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第十章 机械能、内能及其转化三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堂检测
展开1.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温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比热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103焦耳。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和它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相等,也是它的比热。
(3)比热表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4)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解题方法点拨】
(1)对于同一种物质,比热容的值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同一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是一定的,但在不同状态时,比热容是不同的。如: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而冰的比热容是2.1×103J(kg•℃)。
(2)对于物质的比热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首先,比热容跟密度一样,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既不随物质质量的改变而变化,也不随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只要是相同的物质,不论其形状、质量、温度高低、放置地点如何,它的比热容一定是相同的;其次,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它反映了不同物质吸、放热本领的强弱,还可以利用物质的这种特性来鉴别物质。
2.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
水的比热容较大,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个应用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是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很多的热而自身的温度却变化不多,有利于调节气候;第二是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温度吸热(或放热)很多,有利于用水作冷却剂或取暖.作冷却剂时,是让水吸收带走更多的热量,用来取暖时,是让水放出更多热量供给人们,另一方面,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光照射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在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不至于降得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们又不觉得特别冷.
【解题方法点拨】
主要考查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解: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3.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知识点的认识】
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小王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并用相同的两支温度计分别同时测量水和煤油的温度变化,实验数据如下:
(1)在此实验中,为比较水和煤油吸热能力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 升高温度 的不同;也可以 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 .
(2)分析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水 吸收的热量多,表明 水 的吸热能力大.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 煤油 升高的温度更高.
(4)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加热时间的长短,这种科学方法叫 转换 法.
分析:(1)判断水与煤油的吸热本领的大小,有两种方法:
①可判断两种物质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多少.用时较多的,说明吸收的热量多,则比热较大.
②可判断两种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升高温度的多少.温度升高较多的,则比热较小.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然后答题.
(3)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由于煤油的吸热本领小,所以煤油升高的温度更高;
(4)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加热时间的长短,所用的方法为转换法.
解:(1)在此实验中,为了比较水和煤油吸热本领的大小,我们可以加热相同的时间,观察升高的温度的不同;也可以让它们其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它们吸热本领的大小.
(2)由实验数据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温度时,水需要的加热时间更长,说明水吸收的热量更多,表明水的吸热本领大.
(3)因为煤油比水的吸热本领小,所以加热相同的时间,它们吸收相等热量时,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煤油升高的温度更高;
(4)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加热时间的长短,这种科学方法叫转换法.
故答案为:(1)升高温度;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2)水;水;(3)煤油;(4)转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如何用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来比较不同物质比热容(吸热能力)的大小,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解题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4.热量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为:Q吸=cm(t﹣t0)
物体的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为:Q放=cm(t0﹣t)
式中的c为物体的比热容,m为物体的质量,t0表示物体原来的温度,t表示物体后来的温度.若用△t表示物体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那么,物体温度升高过程吸收的热量或物体温度降低过程放出的热量可以统一写为:Q=cm△t.
【解题方法点拨】
(1)应用热量公式解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质量的单位要用千克;
②注意识别和恰当地使用有关“温度变化”的用词,一定要分清初温、末温,升高了、升高到(或降低了、降低到)的温度含义,要根据题意作出正确的判断;
③应用热量公式的条件是物质的状态不能改变,若不考虑这个因素,计算结果就会出现错误
(2)这两个公式解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根据题意是吸热还是放热找出相应的公式;
②明确要求的物理量;
③根据所给已知条件求解.
(3)在使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时,首先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用国际单位,如温度t的单位用℃,质量m的单位用kg,比热容c的单位用J/(kg•℃),热量的单位用J.其次,对有关温度的文字叙述应特别谨慎,不可乱套.注意分清“升高”“升高了”“降低”“降低了”对应的都是温度的改变量△t,而不是温度t;而“升高到”“降低到”对应的才是物体的末温t,另外,还要会对公式进行变形,求其中的任意一个量,如c=,△t=,吸热时t=t0+,放热时t=t0﹣;最后还要注意对热平衡方程(Q吸=Q放)的应用,即在热传递过程中,如果没有能量损失,那么,高温物体降温放出的热量就等于低温物体升高所吸收的热量.
5.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热平衡方程:
在热传递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Q放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Q吸,即Q放=Q吸,把这个关系叫热平衡方程.
热平衡方程式:
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当两个物体温度达到相同时,如果没有热量损失,则有Q吸=Q放,称为热平衡方程.在热量计算题中,常采用此等式.
【解题方法点拨】
此方程只适用于绝热系统内的热交换过程,即无热量的损失;在交换过程中无热和功转变问题;而且在初、末状态都必须达到平衡态.系统放热,一般是由于温度降低、凝固、液化及燃料燃烧等过程.而吸热则是由于温度升高,熔解及汽化过程而引起的.
