥,真漂亮!乖乖熊说,这些桃核他攒了好久。乐乐熊抱来一个花瓣枕头:“枕着它睡觉,会做香喷喷的梦。”真软和,真香!嗯,是蔷薇花的香味!
原来这些就是他们的小秘密!朋友们真好!小憨熊觉得自己真是太幸福了!切完蛋糕,他赶紧跑回房间,抱出一个漂亮的糖罐子:“还有一样东西,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一就是我的小秘密!”小憨熊打开罐子,一股桂花糖的香味满屋子飘荡。又香又甜!
【心理学背景知识】
教育不在控制而在尊重“秘密"
秘密,人们的第二世界。
“世界上的任何方面几乎都受着秘密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物体上体验秘密,有些物体是我们所熟知的,有些却是我们陌生的;我们可以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寻找秘密,比如我们所住的房子的角落、陌生的建筑物的过道和凹槽、隐蔽的山洞和废弃的房屋、黑暗茂密的森林、虚无缥缈的林间空地等;我们可以从身边世界的嘈杂声中感受秘密,也可以从物体的形状中体会秘密。光线和阴影的变幻、梦境中的想象、别人轻声讲述的神秘故事以及我们与身边的人的接触都可能给我们带来秘密的体验。同时,生活中的每一次秘密体验都是我们对自身的一种多方面的认识。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体会到自我角色的不可确定性,可以感知到自己的内在性情,可以看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我们也可以多一份联想和审问:我为什么会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此时此刻的世界上?”
我们通常会认为秘密、梦境等这类次要、虚幻的东西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是不重要的,然而,正如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所说的,秘密极大地丰富了生活,因为秘密的体验提供了一个复杂得多的人类生活经历的现实。当人们开始能够保守秘密时,他们就开始生活在两个世界里,即现实世界和秘密世界,而第二个世界对现实世界有着深刻的影响。因为,当我们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可以放在心里,不为别人所知时,就意识到了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一条“内”和“外”的分界线,这就意味着我们开始形成“自我的领地”了。秘密可以创造出自我的多个层次的心理空间,在我们的内心里,往往会存在着亲密的自我、困扰的自我、非法的自我、阴暗的自我等,有些秘密像森林的花朵一样盛开在儿童的时空里,而有些秘密则会变成恶性肿瘤扎进儿童的心灵里,但无论是哪种秘密,它们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有了“深度”,形成了我们的自我认同和个性。秘密不仅促成了个人性格的养成,而且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范梅南把人与人之间的秘密分成了三种类型,即生存秘密、交际秘密和个人秘密。生存秘密告诉我们,任何人从根本上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秘密,因为人从本质上讲是独立生存的,你不是我,你根本不可能完全了解我,当然我也不可能完全了解你。交际秘密则是由于个人表达能力的方式,或是人类交流形式本身就存在着局限性,无法使他人正确地明白现实复杂生活中自己的秘密,或者是由于经历、学识等导致彼此间的差异而无法完全沟通。个人秘密则是指在我们心底里总是有一些不愿与他人或某些人分享的秘密。如果说,前面两种秘密是客观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话,那么个人秘密则是主观能进行选择的,即告诉或不告诉,告诉你或者告诉他,所以,个人秘密是人际关系疏密的指向针。
恰当的教育关心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恰当的教育关心在于对孩子本身的真正兴趣。孩子们常常抱怨他们没有从父母和教师那里得到真正的关心和注意。
这似乎真的是一个挑战:既要给年轻人必要的秘密和隐私的空间,又要十分关注他们的内心生活和体验。最理想的就是大人能够知道如何给孩子提供机会去分享秘密。对孩子的个人感情刺探得太多不一定能保证成人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因为别人与你分享一个秘密真的就像送给你一件礼物。这个秘密不只是一种关系现象,也可能被视为良好关系的雏形。秘密是一种委托,不只是秘密受到委托,信任本身也受到委托,因为它是最珍贵的礼物。”
在关注和秘密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一方面,孩子们渴望得到大人们真正的关心和注意,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希望大人们过多地窥探他们的内心世界。当孩子们年幼时,父母和教师更容易与孩子们相处,因为孩子们还没有自己的秘密,他们是透明的、真实的。一旦孩子们具有保守秘密的能力,孩子们与大人间的关系就会发生极大的改变。这个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中学教师的职业压力会大于小学教师,除了升学这一压力外,中学教师常常需要费脑筋去猜想孩子们的心思,比如,课堂上孩子们的笑究竟是真心的笑还是对自己的嘲笑,这种猜测显然是令人不安的。那么,对于有秘密的孩子来说,恰当的教育关心究竟是什么?恰当的教育关心是对孩子真正的兴趣以及对他们独立人格的尊重。因为孩子们一方面希望能得到自己的空间和自由,但另一方面,他们的青涩和柔弱又希望我们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关注和支持他们。在学校里,大部分孩子都在抱怨教师缺乏对他们的关心。我们对分数的兴趣远远盖过对孩子们本身的兴趣。教师往往会惊奇地发现他曾经教过的一个成绩一般、不那么“引人注目”的孩子忽然在哪一行成了明星人物,那是因为我们对孩子们各自独有的“秘密”漫不经心。任何孩子的内在秘密都是对孩子自我个性和独特性的见证,只有关注到了孩子们的内在秘密,我们才会惊奇地发现他们是那样的“与众不同”。也只有出自对孩子们的真正兴趣,我们才会在孩子需要我们时从容地伸出手,给他们最贴心的安抚和帮助,而不是仓促间手足无措。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一旁默默地关注他们,我们了解他们。然而,也有一部分教师走向了另一极端,即无论巨细,孩子都要向他详细汇报,甚至不惜在班里安插“心腹”。这是一种控制的逻辑在作祟,而且他们不了解秘密对于孩子的意义。如果我们对孩子真正有兴趣,就应该珍视孩子与我们的不同。正如范梅南所说,秘密是一份礼物,需要孩子愿意拿出来与你分享。如果你用蛮横的手段抢夺过来,那么孩子会感觉隐私受到了侵害,你在他眼里无疑是一个跋扈地闯进他世界的强盗,与你的关系以及对你的信任就会遭到让你想象不到的破坏。