二、考点归纳
考点一.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1.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热容的单位是焦每千克
B.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C.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D.同一种物质的状态不同比热容可能不同
2.小红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1]
A.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B.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C.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放出相同的热量,铜块降低的温度多
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水吸收的热量多
3.由,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物体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不变,比热容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考点二.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性质。下列事例中与这一性质无关的是( )
A.夏天,教室内洒水降温
B.家庭暖气管内注水作为导热物质
C.春季,稻田里灌水防止秧苗受冻
D.开挖人工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5.下列事例中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性质的是( )
A.用水给餐具消毒
B.夏天给教室洒水,感觉凉爽
C.用水来冷却汽车的发动机
D.用水雾来形成彩虹
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出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昼夜气温变化大。其主要原因是砂石具有较小的( )
A.热量B.热值C.内能D.比热容
考点三.实验 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7.去年暑假小明在爸妈的陪同下去邵水河畔玩耍。他发现赤脚踩在水里清凉舒服,回到岸上踩在沙子上却很烫,对此很好奇,他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完全相同的酒精灯)探究“水和沙子谁的吸热本领大”。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此实验中把沙子或者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为 (“升高温度的多少”或“加热时间的长短”);
(2)分析实验数据可得: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升高的温度多,说明 (选填“水”或“沙子”)的吸热本领大。
8.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
(1)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 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 。
(2)如果甲、乙两组同学进行分工合作,甲组对水进行加热和记录,乙组对煤油进行加热和记录。他们加热的水和煤油的初温、末温、质量、电加热器的功率和加热时间等都不相同。若温度差用Δt表示、质量用m表示、电加热器的功率用P表示、加热时间用t表示,(忽略热损失)此时要衡量水和煤油谁的吸热能力更强,他们应该用 (用已给物理量写出表达式)分别进行计算。
(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 。(答出一个即可)
9.如图甲所示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装置,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图中用虚线框表示)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用相同的装置加热。
(1)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 (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 (选填“A”或“B”)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 (选填“A”或“B”)升温较高。
(3)冬天,小华想自制一个暖手袋,若只能从A或B中选一种液体装入暖手袋中作为供热物质,则应选择 (选填“A”或“B”)。
考点四.热量的计算
10.有一根烧红的铁钉,温度是800℃,质量是1.5g,将它投入到某种液体中,该液体的初温是10℃,质量是26g,液体的温度达到20℃后不再升高。不考虑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热损失,铁的比热容为0.46×103J/(kg•℃)。计算:
(1)铁钉放出的热量;
(2)该液体的比热容。
11.为了测定铅的比热容,把质量为200g的铅块加热到98℃,再投入到80g的12℃的水中,混合后水的温度为18℃.若不计热损失,[c水=4.2×103J/(kg•℃)]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铅的比热容。
1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煤炉给10kg的水加热,同时他们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加热过程中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1)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若再让水吸收1.26×106J的热量它将升高到多少摄氏度?
考点五.热平衡方程的应用
13.吃早饭的时候,妈妈用热水给小雪加热250g的袋装牛奶。为了使这袋牛奶的温度由12℃升高到42℃,妈妈用60℃的热水给牛奶加热。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该牛奶的比热容为2.5×103J/(kg•℃)].问:
(1)在加热过程中,牛奶吸收了多少热量?
(2)问妈妈至少要用多少千克热水给牛奶加热?
14.把质量为0.3kg的铅块加热到98℃,再投入到水中,已知水的质量是80g、温度是8℃,混合后铅块和水的温度均为18℃.若铅球放出的热量完全被水吸收。(没有能量损失)
求:(1)水吸收的热量;(2)铅的比热容。
15.把200克铁块放在炉中加热,取出后;立即投入700克10℃的水中,水温升高到100℃,(铁的比热容为0.452×103焦/(千克•℃),水的比热容为4.18×103焦/(千克•℃).(不计热量损失)求:
(1)水吸收的热量。
(2)铁块放出的热量。
(3)炉火的温度。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同步练习:10.3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参考答案
1.D。
2.D。
3.D。
4.A。
5.C。
6.D。
7.(1)加热时间的长短;(2)水。
8.(1)升高的温度;秒表;(2)c=;(3)该方案两实验同时进行,便于同时比较水和煤油升温快慢。
9.(1)加热时间;(2)A;B;(3)A。
10.(1)铁钉放出的热量是538.2J;
(2)该液体的比热容是2.07×103J/(kg•℃)。
11.(1)水吸收的热量为2016J;
(2)铅的比热容是126J/(kg•℃)。
12.(1)经过6min时间加热,水所吸收的热量是2.52×106J;
(2)若再让水吸收1.26×106J的热量它将升高到100℃。
13.(1)在加热过程中,牛奶吸收了18750J的热量;
(2)至少要用0.248kg热水给牛奶加热。
14.(1)水吸收的热量为3360J。
(2)铅的比热容为0.14×103J/(kg•℃)。
15.(1)水吸收的热量为2.6334×105J;
(2)铁块放出的热量为2.6334×105J;
(3)炉火的温度为3013℃。
物质
水
冰
酒精
煤油
蓖麻油
汞
比热容×103J/(kg•℃)
4.2
2.1
2.4
2.1
1.8
0.14
物质
铝
砂石
干泥土
铁、钢
铜
铅
比热容×103J/(kg•℃)
0.88
0.92
0.84
0.46
0.39
0.13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水
300
20
30
12
煤油
300
20
30
6
水
4.2×103
干泥土
0.84×103
冰
2.1×103
铜
0.39×103
煤油
2.1×103
铅
0.13×103
质量m/g
升高的温度/℃
加热的时间/s
沙子
50
55
120
水
50
12
120
初中沪科版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课堂检测,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说理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状态一定的某种物质的比热容,将温度是20℃,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精练: 这是一份物理九年级全册第二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精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简答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