秘密的空间—可以独处的私人空间
如果你认真回忆,你一定能记起童年时有一个只属于你的秘密空间,也许是一间废弃的厂房,也许是树林深处一块宽敞舒适的枯树桩,或者是建筑工地上横放的一根空心水泥柱。孩子们寻找到这样一个秘密空间时,兴奋的情绪不会亚于哥伦布踏上美洲新大陆那一刹那的激动。因为,这个空间神秘、朦胧、独特,孩子在这里体验了秘密,体验了自我。在秘密的空间里,人们会觉得安全、隐蔽,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特私人空间融合了人们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从而无限接近心中真实的自我。人们待在属于自己秘密的空间里,因为感觉安全而备感心灵的宁静,体验自己的存在,内心深处会升腾起一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冲动。然而,我们的孩子却很少有这样的秘密空间,在机构化的学校里,不留“死角”的建筑构造、排得满满的课程、严格的规范等使他们的一切行为都似乎暴露在教师目光聚成的镁光灯下。在课堂里,一个小小的出神会引来教师警觉的提问,而黑板的发明更使学习变得公开化。如果说,过去孩子们尚可以用各自的写字板和铅笔营造一个秘密的空间的话,黑板则破坏了这种秘密的空间。通过提问、演示、作业、考试,教师可以自由地、随意地闯入孩子们的外在生活世界和内在世界。当然,孩子们仍可能以做小动作、开小差、作白日梦等方式来暂时逃避教师的控制,营造心理上的秘密空间。
除了那些自己去寻找到的“秘密空间”,如前面所提到的空地、厂房、水泥柱等,家通常会提供给我们秘密的空间,比如,在幼儿园里,我们会在墙上贴上彩色的卡片,四处堆上各种形状的积木,然而,比起幼儿园来,许多孩子更喜欢家。因为家尽管零乱、缺乏色彩,但比人为精心设计的环境要丰富、真实,孩子们能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发现属于自己的秘密空间。对于更大的孩子来说,学校之外的空间更对他们具有吸引力。在家里,他们则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房间,来经营和收藏属于自己的秘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们如此迫切地想要一个自己的房间,并对自己的房间如此地流连。
秘密的时间—独自思考的空闲时间
我们总是害怕孩子们闲着,的确,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绝不是什么好事。然而,目前孩子却很少有范梅南所提到的“真正的业余时间”。在学校,一切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课程表上密密麻麻地排满各种各样的课,出了学校,他们的“业余时间”往往又被太多的兴趣班、补习班、提高班所占据。教师和家长们坚信时间和金钱的投放必然会带来孩子的智慧和才能,当我们的孩子们从各式各样的“班”中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家时,家长们又似乎动了“恻隐之心”,心里盘算着今天也学习过了,就任他去吧。于是,孩子们剩下的时间便又消磨在电视机和电脑前。我们的孩子需要的是“真正的业余时间”,不是由成人安排组织的,也不是照着计划表上做的,而是手头有空闲时间,感到乏味时自己想出来做的事。范梅南认为,我们决不可以低估完全靠自己想出来做什么事情的潜能。这时,也许孩子们会去翻一翻旧东西,面对镜中的自己默想,或者是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在这些时候,孩子们独自待着,他们的思绪可以漫无目的地到处畅游,这是属于他们的秘密的时间,因为他们在体验自己,接近自己,了解自己。但同样是一个人待着,电视却不提供“秘密的时间”,因为在电视机前只需要孩子们被动地坐着,不需要他们决定和思考该做什么,电视占据了孩子的内在空间,使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失去了驰骋的空间,更无暇去感受和体验自己。
作为教育者,只有我们了解秘密对人类的意义,用教育的智慧性去尊重和关心儿童的秘密,才能发掘和呵护儿童的人格独立和独特,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实现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为了每一个儿童的发展”的宗旨。
【参考文献】
1、刘微, 教育不在控制而在尊重“秘密"——读《儿童的秘密》.现代教学, 2005(11): 第56-58页。
2、王大伟, 让秘密伴随儿童成长.基础教育研究, 2013(14): 第60-61页。
3、马磊, 关注那堵墙的背后——谈谈儿童秘密及其教育意义.少年儿童研究, 2009(20): 第7-10页。
4、崔蕊霞, 罐子里的小秘密. 少年月刊, 2014(Z4): 第28-29页。
小学心理健康鄂科版五年级第七课 应对校园欺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鄂科版五年级第七课 应对校园欺负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题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活动反馈,教学参考素材,心理学背景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六年级第十一课 絮絮叨叨满是情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第十一课 絮絮叨叨满是情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题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活动反馈,教学参考素材,心理学背景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鄂科版五年级第四单元第十六课 肩上的责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鄂科版五年级第四单元第十六课 肩上的责任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主题说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设计,活动反馈,教学参考素材,心理学背景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